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并,力推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界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瑞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B.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C.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D.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文中指代理、暂任官职。文言文中,同样可以用来表示兼任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兼、假、摄、补、陟、领、行等。
B.斋醮,请僧道设斋坛祈祷。也称斋醮科仪,是道教的一种仪式。“斋”即斋戒。古人在祭祀或典礼前洁净身心,表示虔诚。
C.崩,文中指世宗去世。古人言“死”有讳称,且有等级尊卑之别。比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D.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也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中国封建历史中,第一个年号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建元”。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居官清廉,生活简朴。在淳安任上,他穿布袍食糙米,蔬菜是让家中老仆种的;为母亲祝寿,他买了二斤肉,竟然被传到总督胡宗宪耳中了。
B.海瑞不媚上官,秉公处事。代理南平县教谕时,海瑞对到学校视察的御史不行礼;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时违法,海瑞断然给予处理。
C.海瑞刚正忠直,敢于直谏。世宗专意斋醮,不临朝处理政事。海瑞买好棺材,诀别妻儿,遣散僮仆,上书进言,世宗终为所动,将他比作比干。
D.海瑞从政不顺,仕途多舛。张居正掌政时,忌惮海瑞严厉刚直,尽管内外朝臣交相举荐海瑞,但当时海瑞并未被召用。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2)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022-01-08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俊字公伟,会稽上虞人也。少孤,母尝贩缯为业。俊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好义轻财,乡闾敬之。时同郡周规公府,当行,假郡库钱百万,以为冠愤费,而后仓卒督责,规家贫无以备,俊乃窃母缯帛,为规解对。母既失产业,深恚责之。俊曰:“小损当大益,初贫后富,必然理也。”

本县长山阳度尚见而奇之,荐于太守韦毅,稍历郡职。后太守尹端以俊为主簿。熹平二年,端坐讨贼许昭失利,为州所奏,罪应弃市。俊乃赢服间行,轻赍数百金到京师,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故端得输作左校。端喜于降免而不知其由,俊亦终无所言。后太守徐珪举俊孝廉,再迁除兰陵令,政有异能,为东海相所表。会交趾部群贼并起,牧守软弱不能禁。又交趾贼梁龙等万余人,与南海太守孔芝反叛,攻破县。光和元年,即拜俊交趾刺史,令过本郡简募家兵及所调,合五千人,分从两道而入。既到州界按甲不前先遣使诣郡观贼虚实宣扬威德以震动其心既而与七郡兵俱进逼之遂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以功封都亭侯,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征为谏议大夫。

及黄巾起,公卿多荐俊有才略,拜为右中郎将,持节,与左中郎将皇甫嵩讨颍川、汝南、陈国诸贼,悉破平之。嵩乃上言其状,而以功归俊,于是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时南阳黄巾张曼成起兵,称“神上使”,众数万,杀郡守褚贡,屯宛下百余日。后太守秦颉击杀曼成,贼更以赵弘为帅,众浸盛,遂十余万,据宛城。俊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合兵万八千人围弘,自六月至八月不拔。有司奏欲征俊。司空张温上疏曰:“昔秦用白起,燕任乐毅,皆旷年历载,乃能克敌。俊讨颍川,以有攻效,引师南指,方略已设,临军易将,兵家有忌,宜假日月,责其成功。”灵帝乃止。俊因急击弘,斩之。

(节选自《后汉书·朱俊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到州界/按甲不前/先遣使诣/郡观贼虚实/宣扬威德以震/动其心/既而与七郡兵/俱进逼之/遂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
B.既到州界/按甲不前/先遣使诣/郡观贼虚/实宣扬威德/以震动其心/既而与七郡兵俱/进逼之遂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
C.既到州界/按甲不前/先遣使诣郡/观贼虚/实宣扬威德/以震动其心/既而与七郡兵俱/进逼之遂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
D.既到州界/按甲不前/先遣使诣郡/观贼虚实/宣扬威德/以震动其心/既而与七郡兵俱进逼之/遂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掾属,又叫“辟除”。
B.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C.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各郡每年按规定人数举荐人才,送至朝廷。
D.郡,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秦代以前比县大,从秦代起比县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俊为人仗义,轻视钱财。他偷卖了母亲的丝织品替周规还钱,致使母亲失去产业;为了救尹端,不惜花重金贿赂主管奏章的官吏。
B.朱俊有执政才能,因功封侯。他任兰陵令时因执政才能出众被东海相表奏朝廷;任交趾刺史时,因平定梁龙等人的叛乱而被封为都亭侯。
C.朱俊受人尊敬,屡获举荐。他同乡的人都很尊敬他,度尚看到他认为他是奇人,把他举荐给太守尹端;后来太守徐珪举荐他为孝廉。
D.朱俊有雄才大略,战功卓著。黄巾军起事时,他与皇甫嵩一起平定额川,汝南和陈国之贼;他率一万八千多人合围赵弘十多万人,终杀赵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既失产业,深恚责之。俊曰:“小损当大益,初贫后富,必然理也。”
(2)嵩乃上言其状,而以功归俊,于是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太傅虑之                       更:改变
B.光与子相                           善:友善、交好
C.光不敢以国事也                 乏:荒废、耽搁
D.太子前顿首,固请无          让:责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灭口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①愿先生得交于荆轲                      左手把秦王之袖
C.①光言足下太子                            ②燕王拜送
D.①彼大将擅兵于外内有大乱            ②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B.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C.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D.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古代的交际用语。用于上称下或同辈相称。
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礼节,意为拜两次,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一般只有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
D.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的全部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2)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
2019-11-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