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居代雁门,匈奴       备:防备
B.赵王李牧                    让:指使
C.王用臣                       必:一定要
D.悉习战                       勒:统率,组织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B.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C.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D.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面了李牧坚持固执的一面。
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
2017-10-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抚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选出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B.大王必欲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C.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叱之,辱其群臣。
D.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对选文加点句中蔺相如的行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017-07-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10高二下·河北秦皇岛·期末
3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试题。

万石君名奋。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如也,惟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 ②路马:天子所乘之马。 ③谯:责备。 ④内史庆:万石君少子,内史是官职,即京兆尹,掌治京师。   ⑤建:万石君长子,担任郎中令。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石君必下车     趋:小步快走
B.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     名:姓名
C.里中长老皆走     匿: 避开
D.庆以数马毕,举手曰     策:马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能从我乎?②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①长老肉袒固谢罪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万石君家以孝谨闻郡国②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①不言齐国大治②吾尝终日思矣
3.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⑴奋 独 有 母 不 幸 失 明 家 贫 有 姊 能 鼓 琴
⑵其 教 不 肃 而 成 不 严 而 治 斯 可 谓 笃 行 君 子 矣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译:                                                                  
⑵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
译:                                                                  
2016-11-18更新 | 68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09-1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语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