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可以言时矣。

(节选自《史记·优孟传》)

材料二: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有厚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

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而辞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饶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寝丘者,其地确石之名丑。荆人鬼,越人禨,人莫利也。”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饶之地,其子辞而不受,请有寝之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唯孙叔敖独存。此所谓损之而益也。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确石:坚硬的石头。②荆人鬼,越人禨:鬼、禨,指迷信鬼神的活动。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楚相A孙叔敖持廉B至死C方今D妻子穷困E负薪F而食G不足H为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意为“嘱咐”,与“举酒属客”(《赤壁赋》)中的“属”意思不同。
B.乃,意为“于是”,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中的“乃”意思不同。
C.知,意为“智慧,见识”,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中的“知”意思相同。
D.之,前置的宾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中的“之”作用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相孙叔敖早就知道为自己的后代留后路,但他优待优孟的初衷不一定为此。
B.优孟与孙叔敖的儿子见面后,与他交谈相处,并把自己装扮成孙叔敖的样子。
C.优孟假借妻子的口吻推辞楚相之位,这种表达技巧类似《赤壁赋》中的“主客问答”。
D.孙叔敖让儿子拒绝受封肥饶之地的主观原因是寝丘贫瘠,楚、越民众不中意此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2)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
5.孙叔敖才智过人,从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不凡的智慧?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哀帝建平四年秋八月,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帝被疾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今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愚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匈奴本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明甚。臣不敢远称,请引秦以来明之。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其后深惟社稷之计,规恢万载之策,乃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外国天性忿鸷,形容魁健,负力怙气,难化以善,易肆以恶,其强难诎,其和难得。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殚货,伏尸流血,破坚拔敌,如彼之难也。既服之后,慰荐抚循,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费岁以大万计者,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乃以制匈奴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不安也。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

书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赐帛五十匹,黄金十斤。单于未发,会病,遣使愿朝明年,上许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B.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C.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D.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疾”犹被病,身患疾病的意思,在文中是指汉哀帝当时正卧病在床,无法临朝议事。
B.“交接赂遗”的“赂”指馈赠礼物,与《六国论》中“赂秦而力亏”的“赂”不同。
C.北面,臣服于人,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古代学生北面受教,以示尊敬。
D.“费十而爱一”的“爱”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单于请求朝见,大臣们一致反对,认为每次单于来朝,国家都有大变故,徒然耗费钱财,汉哀帝听后左右为难。
B.匈奴人残忍凶狠,桀骜不驯,虽然蒙恬修筑长城加以防范,卫青、霍去病率兵征战,但匈奴人始终没有真心臣服。
C.国家以前图谋西域,控制车师国,设置城郭都护、监护三十六个国,每年耗费以万计主要是为了制服匈奴。
D.黄门郎扬雄进言,如果接受匈奴朝见,花费只是征战讨伐的十分之一,既不会引起匈奴叛离,也可保住百年基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
②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
5.简述汉哀帝在对待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上体现了哪些智慧?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奉诏修《唐书》,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中子棐字叔弼,广览强记,能文辞,年十三时,见修著《鸣蝉赋》,侍侧不去。修抚之曰:“儿异日能为吾此赋否?”因书以遗之。修卒,代草遗表,神宗读而爱之,意修自作也。服除,知襄州。曾布执政,其妇兄魏泰倚声势来居襄,规占公私田园,强市民货,郡县莫敢谁何。至是,指州门东偏官邸废址为天荒,请之。吏具成至,棐曰:“孰谓州门之东偏而有天荒乎?”却之。众共白曰:“泰横于汉南久,今求地而缓与之,且不可,而又可却邪?”棐竟持不与。泰怒,谮于布,徙知潞州。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B.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C.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D.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指的是有学问的人,与《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含义相同。
B.服除,即脱去了丧服,意为守丧结束,文中指的是欧阳棐为其父欧阳修守丧期满。
C.谁何,盘诘、查问,与《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谁何”含义相同。
D.牍,写字用木片,文中指公文,与《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的“牍”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贬至夷陵初,反复阅读自己往日处理的案卷,发现许多是非颠倒、错误判决的案例。
B.欧阳修为政力求宽简,不炫耀治理政绩,不追求名声荣誉,所任职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适。
C.欧阳修深受其父生前断治狱讼事迹的影响,一生重视以仁厚之心处理与民休戚的狱讼案件。
D.《醉翁亭记》的山水之乐、《伶官传序》的盛衰之叹,体现了欧阳修文章滋养身心的观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5.欧阳修的一生不仅福泽民众,也“惠”及子孙。请结合选文概述欧阳棐哪些方面受到其父欧阳修的影响?
2023-01-1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章惇专权擅命,监察御史常安民力折其奸。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   安民正色斥之曰:“尔乃为时相游说邪!”林希权礼部尚书,安民言:“希为惇谋客,惇肆横强很,皆希教之。”又论:“蔡京奸足以惑众,辨足以饰非,巧足以移动人主之视听,力足以傎倒天下之是非,内结宦寺,外连台谏,合党缔交,以图柄任。陛下不早逐之,它日悔将安及!”是时京之恶尚隐,人多未测,独安民首发之。章疏前后至数十百上,度终不能回,遂乞外,帝开慰而已。安民语直忤旨,章惇从而谮之。曾布在枢府,与惇不协,见安民数论惇,意谓附己,于上前屡称安民。及安民论布与惇互用亲故,于是二人者合力排之。布乘间袖安民旧与吕公著书以进,谓安民乞公著消减先朝奸党,援引其类,百世承续。一日,帝谓安民曰:“卿尝上吕公著书,以东汉不道之君比,可乎?”安民曰:“臣与公著书,劝其博求贤才,尝引陈蕃、窦武、李膺事,不谓恶臣者指摘臣言,推其世以文致臣,虽辨之何益!”先是安民与国子司业安惇、监察御史董敦逸同在国子监考试所拆号,安民对敦逸称“二苏负天下重望,公不当弹击”。至是敦逸奏讦安民前语,谓安民乃苏辙之党,平日议论,多主元祐,安民由是得罪。壬戌,谪安民监滁州盐酒务。帝初命与安民知军,惇乃进拟送吏部,降监当。明年,敦逸论瑶华事,帝怒,欲贬之,谓执政曰:“依常安民例与知军。”乃知帝初不知安民降监当也。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
B.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
C.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
D.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谏,台官与谏官之合称。唐宋时虽各有所司,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
B.朕,代词,“我”。秦始皇时定为帝王自称之词,沿用。皇太后听政或下诏时亦自称“朕”。
C.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隋炀帝时将晋武帝所设国子学改为国子监。
D.壬戌,为干支之—,用来纪年、月、日,如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壬戌”是用以纪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安民面对章惇派来游说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是来给权相说话的,并认为章惇不仅放肆专横,还教唆林希与之同流合污。
B.对于蔡京的行为品格,常安民看得非常透彻,认为蔡京既狡诈又有口才,既机敏又有能力,内外结交,将会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C.常安民多次批评章惇,章惇趁常安民忤逆了皇帝而诬陷他;曾布与章惇不合,在皇帝面前称赞常安民,但后来又联合章惇排挤他。
D.常安民写给吕公著的信被曾布偷献给皇帝,引起皇帝询问;常安民认为董敦逸不应该弹劾苏轼、苏辙,后来他被告发是苏辙的同党并获罪。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京之恶尚隐,人多未测,独安民首发之。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姚鼐《登泰山记》)
5.常安民被降为监当,是皇帝的旨意吗?为什么?
2022-02-2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梅河口市五中等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注],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甫流落剑南,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客耒阳,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注]陈涛斜,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B.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C.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D.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意为贡举的人才。在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中进士科是很重要的。
B.长安,陕西西安的古称,中国古都之一。西汉、唐、宋皆定都于此。
C.疏,指分条陈述,也指奏章,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名称不尽相同。
D.骸骨,这里指身体、性命。乞骸骨,旧时指官员年老了而请求退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邕对杜甫的才学感到惊奇,曾经主动前去见他;在唐玄宗举行祭祀典礼时,杜甫进献了三篇赋文,皇帝对这几篇赋文感到惊奇。
B.杜甫年轻时家里贫困,离家出游而客居吴越、齐赵之间,后来考进士没考中,困居在长安;他在安史之乱中被寇贼捉住,晚年漂泊,客死夔州。
C.杜甫多次献上赋文和颂文,夸耀称道自己,也向皇帝述说祖上的显贵和自己依靠别人接济生活的现状,希望得到皇帝的同情和重用。
D.杜甫为了房琯冒死上疏进谏,唐肃宗因此发怒,下诏三司会审杜甫。在宰相张镐的劝谏下,唐肃宗的怒气才缓解,杜甫没有被治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2)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5.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后来严武为什么要杀杜甫呢?请简要说明。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父平,相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奉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邀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婚姻。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B.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C.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D.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沛公拜良为厩将”中的“拜”,古代指按一定礼节授于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C.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D.世家《史记》中用以记载王侯家世的一种传记。“世家”之体古已有之,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张良血气方刚,胆量过人。当韩被秦灭亡后,他用尽自家财产为韩报仇,不畏惧秦的强大。
B.张良审时度势,懂得隐忍。在行刺秦王失败之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更改姓名,躲藏起来。
C.张良眼光锐利,善于辞令。当刘邦想把珍宝、美人等留下享用时,他以秦亡国为例,独自规劝刘邦。
D.张良有情有义,忠心耿耿。当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给刘邦出化解之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2021-10-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7 . 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复图再举,又遗浩书,又与会稽王笺陈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争之,事多见从。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居丧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B.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C.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D.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古代亲属称谓,指侄儿。本文中的“从伯”即为堂伯。
B.居丧,守丧结束,除却丧服。直系亲属去世守丧三年结束。
C.疏,一种文体,指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章。
D.《道德经》,又名《老子》,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并非少年成才。年少时他并不出众,不善言辞;长大后变得能言善辩,性格耿直刚正,尤其在隶书上有很深的造诣。
B.王羲之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殷浩要北伐的时候,王羲之就料定他会失败,于是便写信劝阻他。后证明王羲之的判断是正确的。
C.王羲之体恤百姓。曾经因为百姓受灾而开仓放粮,拯济灾民,又因为百姓徭役繁重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役。
D.王羲之和王述关系不好。王羲之在王述的母亲去世后,只去吊唁了一次,这让王述很不痛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2)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

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B.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C.翌日战/候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D.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B.阵图,古代军队作战时兵力部署、队形变化的图式,中国古代有十大阵图。
C.纛dào,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D.莫须有,意为也许有,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后用以表示凭空捏造诬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出生时有异象,黄河决堤他也逢凶化吉。年少有气节,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岳飞文武全才。
B.岳飞勇猛善战,有韬略有胆识,多次克敌制胜,受到留守宗泽的赏识,并对他进行阵法指导。
C.岳飞意气风发,欲收复中原;无奈不是被人弹劾,就是有人不听进谏抑或临阵脱逃甚至投降。
D.岳飞治军严格,在将士见不到粮食时,依旧秋毫无犯,金兵都称“此岳爷爷军”,争相归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2)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岳飞被害的原因。
2021-07-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一中、大安一中、通榆一中、洮南一中、镇赉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为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鳞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吴)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越,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诏游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寻兼秘书监。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陆游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B.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C.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D.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皇亲国戚或官宦世家后人因祖先功勋而补官,文中陆游补官登仕郎。
B.台谏,唐宋时台官与谏官之合称,清代台谏官统归都察院,职权不再分别。
C.义仓,隋朝以后以赈灾自助为目的而在地方上建立的储备公共粮食的粮仓。
D.致仕,指古代官员因病退休,源于周代,形成于汉代,亦称致事,致政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少负才名,科举不顺。陆游十二岁就擅长诗文写作,因锁厅试名超过秦埙令宰相秦桧恼怒,又因礼部试名列前茅再被秦桧嫉恨。
B.陆游正直无畏,因言获罪。宋孝宗时陆游指出龙大渊、曾觌掌权的危险,此语转告孝宗后却招致孝宗不满,于是他被贬为建康府通判。
C.陆游甚有谋略,识人善鉴。王炎宣抚川、陕,陆游陈说积粮练兵、伺机收复中原的用兵策略;出于防患于未然,他极力阻止吴拱统兵。
D.陆游为人率性,急民之困。陆游以文友身份与范成大交往,不拘礼法而自号放翁;担任江西常平提举时,他奏请开仓赈济诸郡中的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
(2)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20-21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由是朝廷肃然。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计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原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中宗即位,追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狄仁杰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B.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C.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D.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卷”指书籍,古时人们为了防止书蠹,多用黄蘖来染纸,因纸色发黄,故以之代称。
B.“明经”是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明经与进士两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
C.“黜陟使”是唐代考察地方官吏并提出推荐或贬黜建议的官员,其中“陟”为“贬斥”之意。
D.“高宗”为唐代李治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有时帝王会有多个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读书专注。他小时候家里有门人被害,官吏询问情况,众人都争着对答,只有狄仁杰不为所动,因此受到官吏礼让。
B.狄仁杰推己及人。有同僚需要离开年老病弱的母亲出使到边远地区,狄仁杰主动请求上级官员让自己代替前往。
C.狄仁杰善于劝谏。在“砍柏”案中,狄仁杰巧引汉代旧事,成功说服唐高宗,使权善才和范怀义被免去了死罪。
D.狄仁杰富有谋略。狄仁杰在岐州公开宽免自首者的条例,释放了被关押的人,让他们回去后相互传话,劫匪都前来自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2)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
2021-04-23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北师大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