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彦回名湋,零陵人也,居郡之南郭。少辞家入太学,既无遇于有司,则叹曰:“士必富贵而后得志耶?”弃而归,市书数千卷,阁以藏焉。筑囿植花木,葺亭榭,以读书于其间。未几,园产玉芝,遂以名焉。

山谷黄先生贬宜州,过而之。是时党禁密甚,士大夫有顾望心。先是郡守丁注有《玉芝园》诗,山谷之诗盖次其韵也。丁见之惧,易其本韵二三以异焉。教授侯思孺者,一日突入郡士某之家,命劙其壁山谷留题者,将以告于朝,主人亟划碳之乃已。惟彦回日从山谷游,藏弃其诗文字画二百余纸,山谷亦乐为彦回作也。

明年九月,山谷病革,彦回闻之,往见焉。至则山谷大喜,握手曰:“吾身后事非彦回则谁付?”乃尽出所著书示曰:“惟公所欲取之。”彦回竟不私片纸。山谷既卒,彦回买棺以敛,而以钱二十万具舟送之归双井云。

道乡邹先生谪居永,彦回复从之游,欢甚。未几,道乡复有昭州之命,留其夫人与其子僦民屋于太平寺后以居,乃行。彦回实经纪其家,同其患难而周其乏困。道乡率月致二书以谢盖深德之其后北归临别之诗可见矣。

嗟乎!士穷乃见节义。若彦回之于二先生,秦越也,非有平生之素,而能慕乡二先生之风,既贤也已。况二先生当蛟蛇熊豹狉狉摇牙之锋,宾客落而朋友缺,淹汩阸塞于荒远寂寞之地,望风而憎、无仇而挤者滔滔也。而彦回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变,此古之仁且贤者,族且亲者,恩且旧者,犹或难焉,彦回能之,可不谓贤矣哉!

予来丞邑,访其所谓玉芝园者,但见荒烟野草而已。问其子,则观言者在,老矣。顾其家贫甚,观言居之淡如也。其犹有彦回之风欤。

(节选自杨万里《蒋彦回传》)

【注】①劙:切割。②划:同“铲”。③乡:同“向”。④淹汩阸塞:流放埋没。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道乡率月致A二书B以谢C盖深D德之E其后F北归G临别H之I诗可J见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零陵”为地名,隶属于永州,柳宗元曾被贬到永州,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其中有《小石潭记》。
B.“既无遇于有司”与“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两句中的“有司”都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C.“过而赋之”中的“赋”是名词做动词,“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中的“轻”用法与此相同。
D.“非彦回则谁付”相当于“非彦回则付谁”,与“吾谁与归”(《岳阳楼记》)都是宾语前置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彦回曾进太学读书,没有得到赏识,发了一通感慨后,他弃学回到家乡,从此在家潜心读书,与有道之人交游。
B.邹道乡被贬永州,又被贬到昭州,他只能无奈地把妻儿留在永州,在太平寺后面租房安置妻儿,蒋彦回帮他们渡过了难关。
C.杨万里认为,蒋彦回在别人落难的时候,与他们亲密交往,这种不惧世人眼光、不顾世俗利害的行为难能可贵。
D.从蒋彦回建楼阁、花园来看,他在世时家里还算殷实,但因为常帮助别人,又没有子嗣,家道很快衰落,令人慨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谷既卒,彦回买棺以敛,而以钱二十万具舟送之归双井云。
(2)予来丞邑,访其所谓玉芝园者,但见荒烟野草而已。
5.杨万里为什么认为蒋彦回“贤”?请简要概括。
2023-12-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异,字公孙,冯异因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今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民人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上纳之。王朗起兵,上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夜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冯异上豆粥。明旦,上谓诸将曰:“昨日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大树将军。异敕吏士,非交战受敌,常行诸营之后,相逢引车避之,由是无争道变斗。更始遣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大司马未鲔、白虎公陈矫将兵号三十万,与河南太守武勃共守洛阳。上乃拜异为孟津将军,河上,以拒朱鲔等。上报异曰:“轶多诈不信,人不能得其要领,今移其书。”击走朱鲔,追至洛阳城门,环城一匝乃还。上闻之,大喜,诸将皆贺。诸将劝光武立,乃召冯异。冯异曰:“更始败亡,天下无主。”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建武二年,遣冯异西击赤眉于关中,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敕异曰:“念自修整,无为郡县所笑。”异顿首受命。异与赤眉遇于华阴,降其将刘始、王重等。拜为征西将军,与赤眉相距。上命诸将士屯渑池,为赤眉所乘,反走上回溪阪。异复合兵追击,大破之殽底。玺书劳异曰:“垂翅回溪,奋翼渑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光武引见冯异,诵于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为吾拔荆棘定关中者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九·传四·冯异》)

【注】①更始: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吏始。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
为人口谦退口与诸将口相逢口辄引车口避道口每止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指私下,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的“间”意思相同。
B.明旦,指第二天早晨,“旦”与《鸿门宴》中的“旦日飨士卒”同义。
C.军,名词用作动词,与《鸿门宴》中的“沛公军霸上”的“军”用法相同。
D.车驾,本指马驾的车,也指帝王坐的车,也用作帝王的代称,文中使用帝王代称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异私下向光武进谏,说百姓同受王莽之苦,应尽快分别派遣官员属吏前往各个郡县,审理冤案,广布恩惠,光武采纳了他的建议。
B.冯异在众人饥渴疲惫时送来了豆粥;在众人论功时,常常屏息凝神躲于树下;在行军时,告诫部下不是交战状态,尽量退让。
C.更始年,光武帝任命冯异为孟津将军,驻扎在河上来抵御朱鲔等,击败朱鲔追至洛阳城门,绕城一圈回来后,将士们鼓励光武帝上位,冯异赞同。
D.建武二年,光武帝派遣冯异抗击赤眉,降伏了赤眉的将领,虽有失误,但最终在殽底击败了赤眉,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
(2)是我起兵时主簿,为吾披荆棘定关中者也。
5.联系材料,简述冯异深得光武帝青睐的原因。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注】①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②荼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B.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C.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D.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B.字而不名,陈蕃对周璆只称字不称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故“字而不名”。
C.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实为贬官;陈蕃因提建议被贬为豫章太守。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陈蕃劝说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尽职尽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郡人周璆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请,而陈蕃能够招徕,正是因为陈蕃本人是有名节之士。
B.陈蕃少有志向,颇为卓异。他认为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扫除天下,薛勤知道他有清扫天下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
C.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世,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然上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
D.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清扫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5.零陵、桂阳山贼为害时,陈蕃有什么看法?提出了怎样的具体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