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诗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采用了《诗经》常见的重章迭咏的结构形式,各章基本上相同,而只换了几个字。但又不是单纯重复。而是递进式的复沓。
B.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问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C.重章叠唱既突出了音韵和谐之美,又起到了加强情感抒发的作用。
D.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联系全诗。作者以普通士兵的口吻,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2016-11-18更新 | 1153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