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5-16高三上·重庆万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1 . 文言文阅读
李暠(hào),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授太常少卿不久
B.远近之生病
C.金城公主在蕃中已经
D.益州大都督追封
2.2.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 /简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尤相笃 /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 /暠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B.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 /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D.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为政 /严简州境 /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 /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其清 /慎如此
3.3.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是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就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一段时间。“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属于干支纪年法,用天干(10位)地支(12位)组合来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C.“继好之义”是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作为安边政策,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D.“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发达的文官制度。“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暠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文章描写了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
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但李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D.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5.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
(2)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长妻之患:讨厌
B.食时信往,不为食具:准备、备办
C.若虽长大,好带刀剑长大:长大成人
D.于是信视之孰:仔细地
2.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B.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C.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D.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3.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曾经在一位亭长家混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惹得亭长妻子很不高兴。
B.淮阴有位卖肉的年轻人,认为韩信虽然身材高大并佩带刀剑,却内心胆小,当众欺负韩信,要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去。
C.滕公欣赏韩信,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萧何追回韩信后,对刘邦说了韩信的重要性,并劝说刘邦斋戒,修筑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
4.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
(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2016-11-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卷
14-15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古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 告诉不许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颜色憔悴
C.形容枯槁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D.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腹犹果然
2016-11-18更新 | 34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