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迟子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迟子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特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西班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我不怕天旱,但我怕玛克辛姆的哭声。柳莎到了月圆的日子会哭泣,而玛克辛姆呢,他一看到大地旱得出现弯曲的裂缝,就会蒙面大哭。好像那裂缝是毒蛇,会要了他的命。可我不怕这样的裂缝,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

安草儿在雨中打扫营地。

我问安草儿,布苏是不是个缺雨的地方,西班下山还得带着雨?

安草儿直了直腰,伸出舌头舔了舔雨滴,冲我笑了。他一笑,眼角和脸颊的皱纹也跟着笑了——眼角笑出的是菊花纹,脸颊笑出的是葵花纹。雨水洒下来,他那如花的皱纹就像是含着露珠。

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早些年去乌启罗夫,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然后再回到山上。但这次他们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他们去的那个地方叫布苏,帕日格告诉我,布苏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驯鹿从此将被圈养起来。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两年前,达吉亚娜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作出表决。她发给每人一块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桦树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遗留下来的神鼓上。神鼓很快就被桦树皮覆盖了,好像老天对着它下了场鹅毛大雪。我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不过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而是火塘,我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火焰中化为灰烬。我走出希楞柱的时候,听见了达吉亚娜的哭声。

我以为西班会把桦树皮吃掉,他从小就喜欢啃树皮吃,离不开森林的,可他最终还是像其他人一样,把它放在神鼓上了。我觉得西班放在神鼓上的,是他的粮食。他就带着这么一点粮食走,迟早要饿死的。我想西班一定是为了可怜的拉吉米才同意下山的。

安草儿也把桦树皮放在了神鼓上,但他的举动说明不了什么。谁都知道,他不明白大家在让他做什么事情。他只是想早点把桦树皮打发掉,好出去做他的活计。安草儿喜欢干活,那天有一只驯鹿的眼睛被黄蜂蜇肿了,他正给它敷草药,达吉亚娜唤他去投票。安草儿进了希楞柱,见玛克辛姆和索长林把桦树皮放在了神鼓上,他便也那么做了。那时他的心里只有驯鹿的那只眼睛。安草儿不像别人那样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而是在走出希楞柱时,顺手撒开,就好像一只飞翔的鸟,不经意间遗落下一片羽毛。

虽然营地只有我和安草儿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了,也不会觉得孤单的。

我回到希楞柱,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我喜欢住在希楞柱里。我从小看到的房屋就是像伞一样的希楞柱,我们也叫它仙人柱。希楞柱很容易建造(砍上二三十根落叶松杆,锯成两人高的样子,剥了皮,将一头削尖了,让尖头朝向天空,汇集崔一起;松木杆的另一端则戳着地,均匀地散布开来,好像无数条跳舞的腿,形成一个大圆图、外面苦上挡风御寒的围子,希楞柱就建成了。它的尖顶处有一个小孔,自然而然就成了火糖排烟的通道。我常在夜晚时透过这个小孔看星星。从这里看到的星星只有不多的几题、但它们异常明亮,就像是擎在希楞柱顶上的油灯似的。

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没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感到难过和担心。但他们告诉我,布苏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可我想,布苏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那样的火又怎么能让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

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选自《额尔古纳河右岸》。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史实以及唯美的爱情故事。②乌力楞:鄂伦春语音译,由通古斯语“乌力尔托”一词引申而来,意为“子孙们”。若干“乌力楞”组成一个氏族。③希楞柱:鄂温克人居住的圆锥形的帐篷。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叙述者是一个鄂温克老人,小说开头“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确定了全书“苍凉自述”的叙述基调。
B.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先交代绝大多数鄂温克人搬离大山后,“我”和安草儿的生活境况,然后插入叙述下山的表决过程,最后讲“火种”的重要性。这样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C.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含蓄、委婉、生动、形象,营造了一种浪漫的气氛,将人与自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交代了“我”为什么不愿意迁离山林。
D.“虽然营地只有我和安草儿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我”之所以不感到孤单,是因为“我”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灵性,草木、驯鹿甚至风和雨、雪都是“我”的朋友。
2.关于搬离大山的描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如果搬离大山,就会眼瞎、耳聋、腿瘸、不会喘气,“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可见大山是“我”的精神家园。
B.安草儿是不愿意离开大山的,虽然他把白桦皮放在了神鼓上。别人是毕恭毕敬地摆在神鼓上,安草儿是“顺手撒开”。他只是盲从,见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C.多数人选择下山过定居的生活,营地里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侵入并战胜原始文明的讽刺。
D.山上生活太艰苦了,简陋的希楞柱,不方便使用的火种,稀缺的酒、盐、糖、茶等日用品,使得达吉亚娜,玛克辛姆这样的年轻一代选择逃离森林,下山搬迁至新的定居点。
3.有人说小说中的“我”意义重大,既为情节服务,又是典型人物,还凸显了主题。请你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与大山相比,布苏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要求,但“我”拒绝了,这是为什么?“我”做得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2023-08-10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挂雪的树枝不垂泪

迟子建

在我居室的下面,奋斗路的另一侧,原本是有两座平房的。一座是食杂店,另一座是酒店。食杂店铺着缝隙很大的木质的地板,走上去嘎吱嘎吱地响。货架也是木制的,动人的醋香味和暖洋洋的甜香气在黯淡的室内四处弥漫,给周围的平民百姓以许多方便。店的角落有一部公用电话,是黑色的拨盘电话,式样古老,与店的气息很协调。只要短了柴米油盐,我便踅进店里。而毗邻食杂店的酒店,却不曾光顾,只见它的门脸刻意装饰过,门前还吊着四盏红色宫灯。一排婆娑的柳树站在两座平房前,几乎与屋脊同高。

那时我有个天真的想法,平房永远是平房,而柳树年年长高,最终柳树会覆盖了那有着猩红色屋顶的平房,繁茂枝叶的加冕会使平房更加充满童话色彩。然而童话终归是童话,那两座平房忽然在一日间被拆得成为一片废墟,几辆卡车将碎砖裂瓦、废土朽木清理干净后,那里就可怕地成为另一座大厦的基地。那有着古朴情调的平房消失了,还有那一排我企望形成一片浓郁绿云的柳树也消失了。那天我站在楼上,发现对面横七竖八地躺着一片被砍伐了的柳树,白色的伤口分外夺目,而它们的枝条分明已经柔软了,毕竟春天近了。

平房消失了。柳树消失了。原本开阔的视野不久就被一座钢筋水泥建筑的大厦所遮挡。工地传来彻夜不息的打夯声。室内不得安宁,我便到图书馆寻清静去。

在读书气氛颇浓的社科阅览室,我被沙汀先生的《睢水十年》吸引住了。文中主要记叙一九三九年沙汀由延安返回四川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连绵的战火、生活的困窘并没有使他们丧失对文学的信心。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现当代文学中的知名人物,这些人大多已经作古。这样质朴亲切的叙述风格和文中所提到的那些已故的文学大师,不知怎的忽然让我想起已故的林予老师以及珍藏于我手中的他生前的几册藏书。

大约是前年,得知林予老师患了癌症,去年春天,就传来了他病情加重的消息。有一天在街上碰见小黑,她告知刚带女儿去医院看过林予老师。消瘦得特别厉害,身体已经开始浮肿了。小黑这样对我说。我心下戚然。我记忆当中的林予,是一个和善的神态怡然的长者,他宽厚的笑容和温和的话语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在是否探望林予老师的问题上,我矛盾了很久。是记住一个人生命旺盛时期的自然神态呢,还是记住一个人垂死前的非人的表情?我选择了前者。我更愿意记住一个人正常生活时的影子,那么在我的记忆中,他就是平静故去的。

林予老师去世后不久,冬天便来到了。我和左泓去看望林予的夫人赵润华老师。我们在江边下了车,沿着江岸的斯大林公园朝前走。那天气压很低,松花江还未完全封冻,黑褐色的树木披着密密实实的白霜,这高傲的延伸着的树挂使我们恍若走进一座充满哀悼气息的灵堂。没有四壁的灵堂,灵魂可以直接面对苍天、树影、朔风,想必灵魂也是自由的吧。

林予老师的遗像悬挂在书柜上。那正是我记忆当中的他,和善亲切、淡泊宁静。赵润华老师明显消瘦了,头上也有了白发。她拿出一捆书让我挑选一下,书是林予老师生前的藏书。我从中选择了几册:《黑龙江农事》《中国的垦殖》《苏联的远东地区》《垦殖学》等。其中的《垦殖学》是商务印书馆于民国二十四年出版的,扉页上有林予老师的签名以及购书日期——一九六二年东安市场。一九六二年,我还没有出生,而林予老师已经买到这本书为记述垦荒生活做准备了。

当我把这几册书提回居室,一本本地翻阅它们的时候,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在《垦殖学》的插页中,林予老师在割稻器、施肥器、三段空心压土器的图形下面都用红笔画上了标记。让人想到他不是去当作家,而是一心一意要做个荷锄种谷的农人。书页里透出一股植物生长的气息,可以想见林予老师对待工作有多认真和严肃。这是一个文学前辈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

岁月的浮尘使那几册书纸页泛黄,时间多么无情,它销蚀了一个人的激情、爱情、亲情和才华。如果上天因为给予了人的生命而要收回人的生命的话,那么上天收回的只是人的凡身躯壳,上天收不走人的精神成就。

从图书馆出来,听着建筑工地单调的打夯声,我又一次想起了初冬松花江岸那些美丽的树挂。如果是雨落在树上,树就会垂泪。而如果是霜雪落在树上,树就仿佛拥有了无数颗雪亮的白牙。能让人看见白牙,那树必定是灿烂地笑着。如果善良的人果真去了另一个世界,林予老师,您一定就会在另一个世界。现在又是哈尔滨开花的时令了,另一个世界也开花了吗?

(选自2016年出版的迟子建散文集《云烟过客》)


【注】①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②林予: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副主席。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房的消失以及钢筋水泥建筑大厦的落成,使得作者内心产生出一种不安,也传达出淡淡的感伤情绪。
B.在回忆林予老师的过往时,作者用“和善”“怡然”“宽厚”“温和”等词来描述,其内心渴望将老师最美好的形象保留下来。
C.当作者翻阅《垦殖学》中林予老师留下的标记时,主要感慨的是文学前辈在农业研究上作出的贡献和留给我们的研究成果。
D.文章最后,作者由哈尔滨开花的时令联想“另一个世界”也可能开花,在忧伤的氛围中传递出抚慰心灵的温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对“平房”“柳树”进行描写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景与情交融在一起,深化了作者的情感体验。
B.文章插叙了“我”与小黑的交流以及翻阅林予老师藏书引发感慨的一段往事,叙事中穿插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与生命思考。
C.建筑工地的打夯声勾连现实与回忆,从“不安宁”到寻求“安宁”,最后联想到松花江“挂雪的树枝”,回扣标题,全文读来行云流水,意味深长。
D.文章倒数第二段呼应老师逝世的往事,为后文作情感铺垫,重点表达了作者对林予先生生命消逝、才华销蚀的惋惜。
3.本文借“挂雪的树枝”来表达对林予老师的缅怀之情,请你结合文本说说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什么没有在林予老师病情加重的时候去医院探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