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2015高二下·江苏南通·竞赛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给季弟书

魏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然不苟,颇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念吾弟然不苟                              介:耿直
B.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C.谏而不听,遂其人                           薄: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                              婉:和顺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颇远大相期                         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B.往时我督弟甚严                  安能以身察察
C.欲归弟畅言                         不足外人道也
D.岂无乐爱耶                         无忘乃父之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2)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刺谬乎?
4.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021-03-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忧也                   遭遇
B.不毕见                   无,没有
C.其辞                                微小,轻微
D.然泥而不滓者也        洁白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2020-10-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下列各项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房屋
B.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                 阳:山南
C.有而欲出者                              怠:懈怠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辅助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和友人进入前洞游览时,因为洞比较深,前进困难,加上有人说火快灭了,所以大家都退出来了,事后王安石后悔自己的盲从。
B.王安石通过游览褒禅山的经历,得出自己的体会: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有志、有力、有物。
C.王安石从碑上尚可辨识的“花山”之“花”字,今人误读为“华实”之“华”,从而联想到古籍失传,后世谬传的现象,提出学者要“深思慎取”。
D.《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下也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巴蜀,令良厚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乃兵击秦军        引:利诱、引诱
B.巴蜀                         王:大王
C.令良厚项伯               遗:遗留
D.行归汉王                  间:抄小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步瀛,字麟洲,陈氏先世居歙,公曾祖讳时宾,迁江宁,遂为江宁人。祖讳应陛。考讳士。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生四子,而公为。公长益贫,精厉为学,闳杰于文词,中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榜第一,选庶吉士。

公在兵部,职事修办,吏不能为奸。服阕,其尚书奏请补车驾司郎中。逾二年,授河南陈州府知府,再擢至甘肃按察使,狱平。值平凉府盐茶厅回民为乱,党连数郡,人心皆耸。为逆者聚于通渭石峰堡,而总督李侍尧乃托以追逸贼,西往靖远,独留公扼陇上为守御。公亦愤发,不避险难,尽拘为逆者之家,又擒其分处他县为间应者。官军初战失利,公度贼乘胜必东犯陕西,以隆德、平凉当下陇之要,而守卫单弱,即拨回原兵分守,而后奏闻。其后,贼果东犯,不得过。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逾月,贼平,公虽身未履战陈,而功足以。上乃擢为布政使,而旋调任于安徽,赐之花翎以奖焉。

乾隆五十年,江淮大饥,米升至钱五六十,暴民胁众为攘。公遍至所部,颁布上恩,督吏赈恤,防捕盗贼,全护疲困,自夏迄秋末,安徽得宁,而公劳成疾。其后,擢贵州巡抚,抵治所,旧疾大作,遂薨,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年六十。

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以为美谈。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四子,而公为                       季:排行第三
B.再擢至甘肃按察使,狱平        谳:审判定罪
C.公虽身未履战陈,而功足以     埒:等同、相等
D.安徽得宁,而公劳成疾            瘁:劳累、劳苦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步瀛家以前是经商的,到了他致力于文学,由于乐善好施,家财全部被他散尽。
B.平凉府回民作乱的时候,陈步瀛把叛乱的人的家属全部抓了起来,又抓住了分散居住在其他县里的内应。
C.平定回民作乱时,陈步瀛虽然没有亲自出阵杀敌,但建立的功劳却足以和出阵杀敌相比,于是皇帝升他为布政使。
D.陈步瀛平时非常节俭,他在陈州州的时候,曾经全家以稷谷为饭,可对于家族亲戚和朋友,帮助救济却极为优厚。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在兵部,职事修办,吏不能为奸。服阕,其尚书奏请补车驾司郎中。
(2)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
2020-09-1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栟茶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9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

欧阳修

①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②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③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④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⑤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有美堂:现在位于浙江杭县吴山最高处。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盖 取 赐 诗 之 首 章 而 名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命予     (         )        (2)又其俗工巧   (         )
(3)故喜占形胜 (         )        (4)必有于彼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④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有美堂”得名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第④段中“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是指“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5.第④段写“临是邦者”到钱塘修筑亭台和水榭有什么作用?
2020-08-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年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以父,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其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下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①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②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其奏。其见敬礼如此。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①官吏休假称“告”,赐假归家养息称“赐告”。按汉制,官员病满三月当免官,如由皇帝特许赐告则可居官 休假。②丞相弘:指丞相公孙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父       任:保举
B.公卿皆为黯       惧:害怕
C.虽自谓贲、育亦不能之矣       夺:改变
D.使人其奏       可:批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仰慕傅柏、袁盎为人,与灌夫、郑当时等相交甚契,对至尊的皇上敢于犯颜直谏。
B.对汲黯的忠诚和治国之才,皇上始终心存敬意,以至汲黯生病,多次特许他居官休假。
C.汲黯为人特立独行,在与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相见时,他只行拱手礼而不行跪拜之礼。
D.淮南王刘安谋反时,对汲黯心存忌惮,却对游说丞相公孙弘与自己一道叛乱信心满满。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⑵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⑶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秦晋崤之战》)
2020-07-1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三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自文,完成下面小题。

赠熊兵宪进秩序

归有光

镜湖熊公初举进士,受命守太仓州,稍迁为吴郡别驾,寻升太仓兵备佥宪。今又奉玺书,有宪副之擢。自筮仕迄今为方面,几及一纪,官凡三,而不离太仓治所。太仓,旧昆山沿海之地,前代备御日本,惟庆元、澉浦、上海置戍,无言太仓者。自淮阳王海运,则泛海之役,皆自此始,当时屹为巨镇。国家罢漕事,设两卫,百数十年间,海外无事。

嘉靖初,言者欲罢新建州,请置兵备分司,朝廷留州而置分司。先是,浙省有水利佥宪,兼领吴中水利,今则并归于兵备。自建兵备而后,日本之患作矣,盖若有前兆焉者。之始至,实公为州之日也。能以承平狃习之民,而捍蚁附之众,城守之功为最,而言者欲以微文罪。然州人爱公如父母,故夺众议而留公于吴。及秉宪节以来,日率拊循之民,而督之以疆场之事,威行惠孚,指麾如意。朝廷知公声望日隆,东南之寄,无以易之,故有今日之擢,而余独以为吾民之幸焉。

天下皆言久任之利,而未有行者,盖其势有所不能也。公虽为州人所爱,即征擢以去,阖郡之民,伏阙请留,亦未有能从者。今事势相维,公乃又为郡、为宪司,屡迁而不其地,至十数年,势位日崇,无异于为州之日。其治于民,可谓习矣。汉侍御史贾昌与州郡讨贼,岁馀不,时议遣大将发兵。李固以为发兵州郡可任,但选有勇略仁惠能任将帅者,以为太守,可责其成功。遂用张乔、祝良二人,卒平岭外。今太守无兵权,而武将不与民事,唯公兼兵民之任,李固之议,庶其在此。余论国家所以待公者,盖合于古之道,用是深为叹息。且公内抚疮痍,外严捍御,岛夷阻隘,不能内薄,久知为寇之无利,亦将自戢矣。

(节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淮阳王海运 建:建立B.而言者欲以微文罪 致:导致
C.屡迁而不其地 易:改换D.岁馀不克:战胜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筮仕:文中指初出做官。古人做官前往往会用蓍草卜问吉凶。
B.迁:文中指官职升迁。古人也有“左迁”之说,指贬官。
C.寇:本有强盗之意,也常指外部侵犯之敌,尤指入侵之外族。
D.伏阙:拜伏于宫阙下。特指犯错后服罪认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率拊循之民,而督之以疆场之事,威行惠孚,指麾如意。
(2)李固以为发兵州郡可任,但选有勇略仁惠能任将帅者,以为太守,可责其成功。
4.熊公得以升迁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遁石先生传

胡 俨

翁姓王氏,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悉取其先世所遗书付翁曰:“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翁闭门力学,尽读所遗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赵先生奇其志节,妻以族妹而劝之仕。翁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赵先生愧之。

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翁暇试取而究其术,为人筮,无不奇中。远近辐辏,县令亦遣人来邀筮。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取其书对使者焚之曰:“王与准不能为术士,终日奔走公门,谈祸福。”令大之。翁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归者年余。时朝廷督有司访求遗逸甚严。部使者至县欲起翁。令因言曰:“王与准以其先世尝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之心。”使者怒拘翁三子,使人督押,入山求之。翁闻益深遁,坠崖伤足。求者得之以出。部使见翁创甚,且视其言貌坦直无他。翁亦备言其焚书逃遁之故。使者悟,始释翁。见翁次子世杰之贤,因谓翁曰:“足下不仕,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遂补世杰邑庠弟子员。而翁竟以足疾得免。翁谓人曰:“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顾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又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因自号遁石翁云。

翁伟貌修髯,精究《礼》《易》,著《易微》数千言。尝居秘图湖阴,遇“大有”之“震”,谓其子曰:“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衰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至是翁没且十年,而世杰以名儒宿学膺贡,来游南雍。大司成陈公一见,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命六堂之士成师资之。俨与同舍,受世杰教益为最多,而相知为最深,因得备闻翁之隐德,乃私为志之若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怨之心            望:怨恨B.令大               衔:接受
C.赵先生愧        谢:道歉D.忝与同舍            忝:愧,有愧于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   仕进望尔也               宁能子代行乎
B.于   先世尝得筮书异人        不拘
C.且   先人之志,不忍渝也     至是翁没十年
D.而   吾非恶富贵乐贫贱        吾先世盛极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相关文意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旧时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用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面。作者在王与准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B.筮书,古代记载占卜方法的书。王与准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并利用空闲时间加以研究,替人占卜,连县令也多次派人请他去占卜。
C.弟子,文中指门徒、学生。王世杰凭借他的名望和才学被举为贡生,他到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把他当成朋友,而没有把他放在学生之列。
D.邑庠,文中是县学的代称。部使想任用王与准做官,王与准逃到山的更深处,坠崖伤足,部使于是补录他的次子王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
(2)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留侯论》)
(3)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进学解》)
5.请简要概括王与准“遁世”的原因。
2020-07-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娄谅字克贞,别号一斋,广信上饶人。少有志于圣学,尝求师于四方,夷然不屑曰:“率举子学,非身心学也。”闻康斋在临川,乃往从之。康斋一见喜之,云:“老夫聪明性紧,贤也聪明性紧。”一日,康斋地,召先生往视,云:“学者须亲细务。”先生素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躬自为之,不责僮仆,遂为康斋入室。凡康斋不以语门人者,于先生无所不尽。

康斋学规,来学者始见,其余则否。罗一峰未第时往访,康斋不出,先生谓康斋曰:“此一有志知名之士也,如何不见?”康斋曰:“我那得工夫见此小后生耶!”一峰不悦,移书四方,谓是名教中作怪,张东白从而和之,康斋若不闻。先生语两人曰:“君子小人不容并立,使后世以康斋为小人,二兄为君子无疑,倘后世以君子康斋,不知二兄安顿何地?”两人之议遂息。

景泰癸酉,举于乡,退而读书十余年,始上春官,至杭复返。明年天顺甲申再上,登乙榜,分教成都。寻告归,以著书造就后学为事。所著《日录》四十卷,词朴理纯,不苟悦人。

康斋之门,最著者陈石斋、胡敬斋与先生三人而已。敬斋之所者,亦唯石斋与先生为最,谓两人皆是儒者陷入异教去,谓先生“陆子不穷理,他却肯穷理;石斋不读书,他却勤读书。但其穷理读书,只是将圣贤言语来护己见耳。”先生之书散逸不可见,观此数言,则非仅蹈袭师门者也。

先生静久而明,灵山崩,曰:“其应在我矣!”急召子弟永诀,命门人蔡登查周、程子卒之月日,曰:“元公、纯公皆暑月卒,予何憾!”时弘治辛亥五月二十七日也,年七十。门人私谥文肃先生。子兵部郎中性,其女嫁为宁庶人妃,庶人反,先生子姓皆逮系,遗文散失,而宗先生者,绌于石斋、敬斋矣。文成年十七,迎亲过信,从先生问学,相深契也。则姚江之学,先生为发端也。子忱,字诚善,号冰溪,不下楼者十年,从游甚众,僧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为巢而读书者。

(选自《明儒学案·教谕娄一斋先生谅》,有删节)


【注】①春官:古官名。上春官的意思是举人进京殿试。②文成,即王阳明,开创了阳明学派,又名姚江学派。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斋               治:耕种
B.移书四方               移书:发送公文
C.敬斋之所        訾:毁谤,非议
D.蹈袭师门者也        蹈袭:沿袭,效法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斋认为娄谅和自己性情相似所以很喜欢他,不对其他门人说的,对他却言无不尽。
B.康斋门规,只见饱学之士。他认为罗一峰年轻又未中举,学识不够,所以避而不见。
C.灵山崩塌,娄谅预感到与自己相关,急招弟子诀别,并说自己死于暑月,无所遗憾。
D.王文成迎亲路过广信,跟从娄谅学习,相交甚深,可以说娄谅是姚江之学的开端者。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素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躬自为之,不责僮仆,遂为康斋入窒。
(2)庶人反,先生子姓皆逮系,遗文散失,而宗先生者,绌于石斋、敬斋矣。
4.请根据胡敬斋对娄谅的评价,概括娄谅治学的特点。
2020-06-23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高三考前热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