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亮中山人也,本名道德。祖佑连,魏蔚州刺史。父持真,镇远将军、领民酋长。魏大统中,以亮著勋,追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

亮少倜傥,有从横计略,姿貌魁杰,见者惮之。普秦初,以都督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围。侯莫陈悦害岳,亮与诸将谋迎太祖。悦平,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太祖令亮袭之。定儿以义兵犹远,未为之备。亮乃将二十骑,先竖纛于近城高冷,即驰入城中。定儿方置酒高会,卒见亮至,众皆骇愕,莫知所为。亮乃麾兵斩定儿,县首,号令贼党。仍遥指城外纛,命二骑曰:出追大军。贼党忷惧,一时降服。于是诸州群贼,皆即归款。及太祖置十二军,简诸将以将之,亮领一军。每征讨,常与怡峰俱为骑将。

魏孝武西迁,以迎驾功,除使持节、右光禄大夫、左大都督、南秦州刺史。大统元年,以复潼关功,进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饶阳县伯,邑五百户。寻加侍中。从擒窦泰,复弘农及沙苑之役,亮并力战有功。迁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进爵长广郡公,邑通前二千户。以母忧去职,居丧毁瘠,太祖嗟其至性,每爱惜之。俄起复本官。

亮以勇敢见知:为时名将,兼屡陈谋策、多合机宜。太祖乃谓之曰:卿文武兼资,即孤之孔明也。乃赐名亮、并赐姓侯莫陈氏。十年,为东雍州刺史。为政清净,百姓安之,在职三岁,卒于州,时年四十,丧还京师,太祖亲临之,泣而谓人曰:股肱丧矣,腹心何寄!令鸿胪卿监护丧事。追赠太尉,谥曰襄,配享太祖庙庭。

(节选自《周书·列传第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
B.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
C.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
D.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是皇帝庙号,多用以称开国君主。除庙号外,帝王还有用以纪年的年号、用于祭祀的谥号等称号。
B.“仪同三司”,散官名。汉代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享有同于三司的仪制。
C.“出”多指京官外调,大统十年,刘亮外调担任东雍州刺史。文中指官爵变动的动词还有“改”“迁”等。
D.“配享”指古帝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也可以指有功之臣配祭于帝王宗庙。文中刘亮配享庙庭指的是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亮祖上功勋卓著。其祖是魏蔚州刺史,父亲做过镇远将军,刘亮也因他们的功勋而被封将军等职。
B.刘亮深受太祖器重。太祖认为刘亮文武兼备,堪比孔明,以为股肱,后来他不幸去世,太祖亲临吊唁。
C.刘亮作战有勇有谋。在奉命攻打孙定儿时,他先故布疑兵,后率二十骑兵斩杀了孙定儿,降服了敌军。
D.刘亮为官清正廉洁。大统十年,他外调担任东雍州刺史,为政清净,百姓安定,任职三年,卒于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母忧去职,居丧毁瘠,太祖嗟其至性,每爱惜之。
(2)亮以勇敢见知,为时名将,兼屡陈谋策,多合机宜。
2022-05-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三模(诊断性检测三)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淳化四年春,蜀青神民王小波作乱。初,蜀亡,其府库之积悉输汴京,后任事者竞喜功利,于常赋外更置博买务,禁商贾不得私市布帛。蜀地狭民稠,耕稼不足以给,由是小民贫困,兼并者益籴贱贩贵以规利。小波因聚众为乱,贫者争附,遂攻青神,掠彭山,杀县令齐元振,贼党由是愈炽,旁邑响应。十二月,西川都巡检使张玘与王小波战于江原。玘射中小波,已而为小波所杀,小波亦病创死。其党推小波妻弟李顺为帅,寇掠州县,陷邛州、永康军,众至数万。五年春正月戊午,李顺攻陷汉州遂攻成都顺入城据之僭号大蜀王遣其党四出攻劫州县两川大震帝议遣大臣抚谕,赵昌言独请遣兵急讨,无致滋蔓。帝从之。二月乙未,李顺分遣杨广数万众寇剑门。上官正为剑门都监,麾下有疲卒数百,因勉激以忠义,勇气百倍,力战以守。会成都监军宿翰兵至,正与之合,迎击贼众,斩馘几尽。顺等奔还成都,自此气沮。时朝廷闻蜀盗甚盛,深以栈道为忧。正以孤军力战破贼,于是阁道无雍,王师得以长驱而进。后数年,复有王均之变。真宗咸平三年春正月,益州戍卒作乱,推王均为首。是月朔,戍卒赵延顺等八人为乱。益州官吏方贺正旦,闻变,皆奔窜。知州牛冕与转运使张适缒城而去,惟都巡检使刘绍荣冒刃格斗,众赛不敌。叛卒尚未有主,欲奉绍荣,绍荣摄弓矢骂曰:我本燕人,弃虏归朝,岂能与尔同逆耶!亟见杀,终不负朝廷也。监军王泽召王均谓曰:汝所部为乱,盍往招安之。叛卒见均,即拥之为主。绍荣自经死,均遂僭号大蜀,改元化顺。冬十月甲辰,雷有终复益州。初,均率贼党,由升仙桥分路袭王师有终帅兵逆击,大败之。均既走,所过断桥塞路,焚仓库而去。己丑,有终遣杨怀忠追均,至富顺,及之,大败其众,遂入城。均缢死,怀忠取均首及僭伪法物,降其党六千人。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蜀盗之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顺攻陷汉州/遂攻成都/顺入城/据之/僭号大蜀王/遣其党四出/攻劫州县/两川大震/
B.李顺攻陷汉州/遂攻成都/顺入城据之/僭号大蜀王/遣其党四出攻劫/州县两川大震/
C.李顺攻陷汉州/遂攻成都/顺入城/据之僭号/大蜀王遣其党四出/攻劫州县/两川大震/
D.李顺攻陷汉州/遂攻成都/顺入城据之/僭号大蜀王/遣其党四出/攻劫州县/两川大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的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库,一般指国家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府库的功能有别于仓库。
B.都巡检使,官名,主要职责为治民进贤、募兵统兵以及维护境内的治安。
C.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之一,大致范围在今西南一带。
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或国家的军队,“师”单独使用时可以泛指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灭之后,蜀地百姓处境艰难,王小波趁机作乱,一时获得了众多百姓的支持,势力发展迅速。
B.王小波死后,李顺攻陷了汉州,攻下了成都,但后来被上官正与宿翰的军队打败,从此一蹶不振。
C.刘绍荣面对贼党,奋力反抗,但寡不敌众,贼党想拥立他为首领,他严词拒绝,最终被贼党杀掉。
D.王均被雷有终打败,仓皇出逃,杨怀忠最终在富顺抓住了王均,取下他的首级,平息了王均之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议遣大臣抚谕,赵昌言独请遣兵急讨,无致滋蔓。帝从之。
(2)有终帅兵逆击,大败之。均既走,所过断桥塞路,焚仓库而去。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玄宗开元九年春正月,监察御史宇文融上言,天下户口逃移,巧伪甚众,请加检括。源乾曜素爱其才,赞成之。二月乙酉敕有司议招集流移、按诘巧伪之法以闻。丁亥,制:“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乡,各从所欲。过期不首,即加检括,谪徙边州,公私敢容庇者抵罪。”以宇文融充使,括逃移户口及籍外田,所获巧伪甚众,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融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行天下。其新附客户,免六年赋。使者竞为刻急,州县承风劳扰,百姓苦之。州县希旨,务于获多,虚张其数,或以实户为客。十二年秋八月,宇文融为御史中丞,乘驿周流天下。时上将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岁终,增缗钱数百万,悉进入宫,由是有宠。议者多言烦扰,不利百姓,上令集百寮于尚书省议之,公卿已下畏融恩势,皆不敢立异。宇文融性精敏,应对辩给,以治财赋得幸于上,始广置诸使,竞为聚敏,由是百官浸失其职,而上心益侈,百姓皆怨苦之。信安王祎以军功有宠于上,融疾之。十七年九月,袆入朝,融使御史李寅弹之,泄于所亲。闻之,先以白上。寅奏果入,上怒。融坐贬汝州刺史,凡为相百日而罢。是后言财利以取贵仕者,皆祖于融。融既得罪,国用不足,上复思之,谓裴光庭等曰:“卿等皆言融之恶,朕既黜之矣,今国用不足,将若之何?卿等何以佐朕?”光庭等惧,不能对。会有飞状告融赃贿事,又贬平乐尉。十八年,司农少卿蒋岑奏融在汴州隐没官钱巨万计,制穷治其事,融坐流岩州,道卒。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奸臣聚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上将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
B.时上将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
C.时上将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
D.时上将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唐代为八品官,权限广品秩高。
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调,唐代租庸调制中的一种,每年随乡土所产按户缴纳定量的绢和绵或者布和麻等纺织品及原料。
D.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钱,一千钱为一缗,汉代常常把它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用来泛指税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下诏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自首的各户逃亡人口进行清查,一旦查出,就将之迁徙边远州县。
B.宇文融善治财赋,深受皇帝宠爱;他广设人员为之搜刮财物,官吏们因此获罪而丢掉了官职。
C.宇文融指使御史李寅弹劾因军功而受宠的信安王李祎,事发后宇文融被罢相,贬为汝州刺史。
D.司农少卿蒋岑弹劾宇文融在汴州时贪污,皇帝下诏彻底追查,宇文融获罪流放岩州,死于途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乡,各从所欲。
(2)卿等皆言融之恶,朕既黜之矣,今国用不足,将若之何?
2022-05-0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二模(适应性检测二)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上闻魏主欲饮马于江,惧,敕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萧颖冑移居民入城,民惊恐,欲席卷南渡。颖胄以魏寇尚远,不即施行,魏兵竟不至。上遣尚书左仆射沈文季助丰城公遥昌守寿阳。文季入城,止游兵不听出,洞开城门,严加守备。

魏之入寇也,卢昶等犹在建康,齐人恨之,饲以蒸豆。昶怖惧,食之,泪汗交横。谒者张思宁辞气不屈,死于馆下。及还,魏主让昶曰:“人谁不死,何至自同牛马!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乃为民。

魏主之在钟离,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以州兵会刘藻击汉中,魏主许之。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据险,立五栅以拒之。英曰:“彼帅贱,莫相统壹。我选精卒并攻一营,彼必不相救;若克一营,四营皆走矣。”乃引兵急攻一营,拔之,四营俱溃,生擒梁季群,斩三千余级,俘七百余人,乘胜长驱,进逼南郑。懿别军继至,将士皆已疲,不意其至,大惧,欲走。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禁将士毋得侵暴,远近悦附,争供租运。懿婴城自守,围城数十日,城中恂惧。录事参军新野庾域封题空仓数十,指示将士曰:“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固守!”众心乃安。会魏主召英还,英使老弱先行,自将精兵为后拒,遣使与懿告别。懿以为诈,二日乃遣将追之。英与士卒下马交战,懿兵不敢逼。英入斜谷,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先是,懿遣人诱说仇池诸氐,使起兵断英运道及归路。英勒兵奋击,矢中英颊,卒全军还仇池,讨叛,平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B.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C.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D.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马,给马喝水。这里指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意即渡江南下进行征伐之事。
B.建康,南京古称,六朝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誉为“六朝古都”。
C.黜,罢免官职。我国古代的罢、免、夺、除、谪、左迁、开缺之意均与此同。
D.氐,即氐族,我国历史上的农耕少数民族,其最先活动范围在四川西北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帝要来攻打,广陵太守萧颖胄虽然认为魏军离得很远,但还是主动把居民都移入城内,结果魏军却没有攻打广陵。
B.齐地人对于魏军入侵十分仇视,就将喂牛马的豆子蒸熟让在齐地的魏国使节卢昶吃,卢昶吃后又因为恐惧泪汗交流。
C.拓跋英富有预见性,他认为南齐主帅出身低贱,不能统一协调作战,攻其一处,其他必定溃逃,后来事实果真如此。
D.南郑城被围数十日,人心很恐慌,庾域把几十个空粮仓贴上封条,跟将士们说这些粮食够用两年,坚定其固守信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
(2)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
2022-05-0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高三信息压轴卷(一)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是,光禄供奉内府,自有常额。成化以来,内员渐繁,常供不足。乃责京师邸户办之,甚苦。至是刘大夏因言光禄日办烦费杀牲数百既损民财复亏爱物之仁上为恻然,即敕兵部侍郎,同给事御史清理裁革。光禄卿艾璞曰:刘东山此奏,岁省光禄金钱八十馀万。古称仁人之言其利溥,此之谓与!然中官因是愈侧目大夏矣。十六年春二月,河南取牡丹三十本,巡抚都御史孙需上疏不可,上命止之。夏五月,京师大旱,兵部尚书刘大夏因言:兵政之弊,未能悉革。乞退,不允,令开陈所言弊端。大夏条上十事,上览奏嘉纳,命所司一一行之。上又召大夏于便殿,谕之曰:事有不可,每欲召卿议,又以非卿部事而止。今后有当行当罢者,卿可揭帖启朕。大夏对曰:不敢。上问:何也?曰: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如用揭帖,上下俱有弊,且非后世法,臣不敢效顺。上称善。又尝问:天下何时太平?朕如何得如古帝王?对曰:求治不宜太急,凡用人行政,即召内阁,并执政大臣而议行之,但求顺理以致太平。上曰:刘健尝荐刘宇才堪大用。朕观宇小人,内阁亦岂尽可托?时刑部尚书闵圭持法忤旨,上与大夏语及之而怒,大夏曰:人臣执法,不过效忠朝廷,圭所为无足异。上曰:古亦有之乎?对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执之而已。上默然,徐曰:圭第执之过耳,老成人何可轻弃?竟允圭请。一日,上召大夏入御榻前,上左右顾,近侍内臣退避去。奏事毕,复来。大夏对久,欲起不能,上命太监李荣掖大夏出。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注]①“皋陶为士”后省略了“瞽瞍(舜的父亲)杀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刘大夏/因言光禄日办烦费/杀牲数百/既损民财/复亏爱物之仁/
B.至是/刘大夏因言光禄日办烦费/杀牲数百/既损民财/复亏爱物之仁/
C.至是刘大夏/因言光禄日办烦费杀牲/数百既损/民财复亏/爱物之仁/
D.至是/刘大夏因言光禄日办烦费杀牲/数百既损/民财复亏/爱物之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牲,有时指牺牲,即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但“牺”与“牲”有区别,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B.兵部:六部之一,掌管军事。六部职务上,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交通,工部掌管土木建筑和赋税。
C.侧目,指偏着头看,不敢正视,形容畏惧;或者指怒目而视,形容怒恨。在文中理解为后一种含意。
D.敕:古时自上告下之词。汉时凡尊长告诫后辈或下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特指皇帝的诏书,如敕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邸户苦累不堪,是因为以前光禄寺对内府的供应有固定的数额,但成化以来,内府冗员情况严重,日常供应不足。
B.京师大旱,兵部尚书刘大夏趁机进言说:“兵政的弊端,还没有完全革除。”并请求辞官归乡,未得到皇帝的回复。
C.闵圭执法违抗了旨意,刘大夏认为闵圭执法不过是效忠朝廷,不用感到惊讶,且用皋陶抓捕舜父的事例劝解皇帝。
D.刘大夏深得皇帝的体恤,在御前应答时,应答的时间比较久,刘大夏疲惫得起不来,皇帝命令太监李荣扶他出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用揭帖,上下俱有弊,且非后世法,臣不敢效顺。
(2)上默然,徐曰:“圭第执之过耳,老成人何可轻弃?”
2022-04-3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夏四月乙未,以中门使安重诲为枢密使,五月丙辰,以太子宾客郑珏、工部尚书任圆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圆仍判三司。圆忧公如家,简拔贤俊,杜绝侥幸,期年之间,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祖立,圆每以天下为己任,由是安重诲忌之。安重诲以孔循少侍宫禁,谓其谙练故事,知朝士行能,多听其言,朝廷议置相,循意不欲用河北人,先已荐郑珏,又荐太常卿崔协。任圆欲用御史大夫李琪。郑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他日,议于上前,上问:“谁可相者?”重诲以协对。圆曰:“重诲未悉朝中人物,为人所卖。协虽名家,识字甚少。臣既以不学忝相位,奈何更益以协,为天下笑乎?”上曰:“宰相重任,卿辈更审议之,吾在河东时见冯书记多才博学,与物无竞,此可相矣。”重诲私谓圆曰:“今方乏人,协且备员可乎?”圆曰:“明公舍李琪而相崔协,是犹弃苏合之丸,取姑蜣之转也。”循与重诲共事,日短琪而誉协,癸亥,竟以端明殿学士冯道及崔协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圆性刚急,且恃与帝有旧,勇于敢为,权幸多疾之,旧制,馆券出于户部,二年夏五月,安重诲请从内出,与圆争于上前,往复数四,声色俱厉。上退朝,宫人问上:“适与重诲论事为谁?”上曰:“宰相。”宫人曰:“妾在长安宫中,未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耳。”上愈不悦,卒从重诲议,圆因求罢三司。六月丙戌,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任圆罢守太子少保。秋七月,任圆请致仕,居磁州,许之。冬十月,或谓安重诲曰:“失职任外之人,乘贼未破,或能为患,不如除之。”重诲以为然,奏遣使赐任圆死。端明殿学士赵凤哭谓重诲曰:“任圆义士,安肯为通?公滥刑如此。何以赞国!”使者至融州,圆聚其族酣饮,然后死,神情不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重诲专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
B.郑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
C.郑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
D.郑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即朔日,指农历每月初一,如“朝菌不知晦朔”。“晦”则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癸亥,癸为天干末位,亥为地支末位,干支相配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是纪日。
C.户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科举、税收、粮饷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D.门下,即门下省,隋唐时与内史省(中书省)、尚书省合称三省,共同处理朝廷政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圆心系国事,主管三司时,选贤任能,一年之间就使得国家府库充实,军队和百姓都用度充足,并初步建立起朝廷的纲纪法令。
B.安重诲自己没有主意,常常听从孔循的意见,在商议设置宰相一职时,孔循说崔协更适合担任此职,安重诲就向皇帝推荐了崔协。
C.任圆反对崔协做宰相而推荐李琪,他认为崔协学识很低,不适合担任宰相,但因孔循常常诋毁李琪,崔协最终还是被任命为宰相。
D.任圆性情刚急,又仗着与明宗有旧交情,遇事敢于作为,有权势得到皇帝宠幸的人大都妒忌他,这为后来他被害致死埋下隐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既以不学忝相位,奈何更益以协,为天下笑乎?
(2)任圆义士,安肯为逆?公滥刑如此,何以赞国!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春二月,帝有灭吴之志。壬寅,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征东大将军卫瓘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淄;镇东大将军东莞王伷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祜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减戍逻之卒,以垦田八百余顷。其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其季年,乃有十年之积。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初,广汉太守弘农王濬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濬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濬有大才,将以济其所欲,必可用也。”更转为车骑从事中郎。濬在益州,明立威信,蛮夷多归附之。俄迁大司农,时帝与羊祜阴谋伐吴,祜以为伐吴宜籍上流之势,密表留王濬,复为益州刺史,使治水军。寻加龙骧将军,监益、梁诸军事。诏濬罢屯田兵,大作舟舰。别驾何攀以为“屯田兵不过五六百人,作船不能猝办,后者未成,前者已腐。宜召诸郡兵合万余人造之,岁终可成”。濬欲先上须报,攀曰:“朝廷猝闻召万兵,必不听。不如辄召,设当见却,功夫已成,势不得止。”濬从之,令攀典造船舰、器杖。于是作大舰,长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时作船木柿,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吴郡吾彦取流柿以白吴主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以塞其冲要。”吴主不从,彦乃为铁锁横断江路。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之。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祜曰:“孙皓暴虐已甚,于今可不战而克。若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有百万之众,长江未可窥也,将为后患矣。”华深然之。祜曰:“成吾志者子也。”帝欲使祜卧护诸将,祜曰:“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
B.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
C.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
D.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寅,即壬寅日,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前一天为癸卯日,后一天为辛丑日。
B.铃阁,也称作“铃閤”,指中国古代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等官员办事的地方。
C.参军,是“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后来地位渐低,成为幕僚。
D.蛮夷,文中指西南少数民族。中国古代常用夷蛮戎狄分别指称东南西北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消灭吴国,晋国皇帝对各要地的军事主帅做了精心安排,荆州、益州等州郡都做了一系列充分的准备。
B.羊祜让士兵屯田种粮,改变军中粮食不足的状况;他善于收服人心,轻车简从,生活俭朴,与士兵同甘共苦。
C.羊祜知人善任,对有缺点的王濬信任有加;王濬果然不负羊祜和朝廷的期望,安定治地百姓,准备各种器具。
D.与晋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吴国国君昏庸无能,对敌情不以为意,羊祜敏锐地意识到,伐吴时机已经具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濬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2)若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有百万之众,长江未可窥也。
2022-04-1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九)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代宗宝应元年。租庸使元载以江、淮虽经兵荒,其民比诸犹有赀产,乃按籍举八年租、调之违负及逋逃者,计其大数而征之。择豪吏为县令而督之,不问负之有无,赀之高下,察民有粟、帛者发徒围之,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什取八九。有不服者,严刑以威之。民有蓄谷十斛者,则重足以待命,或相聚山泽为群盗。代宗大历十四年。旧制,天下金帛皆贮于左藏,太府四时上其数,比部覆其出入。及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时京师多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制,乃奏尽贮于大盈内库,使宦官掌之。由是以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有司不复得窥其多少,校其嬴缩,殆二十年。宦官领其事者三百余员,皆蚕食其中,蟠结根据,牢不可动。杨炎顿首于上【注】前曰:“财赋者,国之大本,生民之命,是以前世皆使重臣掌其事,犹或耗乱不集。今独使中人出入盈虚,大臣皆不得知,政之蠹敝,莫甚于此。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岁用几何,量数奉入。如此,然后可以为政。”上即日下诏:“凡财赋皆归左藏,一用旧式,岁于数中择精好者三五千匹,进入大盈。”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莫相统摄,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用其言,令行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


【注】上:这里指唐德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B.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C.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D.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应,年号名。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帝王遇到重大事件时,一般会改换年号。
B.道,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唐代初期分天下为十道,道是州县之上的监察区,宋代改称路。
C.比部,官署名,魏晋始设,掌稽核簿籍,后世沿之,但职能屡有变化,唐代时掌财政审计等事务。
D.顿首,古代跪拜礼,属九拜之一,也称稽首。作为旧时书信用语,顿首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担任租庸使时,选择豪吏担任县令,让他们督办赋税征收事务,这些县令以粗暴的手段征收赋税,令百姓苦不堪言。
B.京城中众多强横的将领无节制地向朝廷求取财物,时任度支、盐铁使的第五琦建议朝廷没收他们的财物,储存于大盈内库。
C.将天下赋税储存于大盈内库的状况大概持续了二十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明显弊端,后来唐德宗下令终止该措施。
D.两税法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如根据支出数目确定征收赋税的数目,分夏、秋两季征收赋税,视家庭贫富程度征收赋税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按籍举八年租、调之违负及逋逃者,计其大数而征之。
(2)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岁用几何,量数奉入。
2022-04-1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七)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珪字正甫。中进士第,不求调,久乃除澄州军事判官,迁三河主簿丁父忧,起复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在职八年,改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珪号为辩博,凡朝廷制度损益,珪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初,两燕王墓旧在中都东城外,海陵广京城围,墓在东城内。前尝有盗发其墓,大定九年诏改葬于城外。俗传六国时燕王及太子丹之葬,及启扩,其东墓之柩题其和曰燕灵王旧,古字,通用。乃西汉高祖子刘建葬也。其西墓,盖燕康王刘嘉之葬也。珪作《两燕王墓辩》,据葬制名物款刻甚详。安国军节度判官高元鼎坐监临奸事,求援于太常博士田居实、大理司直吴长行、吏部主事高震亨、大理评事王元忠。震亨以属鞫问官御史台典事李仲柔,仲柔发之。珪与刑部员外郎王翛、宛平主簿任询、前卫州防御判官阎恕、承事郎高复亨、文林郎翟询、敦武校尉王景晞、进义校尉任师望,坐与居实等转相传教,或令元鼎逃避,居实、长行、震亨、元忠各杖八十,翛、珪、询、恕、复亨、翟询各笞四十,景晞、师望各徒二年。久之,除河东北路转运副使,复入为修撰,迁礼部郎中,封真定县男。珪已得风疾,失音不能言,乃除潍州刺史,同辈已奏谢,珪独不能入见。世宗以让右丞唐括安礼参政王蔚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珪乃致仕,寻卒。珪之文有《补正水经》五篇,《南北史志》三十卷,《续金石遗文跋尾》十卷,《晋阳志》十二卷,文集五十五卷。《补正水经》《晋阳志》,文集今存,余皆亡。

(节选自《金史·蔡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以让右丞唐括安礼/参政王蔚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
B.世宗以让右丞唐括安礼参政/王蔚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
C.世宗以让右丞唐括安礼/参政王蔚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
D.世宗以让右丞唐括安礼参政/王蔚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B.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丁,此处为动词,遭逢。
C.太子丹,燕国太子,曾在秦国做人质,后谋划“荆轲刺秦王”。
D.致仕,即致事、致政、解褐等,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珪有才学,淡泊名利。他考中进士却不追求升任官职,很久才开始担任官职,后来调迁为三河县主簿。
B.蔡珪做事认真,担任要职。蔡珪曾任户部员外郎、太常丞等要职;他写下《两燕王墓辩》,对墓葬的形制等写得特别详细。
C.蔡珪重友情,受连坐。蔡珪因为安国军节度判官高元鼎犯监临奸事罪受牵连而甘愿受四十鞭杖,此事有多人受到牵连。
D.蔡珪患风疾于任上,一生著作颇丰。蔡珪患风疾退休后不久去世,他写有《补正水经》《南北史志》等作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珪号为辩博,凡朝廷制度损益,珪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
(2)震亨以属鞫问官御史台典事李仲柔,仲柔发之。
2022-04-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八)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皇十九年冬十月甲午,以突厥突利可汗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华言意智健也。突厥归启民可汗者男女万余口,上命长孙晟将五万人于朔州筑大利城以处之。时安义公主已卒,复使晟持节,送宗女义成公主以妻之。大业三年春正月朔旦,大陈文物。时突厥启民可汗入朝,见而慕之,请袭冠带,帝不许。明日又帅其属上表固请帝大悦谓牛弘等曰今衣冠大备致单于解辫卿等功也各赐帛甚厚夏四月丙寅,车驾北巡。己亥,顿赤岸泽。五月丁巳,突厥启民可汗遣其子拓特勒来朝。戍午,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丙寅,启民遣其兄子毗黎伽特勒来朝。辛未,启民遣使请自入塞奉迎舆驾,上不许。六月戊子,车驾顿榆林郡。帝欲出塞耀兵,径突厥中,指于涿郡,恐启民惊惧,先遣武卫将军长孙晟谕旨。启民奉诏,因召所部诸国奚、密、室韦等酋长数十人咸集。晟见牙帐中草秽,欲令启民亲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启民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自洒扫,耕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内芜秽,谓是留香草耳。”启民乃悟曰:“奴之罪也。奴之骨肉皆天子所赐,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教之,此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遂拔所佩刀自芟庭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效之。于是发榆林北境,至其牙,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开为御道。帝闻晟策,益嘉之。丁酉,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己亥,吐谷浑、高昌并遣使入贡。甲辰,上御北楼观渔于河,以宴百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又帅其属上表固请帝/大悦/谓牛弘等曰/今衣冠大备致/单于解辩/卿等功也/各赐帛甚厚/
B.明日/又帅其属上表固请/帝大悦/谓牛弘等曰/今衣冠大备致/单于解辫/卿等功也/各赐帛甚厚/
C.明日/又帅其属上表固请帝/大悦/谓牛弘等曰/今衣冠大备/致单于解辫/卿等功也/各赐帛甚厚/
D.明日/又帅其属上表固请/帝大悦/谓牛弘等曰/今衣冠大备/致单于解辫/卿等功也/各赐帛甚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古代柔然、突厥、回统、蒙古等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也可以写作“可罕”。
B.大业,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贯穿于整个封建王朝。
C.驰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有助于促进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牙帐,指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也指边境少数民族柔然、突厥、回纥等的“首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天子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后,诏令长孙晟带领数万人在朔州修筑大利城,用来安置归附启民可汗的一万多突厥百姓。
B.入朝觐见天子的启民可汗,在目睹隋朝典章文物后,难掩欣羡之情,便多次请求隋朝让突厥改穿隋朝服饰,均未得到允准。
C.在隋朝天子巡游北境时,启民可汗不仅派遣自己的子侄前去朝拜,还亲自打扫牙帐,率领所属部众开通御道以待天子车驾。
D.启民可汗夫妇亲到行宫朝拜隋朝天子,隔一日吐谷浑、高昌也派使者前来进贡,几天之后天子登临北楼观渔,并大宴百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安义公主已卒,复使晟持节,送宗女义成公主以妻之。
(2)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教之,此将军之惠,奴之幸也。
2022-04-10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