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B.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C.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D.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意思是名为“丁”的厨师,“庖”是职业,“丁”是名字。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B.官知,是指感官之知。与“神遇”相对。庄子把认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官知”属感知阶段,“神遇”属思维阶段。
C.肯綮,“肯”指附在骨上的肉;“綮”指筋骨结合处。现在以“肯綮”比喻要害或关键之处。
D.踌躇,指徘徊不进。有“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意思,还有“研究,反复思量”的含义。在本文中是指犹豫,迟疑不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所谓“养生主”,意思是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选文开头第一段是全文的总纲,接下来用两则寓言加以阐释。
B.寓言“庖丁解牛”开头,先写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整个解牛的过程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
C.寓言“庖丁解牛”写文惠君的话总共有两句:第一句是文惠君的赞叹,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第二句借以点明题旨,说明“解牛”与“养生”的关系。
D.寓言“秦失吊丧”,表达了庄子的生死观:人虽应时而生,顺依而死,生死之大限是必然,死亡犹如解除倒悬之苦,但是人不应安于天理和常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庖丁解牛”是一则寓言,它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近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三)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率领
B.常以身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C.籍不愧于心                         独:唯独
D.百万之众乎                         连:使……相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说出告密的人,反映他性格中豪爽没有心机的一面,但这也说明他在政治上的幼稚。
B.鸿门宴上的座次安排,说明项羽骄横自大,也是他对项伯护佑刘邦一事没有惩罚的原因。
C.面对汉军重围,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也被十多个敌人刺伤,直至最后自杀身亡。
D.拒渡、赠马、赐头三个情节,表现出项羽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也是重情重义的热血男儿。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4.结合材料,概括项羽失败的原因。
2021-04-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

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既还,郑遂安             还:撤军。
B.厚赏以利郑也                    利:利益。
C.武往说师,老母系之          系:挂念。
D.君恩四海,天下惠之          惠:得到恩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言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
B.武口舌还军秦晋          厚赏利郑也
C.烛之武之兄文也          使杞子……戍之,
D.郑伯愕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B.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C.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D.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C.烛之武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D.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忧也                   遭遇
B.不毕见                   无,没有
C.其辞                                微小,轻微
D.然泥而不滓者也        洁白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2020-10-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①,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①滫:脏水。臭水。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巢非不也  完:完整,完好
B.故君子居必择乡,必就士 游:游学。
C.施薪若一,火燥也 就:于是,就。
D.怠慢忘身,灾祸乃作:发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木直中绳,𫐓为轮
B.是故质的张弓矢至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茎长四寸,生高山之上 青,取之于蓝,而青
D.邪秽在身,怨所构 冰,水为,而寒于水
3.对下面“之”按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𫐓使然也 ②蚓无爪牙③句读不知 ④古学者必有师
⑤送孟浩然广陵 ⑥曾子之妻市 ⑦师道不传也久矣 ⑧郯子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⑧/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4.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不拘于时,学于余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麋鹿B.吾从而
C.始指D.孤舟之嫠妇
6.翻译下面划线的句子。
(1)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020-09-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

欧阳修

①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②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③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④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⑤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有美堂:现在位于浙江杭县吴山最高处。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盖 取 赐 诗 之 首 章 而 名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命予     (         )        (2)又其俗工巧   (         )
(3)故喜占形胜 (         )        (4)必有于彼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④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有美堂”得名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第④段中“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是指“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5.第④段写“临是邦者”到钱塘修筑亭台和水榭有什么作用?
2020-08-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年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舟人大恐。徐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焉。因笑谓迈曰:“汝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适:往
B.余笑而不信也 固:坚决
C.如乐焉 作:演奏
D.汝之乎 识:记得、知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送至湖口/人皆得以隶使
B.徐察之/掩口胡卢
C.微波入/三人行,必有我师
D.风水相吞吐/赢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我的)大儿子苏迈将要到饶州的德兴县当县尉
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因而能够看到这座人们称之为石钟山的山
C.有大石当中流
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
D.空中而多窍
(大石头)高高耸立在空中,有好多窟窿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①噌吰如钟鼓不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③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秦望 ④韦编三
   
试推断:“绝”所用造字法是______,本义(原始义)是______;另写一个用此造字法造的字______
2020-07-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间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将,罪六   王:封王B.主约不     信:相信
C.问父老 存:问候D.项羽击彭越等 数:屡次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主要有唐朝的李洽,元朝的元文宗图帖睦尔,明朝崇祯帝次子怀隐王。本文指的是子婴。
B.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为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取意四关之中。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C.冠军,意思是列于诸军之首,后来成为古将军名号,魏晋南北朝皆设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为武散官。
D.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荥阳市,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比喻界线分明。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
②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
2020-07-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斜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扬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代裴舍人作)

白居易

某,字士宽。父讳升,为京兆府咸阳令、河南府伊阙令,有文行学术,应制举对沈谋秘略策登科,诗入《正声集》。

公即伊阙第三子,好学善属文。天宝中应明经举及第,选授婺州义乌县尉,以清干称。刺史韦之晋知之,署本州防御判官。无何,租庸转运使元载又知之,假本州司仓,专掌运务。岁终课绩居多,遂奏闻真授。永泰中,迁越府户曹,属邑有不者,公领之,所至必理。大历中,本道观察使薛兼训以公清白尤异,表奏之,有诏权知余姚县令。时海寇初,邑焚田荒,公乃营邑室,创器用,复流庸,辟菑畲,凡江南列邑之政,公冠其首。其制邑、辟田、增户之绩,则会稽之牒、地官之籍载焉。建中初选授扬州仓曹参军。至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疾殁于江都县之私第,春秋六十二。

夫人清河崔氏,凤阁舍人融之侄孙,郑州司户法昂之女,妇顺母训,中外师之。贞元二十年十一月十三日,疾终于三原县之官舍,享年六十二。有子曰播、曰炎、曰起,咸以进士举及第。播应制举对直言极谏策,授集贤殿校书郎,累监察、殿中侍御史、三原令;炎既第未仕;起应博学宏词科,选授集贤殿校书郎。昆弟三人,不十年而五登甲第,时论者荣之。

呜呼!夫言行,蓄事业,俾道积于躬者,在人也;践大官,赞元化,俾功加于民者,由命也。有其人,无其命,虽圣与贤,无可奈何。维公在家以孝友闻,行己以清廉闻,莅事以干蛊闻,如金玉在危,动而有声。又常以致君济人为己任,有识者深知之,宜乎作王者心膂耳目之官,以经纬其邦家。而才为时生,道为命屈,名虽闻于天子,位不过于陪臣,郁郁然殁而不展其用者,命矣夫!古人云:“有明德大智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馀庆。”今其将在后嗣乎?不然,何乃德行、政事、文学之具美,聚乎公之三子乎?天其或者殆将肥王氏之家,大王氏之门,以甚明报施之道者也。某不,与炎同升诸科焉,祗命于宪府也,与播联执其简焉,及为考文之官也,又起在选中焉,与公之三子游,而聆公之遗风甚熟,故作斯文,无隐情,无愧辞焉。

(选自《全唐文》第七部卷六百七十九,有删减)


注:①流庸:亦作“流佣”。流亡在外受人雇佣的人。②菑畲:耕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邑有不                            理:条理
B.时海寇初                                殄:消灭,灭绝
C.夫言行,蓄事业                      懋:勉励
D.某不,顷对策于王廷也            佞:才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旧时直呼尊长的名字为大不敬,但某些情况下又不能不说,就用讳某某,表示避讳之意。
B.敕:指帝王的诏书。与圣旨常用的“召”“制”相比,“敕”有告诫官员不要恃宠而骄的意思。
C.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词语“迁进”“迁除”“迁延”等都表示升迁。
D.辱,谦辞,表示承蒙。古人常常用谦辞表示自己的谦虚,这样的谦辞还有“鄙”“愚”“拙”“老”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士宽为官清廉干练,所到之处都治理得很好。他担任余姚县令时,积极建城、开田、增加人口,政绩在江南城市中居于榜首。
B.王士宽的夫人清河崔氏为妇顺从恭敬、为母谆谆善教。她精心养育的三个儿子均高中进士,当时人们都认为这很荣耀。
C.即使有人在言行、事业上不断精进,使自己堪比圣贤,也不一定就能做大官、辅佐国君教化天下、对百姓有功绩。
D.作者认为王士宽虽有治国之才,却因为命数不好没有机会成为君主得力的重臣,一直压抑到去世,宏才也没能施展。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明德大智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馀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0-06-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伶传

[清]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B.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C.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D.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为开宴                                           幸:侥幸
B.华林部马伶曰                                        过:拜访
C.子又安从授之而其上哉                           掩:超过
D.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             俦:辈、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园部,因唐玄宗选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后世称戏剧团体为梨园。
B.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来遂用作国家的代称。
C.文中马伶为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不惜为人奴仆去偷师学艺,深入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
D.作者行文委婉,借马伶之事对顾秉谦进行了侧面的抨击,深谙史家之“春秋笔法”。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
(2)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怒发上冲冠。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020-05-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