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

曰:“爱民若何? ”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

上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工部奏修军器,请征布漆于民,上命给钞市之,上曰:“古者土赋,随地所产,不强其所无。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不究物产,概下郡县征之。小民鸠敛金币,博易输纳,而吏胥因以为奸。其一切禁止。”

遣监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奏曰:进户部尚书郭资太子太师,命致仕。蹇义、夏原吉言其偏执妨事,且多病。上问杨士奇,对曰:“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不得下究。”上问其。对曰:“诏书数下蠲免灾伤租税。不听开除,必令有司依额征纳,此其过之大者。”上颔之。

青州民刘中等奏:“自永乐中岁歉,流徙畿南枣强县凡二百余户,居二十年,已成家业。今有司遣还山东,乞附籍枣强。”上谓夏原吉曰:“彼此皆吾土,得民安即已。宇文融括流民,过期不首者谪边。州县承风劳扰百姓逃窜尔其申饬有司以此为戒。”

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 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帅师从。驻跸虹桥,谕诸将曰:“朕深居九重,岂不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今渡河道路所经,皆水潦之后,秋田无获,朕其悯焉。其将士有扰民者,杀无赦!”。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正确的三处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
州[A]县[B]承[C]风[D]劳[E]扰[F]百[G]姓[H]逃[I]窜[J]尔[K]其[L]申[M]饬[N]有[O]司[P]以[Q]此[R]为[S]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国之道若何”的“道”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的“道”意思不同。
B.“上问其故”的“故”与“故木受绳则直”(《劝学》)中的“故”意思不同。
C.“但得民安即已”的“但”和“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的“而”意思相同。
D.“玄宗卒至播迁”中的“卒”与“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的“卒”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认为主管官吏不去调查出产的物品,全都令郡县向百姓征敛,官吏趁机行奸作恶。这些要全部禁止。
B.杨士奇认为郭资不遵诏书,令地方官员仍按旧额征税,这是他为政最大的过错。皇上取消他晋升的任命。
C.青州百姓请求将已成家业的二百多户附入枣强户籍,皇上认为都是自己的国土,只要百姓安居乐业即可。
D.皇上同侍臣谈论历朝历代户口,他认为户口繁盛是因为休养生息,户口减少则定有大兴土木和战争之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
(2)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帅师从。
5.武王向太公询问的“治国之道”在材料二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加以概括。
2024-03-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百药进曰:“《春秋》‘鄅子藉稻’,杜预谓在琅邪。”客大惊,号奇童。引荫补三卫长。乃性疏说,喜剧饮。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谗,辄谢病去。十九年,召见仁寿宫,袭父爵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爱其才,署礼部员外郎。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

初,疾去舍人也,炀帝在扬州,召不赴,衔之。及即位,夺爵,为桂州司马。官废,还乡里。大业九年,戍会稽,管崇乱,城守有功,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乃授建安郡丞。至乌程,江都难作,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更相灭,百药转侧寇乱中,数被伪署,危得不死。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公祏反,授吏部侍郎。

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明年,除礼部侍郎。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数戏媟无度,乃作《赞道赋》以讽。它日,帝曰:“朕见卿赋,述古储贰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耳!”赐彩三百段。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名臣子,才行世显,为天下推重。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服虽除,容貌癯瘠者累年。好奖荐后进,得俸禄与亲党共之。翰藻沈郁,诗尤其所长,樵厮皆能讽之。所撰《齐史》行于时。

(选自《新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会高祖A遣使招B伏威C百药D劝朝E京师F既至G历阳H中悔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文中指因父李德林荫庇补官三卫长,这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
B.被,指遭受、遭遇,与《琵琶行并序》“妆成每被秋娘妒”中的“被”词义不相同。
C.“以疾去舍人也”与“挟飞仙以遨游”(《赤壁赋》)两句中“以”的含义相同。
D.望,指希望,与《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中的“望”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百药聪慧多知。父亲的朋友共读文章时,不知“刈琅邪之稻”的故事,却被李百药说出是杜预所说的,父友十分震惊。
B.李百药才华出众。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欣赏李百药的才华,安排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后来又命李百药修订五礼、律令、阴阳书。
C.李百药历经危难。隋末江都发生叛乱,李百药辗转寇乱,后多次被伪政权任命官职,还曾差点死于杜伏威之手。
D.李百药深受推崇。他赤足护父母灵柩还乡,好奖掖年轻人,又将自己的俸禄分享给亲朋幕僚,他的才能和品行彰显于世,深得天下人推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
(2)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
5.从炀帝和太宗对待李百药的事件中反映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2024-02-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聘于楚,楚王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公孙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公孙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入谏!”

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有删改)

材料二: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孙戌趋AB未至C中闺D孟尝君EF而反之G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遗弃的意思,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中“遗”字的意思相同。
B.疾,迅速、赶快的意思,与“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中“疾”字的意思不同。
C.诗,指《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D.数,列举的意思,与“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并序》)中“数”字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楚王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令登徒直先护送象牙床回国,但登徒直不愿意去。
B.公孙戌劝说孟尝君不要接受楚国的象牙床厚礼。孟尝君听罢,觉得公孙戌说得有理,就采纳了公孙戌的意见。
C.司马光认为,孟尝君可以算是能虚心接受意见的人了。只要提的意见对,即使提意见的人别有用心,孟尝君也会予以采纳。
D.唐太宗有一匹特别喜欢的骏马,有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地突然死了。唐太宗一怒之下杀了那位养马的宫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
(2)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5.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对君王或上级进行劝谏的方式有哪些。
2024-02-1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迁著作佐郞。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成,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召试中书舍人。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又言:“崇、观以来,赀结权幸,奴事阉宦,与开边误国,得职名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直秘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盍依国初法,止中大夫。”

绍兴元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可。史馆既开,修撰綦崇礼言不必别设外局,乃已。郡人颜经投匦诉其敷籴军食,遂贬停官。

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藻再进官,其属鲍延祖、孟处义咸增秩有差。言者论其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赦不宥。

秦桧死,复职,官其二子。二十八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诏赠端明殿学士。

(节选自《宋史·汪藻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B.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C.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D.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B.紫诰:指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黄麻:古代诏书用纸。亦借指诏书。
C.秩:可指官员的官阶、品级。“贬秩”指官员降级,“增秩”指官员加级,“秩满”指官员品级到了最高级。
D.元符庚辰:这里兼用年号、干支纪年。从汉武帝起,皇帝开始有年号。干支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藻文才出众。群臣纷纷为徽宗亲自编制的诗写和诗进呈,只有汪藻写的无人能及;时值国家多事,当时的诏令多出自他之手。
B.汪藻仕途坎坷。他与同舍的王黼不合,在整个王黼当权的时期不被重用;后来还被谏官以做过蔡京、王黼的门客为由夺去官职。
C.汪藻正直敢言。他建言,对于那些贿赂当权、侍奉宦官、开边误国却取得职位的官员,应依照国初的惯例,授予官职不可过高。
D.汪藻致力史学。他亲自参与编修《九域图志》《徽宗实录》。绍兴八年,汪藻呈上他主持编撰的实录,他和僚属都因此得到嘉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
(2)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
5.请简要概括汪藻为抢救文献资料做了哪些事?
2022-03-22更新 | 770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相关题目。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其父卒二十岁,秦灭韩。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道还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再战,秦兵竞败,遂至咸阳。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鲰生教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今为之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羽,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

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天下始定,刘敬说高宗曰:“都关中。”上疑之。留侯曰:“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汉十二年,高帝,后八年留侯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B.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C.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D.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专指秦始皇,他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B.留侯,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留是张良受封之地。
C.崤函,古代地名,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于今河南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中的“崤函”便是此地。
D.崩,我国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荆轲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直言劝谏。沛公进入秦宫后,想要留居,樊哙劝说无效,张良说沛公的行为无异于“助桀为虐”。沛公这才回车驻军在霸上。
C.张良不恋权位。汉元年正月,汉高祖刘邦封功臣,张良虽未有战斗功,但因“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高帝让其择齐三万户,张良只愿受封留县,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D.张良深受高帝信任。天下始定,留侯张良重点陈述关中的优势劝告高帝定都关中,高帝听后,当天就起驾,向西定都关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
(2)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羽,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也。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全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疽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B.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D.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闻强志,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与之相近的词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等。
B.随其流而扬其波,即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盲目地跟随别人行动。
C.怀瑾握瑜,瑾、瑜都是美玉,喻美德。比喻人具有高贵的品德和才能。
D.弹冠振衣,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将有官可做,因此互相祝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在为官期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遭流放的时候仍心系朝廷。
D.作者借渔父与屈原的对话,表达了对昏骤无道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2021-02-27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衣:“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垂死乃可图,今则未可,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相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候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在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卷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燕,面对君主的间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C.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2)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19-20高三上·广东深圳·开学考试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擢刑科给事中,首劾姚宗文阅视乖张。杨涟去国,抗疏请留。天启改元,正月疏论“三案”,力言孙慎行、杨涟等有功社稷,而魏浚辈丑正害直之罪。帝是之。

是年五月,魏进忠用事。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

至九月,士龙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希孔、允成亦劾之,辅忠大惧。刘朝等因诱以超擢,令攻士龙。辅忠遂讦士龙官杭州时盗库纳妓,进忠从中下其疏。尚书周嘉谟等言两人所讦,皆风闻,请宽贷。进忠不从,削士龙籍,辅忠落职闲住。进忠后易名忠贤,显盗国柄,恨士龙未已。四年冬,令其私人张讷劾之,再命削籍。明年三月入之汪文言狱词,谓纳李三才贿三千,谋起南京吏部,下抚按提讯追赃,遣戍平阳卫。已而辅忠起用,骤迁兵部侍郎。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劾士龙纳访犯万金,下法司逮治。士龙知忠贤必杀己,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士龙乃潜至家,载妻子浮太湖以免。

庄烈帝嗣位,忠贤伏诛。朝士为士龙称冤,诏尽赦其罪。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复官致仕。竟不召用。至崇祯十四年,里人周延儒再相,始起漕储副使,督苏、松诸郡粮。明年冬,入为太仆少卿。又明年春,擢左佥都御史。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皆未至,士龙独掌院事。帝尝语辅臣:“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士龙闻,劾逮福建巡按李嗣京。十月谢病归。国变后卒。

注:①纛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B.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C.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D.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新皇帝即位或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可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可称为“改元”。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如吏部尚书,是吏部的长官。
D.嗣位,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士龙敢做敢为,敢于弹劾为官不正的官员,他曾弹劾姚宗文、骆思恭、邵辅忠、李嗣京等多名官员。
B.毛士龙因得罪权贵,被魏进忠及其党羽诬陷削籍,差点被杀害。后来毛士龙被重新任用,担任过左佥都御史。
C.魏忠贤掌握朝政大权,广开告密,诬陷朝廷重臣,遭到毛士龙的反对。后来,魏忠贤被判死罪。
D.毛士龙、杨涟都是有功之臣。毛士龙经历过几位皇帝的统治,被重用过,也被冷落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
(2)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复官致仕。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2019-12-02更新 | 307次组卷 | 27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察汉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届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平既,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递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固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玉入秦而不反也。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乱,是指安定与动乱。文中说屈原“明于治乱”,是指屈原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
B.《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诗歌,诗中含有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C.绌,有不足、不够的意思,如相形见绌;文中同“黜”,指罢免、革除。
D.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员,其执掌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见闻广博,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而成行。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