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王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①棐:fěi通“榧”,树名。②恶:不高兴,难受。③苦:坚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B.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C.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D.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而在文中则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B.《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名《道德真经》、《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C.桑榆,指桑树与榆树,日出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借指人之早年。
D.征,征召,征召属于征辟制,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在蕺山碰见一位老妇在叫卖六角形竹扇,于是他在每把竹扇上书写了五个字,人们知道是王羲之写的,竞相购买。见王羲之这样做,老妇非常高兴,后又来求王羲之书写。
B.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C.谢安曾与王羲之谈论中年以来,容易为情感伤心,王羲之选择用音乐来融化宣泄心中郁积的情感。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5.简要概括文中能体现王羲之“任率”的事件。
2022-11-26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高平金海高级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绳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的楚、赵、韩、魏、燕、齐等诸侯国。和现在专指山东省的“山东”含义不同。
B.督过,文中意思指责备,责罚。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中的含义不同。
C.九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成语“一言九鼎”的含义由此引申而来。
D.《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描写人物形象逼真,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以谦卑的态度恭维赵国势力强大,实则绵里藏针,指责赵国以前的合纵之策严重损伤了秦国的利益,秦因此怀恨已久。
B.张仪游说赵武王时,引用周武王甲子日伐殷之事,意在威胁赵国,扬言秦惠王不惜一战,要像周武王伐纣一样灭亡赵国。
C.张仪对赵武王说苏秦的连横术是在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的,是为了达到动摇并拉拢赵武王连横事秦的目的。
D.赵武王的父亲在位时,为人专权跋扈,独断朝政。赵武王在深宫中读书,不能参与国政,执政后对合纵术本就心存怀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2)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
5.外交政策的改变往往是基于深思熟虑的判断。请简要概括文中赵王改弦更张的原因。
2022-11-25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高平金海高级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少不事羁检,以文学称乡里。举进士起家,迁秘书丞。数上书论事,建言班固《汉书》舛谬,命与王洙并校司马迁、范晔二史。书奏,擢集贤校理。范仲淹贬饶州,谏官御史莫敢言。靖言:仲淹以刺讥大臣,重加谴谪,倘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陛下自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可。疏入,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亦以仲淹故,相继贬逐,靖繇是益知名。庆历中,仁宗锐意欲更天下敝事,增谏官员,使论得失,以靖为右正言。靖在职数言事,尝论夏竦奸邪,不可为枢密使;王举正不才,不宜在政府;狄青武人,使之独守渭州,恐败边事。其说多见纳用。会西鄙厌兵,元昊请和,议增岁赐。靖言:景德中,契丹举国兴师,直抵澶渊,先帝北征渡河,止捐金缯三十万与之。夫以景德之患,近在封域之内,而岁赐如彼;今日之警,远在边鄙之外,而岁赐如此。若元昊使还,益有所许,契丹闻之,宁不生心?无厌之求,自此始矣。傥移西而备北,为祸更深。但思和与不和,皆有后患,则不必曲意俯徇,以贻国羞。擢知制诰。侬智高反邕州,乘胜掠九郡,以兵围广州。朝廷方顾南事,诏以广南西委靖经制。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援交阯而胁诸峒以自固乃约交阯李德政会兵击贼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侬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既而朝廷遣狄青、孙沔将兵共讨贼,贼平。迁尚书工部侍郎。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特赠刑部尚书,谥曰襄。

(节选自《宋史·余靖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援/交阯而胁/诸峒以自固/乃约交阯/李德政会兵击贼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侬/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
B.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援交阯/而胁诸峒以自固/乃约交阯李德政会兵击贼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侬/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
C.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援/交阯而胁/诸峒以自固/乃约交阯李德政会兵击贼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侬/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
D.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援交阯/而胁诸峒以自固/乃约交阯/李德政会兵击贼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侬/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
B.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时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时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卒,在文中是死亡的意思,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D.刑部是中国古代隋以后官制中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主管刑罚,但其在每个不同的朝代中职责范围相差甚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靖颇有学养,参与校勘史书。他称《汉书》有谬误,皇帝命令他和王洙一起校勘司马迁的《史记》和范晔的《后汉书》,校勘完成后被提拔。
B.余靖恪尽职守,敢于直言政事。他在担任右正言时,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夏竦奸邪,王举正不才,狄青不宜独守渭州,他的建议全被皇上采纳。
C.余靖审时度势,进言为国争利。他认为跟景德之患相比,西夏之危在边境之外,满足西夏“增岁赐”的要求将导致更深的祸患,不应答应。
D.余靖临危受命,平叛安边有功。侬智高叛军包围广州,余靖受命节制广南西路,他与交趾王李德政相约合兵,后与狄青等一起平定了这场叛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尹洙、欧阳修亦以仲淹故,相继贬逐,靖繇是益知名。
(2)其说多见纳用。会西鄙厌兵,元昊请和,议增岁赐。
5.针对范仲淹被贬饶州一事,余靖认为范仲淹不应治罪的原因有哪些?其结果如何?请简要概括。
2022-06-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高平金海高级中学等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