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节选自《说苑·君道》)

材料二: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緤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寡人A愿募B公叔之义C以成D胡服E之功F使緤谒之G叔H请服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文中指近臣、侍从,与成语“左右逢源”的“左右”意思不相同。
B.临,指治理、统治,与《过秦论》中“临不测之渊”的“临”字意思不相同。
C.再拜,指拜两拜,表示恭敬,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再拜”意思相同。
D.辟,同“避”,指躲避、逃避,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的“辟”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认为教导百姓改穿胡服、改习骑马射箭一定会招来世人的批评,肥义指出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能洞烛先机,明确支持改穿胡服。
B.公子成以中原是圣贤推行仁义教化的地方为由,拒穿胡服;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指出服装礼义应力求便利,推行胡服有助雪耻,公子成于是奉行。
C.赵文规劝赵武灵王不要违背先圣教化而变更传统服饰,应当遵循礼法规定;赵王主张应与时俱进,风俗礼法随时势变化而改变才是圣人治国之道。
D.赵造反对变革,认为只有遵循固有的礼制,治国教民才不会出现差错;赵武灵王觉得虽然承袭古制较为稳妥、无功无过,但不可一味泥古守旧。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
(2)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
5.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骑射”的过程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人君之道”?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节选自《论语·先进》)

材料二: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猴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门人请为弟子。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普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簧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箦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箦聩,箦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箦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子路A为卫大夫B孔悝之邑宰C蒉聩D乃与孔悝作乱E谋E入孔悝家G遂与其徒H袭攻出公。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中的“以”是“止”的意思,与“学不可以已”中的“已”意思相同。
B.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四马一车为一乘。
C.“因门人请为弟子”中的“因”是“通过”的意思,与“因人之力而敝之”中的“因”意思相同。
D.“闻之而驰往”中的“驰”是“奔跑、快跑”的意思,与“文武争驰,在君无事”中的“驰”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比孔子小九岁,他曾经欺侮过孔子,但后来却被孔子的人格所感化并成为了孔子的学生。
B.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去向孔子辞行,孔子告诫他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应采用恭谨谦敬的仁政。
C.卫灵公去世后,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却不肯接受,他的理由是太子虽然逃亡了,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
D.卫国变乱,子羔死了后,恰好有使者入城,子路跟随回到卫城,与作乱者进行了面对面斗争。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2)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5.从“夫子哂之”到后来断言“嗟乎,由死矣!”,可见孔子对子路性格的了解程度。你认为子路性格的缺点是什么?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邯郸之难,昭奚恤谓楚王曰:“王不如无救赵,而以强魏,魏强,其割赵必矣。赵不能听,则必坚守,是两弊也。”

景舍曰:“不然。昭奚恤不也。夫魏之攻赵也,恐楚之攻其后。今不救赵,赵有亡形,而魏无楚忧。是楚、魏共赵也,害必深矣!何以两弊也?且魏全兵以深割赵,赵有亡形,而见楚之不救己也,必与魏合而以谋楚,故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于赵之劲,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赵。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王而力不能,故为梁山阳君请于楚。楚王曰:“诺。”昭奚恤曰:“山阳君无功于楚国,不当封。”江乙因得山阳君与之共恶昭奚恤。

江乙恶昭奚恤,谓楚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邯郸之难,楚进兵,大梁将取矣,昭奚恤取魏之宝器,以臣居魏知之,故昭奚恤常恶臣之见王。”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王亦知之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于王何如”王曰:“此君子也,近之。”江乙曰:“有人好扬人之恶者,于王何如?”王曰:“此小人也,远之。”江乙曰:“然则且有子杀其父,臣其主者,而王终已不知者,何也?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王亦知之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于王何如/
B.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王亦知之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于王何如/
C.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王/亦知之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于王何如/
D.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王/亦知之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于王何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割赵必深”与“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中的“深”字含义不同。
B.“昭奚恤不知也”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中的“知”字含义相同。
C.“请封于楚”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封”字含义不同。
D.“臣弑其主者”与“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孟子》)中的“弑”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邯郸之难,昭奚恤向楚王进言,劝楚王不要去援助赵国,应增强魏国实力,形成赵魏两国相斗而两败俱伤的局面。
B.景舍不赞同昭奚恤的看法,认为楚王可以派出少量兵力,虚张声势地援助赵国,以避免赵国转而与魏国合作谋楚。
C.江乙在楚王面前将昭奚恤暗讽为恶狗,实指昭奚恤不愿意楚王见自己的原因,是担心他收取魏国宝器的事情暴露。
D.江乙指出楚王只喜欢听好话而讨厌听坏话的危害,其最终的目的是想让楚王明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怒于赵之劲,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
(2)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
2023-02-1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于頔入朝,悉以歌舞人内禁中,或言普宁公主取以献,皆頔嬖爱。居易以为不如归之,无令頔得归曲天子。奏凡十余上,益知名。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诰。穆宗好畋游,献《续虞人箴》以讽。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湔别抉摩,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B.居易虽进忠,不见听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B.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C.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D.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元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此外还有“十二天干十地支”干支纪年法。
B.“阴阳”,阴,指山岭的北面,河流的南面;阳,指山岭的南面,河流的北面。
C.所谓“中国”,是星占学分野概念里的“中国”,泛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D.黄钟、大吕属于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后世多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正大。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2)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5.文中评价白居易“其贤哉”。请依据节选内容,概括分析哪些方面体现了白居易的“贤”。
2022-01-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 、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将谢之,乃为设宴,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昭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①玠,即余玠,南宋淳玠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②漫,抹掉。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张一如帅所居。供张:指陈设之物
B.所在以礼之。遣:送
C.请不次官之。不次:不差的
D.又移金于大获。戎:军队、军事力量
2.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通常使用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朝廷不吝以报功
B.兄弟饮食而已。
C.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D.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3.下列对文中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玠镇守蜀中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兴良,收到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这是余玠的内心独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对人才的尊重。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2)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2021-08-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统性刚毅而好法律。初仕州郡。更始二年,召补中郎将,使安集凉州,拜酒泉太守。会更始败,赤眉入长安,统与窦融及诸郡守起兵保境,谋共立帅。初以位次,咸共推统,统固辞曰:昔陈婴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今统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寡,诚不足以当之。遂共推融为河西大将军,更以统为武威太守。为政严猛,威行邻郡。

建武五年,统等各遣使随窦融长史刘钧诣阙奉贡,愿得诣行在所,诏加统宣德将军。八年夏,光武自征隗嚣,统与窦融等将兵会车驾。及嚣败,封统为成义侯。十二年,统与融等俱诣京师,以列侯奉朝请,更封高山侯。

统在朝廷,数陈便宜。以为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以遵旧典,乃上疏曰:事下三公、廷尉,议者以为隆刑竣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统复上言曰:有司以臣今所言,不可施行。寻臣之所奏非曰严刑窃谓高帝以后至乎孝宣其所施行多合经传宜比方令事验之往古。愿得召见,若对尚书近臣,口陈其要。帝令尚书问状,统对曰:闻圣帝明王,制立刑罚,故虽尧、舜之盛,犹诛四凶。《春秋》之诛,不避亲戚,所以防患救乱,全安众庶,岂无仁爱之恩?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谟谋深博,犹因循旧章,不轻改革,海内称理,断狱益少。至初元、建平,所减刑罚百有余条,而盗贼浸多,岁以万数。间者三辅从横,群辈并起,至燔烧茂陵,火见未央。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故臣统愿陛下采择贤臣孔光、师丹等议。议上,遂寝不报。后出为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统在郡亦有治迹,吏人畏爱之。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臣之所奏/非曰严刑/窃谓高帝以后/至乎孝宣/其所施行/多合经传/宜比方今/事验之往古
B.寻臣之所奏/非曰严刑/窃谓高帝以后/至乎孝宣/其所施行/多合经传/宜比方今事/验之往古
C.寻臣之所奏/非曰严刑/窃谓高帝/以后至乎孝宣/其所施行/多合经传/宜比方今/事验之往古
D.寻臣之所奏/非曰严刑/窃谓高帝/以后至乎孝宣/其所施行/多合经传/宜比方今事/验之往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B.车驾,指帝王出行的工具,即所乘的马车。文中为帝王的代称。
C.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文中指其所辖地区。
D.未央,未央宫,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统推辞统帅之职。梁统和窦融以及各位郡守起兵保卫边境,大家推举梁统为统帅,但是他认为自己没什么功德和才能,实在不配担此重任,坚决推辞。
B.梁统建议加重刑罚。梁统认为现行法律宽松。致使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因此上书朝廷请求遵循过去的典章制度,加重刑罚。
C.梁统请求当面陈述。梁统向皇帝上奏章,请求皇帝让他与尚书近臣当面陈述加大刑罚一事,后来奏议呈上,皇帝认可梁统加大刑罚的建议。
D.梁统任太守有声誉。梁统任武威太守时执政严厉,他的威望都延伸到了邻近的郡;后来出任九江太守也很有政绩,官吏百姓都很敬佩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防患救乱,全安众庶,岂无仁爱之恩?
(2)所减刑罚百有余条,而盗贼浸多,岁以万数。
2021-07-13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宫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不行:不去应荐
B.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C.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官吏接受官职
D.视事三年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古代时,官家学校要求在校学生掌握的六种知识和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芷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孝廉”。
C.阳嘉:汉顺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年号,也可以有多个年号。
D.乞骸骨:封建社会,指大臣的家属请求赐还已故家人的尸身,以求回家乡安葬。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谦虚稳重,超尘拔俗,不慕世俗的虚荣,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来因“善术学”,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B.张衡在政治方面眼光敏锐,头脑清醒。但他怀才不遇,总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终于得以升迁。
C.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进行详写。
D.本文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极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2021-03-19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十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兄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嫂,不冠不入庐。

自王莽末,西羌寇边,遂入居塞内,金城属县多为虏有。建武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乃发步骑三千人,击破先零羌于临洮。羌引精兵聚北山上,援陈军向山,而分遣教百骑绕袭其后,乘夜放火,击鼓叫噪,虏遂大溃,凡斩首千余级。援以兵少,不得穷追,收其谷粮畜产而还。

十三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诸种为寇,杀长吏。援将四千余人击之,至氐道县,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宾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邀游。若大姓侵小民,默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

十七年,交趾女子微侧及女弟微贰反。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 南击交趾。与贼战,破之。岭南悉平。指奏言西于县户有三万二千,远界去千余里,请分为封溪、望海二县,许之。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载是翁也!”遂遣援率郎将马武、耿舒服、等,征五溪。明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三月,援病卒。

建初三年,谥援曰忠成侯。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B.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C.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D.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玺书,古代文书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B.陇右,是丝绸之路必经地,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古人以东为右,故称陇山以东为陇右。
C.诸曹,犹言各部或各部官员,因为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门称为曹,其长官称为曹官。
D.庭,本指厅堂前的院子,后引申为官署,借指政府办公的地方,文中指县庭,即县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援素有大志,行事谨守礼节。他年轻时就有大的志向,兄长们都感到很惊奇;兄长马况去世后,他为其穿丧服守墓场,以礼服侍嫂子。
B.马援善用奇计,最终以少胜多。敌人屯聚山上,他正面迷惑敌人,同时分派军队袭击敌后方,放火叫喊,以少胜多,打败敌军,收其物资。
C.马援熟悉边情,举措利国利民。他平定南方时,根据南方边情,先建议将疆域广阔的西于县分为两县,后还为两县修城池、水利,利国利民。
D.马援老当益壮,慨然主动请缨。前方战事失利,他主动请缨,皇帝怜悯他年龄大了不想答应,他就披甲上马,最终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
(2)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日:“矍铄哉是翁也!”
2020-08-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撙、字景节,少方雅退欢,与第四兄寅俱知名。仕齐,位给事黄门侍郎。丁母忧,庐于墓侧。齐末多难,服阙,因居墓所.除太子中庶子、太尉长史,并不就。梁台建,为侍中,临海太中。公事左迁太子中庶子,复为侍中,吴兴太守。初,撙口不言钱,及在吴兴,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诏褒其清。加信武将军。袁昂曰:“当今贞素简胜,唯有蔡撙。”乃遣吏部尚书徐勉诣之,停车三通不报。勉笑日:“当须我召也。”遂投刺,乃入。累迁吏部尚书,在选弘简有名称。又为侍中,领秘书监,武帝尝谓日:“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臣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摧,此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撙风骨鲠正,气调英嶷,当朝无所屈让。尝奏用琅邪王筠为殿中郎,武帝嫌不取参掌通署,乃推白牒于香橙地下,日:“卿殊不了事。”撙正色俯身拾牒起,曰:“臣谓举尔所知,许允已有前事,既是所知而用,无烦参掌署名。臣撙少而仕宦,未尝有不了事之目。”困捧牒直出,使命驾而去,仍欲抗表自解。帝寻悔,取事为画。帝尝设大臣饼,撙在坐。帝频呼姓名,撙竟不答,食饼如故。帝觉其负气,乃改唤蔡尚书,撙始放著执日:“尔。” 帝曰:“卿向何聋,今何?”对日:“臣预为右威,且职在纳言,陛下不应以名垂唤。”帝有惭色。性甚凝厉,善自居适。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遗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后为中书令,卒于吴郡太守,谥曰康子。司空袁昂尝谓诸宾日:“自蔡侯卒,不复更见此人。”其为名辈所知如此。

(选自《南史.蔡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遗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
B.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遣之/及其引进/但喧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
C.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遣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
D.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遣之/及其引进/但喧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忧,指遭遇母亲的丧事。丁忧,指遭父母之丧。按照旧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B.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比如“迁除”指官吏的升迁和任用。也指贬谪、放逻,比如“左迁”指降低官职,“迁客”指被贬谪在外的官吏。
C.投刺,古代礼节,投递名帖求见,亦指留下名帖。丢下名帖,以示弃官隐退。刺,指名刺或名帖,相当于现在的名片。
D.笏,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拿着的笏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用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将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撙谦退静默。齐朝末年多灾多难,蔡撙服丧期满后就住在母亲坟墓边的屋子里,朝廷授予他官职,他都不就任。
B.蔡搏为官清廉。蔡撙口中从不谈论钱财。在吴兴任职时,他不饮用郡井中的水,并且亲自在屋前栽种蔬菜食用。
C.蔡撙耿直不屈。蔡遵因奏请起用琅邪王筠任殿中郎没有遵守规则,皇帝发怒把白牒推到地上并斥责他,他据理辩驳不退缩。
D.蔡搏遵守礼法。皇帝设饼宴招待大臣,多次直呼蔡撙的名字,蔡撙因为君臣有别不敢答应,直到皇帝叫他蔡尚书他才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谓举尔所知,许允已有前事;既是所知而用,无烦参掌署名。
(2)司空袁昂尝谓诸宾日:“自蔡侯卒,不复更见此人。”其为名辈所知如此。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母忧。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

轼以两学士出知定州。会春大阅,将吏久废上下之分,轼命举旧典,帅常服出帐中,将吏戎服执事。副总管王光祖自谓老将,耻之,称疾不至。轼召书史使为奏,光祖惧而出,讫事,无一慢者。契丹久和,边兵不可用。故相庞籍守边,因俗立法。岁久法弛,又为保甲所挠。轼奏免保甲及两税折变科配,不报。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B.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C.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史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D.民贫役重/歧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关中,一般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关中地区南倚秦岭山脉,物华天宝,物产丰富。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得到母亲教诲。他的父亲外出游学,他的母亲很有学识,亲自教他读书;他要以东汉范滂为榜样,他的母亲表示赞许
B.苏轼被欧阳修赏识。他成年后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参加考试作的文章获得欧阳修青睐,后来欧阳修又推荐他进秘阁。
C.苏轼设法破除弊端。苏轼到扬州任职,以往驾船的人不允许私载货物,但后来允许私载货物,公私受害,苏轼上奏请求恢复旧制。
D.苏轼大力整顿军纪。春季阅兵,苏轼下令恢复以前的规定,有人感到羞耻,苏轼予以警告,直到阅兵完毕,没有人敢怠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2)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