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

(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选自《孟子•离娄上》)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曰A使B乐正子春C来D吾将E听子F鲁君G请H乐正子春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以其雁往”与“衡阳雁去无留意”两句中的“雁”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怪,认为……奇怪,与《三峡》中“绝𪩘多生怪柏”的“怪”意思不同。
C.黥,又称墨刑,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
D.焉,疑问代词,哪里,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意思与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君因为喜爱谗鼎而留下了它,乐正子春恪守自己的信用而婉拒了鲁君让他出使齐国的请求。
B.北门徙木就能够获取五十金,政府取信于民,在此基础上颁布法令,秦国百姓无不遵照执行。
C.孟子认为处于下级的地位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就无法治理好百姓,不能得到朋友信任就不能得到上级信任。
D.隐居的伯夷与姜太公都认为周文王善于赡养老人,于是归依文王,从而带动了天下百姓归依文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5)同为取信于人,乐正子春与商鞅的做法有哪些不同?
2024-04-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洪性寡欲,不好荣利,少好学,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樗蒱齿名。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以其练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及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征镇命一无所就。元帝为丞相,辟为掾。以平贼功,赐爵关内侯。干宝深相亲友,荐洪才堪国史,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练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其自序曰:“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道士弘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至于时有好事者,欲有所修为,仓卒不知所从,而意之所疑又无足谘。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馀驳难通释,名曰《外篇》,大凡内外一百一十六篇。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后忽与邓岳疏云:当远行寻师,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

(节选自《晋书·葛洪传》)

1.文本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径至洛阳A欲搜求B异书C以广其学D洪见E天下已乱F欲避地G南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樗蒱,汉末盛行的棋类游戏。博戏中用于掷采的投子最初用樗木制成,故称。
B.檄,秦相张仪曾用檄指斥楚相的过错,文中指古代官府用来声讨征伐的文书。
C.黄白,指方士用来烧炼丹药的金银。为了保密,不直言金银而以黄白作隐语。
D.克,句中意为“严格限定”,“克期”是指把完成某事规定在严格的期限之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葛玄是葛洪从祖,曾把炼丹秘术传给弟子郑隐。葛洪向郑隐学道求仙,掌握了郑隐的全部法术,后来又师从鲍玄。鲍玄器重葛洪,把女儿许配给他。
B.葛洪被干宝推荐承担国史编修工作,但他坚决推辞,因年岁已高,想炼仙丹以求长寿,听说交阯出产仙丹,便请求任句漏县县令,皇帝开始不答应。
C.葛洪在自序中表明写书目的:大概讲讲长生之理,决人之疑;世上儒家门徒只知道信服周公、孔子,没人相信神仙之书,作此书给真有见识的人看。
D.葛洪博学精识,在江东无人可比。著述篇章比斑马身上的斑纹还要富丽多彩,又很能辩析玄奥的理义。他写信给好友后即端坐着像睡着一样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
(2)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
5.葛洪是道家理论家,又是医药学家。请简要概括葛洪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2024-04-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材料二: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

【注】①肥义:赵国的国相。②无穷:自代郡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③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明德先论A于贱B而从政C先信于贵D故愿慕E公叔之义F以成G胡服H之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文中是“感到担忧”的意思,与成语“休戚与共”中“戚”的用法意思不相同。
B.中国,在文中指“中原”,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中国”所指相同。
C.微,在文中是“(假如)没有”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微”意思相同。
D.朝,在文中是“上朝”的意思,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中“朝”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想推行“胡服骑射”,又担心遭到国人的非议指责。国相肥义支持他的改革,认为要成就大事不必顾及他人的非议。
B.赵武灵王与肥义商量让百姓穿胡人的短衣、学习胡人骑马射箭,他认为即使全天下的人都嘲笑他,他也要这样做。
C.赵武灵王派人对其叔父说“家听于亲,国听于君”,言下之意是说:您虽是我的叔父,但是在国家大事上您必须听我的。
D.最终,公子成听从了赵武灵王的命令,并赐给赵武灵王胡服,并让他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至此开始颁布“胡服骑射”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2)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
5.请综合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赵武灵王在正式颁布改穿胡服的政令之前做了哪些工作。
2023-12-17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Ⅱ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曹参,沛人也。秦时为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也,参以中涓从击胡陵、方与,攻秦监公军,大破之。章邯破杀项梁也,沛公与项羽引兵而东。迁为戚公,属砀郡。其后,从西攻阳武,下轘辕、缑氏,河津。前攻秦军蓝田南,又夜击其北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破秦。汉王即皇帝位,参为相国。高祖六年,黥布反,参从悼惠王将车骑十二万,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南至蕲,还定竹邑、相、萧、留。

孝惠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曹参相齐时,齐有七十座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参于是用黄、老术。参为相国三年,薨,谥曰懿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壹。”

(节选自《汉书·萧何曹参传》)

材料二:

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其初相齐,闻胶西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参于是避正堂以舍之,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然入相汉时,未尝引盖公为助也。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君隐居深山,蒯彻为参客,或谓彻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凡此数贤,参皆不之用,若非史策失其传,则参不荐士之过多矣。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曹参不荐士》)

材料三: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节选自陈亮《酌古论序》)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天下初A定B悼惠王C富D于春秋E参F尽G召H长老I诸先生J问K所L以安M集N百姓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指断绝,阻绝。与《劝学》中“而绝江河”的含义不同。
B.处士,古时称有德有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也泛指所有未做过官的读书人。
C.拾遗,补录缺漏,也指补正别人的过失。唐代设谏官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
D.胜,指超过,战胜。与《〈老子〉四章》中“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的“胜”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在秦末起义中追随高祖,攻克胡陵、方与、阳武、轘辕、竹邑等多座城池,骁勇善战,战功显赫。
B.曹参当初在任齐国相时,接纳精通黄老之术的盖公的建议,以黄老学说为指导思想治理齐国,他任齐国相九年,齐国平安无事。
C.曹参对待胶西盖公的态度和他对待东郭先生、梁石君的态度是不同的,洪迈认为曹参有不举荐士人的过失。
D.陈亮认为,文武之道是统一的,只不过是后来人们误解而将其分开,才能与智慧的存在,应该是一致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2)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
5.曹参为人是否符合陈亮在《酌古论序》中的观点?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2023-12-11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吴诸葛恪入寇淮南,诸将或谓恪曰:“今引军深入,恐兵劳而功少;不如止围新城,救必至,至而图之,可大获。”恪从其计,还军围新城。

魏大将军司马师问于虞松,松曰:“昔周亚夫坚壁昌邑而吴、楚自败。今恪悉其锐众,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战耳。若攻城不拔,请战不可,师老众疲势将自走诸将之不径进乃公之利也。”师乃敕众将按兵自守,以新城吴。

时牙门将张特守新城,吴人攻之连月,城中兵合三千人,疾病战死者过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将陷。特乃谓吴人曰:“今我无心复战。然魏法,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自受敌以来,已九十余日矣。然此城有四千余人,战死者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条别善恶,明日早送名,且以我印绶去为信。”乃投其印绶与之。吴人信其辞而不取印绶。特乃夜彻诸屋材栅,补城垣、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斗死耳!”吴人大怒,进攻之,不能拔。会大暑,吴士疲劳,病者大半,死伤涂地。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恪内失计,而耻城不下,忿形于色。将军朱异以军事迕恪,恪立夺其兵,斥还建业。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来奔。诸将伺知吴兵已疲,乃进救兵。恪引军去,士卒伤病,众庶失望,怨兴矣。朝廷嘉特之功,封列侯,士民之誉归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七十六卷,有删改)

材料二

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印逆而拒之。鞅谓印曰:“昔鞅与公子,今俱为将,不忍攻,愿一饮燕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商鞅,秦之贵臣,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

(节选自《刘子》第二卷)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师老A众B疲C势将D自走E诸将之不F径进G乃公H之利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坚壁,加固城墙和堡垒,是一种对敌作战方法。文中虞松借周亚夫坚壁清野平吴楚之乱一事建议司马师按兵不动。
B.委,文中意为托付、交付,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和词语“委罪于人”中的“委”意思都相同。
C.善,友善、交好,文中指商鞅与魏公子印关系好,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善”意思不同。
D.饮燕,文中指摆宴畅饮,其中“燕”通“宴”,与曹操《短歌行》中“契阔谈讌”的“讌”均为通假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恪引军入侵淮南,诸将提议只围新城以吸引并打击赶来增援的军队,解决士兵劳累、收效不大的问题。
B.新城守将张特固守城池,率三千人马与吴人苦战三个多月,疾病及作战而死者超过一半,新城因而将被攻陷。
C.将军朱异提出不同军事看法,被诸葛恪逐回建业;都尉蔡林因多次提出军事计策,不被采纳,最后投降了曹魏。
D.公子印以为商鞅说的是真心话,如约前往与之盟会;而商鞅却暗中埋伏甲士,俘获了公子印,最终击败魏军。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特乃夜彻诸屋材栅,补城垣,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斗死耳!”
(2)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
5.张特和商鞅都用计取胜,但后来商鞅被杀,而张特却获得嘉奖和赞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原因。
2023-12-0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割耳,深数寸。已,又击杀继妻,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翚。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节选自《明史·徐渭传》)

材料二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蓬勃奋发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哉?”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节选自《古文观止·徐文长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袁宏道A游越B中C得D渭残E帙以示F祭酒G陶望龄H相与I激T赏J刻K其集L行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死系狱”和“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苏武传》)中的“论”字的含义相同。
B.“白衣往吊,抚棺恸哭”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中的“吊”字的含义相同。
C.“是胡公知有先生矣”和“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中的“是”字含义不相同。
D.“胡为不遇哉”和“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中的“遇”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喜好书法,擅长草书,绘画花草竹石,也都超逸有情致。
B.徐渭诗作格调高雅,匠心独运,有王者之气。他的文章有卓越的见解,气度沉静而且章法谨严。
C.徐渭性格狂放不羁,命途多舛,仍有胡宗宪这样百年难遇的豪杰、世宗这样英明的君主赏识他。
D.徐渭纵情山水,走遍齐鲁燕赵等地,饱览塞外大漠,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他都一一化入诗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2)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5.“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是对徐渭的高度推崇,请结合二则材料简要概括徐渭之“奇”。
2023-12-0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言人人皆得过贼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并。会黄巾盛于海岳,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

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余曰:“将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若夫驰平原,赴丰草,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穹,所中必洞,斯则妙矣。”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

余于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

(节选自《典论·自序》)

材料二: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邛、笮、昆明,还报命。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时四海既困A中平之政B兼恶卓之凶逆C家家思乱D人人自危山东牧守E咸以《春秋》之义言F人人皆得G讨贼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波浪线句中的“恶”,与《墨子·兼爱》“恶施不孝”中的“恶”含义不同。
B.郡国,郡和国的并称。汉兼采封建及郡县制,分天下为郡与国,后用来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C.文中“要狡兽”的“要”,与《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含义相同。
D.略,文中指巡行,巡视,与《送东阳马生序》“略无慕艳意”中的“略”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丕生于乱世,时值董卓专权,颠覆朝政,各方豪杰,群雄并起,黄巾军盛行于海岳,山林强盗横行在并州冀州,百姓暴尸荒野。
B.曹丕长于军中,自幼习骑射,颇受曹操喜爱,常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并与曹操部下荀彧、张京等参详军务,探讨骑射技术。
C.曹丕自叙生平,娓娓道来,从时政之乱、民生之苦,到一己之好,作者不忌琐细,笔势纵笔驰骋,收放自如,文风通脱自然。
D.司马迁十岁习诵古文,曾在黄河之北、龙门山之南耕种畜牧,二十岁即纵游四方,遍历胜迹,出仕之后曾奉命出使巴蜀,巡视昆明一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2)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
5.两则材料均为“自序”,请概括回答两则材料的相同点。
2023-12-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平王即位,使伍奢为太子建之师,费无极为少师。费无极无宠焉,欲谮诸王,曰:“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从之。故太子建居于城父。

费无极言于王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太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大夫执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已。”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奸也。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

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才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王皆杀之。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九年、二十年》,有删改)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注】①城父:楚国一个靠近边境的城邑。②棠君尚:伍尚时为棠邑大夫,所以称为“棠君”。员:伍员,字子胥。伍尚、伍员都是伍奢的儿子。③旰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黑水性笔将所选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闻A免父B之命C不可以D莫之E奔也F亲戚G为戮H不可以I莫之报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通“悦”,高兴,与《石钟山记》“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中的“说”词义不同。
B.再,指第二次,与《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中的“再”词义相同。
C.阙,指宫殿门前两边的大型建筑物,又可用来指代宫殿、朝廷、京城等;文中指京城。
D.善,认为……正确,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无极没有受到宠信,于是就在楚王面前诬陷太子建,先是进言让太子建离开京城去驻守边邑,后又说太子建将要反叛。
B.奋扬受楚王之命杀太子建,但他有感于太子建对他的恩德,通知太子建逃跑;楚王问罪于他,他直言相告,最终楚王没有治他的罪。
C.魏征认为,唐、虞治理天下能够兼听四方,而秦二世偏信赵高、梁武帝偏信朱异、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导致他们对国家的情况茫然无知。
D.楚平王属于魏征所说的“暗君”,他偏听偏信于费无极,冤杀了伍奢和伍尚。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偏听偏信,而应该兼听各方意见。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适吴,我将归死。吾才不逮,我能死,尔能报。
(2)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
5.伍奢听说伍员没有前来,说:“楚国君王和大夫恐怕不能按时吃饭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23-11-2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并以节使印告召京。张安国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主帅来归朝,不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差知隆兴府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恰逢。       缘:依据。B.期:料到,料想。       趋:奔向。
C.兼:兼任。       直:直接。D.没:同“殁”,死。       雅:平素,素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直言劝说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耿京遇害后,他单枪匹马就捉住了叛徒和金将,并将他们献出斩杀。
B.辛弃疾作《美芹十论》献给朝廷,阐述敌我双方的形式、战术、地形等,但议和已成定局,朝廷没有采纳。
C.辛弃疾到灾区后先张榜警告,严惩囤粮强买者。后动用公款借贷,助市民购粮,运回粮食销售,不取利息。
D.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棹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虞允文当国,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
(2)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4.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后人以粗豪学稼轩,非徒无其才,并无其情。稼轩固是才大,然情至处:后人万不能及。”请结合文本概括稼轩的“情”。
2023-11-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异,字公孙。冯异因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更始[注]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上纳之。王朗起兵,上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上谓诸将曰:昨日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异敕吏士,非交战受敌,常行诸营之后,相逢引车避之,由是无争道变斗。时更始遣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大司马朱鲔、白虎公陈侨将兵号三十万,与河南太守武勃共守洛阳。上乃拜异为孟津将军,河上,以拒朱鲔等。击走朱鲔,追至洛阳城门,环城一匝乃还。上闻之,大喜,诸将皆贺。诸将劝光武立,乃召异。异曰:更始败亡,天下无主。”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建武二年遣冯异西击赤眉于关中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敕异曰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异与赤眉遇于华阴,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拜为征西将军,与赤眉相距。上命诸将士屯渑池,为赤眉所乘,反走上回溪阪。异复合兵追击,大破于崤底。玺书劳异曰:垂翅回溪,奋翼渑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光武引见异,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为吾披荆棘,定关中者也。

(选自《东观汉记·卷九·传四·冯异》,有删节)


【注释】更始: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二年遣冯异西击/赤眉于关中/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敕异曰/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B.建武二年遣冯异西击/赤眉于关中/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敕异/曰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C.建武二年/遣冯异西击赤眉于关中/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敕异曰/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D.建武二年/遗冯异西击赤眉于关中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敕异/曰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指私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草屋八九间”的“间”意思相同。
B.明旦,指第二天早晨;“旦”与成语“枕戈待旦”中的“旦”同义。
C.军,名词用作动词,与《周亚夫军细柳》中“军细柳”的“军”字用法相同。
D.车驾,本指马驾的车,也指帝王坐的车,有时也用作帝王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异私下向光武帝进谏,说百姓同受王莽之苦、应尽快分别派遣官员属吏前往各个郡县,审理冤案,广布恩惠,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B.冯异在众人饥渴疲惫时送来了豆粥;在众人论功时,他常常独自一人躲于树下;在行军时,他告诫部下不是交战状态,尽量退让。
C.更始年,光武帝任命冯异为孟津将军,驻扎在河上来抵御朱鲔等人,冯异击败朱鲔追至洛阳城门,绕城一圈回来后,将士们鼓励光武帝上位,冯异表示赞同。
D.建武二年,光武帝派遣冯异抗击赤眉,冯异率军降伏了赤眉的将领,一路势如破竹,并最终在崤底击败了赤眉,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
(2)是我起兵时主簿,为吾披荆棘,定关中者也。
5.联系材料,简述冯异深得光武帝青睐的原因。
2023-11-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