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9-20高三上·贵州·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肇,字伯始,高祖赐名焉。历通直郎、散骑侍郎、魏郡太守。为政清简,加以匡赞,甚有声绩。景明末,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转太府卿,兼御史中尉。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世宗之舅,为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欲令改易。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

卢昶之在朐山也,肇谏曰:“知贼将屡以宿豫求易朐山,臣愚谓此言可许。朐山久捍危敝,宜速审之。若必如此,宿豫不征而自伏。持此无用之地,复彼旧有之疆,兵役时解,其利为大。”世宗将从之,寻而昶败。后迁侍中。萧衍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州内附。朝议遣兵赴援。肇表曰:“玄明之款,虽奔救是当,然事有损益。且灾俭之年,百姓饥敝,饿死者不少。何以得宜静之辰,兴干戈之役?军粮资运,取济无所。且新附之民,服化犹近,特须安帖,不宜劳之。”世宗并不纳。大将军高肇伐蜀,肇谏曰:“臣闻,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兵者凶器,不得已而后用。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世宗又不纳。

肃宗即位,出为使持节,加相州刺史,有惠政。肇于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有时不晓,至于再三,必穷其理,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挠。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领军元义之废灵太后,将害太傅、清河王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正光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九。肃宗举哀于朝堂。赠谥文贞公。

(节选自《魏书·游肇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B.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C.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D.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畿内,古代指王都及其管辖地区。后称“京畿”“京兆”,泛指京城及四周管辖的地方。
B.太府,官署名。北魏孝文帝末年,改少府为太府,以少卿、卿为主官。
C.御史中尉,官职名。北魏由御史中丞改置,北魏战时有军中执法性质,便于监察武官。
D.文德,可指写文章的道德,也可指礼乐教化,文中特指与“武功”相对的礼乐教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肇处理政事稳妥,政绩突出。他初为官便获得声名,转任后公平宽容处理事务,任相州刺史时决断吏事必求其理,当时人们都很佩服他。
B.游肇为人刚直不屈,方正忠义。他对于高肇欲令自己改名,坚决拒绝;而他对于时局多次上疏皇帝,请求谨慎用兵,虽未被采纳,但他忠义可嘉。
C.游肇论事权衡利弊,敢于谏言。他对于敌人多次请求交换朐山以及对于高肇征伐蜀地的行为,都能权衡利弊后向朝廷上奏谏言。
D.游肇德行节操坚定,据理力争。他曾作为使者出使,也曾在吏事上不受宠臣显贵干涉,更曾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去世后皇帝亲自为他举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
(2)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
2022-02-01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单元学习任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元年,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B.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C.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D.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
B.“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
C.“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祀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祀天地的郊宫和祭祀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
D.“草隶”又称隶草,是隶书的草写体。隶书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是汉朝的官方字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收藏于秘阁。
B.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稳娴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善于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
C.子云积极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祭祀官时,建议朝廷应改变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其修改。
D.子云钻研书法,成绩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研究,通晓隶书规律,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
2)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
5.子云对晋朝做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2022-01-3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学习任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抃读书属文,中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通判绛州。皇祐中,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制下,谏官韩绛论奏抃非纠绳才,不可任风宪。抃即手疏曰:“臣观方今士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捷给若啬夫者谓之有议论,刻深若酷吏者谓之有政事。谏官所谓才者,无乃谓是乎?若然,臣诚不能也。”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抃辞以任言责不当兼事局,乃止。

在台,数言事,不为矫激,尤喜称荐人材。帝欲除入内都知王守忠领武宁军节度使,抃奏罢之。温成皇后葬,以刘沆为监护使,抃奏沆为宰相,不当为后妃护葬丧事。时又议为后建陵立庙,抃率官属言非礼。因相与请对,固争不能得,伏地不起,帝为改容遣之。御史请罢宰相梁适,未听,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 宰相陈执中婢为嬖妾张氏榜杀,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抃复与官属请对论列,疏十上,适、执中卒皆罢。

改翰林学士承旨,复兼侍读学士。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古人动作必由此乎?”对曰:“古有大疑,既决于己,又询于众,犹谓不有天命乎,于是命龟以断吉凶。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既而枢密副使程戡罢,帝欲用旧人,即以命抃。岁中,参知政事。

抃性笃厚寡言,质略无威仪。居两府,年益耄,无所可否。又善忘,语言举止多可笑,好事者至传以为口实。御史韩缜弹奏之,罢为观文殿学士、同群牧制置使,复兼侍读学士。英宗即位,进户部侍郎。告老,以太子少傅就第,卒。太子太保,谥文懿。

(节选自《宋史·孙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
B.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
C.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
D.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B.卜筮,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福祸为“卜”,用蓍草的茎占卦为“筮”。
C.告老,旧指官吏年老辞官退休。表示辞官含义的还有致仕、归田、乞身、乞骸骨等。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它与“谥”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抃性格笃厚,言辞不偏执。他认为会找别人的事、攻击别人、嘴巴快捷、行事刻毒不是谏官有才能的表现。
B.孙抃维护礼仪,不轻易放弃。有人建议为皇后建陵立庙,以孙抃为首的官僚都说这样做是违礼,他甚至伏地进谏。
C.孙抃不畏权贵,能仗义执言。他请求罢免宰相梁适,上奏告诫皇帝不罢免梁适不能平息众议,最终未得到准许。
D.孙抃见解独到,解说有道理。面对皇帝质疑,他用古人有疑难之事时的做法来解释,已决众谋后,再进行占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官所谓才者,无乃谓是乎?若然,臣诚不能也。
(2)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2022-01-3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学习任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泝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河西尉,不                       拜:任职
B.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   故事:旧业
C.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       鼓吹:宣扬
D.孺弱至饿死,许甫自往省视   因:因此
2.下列各句,不能分别表现杜甫“放旷不自检”和“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的一组是(     
A.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B.①甫见之,或时不巾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亡走凤翔
C.①擢河西尉,不拜                            ②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
D.①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②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担任左拾遗官职时,为平民时的朋友房获罪琯获罪罢相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
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寄住鄜州的家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流落剑南,建草堂居住
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在漂泊中去世
2022-01-3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9课 (3)声声慢-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河北衡水·阶段练习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zhé)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B.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C.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D.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
B.丁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子女按礼须持丧两年,任官者须离职,服满后起复。
C.六论,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D.“知制诰”“记注”都是官职。唐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祐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并发出感叹:“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风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2)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5.宰相韩琦为什么建议皇帝不要立刻重用苏轼?
2021-04-29更新 | 34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 (1)赤壁赋-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0-21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法雄文强,扶风郿人也。雄初仕郡功曹,辟太傅张禹府,举雄高第,除平氏长。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南阳太守鲍得上其理状,迁宛陵令。永初三年,海贼张伯路等三千余人,冠赤帻,服绛衣,自称“将军”,寇滨海九郡,杀二千石令长。初,遣侍御史庞雄督兵击之,伯路等乞降,寻复屯聚,党众浸盛。乃遣御史中丞王宗持节发幽、冀诸郡兵,合数万人,乃征雄为青州刺史,与王宗并力讨之。连战破贼,斩首溺死者数百人,余皆奔走,收器械财物甚众。会赦诏到,贼犹以军甲未解,不敢归降。于是王宗召刺史太守共议,皆以为当遂击之。雄曰:“不然。兵,凶器;战,危事。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宗善其言,即罢兵。贼闻大喜,乃还所略人。而东莱郡兵独来解甲,贼复惊恐,遁走辽东,止海岛上。五年春,乏食,复抄东莱间,雄率郡兵击破之,贼逃还辽东,辽东人李久等共斩平之,于是州界清静。雄每行部,录囚徒,察颜色,多得情伪,长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去。在州四年,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户口益增。郡滨带江沔,又有云梦薮泽,永初中,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走。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在郡数岁,岁常丰稔。元初中卒官。

(选自《后汉书·法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
B.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
C.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
D.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即表字,是人的别名。字和本名的意思相同或相近,如诸葛亮,字孔明。
B.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C.青州,古九州之一。九州一般指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后代指中国。
D.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常代指官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雄明察善断。他任平氏长官时,善于发现奸人恶事,盗贼变少;任青州刺史时,观察囚徒脸上的神态就能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
B.法雄善于作战。他与御史中丞王宗合力讨伐贼人,大获全胜。贼人后来再次抄掠东莱地区时,他率兵攻打,把贼人打得败退回辽东。
C.法雄治绩甚佳。他治理平氏,盗贼很少;他治理青州,那些不奉公守法的官吏都被解职而去;他治理南郡,人口增多,常获得丰收。
D.法雄崇尚仁德。南郡曾经有虎狼为害,捕猎者也颇多伤亡,他推崇古人广施恩德信义的做法,仁及鸟兽,采取措施后,虎害渐渐停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侍御史庞雄督兵击之,伯路等乞降,寻复屯聚,党众浸盛。
(2)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
2020-08-06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古诗词诵读(4)鹊桥仙(纤云弄巧)-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0-21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为杭停。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回“诗帐”。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适,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B.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C.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D.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年,幼年儿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不同。
B.出,由京城调任地方,与《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官”同义。
C.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宋朝凡官员升迁除授、封爵追赠等,均有谢表。
D.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瞻普遍通晓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
B.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的悲伤。
C.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人的奸恶事实。
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
4.把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
2020-08-05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八单元章节综合-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19-20高一下·黑龙江黑河·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共理也有何怨乎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B.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C.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D.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惠文王是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次子,在位时政治清明,武力强大。
B.瑟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状似琴,有25根弦,每弦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君五等。
D.相国是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战国时称为“相邦”,汉高祖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颇战功卓著军事才能非凡。他在对齐魏等国的作战中,攻城拔寨,战无不克。长平之战后,燕国大举进攻赵国廉颇领兵还击,大破燕军。
B.廉颇仕途不顺,多次遭遇免职。赵王曾中秦军离间计,用赵括代替他,导致赵军在长平大败。赵悼襄王时又使乐乘代替他,他只好出奔到魏国。
C.廉颇忠贞爱国盼为赵国效力。他在魏期间就一心想被赵任用,见到赵使者,充分展示实力盼被重用。在为楚将时念念不忘的也是“思用赵人”。
D.廉颇气量狭小,难容门客背叛。在他长平被免职失势的时候,门客都离去了;等到又被起用的时候门客又回来了,廉颇斥责他们,不再接纳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2)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
2020-06-28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学习任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19-20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 梓人,木工,建筑工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B.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C.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D.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
B.乡师:乡里的私塾老师。
C.里胥:古代的一里之长。
D.版尹:古代掌户籍的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他精心考虑怎样用料会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
B.梓人说他到官府干活谋生,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C.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愤怒地与那个木匠对峙着。
D.作者认为,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2)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2019-11-06更新 | 27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二单元章节综合(上)-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019·湖南长沙·一模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咬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咬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咬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之为“河东”。
C.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饯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D.驰驿,指官员入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站供给役夫与马匹粮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论者遗憾他家庭不够富裕,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咬施以廷杖;他对裴仙先也同样如此,却遭到张说的反对。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2019-06-05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