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年未及冠,授朝散郎,献颂阙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注]①擿:挑,挑出。②阙:帝王所居之处,朝廷。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献颂阙下_____________       寤,援笔成篇_____________
2.王勃有奇才,文中有哪些体现?
2022-08-3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轾、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广故言欲亡                  数:屡次、多次
B.尉果广                         笞:竹鞭,竹板
C.王侯将相有种乎            宁:难道
D.将军身坚执锐               被:同“披”,穿着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多用者                       坛而盟
B.夺杀尉                              与之论辨,言和色夷
C.祭尉首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陈胜佐                              吾妻美我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并杀两尉的描写非常精炼,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显示出陈胜、吴广的机敏勇敢。
B.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是:为坛而盟、并杀两尉、动员起义。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负。
D.“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陈胜、吴广起义策略的正确性。
2021-09-2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广平推官。稍迁汉中同知。入为顺天治中,累进尚宝丞。高拱以内阁兼吏部,其妻,孟男姑也,自公事外无私语。拱憾之,四岁不迁。及拱被逐,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为治装送之郊。张居正用事,擢孟男太仆少卿。孟男复不附,失居正意,不调。久之,居正败,始累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召入,以本官掌通政司事。

万历十七年,帝不视朝者八月,孟男疏谏,且言:“岭南人讼故都御史李材功,蔡人讼故令曹世卿枉,(奏)章并留中①,其人系兵马司,橐饘②不继,莫必其生,亏损圣德?”帝心动,乃间一御门。其冬,改户部,进左侍郎。寻拜南京工部尚书,就改户部。时留都③储峙④耗竭,孟男受事,粟仅支二年,不再岁,遂有七年之蓄。水衡修仓,发公羡二千金助之。或谓奈何耘人田,孟男曰:“公家事,乃画区畔耶?”南京御史陈所闻劾孟男贪鄙;吏部尚书孙鑨言孟男忠诚谨恪,台臣所论,事由郎宫。帝乃留之。孟男求去,不允。再疏请,乃听归。久之,召拜故官。

三十年春有诏罢矿税已弗果行孟男率同列谏不报加太子少保五上章乞归不许时矿税患日剧,孟男草遗疏数千言,极陈其害,言:“臣备员地官,所征天下租税,皆鬻男市女、朘骨割肉之余也。臣以催科为职,臣得其职,而民病矣。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有臣如此,安所用之?臣不胜哀鸣,为陛下杞人忧耳。”属其子上之,明日遂卒。南京尚书赵参鲁等奏其清忠,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


①中:宫中。②橐饘:饭食。③留都:指当时的南京。④峙:储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三十年/春有诏/罢矿税已/弗果行/孟男率同列谏不报/加太子少保/五上章/乞归/不许/
B.三十年春/有诏罢矿税/已/弗果行/孟男率同列谏/不报/加太子少保/五上章乞归/不许/
C.三十年春/有诏罢矿税/已/弗果行/孟男率同列谏不报/加太子少保/五上章/乞归/不许/
D.三十年/春有诏/罢矿税/已弗果/行孟男率同列谏/不报/加太子少保/五上章乞归/不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C.“尚书”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汉武帝提高皇权,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世成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D.“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孟男为人正派。他的姑父是内阁大学士兼领吏部事务,他却从不和姑父谈论公事以外的事,引起了姑父的怪罪。
B.张孟男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他遭弹劾,皇帝留用;他请求辞官,皇帝最初不允许;辞职很久之后,皇帝又让他官复原位。
C.张孟男为官保守。张居正曾经提拔了张孟男,但张孟男却不支持张居正的改革,因而失去了张居正的信任。
D.张孟男对朝廷竭忠尽智,先后几次进谏皇上。对矿税,他率同僚进谏停止征收;皇上没有回应,他又写了一份遗书性质的奏疏,临死前嘱咐儿子上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拱被逐,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为治装送之郊。
(2)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有臣如此,安所用之?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B.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C.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D.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B.德祐,是宋恭帝的年号。历代帝王即位后都要更改年号,且只用一个年号,用作纪年。
C.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有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D.千户,为古代武官名,元朝于各路设千户所,置千户为长官,隶属万户,下领百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有才能,有担当。二十岁考中进士,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他受命于危难之中,到元军军营议和,与元丞相据理力争。
B.文天祥忧思国难。德祐元年,元军进逼,皇上诏天下勤王时,他捧诏涕泣,为国家征兵而无一人一卒入关响应而忧虑与遗憾。
C.文天祥忠君爱国。在国难当头,他不仅自发组织郡中豪杰,响应勤王之诏,而且倾尽家财为军费,其舍家为国的义举令人感佩。
D.文天祥有志节。他被抓后,张弘范对他威逼利诱,到了京师后又遭到元人百般劝降,可他宁死也不投降变节最后从容就义。
2020-05-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年高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②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B.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C.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D.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15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左拾遗,指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唐武则天垂拱元年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
C.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D.六义,指《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疏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纯仁字尧夫,其始生之夕,母李氏梦儿堕月中,承以衣据,遂生纯仁。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以父任为太常寺太祝。中皇佑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仲淹门下多贤士,纯仁皆与从游。昼夜肄业,至夜分不衰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仲淹没,始出仕。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接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尚书右仆射兼中书待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俭可以助廉,性忽可以成德。”其人书于坐隅。熟寐而卒,年七十五,曰忠宣。

(选自《宋史范纯仁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B.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C.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D.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祝是官名,属太常寺,主管祭祀,是《周礼》中规定的儒教神职官员之ー。
B.皇佑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
C.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至手,这里指下跪叩头。
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大臣等死后朝廷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资质警悟,学习非常刻苦。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讲解所学书本上的内容,成年以后仍然经常学习到深夜,以致油灯把帐顶都熏成了墨黑色。
B.范纯仁一身正气,维护百姓利益。皇帝值宿卫士的马踏坏了庄稼,范纯仁抓捕一人处以杖刑,被上告朝廷,他义正辞严,最后皇上下诏释放了他。
C.范纯仁赈灾得力,深受百姓爱戴。他赈灾救济百姓,却被指责虚报救活人数,朝廷派人追查核实,老百姓不忍心牵累范纯仁,昼夜争着归还粮食。
D.范纯仁为国荐才,毫无个人私心。为使有用之才不被朝廷错失,他举荐人才坚持公论,不使那些人才知道是他推荐的,但那些人最终都知恩图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
(2)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荥泽人。善医术。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德玄因从以入,拜翰林使。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来朝,命德玄迎劳之。船舰度淮,暴风起,众恐,皆请勿进。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三年,迁东上阁门使,兼翰林司事。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又加领本州防御使。五年,坐市秦、陇竹木联筏入京师,所过矫制免算,又高其估以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责授东上阁门使,领本州刺史。陕府西南转运使韦务升,京西转运使程能,右赞善大夫时载,坐纵德玄等于部下私贩鬻,务升洎能,并责授右赞善大夫,载将作监丞。是冬,车驾幸魏府,命总御营四面巡检,掌给诸军资粮。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或言其交游太盛,遂出为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逾年,复拜慈州刺史,移知环州。时西鄙酋豪相继内附,诏以空名告敕百道付德玄,得便宜补授。顷之,以疾求致仕,优诏不许。淳化三年,改本州团练使、知邠州。未半岁,复典环州。李顺之寇西蜀,移知凤州,兼领凤、成、阶、文等州驻泊兵马事。咸平中,入朝,真宗命坐抚劳,访以边事。俄出知并州兼并代副都部署,移镇州,受代归阙。景德初,卒,年六十五。大中祥符中,其子继宗上章,恳祈赠典,上悯之,特赠郑州防御使。

(节选自《宋史·列传六十八·程德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B.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C.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D.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渐,是病危的委婉说法,古代常用的婉辞,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B.三鼓,即三更。古代把夜晚分成五更,因用鼓报时,因此又称五鼓。
C.赠典,古代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的典礼。典,典礼。
D.矫制,不遵皇帝诏令。制,秦始皇称帝时,规定把皇帝的诏命称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德玄倚势弄权。皇上信任他,但趋附他的人也很多,因受到指责,出京担任了节度行军司马的官职。
B.程德玄忠于职守。迎接慰劳陈洪进来朝时,船舰渡淮水,起了暴风,大家恐惧,他力排众议完成使命。
C.程德玄精通医术。太宗做京邑尹,征召他到身边,很信任他办事。太宗病危的晚上,专门派人传唤他。
D.程德玄熟悉军务。他多次担任管理军队事务的官职。皇帝也曾给他授予官职的权力,并向他询问边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
(2)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三十馀,未有名。将军高仙芝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 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陋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傔已足,何庸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具言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大骇异之。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地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知留后时,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常清出回,诸将皆引前,德诠见常清始贵,素易之,自后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命左右密引德诠至庭中,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因以其状上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才二马,赏罚严明。

元宝末入朝,时禄山已叛,帝引见,何方诛讨?常清见帝忧,因大言:“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乘驿赴东京,募兵六万,皆庸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而进,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语仙芝曰:“贼锐甚。难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败书闻,帝令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 吾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节,受戮贼手,讨逆无效,今死乃甘心。”又表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是日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节选自《新唐书•封常清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
B.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
C.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
D.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乘驿”,文中指骑驿马。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牒”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投敌文书。
D.“阙”可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建筑。“阙下”即宫阙之下,文中借指的是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常清外祖父教他读书,学识广博精深。出身贫苦,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高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于是封常清有了名气。
B.高仙芝出征,封常清常任留后。他有才能又果断,执法严明。因郑德诠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封常清就依法处死了他,遇上大将犯罪,他又杀死了多位大将,军中人都很怕他。
C.安禄山反叛了,皇帝询问对策。封常清看见皇帝担忧,就夸口请求赶到洛阳,用全部库存物招募勇士,把叛贼的头献到朝廷来。皇帝欣赏他的勇气。
D.封常清认为,叛军力量很厉害,很难和他们争锋,回撤据守潼关,能够屏遮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受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陋其貌寝,不纳。
②吾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节,受戮贼手,讨逆无效,今死乃甘心。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之,谓之常平盆。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使司        白:报告
B.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遽:立刻
C.其间水置仓                                     缘:沿着
D.一斛得八斗至者                                率:率领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晏担任转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情况,灾情出现后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
4.第2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9-03-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

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B.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C.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D.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
B.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
C.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下车、乞骸骨”等词语表示官员辞官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兵间,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创立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重任,连连升迁。
B.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未平定,会对武昌形成威胁,极力劝阻威顺王远行征讨,避免了祸患。
C.秦起宗忠于职守,劾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劾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
D.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要求下属官员降低接待宴席的规格,并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2)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2019-03-01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实验中学2018-2019年高二2月寒假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