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颜回问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贤?孔子曰:武仲贤哉!颜回曰: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郝,是智不足名也。夫文仲其身虽殁,而言不朽、恶有未贤?孔子曰: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

材料二:

臧武仲①,又称臧纥,谥,鲁之臧文仲之孙,臧宣叔之子。初,臧宣叔娶于铸,生贾及为而死。继室以其姬,穆姜之姨子也,生纥,长于公宫。姜氏爱之,故立之。臧贾、臧为出在铸。臧武仲使使告臧贾,且大蔡焉,曰: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纥之罪不及不祀子以大蔡纳请其可。贾曰:是家之祸也,非子之过也。贾闻命矣。再拜受龟。使为以纳请,遂自为也。臧纥如防,使来告曰:纥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请!苟守先祀,无废二勋,敢不辟邑。乃立臧为。

臧纥致防而奔齐。将盟臧氏,季孙召外史掌恶臣,而问盟首焉。对曰:盟东门氏也,曰:‘毋或如东门遂,不听公命,杀適立庶。’盟叔孙氏也,曰:‘毋或如叔孙侨如,欲废国常,荡覆公室。’季孙曰:臧纥之罪,皆不及此。孟椒曰:盍以其犯门斩关?季孙用之。乃盟臧氏曰:无或如臧纥,干国之纪,犯门斩关。臧纥闻之,曰:国有人焉!谁居?其孟椒乎!

齐侯将为臧纥田。臧纥闻之,见齐侯。与之言伐晋。对曰:多则多矣,抑君似鼠。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晋之乱而后作焉,将事之,非鼠如何?乃弗与田。仲尼曰:知之难也。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鲁国,抑有由也。作不顺而施不恕也。《夏书》曰:‘念兹在兹。’顺事恕施也。

(节选自《左传》)

【注】①臧武仲:鲁国大夫,封邑在防。其父、祖父都为鲁国高官。②穆姜:鲁宣公夫人。③大蔡:即大龟,其甲用于占卜。④季孙:季武子,鲁国正卿。

1.材料二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纥之罪A不B及C不祀D子E以大蔡F纳请G共H可。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朽,指永不磨灭,与成语“永垂不朽”“万劫不朽”的“不朽”意思相同。
B.致,给予、送给,与《过秦论》中“以致天下之士”的“致”意思不同。
C.再拜,指拜两次,“再”与《曹刿论战》中“再而衰”的“再”意思不同。
D.宁,指宁可、宁愿,与《与妻书》中“宁请汝先死”的“宁”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认为,臧武仲虽被世人称为圣人,但不能免于罪责;喜好谈论出兵征讨,与邾地打仗却失败了,他的智慧是名不副实的。
B.臧武仲因受穆姜喜爱而被立为臧氏继承人,但他认为自己身为幼子不该继承臧氏,便想让位给长兄臧贾,但最终事与愿违。
C.季武子打算与臧氏结盟,便向掌管逃亡臣子的外史询问盟约的写法,最终采用了孟椒的建议;该说法得到了臧武仲的认可。
D.贼武仲在与齐庄公谈论进攻晋国之事时,将齐庄公比作老鼠,闻风而动,趁乱进攻,以致齐庄公生了气不赏赐土地给他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
(2)盟叔孙氏也,曰:“毋或如叔孙侨如,欲废国常,荡覆公室。”
5.孔子是如何评价臧武仲其人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4-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之,以为寡人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②衽:衣襟。③哑: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乐为人君”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的第一个“乐”字含义相同。
B.“援琴”是“拿琴”,“援”与《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的“援”字含义相同。
C.“释之”指“放了他”,“释”与成语“如释重负”的“释”字含义相同。
D.“以为寡人戒”指的是“把它作为我的警戒”,“戒”与“孟母戒子”的“戒”字含义不同。
2.下列对倒装句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之违”正确的语序是“莫违之”,宾语前置句。
B.“师旷侍坐于前”正确的语序是“师旷于前侍坐”,状语后置句。
C.“太师谁撞”正确的语序是“太师撞谁”,宾语前置句。
D.“今有小人言侧者”正确的语序是“今有(于)侧言小人者”,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
3.下列对人物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旷听到国君言辞不当就“援琴撞之”,正面写出了师旷的目无君主、胆大妄为。
B.当晋平公问他“撞谁”,他说“今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写出了师旷的机智镇静。
C.当晋平公承认是自己失言,师旷进一步指出“是非君人者之言也”,更凸显了师旷进谏的勇敢正直。
D.当身边大臣都建议惩办师旷,晋平公却说“释之,以为寡人戒”,可见晋平公知错就改,善于纳谏。
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2023-09-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贞观六年,匈奴克平,远夷入贡,符瑞日至,年谷频登。岳牧等屡请封禅,群臣等又称述功德,以为时不可失,天不可违,今行之,臣等犹谓其晚。惟魏征以为不可。太宗曰朕欲得卿直言之勿有所隐朕功不高耶?曰:高矣。”“德未厚耶?曰:厚矣。”“华夏未安耶?曰:安矣。”“远夷未慕耶?曰:慕矣。”“符瑞未至耶?曰:至矣。”“年谷未登耶?曰:登矣。”“然则何为不可?对曰:陛下功高矣,民未怀惠。德厚矣,泽未旁流。华夏安矣,未足以供事。远夷慕矣,无以供其求。符瑞虽臻,而尉罗犹密。积岁丰稔,而仓廪尚虚。此臣所以窃谓未可。臣未能远譬,且借近喻于人。有人长患疼痛,不能任持。疗理愈,皮骨仅存,便欲负一石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除其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窃有疑。陛下东封,万国咸萃,要荒之外,莫不奔驰。今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荏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宁可引彼戎狄,示以虚弱?竭财以赏,未厌远人之望;加年给复,不偿百姓之劳。太宗称善,于是乃止。贞观十二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

(节选自《贞观政要·直谏》)


【注】①尉罗:法网。②给复:免除赋税徭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相应的字母。
太A宗B曰C朕D欲E得F卿G直H言I之J勿K有L所M隐N朕O功P不Q高R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瑞,吉祥的征兆,古代多指帝王受天之命的征兆。
B.岳牧,古代传说中的四岳和十二州牧的合称,后来泛指地方长官。
C.“疗理且愈”中的“且”与“且陛下东封”中的“且”含义相同。
D.黾勉,有“尽力”和“勉强”的意思,这里指勉强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六年,一些大臣为讨好太宗,建言唐太宗举行泰山封禅大典,但魏征反对此事。
B.太宗让魏征如实表达对封禅的看法,魏征在认可太宗政绩的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
C.魏征用病患背米的故事,喻说现在天下元气大伤,不适合搞劳民伤财的封禅活动。
D.贞观十二年时,魏征说现在朝廷在恩威施及和德义教化方面,都远超贞观初年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竭财以赏,未厌远人之望;加年给复,不偿百姓之劳。
(2)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5.魏征认为可以封禅的前提除法治宽松、仓廪充实外,还有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简要概括。
2023-09-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文段二: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 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案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A所B定太子C在君侯与高之口耳D君E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F世世称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当时平民用黑巾覆头,故称为“黔首”,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如《侍坐》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B.客,指相对于“主”的外来人,也指寄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C.“崩”古代专指天子的死。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D.五刑,中国古代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先秦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腰斩属于大辟之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从山川河流这类人们最易接受的道理说起,用太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卿。
B.材料一明确指出逐客的结果是使天下人止步不敢入秦,这从本质来上说就是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
C.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生日时,李斯却长叹不已,万物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赴刑场,他感叹想和孩子再牵着黄狗出去打猎这样普通的人生幸福都无望了,不禁悲痛万分,父子相对而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2)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5.文段二中李斯有三次“叹息”:“李斯喟然而叹曰”“斯乃仰天而叹”“顾谓其中子,叹曰”,请结合文本内容解释其“叹息”的原因。
2023-09-01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淮阴侯死淮南王黥布已心恐及彭越诛醢其肉以赐诸侯使者至淮南布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病,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赫乃厚馈,从姬饮医家。王疑其与乱,欲捕赫。赫乘传诣长安,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赫,使人微验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

上召诸将问计,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薛公问之,令尹曰:“是固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封之,疏爵而王之,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上乃召见,问薛公。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计?”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是计将安出?”对曰:“出下计。”上曰:“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对曰:“布,故骊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

是时,上有疾,欲使太子往击黥布,太子客说建成侯吕释之曰:“太子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淮阴侯死/淮南王黥布已心恐/及彭越诛/醢其肉以赐/诸侯使者至淮南/布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B.初/淮阴侯死/淮南王黥布已心恐/及彭越诛/醢其肉以赐诸侯/使者至淮南/布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C.初/淮阴侯死/淮南王黥布已心恐/及彭越诛/醢其肉以赐/诸侯使者至淮南/布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D.初/淮阴侯死/淮南王黥布已心恐/及彭越诛/醢其肉以赐诸侯/使者至淮南/布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赫乃厚馈遗”的“遗”意思是赠送,与《伶官传序》中“吾遗恨也”的“遗”意思不同。
B.“请系赫”的“系”意思是拘押,与《兰亭集序》中“感慨系之矣”的“系”意思相同。
C.“据敖仓之粟”的“据”意思是占据,与《过秦论》中“据亿丈之城”的“据”意思不同。
D.“太子将兵”的“将”意思是率领,与《陈涉世家》中“上使外将兵”的“将”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医生的邻居贲赫与淮南王黥布宠幸的姬妾同在医生家饮酒,而遭到黥布怀疑,被黥布抓捕起来。
B.薛公认为黥布谋反有必然性,滕公不解,询问原因,薛公解释道,皇帝杀韩信、彭越,让黥布不自安。
C.皇帝问薛公黥布的进攻路线,薛公表示黥布出身卑微,一定会只顾及自己,而采取下计进行谋反。
D.太子客建议吕释之劝吕后向皇帝哭诉,以阻止太子出征,后来吕后照办,因此太子最终没有成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
(2)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
5.皇帝在黥布事变中表现出怎样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6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片段,回答问题。

【甲】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①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能辩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忭③于谮口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忭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注】①部使者:官名。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记事板子。③赵忭:人名。④谮口:说坏话,诬陷别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后有闻                 鲜:少B.乃手版归            委:舍弃,丢弃
C.能辨分宁狱者          是:这D.部使者赵忭于谮口   惑:疑惑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A.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B.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C.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 /不肯从
D.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华、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
B.【甲】文“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者的鄙视。
C.【乙】文中周敦颐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反对杀人以媚人,辞官而去。
D.【乙】文中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
4.读了上面的几段文字,你觉得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02-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秦赂于魏,魏不与。管浅谓秦王曰:“王何不谓楚王曰,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也。王何不与寡人遇。魏畏秦、楚之合,必与秦地矣。是魏胜楚而亡地于秦也;是王以地德寡人,秦之楚者多资矣。魏弱,若不出地,则王攻其南,寡人攻其西,魏必危。”秦王曰:“善。”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效上洛于秦。

齐、楚之交善。秦与魏遇,且以善齐而绝齐乎楚。王使景鲤之秦,鲤与于秦、魏之遇。楚王怒景鲤,恐齐以楚遇为有阴于秦、魏也,且罪景鲤。为谓楚王曰:“臣贺鲤之与于遇也。秦、魏之遇也,将以合齐、秦而绝齐于楚也。今鲤与于遇,齐无以信魏之合己于秦而攻于楚也,齐又畏楚之有阴于秦、魏也,必重楚。故鲤之与于遇,王之大资也。今鲤不与遇,魏之绝齐于楚信明矣。齐信之,必轻王,故王不如无罪景鲤,以视齐于有秦、魏,齐必重楚,而且疑秦、魏于齐。”王曰:“诺。”因不罪而其列。

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节选自《战国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B.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C.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D.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责赂于魏的“责”,理解为索要,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责”含义相同。
B.楚王扬言与秦遇的“扬言”理解为对外宣扬某种言论。
C.因不罪而益其列的“益”与《师说》中“是故圣益圣,”中的“益”含义不同。
D.社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古代指五谷之神,后用“社稷”来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陉山之战中,魏国承诺割让上洛之地给秦国,以此来断绝秦、楚联合,最终获胜。但在获胜后,魏国并没有履行诺言。
B.管浅建议秦王拉拢楚王,这样可以威慑魏国以达到目的;若魏国不把上洛之地送给秦,秦、楚可对魏国采取军事行动。
C.楚王认为景鲤的行为会让齐国误以为楚国暗中同秦、魏有来往,破坏楚国与齐国的邦交关系,为此恼怒并要降罪于景鲤。
D.有人在楚王面前游说,认为景鲤的行为可以让秦国、魏国和齐国互相怀疑,这对楚国是有好处的。楚王认可了这种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也
(2)今鲤与于遇,齐无以信魏之合己于秦而攻于楚也
5.景鲤所派之人如何游说秦王,从而让秦王释放了景鲤?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崇焕,号自如,广西梧州府藤县人。万历己未进士。天启六年丙寅巡抚辽东,镇守宁远。正月初四日,忽报大兵入边。初十外即至宁远,以星夜倍道疾驰。士马疲罢,恐袁兵出战。崇焕与总兵满桂、赵率教、左辅等,俱闭城不出。须臾围城,骑可二万,将铁裹车撞城,声轰然。久之,城为之撼且碎矣。城将破,合城大惧。俱怨曰:“袁爷为己一人,累我一城百姓。”时有通判某,浙江人也。有智略,急造火药,不置炮中,匀筛于芦花褥子及被单上,捲之,号“万人敌”。守者用此掷于城下。大兵方攻城,忽见被褥遍地,大喜,趋出争夺,城上望见,即以火箭、硝黄等物掷于被褥上,火大发,扑之愈炽,火星所及,无不糜烂,延烧数千人。大兵不利,解围。诘李永芳曰:“汝言此城易破,如何若此难攻?”遂去。凡入内地二十日。合城百姓大哭,拜谢崇焕、满桂等救命之恩。二月,经略高第报捷,崇焕升佥都御史,满桂、赵率教、左辅等各升赏有差。《颂天胪笔》云:丙寅正月,大兵数万渡河。其最劲无敌者,人被铁铠二重,号“铁头子”。三坌至宁远四百余里,列城六七,士马尽敛入宁远。廿三日,大兵列营城下,次日攻东门,推坚车薄城,车用数寸厚板冒以生牛革,藏健士于下,锤凿坏城十余处,矢石不能制。后拥铁骑,李永芳督阵严酷。城内架西洋大炮十一门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独城下无以施乃束芻秸灌脂糁以铳药燃之投下 车鳞叠不得开,焚死甚众。毙锦服者十余人,所谓固山、牛鹿也。大兵遂退。使死士五十人城而下,拾失十余万枝,见城上大小穴至七十余。而查硝黄库亦已尽。危矣哉!

(节选自《明季北略·卷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城内架西洋大炮/十一门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独城下无以施/乃束芻秸/灌脂/糁以铳药/燃之投下/
B.城内架西洋大炮十一门/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独城下无以施/乃束芻秸/灌脂糁/以铳药燃之投下
C.城内架西洋大炮/十一门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独城下无以施/乃束芻秸/灌脂糁/以铳药燃之投下
D.城内架西祥大炮十一门/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独城下无以施/乃束芻秸/灌脂/糁以铳药/燃之投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清时期,一般情况下每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B.丙寅,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个。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来标记年、月、日、时等。
C.经略,官职名。明清时期会在重要地区特设经略一职,专管当地的财政事务。
D.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放。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夜缒而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崇焕是广西人,天启六年时担任辽东巡抚镇守宁远。当年正月,后金兵马日夜倍道疾驰,大举侵犯宁远,袁崇焕等人率军沉着应战。
B.袁崇焕与满桂、赵率教、左辅等人面对敌军闭城不出,通判将火药制成“万人敌”,守者将其投掷城下,烧死数千人,后金士兵受损撤退。
C.正月二十四日,后金军队攻打宁远城东门,前面是战车,后面是骑兵。战车都用生牛皮蒙盖住厚厚的木板,士兵则躲在板下锤凿城墙。
D.袁崇焕在敌人撤退后派五十人出城,捡拾到十几万枝箭,看见城墙上大大小小的洞穴多达七十多处,敌人仓库里的火药也全都用完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须臾围城,骑可二万,将铁裹车撞城,声轰然。
(2)诘李永芳曰:“汝言此城易破,如何若此难攻?”遂去。
2022-09-0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元四年冬十月,邓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大破蜀,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艾深自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艾曰:“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征艾。子忠与艾俱死,余子在洛阳者悉诛,徙艾妻子及孙于西域。

泰始元年,晋室践阼。三年,议郎段灼上疏理艾曰:“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钟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疑,头县马市,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臣以为艾身首分离,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使闳棺定谥,死无余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所为者寡而悦者众矣。”帝善其言。九年,诏曰:“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

(节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B.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C.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D.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道”字含义相同。
B.“艾深自矜伐”与“不矜名节”(《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字含义相同。
C.“信而见疑”与“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见”字用法相同。
D.“捐弃草土”与成语“细大不捐”两句中的“捐”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行军不畏艰险。邓艾取道阴平,进军七百多里,一路荒无人烟,非常艰险,他用毛毡裹住自己,从山滚下去。
B.邓艾破敌宽待俘虏。邓艾接受蜀国君臣的投降,释放并安抚他们;他检查约束部队,无所夺取,让归顺的人重操旧业。
C.邓艾功高却被诬陷。邓艾被钟会等人诬告悖逆作乱,皇帝下诏书将邓艾斩杀,当时的议郎敦煌人段灼上奏为他鸣不平。
D.邓艾后代终获封赐。晋武帝认同段灼对邓艾被杀一事的分析,后来下诏表示对邓艾的同情,并任命他的孙子邓朗为郎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2)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六年。初,匈奴畏秦,北徙十余年。及秦灭,匈奴复稍南渡河。单于头曼有太子曰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头曼欲立之。是时东胡强而月氏盛,乃使冒顿于月氏。既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冒顿乃以鸣镝自射其善马,既又射其爱妻,左右或不敢射者皆斩之。最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顿知其可用,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遂杀头曼,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

东胡闻冒顿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此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氐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东胡王愈益骄。东胡与匈奴中间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此弃地,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乎,勿与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出者斩,遂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冒顿遂灭东胡。既归,又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遂侵燕、代,悉复收蒙恬所夺匈奴故地,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是时汉兵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威服诸国。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
B.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
C.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
D.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庙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太宗、文帝等。
B.质,即质子,是指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C.鸣镝,又曰响箭、嚆矢。古时一种射出去带响的箭,多用于发号令。
D.瓯脱,古代少数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指两国分界的缓冲地带,中立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头曼因为偏爱阏氏所生少子而想废长立幼,将本为太子的冒顿作为人质留在月氏,这为后来冒顿射杀头曼埋下祸根。
B.冒顿深谋远虑,为了夺取权力他制作鸣镝,训练士卒并控制士卒,不惜以自己的良马、爱妻等为代价,最终达到了目的。
C.冒顿不拘小节,做事极有分寸,他不顾群臣反对答应东胡要千里马和阏氏女子的要求,但即便是荒废的土地却寸土不让。
D.冒顿强大,东胡却不自知,仍向冒顿提无理要求,终被灭国,并且冒顿乘机进攻乃至入侵月氏、楼烦乃至汉朝等他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
(2)是时汉兵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