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颂传

①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江宁县。

②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量其有无,事亦随集。”

③送契丹使,宿恩州,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州兵欲入救,闭门不纳,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遂闻京师,神宗疑焉。颂使还,入奏,称善久之。

④徒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若言语轻重,则人有观望,或致有悔。”既而妇死。元孚惭曰:“我辈狭小,岂可测公之用心也。”

⑤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⑥既又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緾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九》,有删节)

【注】①唱:喧嚷。②逋():拖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进士,江宁县(        )       (2)颂既于律历(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诸郡
A.磨炼B.激励C.虐害D.振奋
3.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郡人汹汹       
A.骚乱不宁B.议论纷纷C.气势凶猛D.争吵不休
4.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5.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6.依据第④段内容,具体分析邓元孚“惭”的原因。
7.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填写相关的内容。
事件品质
第②段:反对有关部门搜刮地方,加重地方负担(1)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第④段:遇到因病不能接受杖刑的犯人能人性化处理
第⑤段:____________
(3)关爱百姓(心系百姓)
第⑥段:制造的水运浑天仪能够精准报时(4)____________
2024-05-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前汉霍去病

[宋]张预

①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子也。年十八,善骑射,从大将军为嫖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将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封去病为冠军侯

②元狩三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收休屠祭天金人,有功益封。

③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大将军。

④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

⑤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

(有删节)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大将军(          )(2)即驰传以(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有功(          )   A.更加       B.增加     C.增长     D.成长
(2)或不能自(          )   A.站立   B.赈济     C.奋发     D.高兴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将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封去病为冠军侯
4.把第⑥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5.第③段写到霍去病“军亦有天幸”,从选文看,此段内容似与上下文不相符,试作分析。
6.本文是如何塑造霍去病这一人物形象的,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2024-05-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尤时熙,字季美,洛阳人。生而警敏。嘉靖壬午,领乡荐,计偕入京师。时《传习录》始出,时熙一见,辄自省叹曰:道不在是耶?自是,深信潜体,毅然以圣贤为己任。常以不及师事文成为恨,且曰:学无师,终不能有成。于是,受学于文成之门人刘时川。尊信师门良知之说。

②未几,升户部主事,榷税浒墅关,一介不取。寻以母老乞养。里居三十年,日以修德明道为事,足未尝诣公庭,所居环堵,讽咏自若。郡守或以官地遗之,谢不受。后进有来学者,辄喜动眉宇,与之言,终日不倦。陕洛间闻其风,担簦而至者百数十人,学者称为西川先生

③尝言:能翻前人案始能得前人意若不得其意而务为纷更是妄也。

④野史氏曰:阳明之致知,孔子之致知也。紫阳之穷理,孔子之穷理也。总不谬于孔子而已矣。何至相抵牾,分水火乎?即如格物之说,紫阳而在,亦可以此面质。共偕大道而为友,奚不可?由也不尝不于夫子乎?夫子虽之,未尝不重其人曰:志意不立,子路侍。何至以朱、陆同异,聚讼于生前,朱、王同异,又聚讼于身后哉?皆缘不明于学者,助之攻耳,失紫阳意。

(选自 孙奇逢《中州人物考·理学》)

材料二:

①尤时熙榷浒墅税,一意便民。长洲令某与抗,先生廉其贤,不较。他日,代榷者至,问吴中令孰贤?先生首称长洲。代者曰:此非抗君者耶?先生曰:吾侪论人惟其贤耳。

(选自 姚之骃《元明事类钞》)

【注】①计偕,指入京参加会试。②文成,王阳明的谥号,心学代表人物。其学说与朱熹主张的格物致知不同,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物。③簦,古代有柄的笠,类似现在的伞 。④紫阳,指朱熹。⑤朱、陆,指朱熹和陆九渊。下文的朱、王指的是朱熹和王阳明。朱熹是程朱理学代表人物,陆、王是心学代表人物。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由也不尝不于夫子乎?(     )             (2)夫子虽(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亦可以此面质(     )
A.当面询问              B.当面对质                    C.当面验证                    D.当面质疑
(2)聚讼于生前(     )
A.聚集诉讼              B.辨析异同                    C.争论不休                    D.争辩对错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里居三十年,日以修德明道为事,足未尝诣公庭,所居环堵,讽咏自若。
4.为第③段画浪线部分断句。
能 翻 前 人 案 始 能 得 前 人 意 若 不 得 其 意 而 务 为 纷 更 是 妄 也
5.在学习史传文的笔法时,有同学觉得,材料二叙事详备,故应纳入材料一。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30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晋侍中雅七世孙也。父蹈,齐中军参军。

②嵘与兄岏、弟屿并好学,有思理。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周易》。卫将军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建武初,为南康王侍郎。时齐明帝躬亲细务,纲目亦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争自启闻,取决诏敕。文武勋旧皆不归选部,于是凭势互相通进,人君之务,粗为繁密。嵘乃上书言:“古者明君,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可恭己南面而已。”书奏,上不,谓太中大夫顾暠曰:“钟嵘何人,欲断朕机务,卿识之不?”答曰:“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且繁碎职事,各有司存,今人主总而亲之,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匠斫也。”上不顾而他言。

③永元末,除司徒行参军。梁天监初,制度虽革,而未能尽改前弊。……

④衡阳王元简出守会稽,引为宁朔记室,专掌文翰。时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山发洪水漂拔树石此室独存。元简令嵘作《瑞室颂》以旌表之,辞甚典丽。迁西中郎晋安王记室。

⑤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及约卒,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云:“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齐永明中,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故当辞密于范,意浅于江。”盖追宿憾,以此报约也。顷之卒官。

(选自《南史·钟嵘传》)

[注]①纲目:法网,法度。②取决诏敕:依靠诏书敕令来处理事务。 ③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开国功臣,文学家。钟嵘(466-518),南朝文学批评家,著有诗歌评论《诗品》。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国子生,《周易》(     )     (2)书奏,上不(     )
2.结合上下文,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莫不争自启闻     
A.启发       B.听见        C.禀报        D.通知
(2)才颁政,量能授职(     
A.估量       B.准则        C.管理        D.消灭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今人主总而亲之,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匠斫也
4.请用“/”给画线部分断句(超过或少于三处不得分)。
时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山发洪水漂拔树石此室独存
5.分析第②段“上不顾而他言”的原因。
6.分析第⑤段钟嵘对沈约的评价,并概括钟嵘的性格特点。
2024-04-30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屯留路公传

[明]申时行

①路公者,名琼,潞之屯留人。公生魁梧,智略辐凑。居众中,议论捷出,如矢激刃解,纷纠立断。闻其言即至倔强无不洒然屈服者,里中固严重之。

②成化末,大盗王弘起燕赵,势张甚。至屯留,益杀吏民,民振恐。公叹曰:嗟夫!贼乃蜂起乌合,操耰耝矜斗千里而莫之谁何,彼谓秦无人哉!即诣令请授甲,愿破贼,百姓。令壮而许之。乃募邑中敢死士得数百人,讽以大义,人人争踊跃。公为设方略,率兵尾贼至余吾。贼方食,公从后急击,大破之。令上其功,厚赐金帛,谢不受。乃署为阴阳训术,稍益属任之。县有疑事辄就公亭质,间使城垣、学校诸工。公所受事立决,所督治,费省而办,令益器其能,数加旌赉焉

③正德中,巨璫何庆恃瑾骄恣,大为奸利。当过屯留,公受令指,诸境。从容进曰:侧闻公义甚高,屯留令拥箒襒席日夜具以劳,下执事惟公之所命之。虽然,屯留小邑也,未尝见天子贵人,悉索敝赋不足充藁食,愿左右无惊邑中。庆欣然为之敛戢。

④公急人之困甚于己。前县令张鹏坐事斥,贫不能自还。公为倡邑人共治槖中装,直数百金。令公入骨髓,戒子孙无忘路某,路某活我”。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

⑤路之先不显,公之孙王道举进士,历仕有声绩,今为光禄卿。以新天子恩泽,诏赠公官如其孙,而路氏始大。然士大夫称路氏世德,皆本于公。

【注释】①巨璫:有权势的宦官。瑾:指明代权擅天下的宦官刘瑾。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间使城垣、学校诸工(          )       (2)令公入骨髓(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愿破贼,百姓(     )
A.告诫            B.告别             C.告慰             D.避开
(2)公受令指,诸境(     )
A.拒绝            B.预测             C.考察             D.迎接
3.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公所受事立决,所督治,费省而办,令益器其能,数加旌赉焉。
5.请结合第③段中路琼说的话,分析何庆欣然接受的原因。
6.分析第⑤段提及路琼的孙子路王道的作用。
2024-04-30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应炎传

【明】高启

①胡应炎,字焕卿,常之晋陵人。元丞相伯颜南伐师,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訔见应炎,喜曰:君,吾剧孟也。应炎归告父及兄弟曰: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②既应訔命,即选民之壮勇者三千人,自将城。为訔画曰: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卑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宜树木栅傅城,益调粟,缮械,为守计。訔然之。

③初,洙遁时,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颜怒,率步骑二十余万围之。应炎出战,杀其将校甚众。围且久,元兵多伤毙。伯颜遂以西域诸部兵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伯颜侦知之,谕使出降。应炎骂之,截纸、缕置盂中,若汤饼状者,以箸示之,曰:吾食,甚足!

④城陷。訔死之,应炎率民兵巷战。至孔子庙前,众溃,犹手刃数人,力屈,遂就擒。伯颜之,曰:若即尝多杀吾将校者邪?应炎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伯颜怒,腰斩之,时年二十七。

⑤余为儿童时,常闻父老言元兵取常时事,甚悉。及壮,观史多所未载。岂搜采有失而致然欤?抑著作者有所讳避而弗录欤?或其事多缪悠,初皆无有,特好事者为之说欤?是皆不可知也。每窃恨焉。近遇胡黼江上,间为余言其祖应炎死节始末,与余昔所闻无异。

(选自《凫藻集》有删改)

【注】①剧孟:西汉人,游侠,曾帮助周亚夫平定吴楚叛乱。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常境                                (2)自将
2.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以箸示之
A.拉开                       B.执持                  C.挑起                    D.伸展
(2)伯颜
A. 退避                      B.谴责                  C.怨恨                    D.呵斥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4.将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
5.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传主形象,请依据表格内容提示,完成填写。
段落事件概括人物形象
第①段以身许国忠贞爱国
第②段献计守城1
第③段2宁死不屈
第④段34

6.简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2024-04-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选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①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②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招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③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④征拜东海太守,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选自班固《汉书》)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人如恐不胜(     )       (2)数十人(     )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半山雾若带然       居:停留
B.刀而藏之       善:揩拭                           于寡妻       形:做榜样
C.当在是乎       咎:灾祸                           而贪取       滋:更加
D.帷西向立       披:分开                         辞廷尉于定国       过:路过
3.材料二第①段划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奴 客 持 刀 兵 入 市 斗 变 吏 不 能 禁 及 翁 归 为 市 吏 莫 敢 犯 者
4.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5.同样是有胆有识,尹翁归与樊哙形象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024-04-2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 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摔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1]之事是已。

(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序》)

材料二: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1]唐昭宗: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任内励精图治,颇有作为。终因积重难返,被节度使朱温所杀。

1.下列填入材料一空格处合适的词是(       
A.且B.固C.而D.乃
2.赏析材料一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材料一、材料二都提到君主如果治国不当,就会有“身死国灭”的危害。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两处画直线句的差别。
2024-04-2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时(郭)崇韬领真定,上欲崇韬镇汴州,崇韬辞曰:“臣内典枢机,外预大政,富贵极矣,何必更领藩方?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且汴州关东冲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非所以固国基也。”上曰:“深知卿忠尽,然卿为朕画策,袭取汶阳,保固河津,既而自此路乘虚直趋大梁,成朕帝业,岂百战之功可比乎?今朕贵为天子,岂可使卿曾无尺寸之地乎?”崇韬固辞不已,上乃许之。

帝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郭崇韬素疾宦官,尝密谓魏王继岌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騬[1]马亦不可乘,况任宦官!宜尽去之,专用士人。”由是宦官皆切齿。时成都虽下,而蜀中盗贼群起,布满山林。崇韬恐大军既去,更为后患,以是淹留未还。帝遣宦者向延嗣促之,崇韬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延嗣怒。李从袭谓延嗣曰;“今诸军将校皆郭氏之党,王寄身于虎狼之口,一朝有变,吾属不知骨何地矣!”因相向垂涕。延嗣归,具以语刘后,后泣诉于帝。前此帝闻蜀人请崇韬为帅,已不平,至是闻延嗣之言,不能无疑。帝阅蜀府库之籍,曰:“人言蜀中珍货无算,何如是之微也?”延嗣曰:“臣闻蜀破,其珍货皆入于崇韬父子,故县官所得不多耳。”帝遂怒形于色。及孟知祥将行,帝语之曰:“闻郭崇韬有异志,卿到,为朕诛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庄宗纪》)

材料二:

史臣曰: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虽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图受命,亦无以加也。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靳吝货财,激六师之愤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成有之,不亡何待!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节选自薛居正《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

[注][1]騬(chéng):被阉割后的马。

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意思。
(1)上欲崇韬镇汴州(            )     (2)吾属不知骨何地矣(            )
(3)光武之图受命(            )        (4)成有之(            )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开,请用“/”断句。
                                                   
3.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汴州关东冲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非所以固国基也。
4.薛居正认为庄宗失天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请结合材料概括对后世有哪些警诫。
2024-04-2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不如人
(2)行李之往来
(3)夫人之力不及此
(4)失其所
2.与第③段“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B.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庖丁解牛》)
C.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D.不吾知也(《子路侍坐》)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根据本文最后一段内容,分析晋文公的性格特点。
2024-04-2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