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珵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文本二:

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而所上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机,尤足觇其经世之略。至其平日不以韵语见长,而所作诗篇,类多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转出一时文士之右,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

(节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于忠肃集·提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
B.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
C.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
D.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及第者分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北狩,到北方狩猎,借指向北进军,“上皇北狩且一年矣”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
C.“也先见中国无衅”的“衅”意为“缝隙;破绽”,与《齐桓晋文之事》“将以衅钟”的“衅”意思不同。
D.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由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因而历朝历代以东宫代指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在乐安时,奉命数说朱高煦的罪行,言词正气刚强,声色激烈,高煦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
B.于谦因王振误会,被人弹劾,下狱三个月;后因为李锡迎合于谦意图而获释,担任大理寺少卿。
C.景泰元年,也先见中原无隙可乘而想求和,于谦劝说皇帝天位已定不会更改,当快速接回太上皇。
D.后人评价于谦的奏疏明白通透,切中要害,尤其看出治国谋略,其诗歌大多遒劲,胜过一般的文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2)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5.于谦《石灰吟》言:“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结合传记材料,简要概括哪些事件可以体现他在诗中所言的志向?
2023-08-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8月摸底衔接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B.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C.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D.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记录他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论语》是“五经”之一。
B.世家,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历史人物作传时采用的一种体例,一般是给诸侯王作的传,有封地、有爵位、能够世代继承这一类的家族就是世家。
C.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其代表作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D.侏儒,一般指身材异常矮小的人,文中特指表演杂技或以滑稽动作引人笑乐的艺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曾经做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畜牧的小官,都做得很不错,因此得以升任司空;后来他离开鲁国,但在齐、宋、卫等国并没有得到善待。
B.鲁君接受南宫敬叔的建议,与孔子同乘一辆车,带着马匹和童仆去周王室请教礼仪,又拜会了老子,并在离别时得到了老子的赠言。
C.齐景公害怕鲁国任用孔子,将来危及齐国,便邀请鲁定公在夹谷会盟,鲁定公毫无戒备,孔子却认为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军事准备。
D.在孔子驳斥了四方之乐和宫中之乐后,齐景公受到触动知道自己在道义上不如鲁国,最终主动归还了郓、汶阳等以前侵夺的土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2) 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5.在齐鲁会盟中,孔子针对齐国的无礼表现,是如何维护鲁国的尊严的?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更始二年冬,梁王刘永据国起兵,招诸郡豪桀,攻城,凡得二十八城。建武二年夏四月,虎牙大将军盖延击刘永,破之,遂围永于睢阳。更始将苏茂反,杀淮阳太守潘蹇,据广乐而臣于永。秋八月,盖延围睢阳数月,克之。刘永走至虞,虞人反,杀其母、妻,永与麾下数十人奔谯。苏茂、周建合军三万余人救永,延与战于沛西,大破之。永、建走保湖陵,茂弃还广乐,延遂定沛、楚、临淮。三年四月,吴汉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集得十余万人救之。汉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慰勉之,士气自倍。旦日,苏茂、周建出兵围汉,汉奋击,大破之,茂走还湖陵。睢阳人反城迎刘永,盖延率诸将围之。秋七月,盖延围睢阳百日,刘永、苏茂、周建突出,将走郯,延追击之急,永将庆吾斩永首降。苏茂、周建奔垂惠。四年秋七月丁亥,上遣捕虏将军马武、骑都尉王霸围周建于垂惠。五年二月,苏茂将五校兵救周建于垂惠。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茂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敝,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乃引还营。周建兄子诵反,闭城拒之。建于道死,茂奔下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在确的一项是(       
A.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B.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C.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D.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更始将”的“故”指“以前的”,与《六国论》中“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字含义不同。
B.太守,官名,本为战国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丁亥,即丁亥日,这是古人采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匹配用以记录日序的方法,也可用于纪年。
D.“闭营固守”中的“固守”指坚守,与《过秦论》“君臣固守”中“固守”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永被虎牙大将盖延打败后逃到子虞地,为镇压虞地人的反叛,刘永杀害了他们的家人;后来刘永又一路奔逃,逃到了湖陵。
B.吴汉围困苏茂,周建率领军队救援,征战中,吴汉不慎坠马,膝盖受伤;第二天吴汉仍出兵迎战,奋勇杀敌,打败了苏周联军。
C.睢阳人反叛,迎回刘永;睢阳城被盖延率领将士包围一百天,刘永等人出逃;刘永的将领庆吾杀了刘永,向盖延投降。
D.马武、王霸奉命围攻周建,苏茂来救,周苏二人战败;回营之时,周建兄长的儿子周诵反叛,拒绝二人进城。逃跑途中,周建死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王刘永据国起兵,招诸郡豪桀,攻城,凡得二十八城。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中国近代历史学家评价王霸“智勇深沉、能战能守”,请结合材料分析王霸的军事才能。
2023-08-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吐蕃自恃其强,致书用敌国礼,辞指悖慢,上意常怒之。返自东封,张说言于上曰:"吐蕃无礼,诚宜诛夷,但连兵十馀年,甘、凉、河、鄯不胜其弊,虽师屡捷,所得不偿所亡。闻其悔过求和,愿听其款服,以纾边人。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吾言必不用矣。及君奂入朝,果请深入讨之。

吐蕃兵数败而惧,乃求和亲。忠王友皇甫惟明因奏事从容言和亲之利。上曰:赞普尝遗吾书悖慢,此何可舍对曰:赞普当开元之初,年尚幼稚,安能为此书!殆边将诈为之,欲以激怒陛下耳。夫边境有事,则将吏得以因缘盗匿官物,妄述功状以取勋爵。此皆奸臣之利,非国家之福也。兵连不解,日费千金,河西、陇右由兹困敝。陛下诚命一使往视公主,因与赞普面相约结。使之稽颡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夷狄之长策乎!"上悦,命惟明与内侍张元方使于吐蕃。赞普大喜,悉出贞观以来所得敕书以示惟明。

冬,十月,遣其大臣论名悉猎随惟明入贡,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为边将交构,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

辛未,遣鸿胪卿崔琳使于吐蕃。琳,神庆之子也。吐蕃使者称公主求《毛诗》《春秋》《礼记》。正字于休烈上疏,以为:东平王汉之懿亲,求《史记》《诸子》,汉犹不与。况吐蕃,国之寇仇,今资之以书,使知用兵权略,愈生变诈,非中国之利也。事下中书门下议之。裴光庭等奏:吐蕃聋昧顽嚣,久叛新服,因其有请,赐以《诗》《书》,庶使之渐陶声教,化流无外。休烈徒知书有权略变诈之语,不知忠、信、礼、义,皆从书出也。上曰:善!遂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B.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C.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D.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普,吐蕃王多在名字上加此词,强调了赞普的血缘属于神系,君权来自天神,这与“皇帝”称谓的由来相同。
B.陇右,最早约出现于汉末,由陕甘界山的陇山(六盘山)而来。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也称陇西。
C.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敕最早是由西汉的戒书发展而来的,至唐宋元代敕书的种类有所增加。
D.鸿胪卿,官名,掌朝会时赞导礼仪,北齐置为鸿胪寺长官,历代沿置。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代因袭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年战争,消耗巨大,面对吐蕃自恃言词违逆傲慢,张说还是劝说皇帝接受他们的求和,来休养生息,缓和边疆局势,但皇帝最终没有采纳。
B.皇甫惟明认为,边境有战事,武将就可以借这个机会胡乱地上报立功情形来获取功勋和爵位,不是国家的福气,这话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唐朝现实。
C.派使臣去看望公主,借这机会与赞普当面约定结交,使他俯首称臣,从此永远平息边境战祸,张说认为这是驾驭夷狄的良策。
D.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字于休烈认为把经典书籍送给吐蕃,他们就会更加机变狡诈,裴光庭等人认为可以使吐蕃受到忠、信、礼、义的教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赞普尝遗吾书悖慢,此何可舍!”
(2)赐以《诗》《书》,庶使之渐陶声教,化流无外。
5.根据材料叙述的唐朝与吐蕃这段历史,分析古代治理边疆的策略。
2023-08-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以二千五百户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益封二千二百户。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益封五千四百户。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号称十万。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贵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梁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事多此类。

元狩六年。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穿域蹴鞠:开辟场地踢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B.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C.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D.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取“功冠全军”之意。
B.赎,赎刑。起源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尚书·舜典》说“金作赎刑”。墨、劓、刖、宫、大辟都可以用金抵免。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代以后二品以上的官死也称为“薨”。
D.谥,谥号,根据生前事迹带有褒贬的评价性质。“景桓”是褒扬霍去病光明磊落、战功卓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少年得志,深得皇帝欢心。很早就立功封侯,甚至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这与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有一定关系。
B.霍去病军功显赫,日益受宠显贵。当时众多老将并非才能不及,而是霍去病常选拔补充精壮士卒,部队从没遭遇绝境。
C.霍去病英勇善战,敢于深入敌阵。在对匈奴作战中,张骞因行动迟缓,公孙敖由于迷路,都没有完成会师,受到惩罚。
D.霍去病寡言少语,有勇气有担当。汉武帝曾想教他学习古代兵法,他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予以回绝,加之他以国事为重,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2)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
5.《吕氏春秋》上说“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请根据文意指出霍去病的“节目”“瑕瓋”。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禄。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筵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弱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仪对袆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徒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

文本二:

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羡、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成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选自《三国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B.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C.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D.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官职名,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B.称尊号,尊崇帝、后或其先王及宗庙等的称号,或指即帝位。文中指前者。
C.建兴,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招祸取咎”的“咎”与“既往不咎”的“咎”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仪颇有才干。当年刘备在世时,和他谈论军国大事,议论政治得失,就很赏识他并加以提拔。
B.杨仪很自负。诸葛亮死后,他领军回来,又征讨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很大,想代替诸葛亮执政。
C.诸葛亮认为杨仪胸襟狭窄,难当大任,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后来杨仪未得重用,非常不满。
D.乙文段分析了几个人的优缺点。例如彭羡、李严、魏延等人有才干,而刘封思虑不足,杨仪当官爱显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
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5.杨仪最后为什么招致大祸?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
2023-07-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乘敝车瘦马,衣羖羊裘。其宰进谏曰:“车新则安,马肥则往来疾,狐白之裘温且轻。”简子曰:“吾非不知也。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鲁筑郎囿,季平子欲速成,叔孙昭子曰:“安用其速成也?以虐其民,其可乎?无囿尚可乎,恶闻嬉戏之游,罢其所治之民乎?”

卫叔孙文子问于王孙夏曰:“吾先君之庙小,吾欲更之,可乎?”对曰:“古之君子,以俭为礼;今之君子,以汰易之。夫卫国虽贫,岂无文履一奇,以十稷之绣哉?以为非礼也。”文子乃止。

晋文公合诸侯而盟曰:“吾闻国之昏,不由声色,必由奸利。好乐声色者,淫也。贪奸者,惑也。夫淫惑之国,不亡必残。自今以来,无以美妾爱疑妻,无以声乐妨政,无以奸情害公,无以货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谓伐其根素,流于华叶。若此者,有患无忧,有寇勿弭。不如言者,盟示之。”于是君子闻之曰:“文公知道乎!其不王者,无佐也。”

晏子病,将死,断楹书焉,谓其妻曰:“楹也语,子壮而视之。”及壮书,书之言曰:“布帛不穷,穷不可饰。牛马不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任。穷乎?穷乎?穷也!”

仲尼问老聃曰:“甚矣!道之于今难行也!吾比执道委质以当世之君,而不我受也。道之于今难行也。”老子曰:“夫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如此二者,则道不可委矣。”

子贡问子石:“子不学《诗》乎?”子石曰:“吾暇乎哉?父母求吾孝,兄弟求吾悌,朋友求吾信。吾眠乎哉?”子贡曰:“请投吾《诗》,以学于子。”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鲁人曰:“何也?”曰:“屡为履,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游不用之国,欲无穷,可得乎?”

(节选自《说苑·反质》,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B.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C.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D.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简子,“简”与《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之计”中的“惠”字一样,都是君王的庙号。
B.易,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的“易”意思不一样,文中是“交换”的意思。
C.内,与《鸿门宴》“毋内诸侯”中的“内”都是通假字,同“纳”,文中是“放进去”的意思。
D.发,“打开”,与清代蒲松龄的《促织》中“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发”字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认为,一个国家的昏乱,不是由于声乐女色,就是由于奸邪贪利。他的这番看法得到了君子的认可。
B.老子认为,那游说的人往往流于逞口辩,接受游说的人又往往为浮辞所惑乱,像这样两种情况,道就不可以托付他们了。
C.子石虽然没有空闲读《诗经》,但他孝悌、友爱、诚信的德行让子贡深受感动,子贡于是决定向子石学习。
D.鲁人想去越国,有人断言他将来一定会穷困,因为到一个不会重用自己的国家去,想要不穷困是很难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卫叔孙文子问于王孙夏曰:“吾先君之庙小,吾欲更之,可乎?”
(2)文公知道乎!其不王者,无佐也。
5.叔孙昭子对季平子想要赶快建成郎囿的做法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20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2023-07-26更新 | 42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十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爽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寿梦薨,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国及季子则吴可以兴乃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谒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谒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于是乃使专诸刺僚,杀之,以位让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则吾与尔为共篡也。卒去延陵,终身不入吴。君子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①矣。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干云,宫殿五里,建千石之钟,立万石之簇。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殚天下,竭民力。偏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闇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遂罢谋,无禅意也。

(节选自《说苑·至公》)

注:①庶几:差不多,在文中指接近“至公”的境界。②官:公有,与“私”相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季子A贤B使C国D及E季子F则G吴H可I以J兴K乃L兄M弟N相O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当”意为“承担”,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的意思相同。
B.“之”在这里作代词,与《阿房宫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的用法不同。
C.“以”在这里表示原因,这与《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的“以”的用法不同。
D.“是”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是”意思相同,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不得已继承王位,他每次饮食都会虔诚祷告,祈求自己早日死去以传位贤能的季札。
B.季子一直不愿接受王位,夷昧死时,他借出使逃避继位;光让位给他时,他逃到延陵。
C.鲍白令之认为,是实行禅让制还是世袭制,取决于君王是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家。
D.鲍白令之以事实为依据批评秦始皇施行“桀纣之道”,令秦始皇哑口无言,面露惭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
(2)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
5.请结合文木,简要概括治国者怎样做才能达到“至公”的境界。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

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

秘书监魏征曰:“匈奴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

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

魏征曰:“晋代曹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瀍洛。前代覆车殷鉴不远陛下必用彦博言所谓养兽自遗患也。

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

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摘编自《贞观政要》)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前代A覆车B殷鉴C不远D陛下E必用F彦博G言H所谓I养兽J自遗K患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文中意为部族、民族,与《庖丁解牛》中“族庖月更刀”的“族”意思相同。
B.居,文中意为处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域中之大”中的“居”意思相同。
C.从,文中意为听从,与《鸿门宴》中“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意思不同。
D.绝,文中意为使……灭绝,与《劝学》中“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匈奴与中原世代为敌,即使不能诛灭,也应当把他们发配到河北地区,不能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
B.隋文帝帮助突厥突利恢复其国,但后来突厥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温彦博以此来说明让突厥居其旧土的危害。
C.温彦博认为凡是归顺臣服的突厥人都要收居河南,用礼仪法令教化他们,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
D.杜楚客和魏征是同一战线,都认为现在让突厥的部落散居在河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会成为祸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2)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
5.温彦博认为把突厥归降者安置在河南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