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任务驱动型作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负大木头前行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从而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针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11-07更新 | 271次组卷 | 4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

近日,国家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美育中考”要在试点基础上尽快推广,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意见》一出,立刻引发热议。


请综合材料内容,以“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为主题,面向本班家委会写一篇公开信,谈谈你对“美育中考”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11-2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五一”期间,重庆杨家坪步行街,图书论斤卖。一搭建的流动书店内全场图书每斤售价为18元人民币,吸引不少市民选购。购书现场很热闹,选购者踊跃,书籍种类繁多,包括时下的畅销书、中外名著等,还有不少装帧精美的精品书。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图书当萝卜白菜卖,是不尊重知识文化;有人认为有买有读,才能体现书的文化价值,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有人认为,这种销售方式可以冲淡人们对电子读物的喜爱,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手机依赖症。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08-11更新 | 6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桓台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意思是,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了两个问句来启迪人们:有好的琴,又有琴师高超的弹技,才能演奏出动听的曲调;意在说明主客观的统一。


请你结合生活的所见所闻,或者根据当前的疫情,以“成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08-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天;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①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②高中毕业典礼后,给长辈写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2020-07-0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们人人都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感同身受。疫情让我们一起经历风雨,经历磨难;也一同让我们增进情感,感受温度,提升了人生境界;也一同让我们思想丰厚,精神得以洗礼,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你所在学校高三年级拟组织一次以“在经历中成长”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写一个发言稿。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07-0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奋斗精神,传承有我。许多青年网友在留言区接力发声,表示“奋斗精神,传承有我”“弘扬奋斗精神,我们是行动者”“传承奋斗精神,不负强国使命”。

——致敬“青春的逆行”。网友“徐研玲”留言说:“看不清你的脸,但我记住了你的眼。疫情,挡不住他们匆匆的步伐;口罩,遮不住他们最美的脸庞。他们在你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不分昼夜,默默奉献着致敬年轻的逆行者!”

——“我用我手写青春”。在各行各业奋斗着的年轻人,都在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他们同样赢得了掌声。网友“白术”留言说:“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到人民群众中、到新天地中磨练自己。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慨?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高三学生成人礼上演讲。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07-0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某班级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为彻底解决此问题,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班长召开班会讨论此事,同学们纷纷发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假如你是班中一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
名校
9 .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共青团某市委召开“守望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座谈会,邀请社会各届青年参加,并提供了下列材料:

①新冠疫情发生后,多支医疗队、数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显示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②权威网站排名显示,世界前10名的跨海大桥中国就独占8个,港珠澳大桥长度排名第一,其背后技术备受瞩目,令人赞叹不已。

③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道出了中国脱贫攻坚“为了谁”的玄机,更道出了脱贫攻坚“怎么干”的方略。

④中国政府在73届世卫大会上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做出中国贡献。

⑤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八名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架起测量觇标,用科技测量珠峰,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精神标注中国高度。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你以高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座谈会,写一篇发言稿以“我是这样守望      ”为题,并从“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任选一个短语填入横线处,拟定好完整的标题,行文要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并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与要求。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 . 请下面提供的两个作文题中,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当代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风险挑战与之相随,危和机总是同生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②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

③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网上贷款等春耕备耕新方式……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及时反应、应对有方,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④俗话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某校高三学生的身份给校报“时事论坛”栏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很多新闻媒体就文明习惯养成纷纷推出公益广告:“公勺公筷,文明用餐”“拒食野味,走向文明”“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等等。对此,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有的说:“原先的习惯,很难改啊!”有的说:“文明习惯要从小培养,我年龄大了,有些文明习惯我不太应啊!”还有人说:“讲究文明习惯一阵风,过后就烟消云了。”这些不同声音也有一定市场。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高中生身份给本市精神文明网"文明习惯大家谈”栏目写一篇文章,倡导大家“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04-2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