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周旋:应付
B.变法者,实不益道理数:屡次
C.医药尽,今尊体不瘳备:齐备
D.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异方:外国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见启告理乱道备矣师道不传也久矣
B.若不常定,人心多惑夫夷以近,游者众
C.若汗出体,一出而不复也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死生有命,非人力加或因寄托,放浪形骸之外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反对赦免冒犯法律的愚蠢人。他引用古语证明滥用赦免只会惠及奸人而伤害良民,拿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中大化,与梁武帝一年数赦而国家倾覆作对比。
B.唐太宗主张法令的制定要力求简约。他认为法令条款过多不利官员记忆,容易滋生奸诈事端,原因是为人开罪可援引从轻处罚条款,为人加罪可援引从重处罚条款。
C.唐太宗主张朝廷诏令要有固定格式。他认为诏令格式不固定就会让人有机可趁,在引用经典话语阐明诏令的严肃性后,表明自己对刘邦和萧何制定法令的不屑态度。
D.长孙皇后是一位贤德有见识的皇后。她断然拒绝太子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方法来为她祛病求福,在她看来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可为,国家法令不能因自己而被扰乱。
4.4.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
(2)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2016-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不闻诗书之训:教训
B.而又有剪发门杜:关闭
C.非常之谋难于发猝:立即、一下子
D.忠义于朝廷暴:显露,表彰
2.2.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3.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4.4.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变志之人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勇毅。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通过这一问句说明五人之死,重于泰山。
C.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还要荣耀。
D.选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记的缘由和目的,歌颂“五人”的高尚品格。
2016-11-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 以下小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先生以传,心甚奇,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 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 ”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曾作《天台山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籍先生以传籍:凭借
B.第目之所及第:但是
C.意当日垂纶纶:钓丝
D.余窃愧未之逮也逮:捕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先生祠堂在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因致礼焉,遂行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C.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呼舟子劳以酒作《师说》以贻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对他隐居之地浙东钓台也是神往已久,这次有机会坐船北上,可谓如愿以偿。
B.钓台两岸风景如画,山峰高耸险峻,尤其是山上松树离奇有态,倒影在江水之中,就如一群游动欲飞的龙。
C.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如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作者以此为快。
D.宗少文和孙兴公都不曾亲历此地,却能作画写赋,自己未出舟中一步,却所得甚多,因此作者说,认为是游览,也就是游览了。
4.用“∕”给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
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②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2016-11-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瑞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目。
封常清细瘦目颣,脚短而跛。高仙芝为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常清仙芝傔。达奚部落皆叛,自黑山北向,西趋碎叶。使仙芝以骑二千邀截之。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之。军回,仙芝见判官刘眺、独孤峻等,遂问曰:“前者捷书,何人所作?副大使何得有此人?”仙芝曰:“即傔人封常清也,见在门外马边。”眺等揖仙芝,命常清进坐与语,如旧相识。
后仙芝为安西节度使,奏常清为节度判官。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乳母子郑德铨已为郎将,威望动三军。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至使院,命左右密引至厅,经数重门,皆随后闭之。常清案后起谓之曰:“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叱之,命勒回,即杖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
后充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载,朝于华清宫。玄宗问以凶逆之事,计将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玄宗之意曰:“臣请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首,悬阙下。”玄宗忧而壮其言。至东都,旬朔,召募六万。频战不利,遂高仙芝退守潼关。
(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奚部落皆叛会:恰逢
B.仙芝之异:认为……奇异
C.对中使相凌:凌辱
D.常清亦不之谢:感谢,道谢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常清仙芝傔吾社之行士先者,为之声义
B.叱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计日取逆胡首,悬阙下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D.遂高仙芝退守潼关嬴而不助五国也
3.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封常清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学,处事果断,从一个侍从起家,最后成了可上朝议事的国家重臣。
B.高仙芝得胜回来,判官刘眺等人向高仙芝作揖祝贺,并且对封常清所写的文书表示出极大的欣赏。
C.郑德铨仗着自己是名门之后,经常对封常清无礼,封常清将其秘密引入宅院内,打了六十板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D.国难当头,封常清挺身而出,请战抗敌,并立下军令状,但屡遭挫败,最后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4.4.翻译以下句子。
(1)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用“/”给下面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
——节选自《评陶韩柳诗·苏轼》
2016-1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变矣再:两次
B.二世乳:喂养
C.大母余曰过:责备
D.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2.2.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然予居B.室西连中闺
C.鸡栖D.而母立
3.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睹物怀人,既悲又喜,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其深挚。
B.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善于以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
D.语言明净、流畅,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
2016-11-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温州市高三3月普高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郑燮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到门,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文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是暖老温贫之具:饭食
B.更不可当:阻挡
C.经济自期经济:经世济民
D.总是产典:抵押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佐酱姜一小碟敢以烦执事
B.吾长为农夫以没世乎乃其一气之余烈
C.得志泽加民而母立于兹
D.好人为坏人累或因寄所托
3.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针对当时士风日坏的现象,热情洋溢地歌颂“农夫”,强调农民的重要性,提出贬士为四民之末,以农为首的主张。
B.作者提出的“长为农夫以没世”、“兄弟二人,各得百亩”等愿望,是其理想主义的精神产物,也是他小富即安的农本思想的局限所在。
C.文章反映了作者蔑视权贵、重农爱农、反对土地兼并等的思想,体现了他以勤劳致富为目标,以独立人格为依托的经世济民的真诚追求。
D.此信写来情真语挚,如对面谈心,文风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内容平白家常,言近指远。在信中作者关照家人照顾好来探亲的贫困亲友,细节之处令人感动。
2016-11-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
属广陵相陈敏反,南渡江,逐扬州刺史刘机、丹阳内史王旷,阻兵据州,分置子弟为列郡,收豪桀,有孙氏鼎峙之计。荣右将军、丹阳内史。荣数践危亡之际,恒以恭逊自勉。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若能委信君子,各得尽怀,散蒂芥之恨,塞谗谄之口,则大事可图。”敏纳其言,悉引诸豪族委任之。敏仍遣甘卓出横江,坚甲利器,尽委之。荣私于卓曰:“若江东之事可济,当共成之。然卿观事势当有济理不敏既常才本无大略政令反覆计无所定然其子弟各已骄矜其败必矣。而吾等安然受其官禄,事败之日,使江西诸军函首送洛,题曰逆贼顾荣、甘卓之首,岂惟一身颠覆,辱及万世,可不图之!”卓从之。明年,周与荣及甘卓、纪瞻潜谋起兵攻敏。荣废桥敛舟于南岸,敏率万余人出,不获济,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事平,还吴。永嘉初,征拜侍中,行至彭城,见祸难方作,遂轻舟而还。
元帝镇江东,以荣为军司,加散骑常侍,凡所谋画,皆以谘。荣既南州士,躬处右职,朝野甚推敬之。时帝所幸郑贵嫔有疾,以祈祷颇废万机,荣上笺谏曰:“昔文王父子兄弟乃有三圣,可谓穷理者也。文王日昃不暇食,周公一沐三握发,何哉?诚以一日万机,不可不理;一言蹉跌,患必及之故也。当今衰季之末,属乱离之运,而天子流,豺狼塞路,公宜露营野次,星言夙驾,伏轼怒蛙以募勇士,悬胆于庭以表辛苦。贵嫔未安,药石实急;祷祀之事,诚复可修;岂有便塞参佐白事,断宾客问讯?今强贼临境,流言满国,人心万端,去就纷纭。愿冲虚纳下,广延俊彦,思画今日之要,塞鬼道淫祀,弘九合之勤,雪天下之耻,则群生有赖,开泰有期矣。”
时南土之士未尽才用,荣又言:“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凡此诸人,皆南金也。”书奏,皆纳之。
六年,卒官。帝临丧尽哀,……赠荣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及帝为晋王,追封为公,开国,食邑。
荣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灵座。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因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子毗嗣,官至散骑侍郎。
(晋书·列传第三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收豪桀礼:礼待
B.荣右将军、丹阳内史假:凭借
C.荣既南州士望:有声望的
D.而天子流播:流亡,迁移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大事可图不如须臾之所学
B.坚甲利器,尽委之醉则更相枕
C.凡所谋画,皆以谘积土成山,风雨兴
D.文王日昃不暇食起视四境,秦兵又至矣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荣精明开朗,二十岁便在吴国出仕为官,后来和陆机兄弟一同到洛阳,当时人称之为“三俊”。援例拜为郎中,历任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等职。
B.陈敏要诛杀江南士人,顾荣劝他应委任信赖当地的君子士人,不计较微小的怨恨,堵塞谗谄之口,来大事可成。陈敏采纳了他的意见,大量地任用当地的豪族士人。
C.元帝所宠爱的郑贵嫔身患疾病,元帝为她祈祷竟荒废了朝政大事,顾荣挺身而出,当面劝谏元帝要考虑目前的紧要事项,尽量少做鬼神祭祀的事,谏言最后被元帝采纳。
D.顾荣死后,元帝亲临官所致哀;追赠谥号为“元”;吴郡张翰往吊哭得很伤心,接着登上座床弹奏了几支琴曲后又痛哭起来,不再吊唁丧主而离去。
2016-11-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末考语文卷1
10-11高三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节选自《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有夫妇其子不孝者。讼:控告
B.重荣起于军卒,至富贵。暴:突然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严格
D.姑息重荣不能。诘:追问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荣“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
A.天子宁有种邪/重荣箕踞慢骂
B.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屈中国以尊夷狄
C.重荣诱之入塞/而充无厌之欲
D.重荣怒,执拽剌/此晋万世耻也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的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D.安重荣兴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4.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2)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2016-11-18更新 | 94次组卷 | 9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一年级3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