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1 道试题
2017·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②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贼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大亮杀所乘马,以之宴乐,徒步而归。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迁安州刺史,又令徇广州。行次九江,会辅公祏反,遣兵围猷州。大亮击破之。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③寻召拜太府卿,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书曰:“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后拜左卫大将军,兼领太子右卫率,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太宗每有巡幸,多令居守。房玄龄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大位。

④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节自《旧唐书•李大亮传》)


[注]①台使:朝廷的使者。     ②将作丞:官职名,级别较低。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贼        (2)见有名鹰,大亮献之。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大亮又杀所乘马,以之宴乐
A.送给B.和,同C.参加D.帮助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大位。
A.接受B.担任C.适合D.把守
4.第2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B.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C.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D.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6.第③段划线句反映了太宗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A.欣慰B.自豪C.感动D.庆幸
7.第②段“劝降敌人”和“遣散奴婢”两件事反映了李大亮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018-03-26更新 | 5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广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率,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二里所,止,解鞍,令军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到。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季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尽哀。彼其忠实心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善骑射(        )                                (2)前未到匈奴二里所(        )
(3)胡兵终(        )                            (4)彼其忠实心信于士大夫也(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引兵                       ②人不仁,如礼何
B.①专射为戏                    ②仁为己任
C.①皆尽哀                       ②譬如
D.①广年六十余矣             ②所居命尔子掌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4.下列句子分别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⑥
2021-03-24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陆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兆京传(侯方域)

①汤公名兆京,字伯闳,宜兴人也。为孝廉,有族人抵法者,赂以田,求为解之,不应。既而察其诬,乃力为解,而却其田。壬辰,登进士第,官丰城令。丰城岩邑,公下车期月,立变其俗。有巨盗范绍九者,劫掠袁、临、吉、赣之间。令之左右皆其耳目,辄捕辄先闻。公则密计,而单骑之,擒绍九,豫章数千里之患以平。报最,征拜御史。

②神宗帝将杀建言御史曹学程,命公临决。公争曰:“学程不当死。必杀学程,臣愿同日死。”沈相国一贯倾其同官沈鲤大兴妖书狱,为罗织计,属会审。公独以其事坐曒生光,狱得解。又尝特疏请福王之国,夺嫡谋。

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乡人皆曰:“汤公,长者。”及居御史,则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诤。尝论柄相烦,天子谴责,同事者惶恐喘息汗下,公意气自如。或今日谴责,而明日更言之。公父家居,叹曰:“吾儿向循循书生,今乃能强项如此哉!”

④初,汤宾尹有盛名,群小欲拥戴之为相。宾尹尤鸷悍,阴制朝权。京察未之前一日,犹聚其党招呼,思有所挟持。迨明,公独袖出一单于吏部堂,罗列宾尹狼戾状。当事者错愕,公昂首曰:“今察典欲黜幽,宾尹不黜,谁当黜者?”宾尹故不识公,一日朝会,问人曰:“孰为汤伯闳?”人指示之,宾尹悚然。既废而叹曰:“吾目中空无人,向独睹汤公意动,今果为所中矣。”

⑤先是,沈一贯欲杀天下贤士大夫,分立门户,报复私怨。传至宾尹,为高弟子,卒未及有所为而败。其后,屡起屡仆。又四十年,至思宗任温体仁,其党始得志。则前比持之者,公力也。公以论太宰赵焕擅权,挂冠归,病卒,年五十。后天子知其贤,常思之,赠官太仆卿。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下车期月(        (2)京察未之前一日(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而单骑之(     
A.遮蔽       B.袭击       C.抹杀       D.关闭
(2)夺嫡谋(       
A.阻止       B.罢免       C.丑陋       D.睡卧
3.第③段划波浪线部分有3处断句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
4.将第④段画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迨明,公独袖出一单于吏部堂,罗列宾尹狼戾状。当事者错愕,公昂首曰:“今察典欲黜幽,宾尹不黜,谁当黜者?”
5.简析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6.根据①②③段相关事迹,概括汤兆京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汤兆京的品质
求解不应
擒范绍九
争不杀曹
面折廷诤

2022-10-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格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7·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②久之,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②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③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③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啬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②廉:考察,查访。③何侯:指何武。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显怒,欲以吏事商         ____________。   
(2)世以此焉        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圣惧,自
A.赦免。B.逃脱。C.解职。D.谢罪。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庐江
A.扰乱。B.拘禁。C.归属。D.牵连。
4.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B.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C.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D.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6.根据第①段,州人敬服何武的直接原因是
A.何武让弟弟及时补交了欠税。B.何武禀告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C.何武巧妙平息了弟弟的愤怒。D.何武公开称赞求商奉公执法。
7.第②段表现了何武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2018-03-26更新 | 4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年春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独孤信传

(唐)令狐德棻

①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

②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兼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弟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③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④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

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⑥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有删节)


注:(1)太祖:北周宇文泰。(2)魏孝武:北魏孝武帝元修。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武卫遂能辞父母,妻子(       )   (2)政令方,民有冤讼(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信以同谋免。
A.因为B.驻守C.犯罪D.株连受罚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魏孝武相委任。
A.正确的B.素来,向来C.甚;很D.高雅;不俗
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
5.结合全文推测第⑤段独孤信驰马入城以致“其帽微侧”,而次日清晨即“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现象发生的原因。
6.在以中国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中,请你结合上述选文内容为独孤信拟写一则人物介绍,要求语言精练、文辞优美。
2022-01-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少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窦建德传

①窦建德,贝州漳南人。世为农,自言汉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材力绝人,少重然许,喜侠节。乡人丧亲,贫无以养,建德方耕,闻之太息,遽解牛与给丧事,乡党异之。盗夜劫其家,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余不敢进。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复杀数人,繇是益知名。为里长,犯法亡,会赦归。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②武德元年,宇文化及至魏县,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及德绍曰:“吾,隋民也;隋,吾君也。今化及杀之,大逆不道,乃吾仇,欲为天下诛之,何如?”正本等曰:“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化及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国,仇不共天,请鼓行执其罪。”建德善之。即引兵讨化及,连战破之。化及保聊城,乃纵撞车机石,四面乘城,拔之。

③未几,连突厥侵相州,刺史吕珉死之。滑州刺史王轨为奴所杀,奴以首奔建德,建德曰:“奴杀主,大逆。纳之不可不赏,赏逆则废教,将焉用为?”命斩奴而返轨首,滑人德之,遂降,齐、济二州亦降。

④五月,建德自板渚出为阵,西薄汜南,属鹊山,亘二十里,鼓而前。秦王登虎牢城望其军,按甲不战。日中,建德士皆坐列,渴争饮,意益怠。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建德被重创,窜牛口谷。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获之,传而西,斩长安市,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滑人(               )(2)西汜南(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大王布衣(         )
A.奋发 B.奋斗 C.奋起 D.发扬
(2)西薄汜南,鹊山(         )
A.聚集 B.连接 C.归属 D.嘱咐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
4.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5.第①段画线句“建德杀盗”之事在《旧唐书》中未曾记载,《新唐书》详细叙述此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6.唐朝人殷侔在《窦建德碑》中写道:“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请结合全文推断百姓“为之祀”的原因。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敳,字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雅有远韵。为陈留相,未尝以事心,从容酣畅。处众人中,居然独立。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太尉王衍重之。

②迁吏部郎。是时天下多故机变屡起敳常静默无为。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转军谘祭酒。时越府多俊异,敳在其中,常自袖手。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老》《庄》。敳甚知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象后为太傅主薄,任事专势。敳谓象曰:卿自是当世大才,我畴昔之意都已尽矣。

③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而聚敛积实,谈者讥之。都官从事温峤奏之,敳更器峤,目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大厦,有栋梁之用”。

④时刘舆见任于越,人士多为所,惟敳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越于众坐中问敳,而敳乃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有二千万,随公所取矣。"舆于是乃服。越甚悦,因曰:“不可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⑤石勒之乱,与衍俱被害,时年五十。

(选自《晋书》卷五十•庾敳传,有删节)


[注]①东海王越:司马越,时为东海王。②何必减:未必比……差。③礧砢:原指树木多节,这里比喻人才卓越。④间:非难,诋毁。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未尝以事       (2)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老》《庄》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太尉王衍重之(     
A.正确的       B.高尚,不庸俗       C很,非常       D.向来、一直
(2)人士多为所     
A.交、结       B.构成、造成        C.诬陷       D.挑拨离间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       不仁,如礼何
B.施大厦       臣子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C.缙绅所推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越于众坐中问       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
4.将第④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
5.用“/”为第②段画线的部分断句。
是 时 天 下 多 故 机 变 屡 起 敳 常 静 默 无 为
6.第①段说庾敳“有远韵”,由全文内容可知,庾敳的“韵”是指他□□□□的风度。
7.对郭象和温峤的评价表现了庾敳对待人才的态度,请对此进行概括并评价。
2022-03-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闵行外国语高中、上海市莘庄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图(1)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雅好为文,躁于进取,颇自矜伐,端士鄙之。初,从事使府,洎登朝,骤历清要。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

②臣谨按:图,河中虞乡人。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此岂躁于进取者耶?旧史不详,一至于是。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是时盗贼充斥,独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

③臣又按: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选自宋·王禹偁《五代史阙文》)


[注](1)图,即司空图,晚唐诗人、诗论家。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颇自伐(            (2)图以文之(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图愤愤病(          A.认错   B.告诉   C.辞官   D.衰败
(2)中官用事             A.办事   B.有事   C.起兵   D.执政
3.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B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C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D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4.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
5.下列所述司空图的特点与第①段相符的一项是
A.志大才疏,自命不凡B.恃才傲物,心性不佳
C.趋利避害,声名狼藉D.冷漠自私,薄情寡恩
6.王士祯曾赞《五代史阙文》“辨正精严,足正史官之谬”,请以本文为例加以分析。
9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⑤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⑥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⑦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⑧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⑨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⑩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求人可使秦者(       )                                (2)大王必欲(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相如广成传舍(     
A.馆舍                  B.停留                    C.归宿                    D.安排住宿
(2)秦贪,其强(     
A.违背                    B.辜负                  C.倚仗                    D.担负
3.把第⑧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4.第⑩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5.从选文中,分析作者是怎样刻画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的。
2021-01-2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②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③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④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⑤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法令所以导民也   所以:____________
(2)秋冬则民山采   劝: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政缓(       )
A.禁忌       B.禁令       C.制止       D.约束
(2)远者四面望而(       )
A.守法       B.合法       C.依法处治       D.效法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高其梱。
4.第⑤段画线部分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故 三 得 相 而 不喜 知 其 材 自 得 之也 三 去 相 而 不 悔 知 非 己 之 罪 也。
5.依据文意,对本文出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循吏列传》B.《史记·儒林列传》
C.《史记·货殖列传》D.《汉书·刑法志》
6.本文选材颇具匠心,请结合第②③④段加以分析。
2021-03-2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