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娓娓道来,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②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          引用          拟人B.比喻          引用          夸张
C.借代          排比          夸张D.借代          排比          拟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花会笑,也会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经几百年,秦腔竟然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其实是有解的,其解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a)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b)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c),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d)二愣(e)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点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1.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AB.BC.CD.D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意温凉,信步款款。一弦一柱,古筝柔柔,,叶脉清晰风妩媚,叶随风转沙沙响,绕树三匝还恋树,迟迟不肯安逸躺,原是落叶也恋秋风,原是落叶也尽享秋意,舞出一点点迷离舞尽柔美秋韵。此间谁敢与落叶争秋,此间谁敢与落叶媲美,自旋一圈伊人也沉醉,自舞一段飞蝶也羞怯,自吟一句任是旷世诗人也让三分,自描一笔即使绝代画师也惊叹于如此笔触。缕缕柔风,似是为落叶伴奏,倾国倾城此刻也不能描尽如此惊艳的一幕。雅俗,飘逸,清新,恬淡……便是我这凡夫俗子一见也倾心,几点淡墨,也想为他倾尽;几点情愫,也想为他燃尽;几点温柔,也想为他絮诉。

立于蜻蜓点水之岸,涟漪随风散,睡莲懒伸腰,蜻娗舞水涟,落叶浮水面,倾听水莲吟,点点滴淌醉迷离,荷叶随风唱秋吟,水光潋滟荡秋色。这一汪秋水绵绵含秋情,这一汪秋水潺潺荡秋意,水有情,物有情,人有情,享这秋意温凉,心头泛起古筝柔柔。指尖点起的古筝之音就如这水这般轻柔,就如这蜻蜓这般清逸,就如这睡莲这般脱俗,闭眼这秋意竟让人如此沉溺,睁眼这秋色竟让人如此着迷,放逐那些胡乱的念想,沉溺于秋天的旖旎风光,,尽享秋意温凉,尽享古筝柔柔。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排比、比喻、比拟B.排比、夸张、对偶
C.借代、对偶、比喻D.借代、比喻、比拟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指尖点起如这水般轻柔,如这蜻蜓般清逸,如这睡莲般脱俗的古筝之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我时常到那古园里去,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①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 ② ,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如果以声响来对应四季,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排比、比喻、拟人B.对偶、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D.排比、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仿佛我就是为了等这古园,等这历经沧桑的四百多年的古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①     ,都得从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青灰的色彩。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智慧凝成。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来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罢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引用     拟人B.引用   比喻
C.对偶     比喻D.拟人   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在文中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 . 语言基础应用
①根据所给语段的内容,填入段尾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是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 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 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 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 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雪容融”吉祥物的设计       


A.构思新颖,独一无二,体现了对冬残奥运动员的尊重。
B.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的结合,彰显了中国特色。
C.美观大方,意蕴丰厚,工艺精美,很有保存的价值。
D.难道没有体现中国特色以及中西文化的结合吗?
②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简述理由。
a.祖国,你不能不让人乐于为你而生,勇于为你而死,为了你而奋发前进!
b.祖国,你会让人乐于为你而生,勇于为你而死,为了你而奋发前进!
2019-12-0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19-12-04更新 | 122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山东模拟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的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通过讲述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阅读下面的戏剧选段,请解释画横线部分文字的潜台词。每句潜台词不超过15个字。

海尔茂:那还用我说?①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子女的责任。

娜拉: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

海尔茂:②没有的事!你说的是什么责任?

娜拉: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海尔茂:别的不说,首先你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

娜拉:这些话现在我都不信了,现在我只信,③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 至少我要学作一个人。

潜台词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两个例句,归纳赏析方法,从备选例子选择一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
例 1:钩 一“钩”月亮。“钩”让人联想到弯弯的银钩。静静的夜空,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小巧轻灵,洁白如玉。“钩”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例 2:泓 一“泓”清泉。“泓”水清澈而又深广的样子。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泓”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
①试问闲愁都几许?一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②应是水仙梳洗罢,一青髻鉴中心。(雍陶《题君山》)
③四围山色中,一残照里。(《西厢记〃长亭送别》)
④友人来访,不小心碰翻了一乡愁,浓浓的气氛四溢弥漫。(曲近诗)
2019-12-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是《赤壁赋》中表现苏轼泛舟赤壁情景的一段文字。文句营造了一种廓远虚静的意境,洋溢着一种悠扬和乐的情怀。朗诵这段文字时如果要你配乐,请描述这段乐曲的演奏(视听)效果。要求:描述乐曲效果时要用一组排比句将其形象化,不得超过50字(可以写出所配乐曲的演奏乐器)。
2019-11-22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三单元九 赤壁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