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长勺。公将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材料二:

楚人伐宋救郑。宋公将战。太司马固谏曰: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注释】:①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②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③儳(chán 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巳朔,干支纪日的一种。古人常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顺序搭配以纪年、月、日时。
B.寡人,古代多用作国君的谦称。除“寡人”外还有“孤”“朕”等词也可作国君“谦称”。
C.材料一“公将鼓之”的“鼓”与材料二中“阻而鼓之”的“鼓”是同一个意思。
D.司马,指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琵琶行》中“江州司马”中的“司马”即是此意。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故/真无马邪
B.战长勺/宋公及楚人战
C.小大狱/天弃商久矣
D.可一战/楚人伐宋救郑
3.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鲁庄公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材料二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未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B.两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及子鱼的论战写得详细,而对两场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C.材料一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D.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B.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C.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D.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2024-04-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生素养测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秦谓齐王曰:“齐、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王曰:“尊秦。”“释帝则天下爱齐乎?且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宋之利也?”王曰:“伐宋利。”对曰:“夫约与秦为帝,然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宋之利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天下不敢不听,此汤、武之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愿王之熟虑之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材料二:

苏秦说齐王曰:“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北之堂上;虽有阖闾、吴起之将,禽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故钟鼓竽瑟之音不绝,地可广而欲可成;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乏,诸侯可同日而致也。名配天地不为尊,利制海内不为厚。故夫善为王业者,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佚治在我,劳乱在天下,则王之道也。锐兵来则拒之,患至则避之,使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矣。”

(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

[注]①两帝,齐称东帝,秦称西帝,齐、秦结盟约定,伐赵而分其地。②傧,同“摈”,摈弃。③梁门,大梁之门。④阖闾、吴起,春秋时,吴王阖闾善于用兵,故此处把他和名将吴起并举。⑤尊俎,尊以盛酒,俎以放肉,借指宴会。⑥倡优侏儒,指歌舞杂技艺人。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A释帝B则天下C爱齐D而憎秦E伐赵不如F伐宋之利G故臣愿王H明释帝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自称“始皇帝”。
B.“燕、楚以形服”与“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服”含义不同。
C.“此汤、武之举也”与“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举”含义相同。
D.“故名配天地不为尊”与“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两句中的“故”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苏秦的询问,齐王认为:现在齐国和秦国都已称帝,天下诸侯会尊重秦国;如果齐国放弃帝号,那么天下诸侯会亲近齐国而痛恨秦国。
B.苏秦劝谏齐王,如果齐国放弃帝号,与秦国交好结盟而攻打宋国,那么齐国就可以名震天下诸侯,天下诸侯都不敢不听齐国的指挥。
C.苏秦游说齐王说,攻战之道不在于用兵,就算对方拥兵百万,也可败之于庙堂之上;而歌舞杂技艺人在堂前表演不断,诸侯也会归顺。
D.苏秦进一步游说齐王说,名配天地也不算尊贵,富甲天下也不算富有;强敌来攻就抵抗,祸患来了就避开,让诸侯不能对自己有所图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
(2)故夫善为王业者,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
5.两则材料都写苏秦劝谏齐王,但劝谏的主要内容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4-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浑,字金才,穆第十子也。尉迟迥反邺,时穆在并州,高祖虑其为迥所诱,遣浑乘驿往布腹心。穆奉熨斗于高祖,曰: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高祖大悦。晋王广出藩,浑以骠骑领亲信,从往扬州。仁寿元年,从左仆射杨素为行军总管,破突厥阿勿俟斤于纳远川,斩首五百级。进位大将军,领太子宗卫率。

初,穆孙筠卒,高祖议立嗣,浑规欲绍之,谓其妻兄太子左卫率宇文述曰:若得袭封,当以国赋之半每岁奉公。述利之,因入白皇太子曰:立嗣以长,不则以贤。今申明公嗣,遍观其子孙,皆无赖,不足以当荣宠。唯金才有勋于国,谓非此人无可以袭封者。太子许之竟奏高祖封浑为申国公以奉穆嗣。大业六年,有诏追改穆封为郕国公,浑仍袭焉。二岁之后,不以俸物与述。述大恚之,曰:我竟为金才所卖,死且不忘!由是结隙。

有方士谓帝曰: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述因诬构浑于帝曰:臣与金才夙亲,闻其情趣大异。常日数共李敏、善衡,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浑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愿陛下察之。帝曰:公言是矣,可觅其事。述乃遣裴仁基表告浑反,即日发宿卫千余人付述,掩浑等家,遣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蕴杂治之。案问数日,不得其反状,以实奏闻。帝不纳,更遣述穷治之。述入狱中,召出敏妻宇文氏谓之曰:夫人,帝甥也。李敏、金才,国家杀之,无可救也。夫人当自求全。敏妻曰:不知所出,惟尊长教之。述曰:可言李家谋反,金才尝告敏云:‘汝应图箓,当为天子。今主上好兵,劳扰百姓,此亦天亡隋时也,正当共汝取之。’令敏妻写表,述持入奏之,于是诛浑、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自余无少长,皆徙岭外。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子许之A竟奏B高祖C封D浑E为申国F公G以奉H穆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迟迥反于邺”与“不拘于时”(《师说》)两句中“于”的含义不同。
B.突厥,6世纪以后中国北方、西北方操突厥语的民族名称。
C.“今申明公嗣绝”与“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绝”的含义相同。
D.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立的官职,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穆给高祖献上熨斗并表达对高祖平定天下的祝愿,这让高祖十分高兴。
B.宇文述认为李浑既最年长又有贤能,对国有功,只有他能够承袭申明公的爵位。
C.宇文述派裴仁基上表告李浑谋反,皇上派元文都、裴蕴一起审理李浑等人。
D.李敏的妻子贪生怕死,提供了伪证,造成李浑、李敏等李氏宗族三十二人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虑其为迥所诱,遣浑乘驿往布腹心。
(2)常日数共李敏、善衡,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
5.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高祖的人物形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对文中画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2.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能取名定字。
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李白“有诏供奉翰林”,“翰林”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
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l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李白曾游历并州,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表明他蔑视权贵的性格。
D.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2)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5.“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出自杜甫的《赠李白》。“飞扬跋扈”在此处的意思是“不守常规,狂放不羁”。试结合文章分析李白的狂放不羁之处。
2024-03-2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时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壬午,建康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领军,军事处置悉以委焉。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又登莫府山,观望形势,购魏主及王公首,许以封爵、金帛。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 焚庐舍而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对应字母写在答题卡。
攻城A数月不下B闻C魏救D将至E众F请发G为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指宋文帝的年号。文中“元嘉二十六年”是年号纪年法,与《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纪年方法不同。
B.文中“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与《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中的“明年”含义相同。
C.鞞鼓,古代用于祀神之鼓或军中所用之鼓。文中“鞞鼓”应为军中所用之鼓,与《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一片神鸦社鼓”中“社鼓”的作用不同。
D.六夷,古指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后泛指外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文帝想要北伐,群臣争相逢迎讨好,左军将军刘康祖建议来年再筹划,但宋文帝没有同意,积极主张北伐。
B.河、洛一带的百姓竞相来投军的每天有上千人,王玄谟不但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向百姓索要物资,众人内心失望。
C.魏主拓跋焘渡过黄河后,王玄谟退兵逃走,伤亡惨重。到达瓜步后,掠夺当地居民,焚烧房屋。渡过长江后,建康城内震惊恐惧。
D.宋文帝答应用封爵、金帛之赏悬赏魏主和王公首级,又计划用毒酒毒死魏国人,但没有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
(2)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
5.宋文帝为何急欲北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节选自萧统《昭明文选》)

文本二: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康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

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昔〔A〕为羊公〔B〕参军〔C〕谓吾〔D〕其后〔E〕当居身处〔F〕今相观察〔G〕必继老夫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善属文”和“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属”字含义不同。
B.“自解归”与“天下归心”(《短歌行》)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
C.“公田悉令吏种秫”与“悉如外人”(《桃花源记》)两句中的“悉”字含义相同。
D.“侃与敏有乡里之旧”与“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两句中的“旧”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小官,以获得补贴家用的资本。后来做了彭泽令。
B.因为喜欢饮酒,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原要把公田都用来种植秫,在妻子和孩子的坚持请求下,他才将公田中的五十亩用来种植粳。
C.刘弘担任荆州刺史,将要就任时,起用陶侃担任南蛮长史,派他先到襄阳去讨伐贼寇张昌,随即打败了张昌。
D.陶侃受到刘弘的赏识,刘弘称赞陶侃一定会出人头地,但是在陈敏之乱时,因为内史扈瑰的挑拨离间,刘弘逐渐疏远了陶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本中所学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陶渊明为什么不愿做官?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2024-03-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余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刊章下州郡捕俭。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投褒。遇褒出,时融年十六,俭以其少不告也。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后事泄,俭得脱走,登时收融及褒送狱。融曰:保纳藏舍者融也,融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罪我之由,非弟之过,我当坐之。兄弟争死,融由是名震远近,为后进冠盖。司徒大将军辟举高第,累迁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年三十八。承黄巾残破之后,修复城邑,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

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帝初都许,是时天下草创,融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太祖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法免融官。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

(选自《三国志》卷十三注,有删节)

【注】①黄巾:指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②海岱:海指北海,岱指泰山。③太祖:指曹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B.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C.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D.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向他问礼。
B.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吏,也指超群出众。文中指孔融被任官。
C.庠序,商周时地方学校名,后泛指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谨庠序之教”。
D.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在人群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来警示民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融幼时机智敏捷。他在拜访李膺时说孔李两家世代交谊深厚,得到众人的称赞。
B.孔融主动藏匿哥哥的老朋友张俭,事情败露被捉后,与哥哥争死,由此名声大振。
C.孔融在任职期间面对因战乱造成的残破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恢复社会秩序。
D.孔融礼贤下士,非常器重高密的郑玄,与他一起谈论国事,商讨政令,并加以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
(2)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
2024-03-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5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安)五年,策薨,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部将黄盖等人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材料二:

七月,(曹)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三:

十二月,曹公北征乌丸,先主[注]说表袭许,表不能用。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注]先主:指刘备。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瑜部将A黄盖等人乃取蒙冲斗舰B数十艘C实D以薪草E膏油F灌其G中H裹以帷幕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被。与《赤壁赋》“耳得之而为声”中的“为”意思不同。
B.因:趁机。与《梦游天绷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意思不同。
C.乃:于是,连词。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
D.妻子;妻子和儿女。与《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鲁肃和诸葛亮的努力下,刘备与孙权达成联合抗曹的协议,才有了后来孙刘联军在赤壁共同对抗曹军。
B.黄盖等人对船只做好伪装,然后送书信给曹操假说想要投降,曹军中的官吏兵士信以为真,认为黄盖来投降。
C.材料二中记载曹操南征非常顺利,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刘备一路南逃,到赤壁之战时曹操才遭遇不利。
D.曹操征讨刘表时,诸葛亮劝刘备应趁机占领荆州。刘备心怀不忍,因此赢得了荆州所有人的民心。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5.三则材料对赤壁之战记载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3-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椿奉辞于华林园,帝下御座执手流泪曰:“公先帝旧臣,实为元老,但高尚其志,决意不留,既难相违,深用凄切。”椿亦歔欷,欲拜,帝亲执不听。赐以绢布,给羽林卫送。群公百僚饯于城西张方桥,行路观者,莫不称叹。椿临行,诫子孙曰:

我家入魏之始,即为上客。自尔至今,二千石、方伯不绝,禄恤甚多。北都时,朝法严急。太和初,吾兄弟三人并居内职:兄在高祖左右,吾与(杨)津在文明太后左右。于时口敕,责诸内官,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列便大嗔嫌。诸人多有依敕密列者,亦有太后、高祖中间传言构间者。吾兄弟自相诫曰:“今二圣近臣,居母子间难,宜深慎之。又列人事,亦何容易,纵被嗔责,勿轻言。”十余年中,不尝言一人罪过。时大被嫌责,答曰:“臣等非不闻人语,正恐不审,仰误圣听,以是不敢言。”于后终以不言。蒙责及二圣间言语,终不敢辄尔传通。太和二十一年,吾从济州来朝,在清徽堂豫宴。高祖谓诸贵曰:“北京之日,太后严明,吾每得杖,左右因此有是非言。和朕母子者,唯杨播兄弟。”遂举爵赐兄及我酒汝等脱若万一蒙明主知遇宜深慎言语不可轻论人恶也。

吾自惟文武才艺、门望姻援不胜他人。一旦位登侍中、尚书,四历九卿,十为刺史,津今复为司空者,正由忠谨慎口,不尝论人之过,无贵无贱,待之以礼,以是故至此耳。闻汝等学时俗人,乃有坐待客者,有驱驰势门者,有轻论人恶者,及见贵胜则敬重之,见贫贱则慢易之,此人行之大失,立身之大病也。汝等若能存礼节,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吾今年七十五,自惟气力尚堪朝觐天子,所以孜孜求退者,正欲使汝等知天下满足之议,为一门法耳,非是苟求千载之名。汝等能记吾言,吾百年后终无恨矣。

(节选自《北史·杨椿传》)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遂举爵赐A兄及我B酒C汝等脱若D万一蒙E明主知遇F宜深慎言语G不可轻论H人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据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B.忝,常用作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与“忝列门墙”中的“忝”意思相同。
C.刺史,古代官职名,西汉武帝时期设立,察问郡县,履行监察职责,官阶低于郡守。
D.始,才、刚刚,与姚鼐《登泰山记》“余始循以入,道少半”中的“始”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椿辞官归家,皇帝非常不舍,赏其绢布,派羽林军护送,还与群臣在城西为其饯行,足见对他的重视。
B.杨椿兄弟三人担任内职时,言语谨慎,既没有遵从口敕密列他人过错,也没在皇帝和太后间挑拨是非。
C.清徽堂宴会上,高祖对杨椿兄弟大加赞赏,认为唯有他们能够维护自己与太后之间的关系,难能可贵。
D.杨椿虽然文武才艺、门望姻援等不如他人,但却凭借自己的品行获得了皇上的认可,同时赢得了声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等非不闻人语,正恐不审,仰误圣听,以是不敢言。
(2)汝等若能存礼节,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
5.杨椿对子孙后人提出哪些要求?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2024-03-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王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遂起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

燕王以书且谢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竭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教人之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恶所望之?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语曰:‘论不循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知不简功。’弃大功者,辍也;绝厚利者,怨也。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唯先王复以教寡人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A岂怨B之乎C愿君D捐怨E追唯F先王G复以教H寡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通“返”,返回,与《归园田居(其一)》“复得返自然”中的“返”意思相同。
B.“以八万遇栗腹于鄗”与《师说》“不拘于时”两句中“于”的意思相同。
C.“救人之过者”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句中“过”的意思相同。
D.“轻绝厚利者”与《琵琶行并序》“轻拢慢捻抹复挑”两句中“轻”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间用三个“不可”回绝燕王,认为燕国不能与赵国开战,而群臣却认为可以攻打赵国。
B.燕王写信给乐间道歉,并传达了希望他回国的想法,但乐间回信表示要继续留在赵国。
C.燕王引用“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委婉赞扬乐间是仁者、智者,希望他继续为自己效命。
D.在鲁国做官的柳下惠多次被撤职却不离开鲁国,燕王想要乐间效仿柳下惠不离开燕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2)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
5.请简要概括燕王的形象特征。
2024-03-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