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广之字林之,沛郡相人也。少好弓马,便捷有勇力。宋大明中,以功补本县令,历强弩将军、骠骑中兵、南谯太守。泰始初,隶宁朔将军刘怀珍征殷琰于寿春。琰将刘从筑垒拒守,相守移日。琰遣长史杜叔宝领五千人运车五百乘援从。广之等肉薄攻营,自晡时至日没,大败之,杀伤千余人,遂退,烧其运车。从闻之,弃垒奔走。太祖废苍梧,出广之为假节、督徐州军事、徐州刺史、钟离太守,冠军如故。沈攸之事起,广之留京师,豫平石头。毕,仍从太祖顿新亭。太祖诛黄回,回弟驷及从弟马、兄子奴亡逸。太祖与广之书曰:“黄回虽有微勋,而罪不可容。弟自悉之。今启依法。”令广之于江西搜捕驷等。建元元年,进爵为,食邑千户。北虏动,明年,诏假广之节,出淮上。广之家在彭、沛,启上求招诱乡里部曲,北取彭城,上许之。广之引军过淮,无所克获,坐免官。世祖即位,迁右卫将军。世祖见广之子珍国应堪大用,谓广之曰:“卿可谓老蚌也。”广之曰:“臣不敢辞。”上大笑。除游击将军,不拜。十一年,虏动,假广之节,招募。高宗诛害诸王,遣广之征安陆王子敬于江阳,给鼓吹一部。进封应城县公食邑二千户建武二年虏围司州遣广之持节督司州征讨解围广之未至百余里虏退乃还 四年,卒。年七十三。追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谥曰庄公。昔皇甫肃于齐间投广之门下。广之早与皇甫有隙,然崇其学,荐之武帝,任东海太守。其开阔如是。

(选自《南齐书·王广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封应城县/公食邑二千户/建武二年/虏围司州/遣广之持节督司州征讨解围/广之未至百余里/虏退乃还/
B.进封应城县公/食邑二千户/建武二年/虏围司州/遣广之持节督司州征讨/解围/广之未至百余里/虏退/乃还/
C.进封应城县公/食邑二千户/建武二年/虏围/司州遣广之持节/督司州征讨解围/广之未至百余里/虏退/乃还/
D.进封应城县公/食邑二千户/建武二年/虏围/司州/遣广之持节督司州征讨/解围/广之未至百余里/虏退/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应该是象征王权,有震慑臣子之用。
B.晡时,即申时,十二时辰之一,又名日晡、夕食等,指每天下午的三至五时。
C.鼓吹,一般指仪仗乐队。文中是指将乐队仪仗赏赐有功之臣,表示奖赏与激励。
D.侯,爵位名,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该制度不因时代相异而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广之勇武善战。他从小勇武有力,为官后,屡经战阵,威名远扬。在寿春肉搏攻城,把杜叔宝军杀得大败。去司州解围时,吓退敌军。
B.王广之尽忠国事。王广之对君王忠心耿耿,治事以来,虽仕途曾小有挫折,但多次持节出征或外出为官,都兢兢业业,以诚敬之心做事。
C.王广之心胸开阔。虽然皇甫肃早先与自己有过节,但为了显示自己心胸开阔,加上皇甫肃有才学,所以王广之向齐武帝推荐了他。
D.王广之受皇家信重。他在国家遭逢大变或战事发生的关键时候,常被委以重任;在派他去搜捕黄驷等人的信件中,皇帝与他推心置腹,兄弟相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沈攸之事起,广之留京师,豫平石头。毕,仍从太祖顿新亭。
(2)广之家在彭、沛,启上求招诱乡里部曲,北取彭城,上许之。
2020-06-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怨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父死后,汤为长安吏。周阳侯为诸卿时,尝系长安,汤倾身事之。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贵人。是时,上方乡文学,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平亭疑法。奏谳疑,必奏先为上分别其原,上所是,受而著谳法廷尉挈令,扬主之明。奏事即谴,汤应谢,乡上意所便。

始,长史朱买臣素怨汤。王朝,齐人,以术至右内史。边通学短长,刚暴人也,官至济南相。故皆居汤右,已而失官,守长史,诎体于汤。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陵折之。故三长史合谋曰:“始汤约与君谢,已而卖君;今欲劾君以宗庙事,此欲代君耳。吾知汤阴事。”使吏捕案汤左田信等,曰汤且欲为请奏,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及它奸事。事辞颇闻。上问汤曰:“吾所为,贾人辄知,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汤不谢,又阳惊曰:“固宜有。”减宜亦奏谒居事。上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汤具自道无此,不服。于是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者,三长史也。”遂自杀。

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它赢。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何厚葬为!”载以牛车,有棺而无椁。上闻之,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乃尽按诛三长史。上惜汤,复稍进其子安世。

(《汉书·张汤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还鼠盗肉/父怨/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
B.还鼠盗肉/父怨/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
C.还/鼠盗肉/父怨/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
D.还/鼠盗肉/父怨/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也是《琵琶行》中“五陵年少”的“五陵”之一。因旧时富家豪族和外戚大都居住在“五陵”附近,故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有所提及。
C.《春秋》即《春秋经》,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D.三公,为古代官名,其说法各异。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设置,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合称。西汉一度沿袭秦时旧号。
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汤有交际智慧。周阳侯身陷监牢时,张汤敏捷地抓住了机会向其示好,后来得到了的回报,结识了许多显贵。
B.张汤对主上刻意逢迎。因为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张汤在判案的时候,会根据皇帝的意愿,调整自己的判案方式。
C.张汤性情刚烈耿直。在死前的谢辞中,充斥着对君主的感激,对朝廷的一片赤血丹心,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清白。
D.张汤廉洁奉公。他死后,家产总共不足五百金,家中所有的东西,全部来自自己的俸禄,没有任何其他的产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陵折之。
(2)吾所为,贾人辄知,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
2020-06-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子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B.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C.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D.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归,请求辞职回乡,请求交给。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致政”、“休政”等。
B.领,有兼任之意。古代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同词语有“权”“兼”“摄”“判”“署”等。
C.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都需要回家居丧。
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遵循礼法。他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本官。他先后担任过左拾遗、刑部郎中、御史中丞等官职。
B.刘温叟正直无私,唯才是举。他负责科举时,被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废黜,他也因此被贬为太子詹事,从此以后被罢黜的人再不得录用。
C.刘温叟清正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追赃处罚的财物补充,刘温叟厌恶脏罚之名,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皇帝因其父亲的名誉而重新任用他。最终,其子炤被提拔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020-06-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皆服其工。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炀帝议改宗庙之制,亮请依古七庙,而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祧,与始祖而三,余则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从迭毁。未及行,坐与杨玄感善,炀帝矜己嫉才,因是亦贬西海司户。时博士潘徽贬威定主簿,亮与俱,至陇山,徽死,为敛瘗,人皆义之。后为薛举黄门侍郎。举灭,秦王谓曰:“寡人受命而来,嘉于得贤。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亮顿首曰:“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慆致谏,帝礼纳其言。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老于家。太宗征辽,子遂良从,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意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亮顿首谢。及寝疾,帝遣医,中使候问踵相逮。卒,年八十八,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初,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文学禇亮等,并以本官为学士。

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命阎立本图象,使亮为之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礼贤之重。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B.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C.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情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D.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始自《三国志》称刘禅,后来用于称与其经历相似,被俘的割据政权末代君主。
B.炀帝,“炀”乃谥号,属于批评类的。谥号属于批评类的国君还有“赵武灵王”“汉献帝”等。
C.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词。
D.中使,即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文中的“中使”是奉皇帝之命问候褚亮的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亮少时博闻强记,颇有才华。他博览图书史籍,过目不忘,年少就很有才华,受到徐陵的赏识,受陈后主召见时所作诗歌,受到江总等人的赞赏。
B.褚亮为官知无不言,慷慨重义。炀帝议论改革宗庙制度时,奏请依照七庙制度,未及实施,因与杨玄感友好遭贬,同行者潘徽途中去世,褚亮将其入棺埋葬。
C.褚亮侍君忠心耿耿,深受信赖。高祖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禇亮诚恳地劝谏,高祖采纳了他的话;后来高祖每次出征,都带着褚亮,让他参预秘谋。
D.褚亮因才充任学土,受帝赏识。禇亮曾被太宗聘请到文学馆,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以本官充任学士,太宗命画家阎立本为学士们画像时,让褚亮写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
(2)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承元,士真第二子。兄承宗既领节钺,奏承元为观察支使、朝议郎,兼监察御史,年始十六。元和十五年冬,承宗卒,秘不发丧,大将谋取帅于旁郡。时参谋崔燧密与握兵者谋,乃以祖母凉国夫人之命,告亲兵及诸将,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承元谓诸将曰:“诸公未忘先德,不以承元齿幼,欲使领事。承元欲效忠于国,以奉先志,诸公能从之乎?”诸将许诺。遂于衙门都将所视事,约左右不得呼留后,事无巨细,决之参佐。密疏请帅,天子嘉之,授检校工部尚书,兼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等使。邻镇以两河近事讽之,承元不听,诸将亦悔。及起居舍人柏耆赍诏宣谕滑州之命,兵士或拜或泣。承元与柏耆于馆驿召诸将谕之,诸将号哭喧哗。承元诘之曰:“诸公以先世之故,不欲承元失此,意甚隆厚;然奉诏迟留,其罪大矣!”遂拜诸将,泣涕不自胜。承元厉诸将,乃尽出家财,籍其人以散之,酌其勤者擢之。承元出镇州,所从将吏,有具器用货币而行者,承元悉命留之。承元昆弟及从父昆弟,授郡守者四人,登朝者四人,从事将校有劳者,亦皆擢用。俄而移镇鄜坊丹延节度使,便道请觐,穆宗器之,数召顾问。未几,改凤翔节度使。凤翔西北界接泾原,无山谷之险,吐蕃由是径往入寇。承元于要冲筑垒,分兵千人守之,赐名曰临汧城。凤翔城东,商旅所集,居人多以烽火相警,承元奏益城以环之。承元宽惠有制,所理称治。太和七年十二月,卒于平卢,册赠司徒。

(节选自《旧唐书·王承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
B.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
C.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
D.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钺指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权力的标志,授予节钺的大臣被称为持节。
B.元和指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始创的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太和、天宝、庄宗、穆宗等。
C.工部,古代官署六部之一,主管全国的屯田、水利及交通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工部尚书。
D.烽火,古代遇有敌情时通过燃火迅速传达报警信息,是边境传递军事情报的重要手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承元少年得志,屡获举荐。他年仅十六岁,就被兄长奏请朝廷担任过观察支使、朝议郎、兼监察御史等多个职位。
B.王承元不重名位,效忠国家。王承元推辞接任亡兄之职,后来因诸将答应和他一起效忠国家,他才同意了诸将的拜请就任留后。
C.王承元忠君奉诏,劝谕部下。他不恋先祖旧地,密奏朝廷自请另派节帅,在柏耆宣诏时积极劝谕号哭喧哗的将领们接受诏令。
D.王承元守职尽责,治政有方。他任凤翔节度使时,在要道修筑堡垒,防止吐蕃入侵,在凤翔城东加高城垒,护卫居民安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于衙门都将所视事,约左右不得呼留后,事无巨细,决之(于)参佐。
(2)承元厉诸将,乃尽出家财,籍其人以散之,酌其勤者擢之。
2020-06-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越国以   鄙:把……当作边境B.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C.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D.人之力而敝之   因:凭借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复,字履初,太子太师嵩之孙,新昌公主之子。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词人儒士不与之游以主,初为宫门郎,累至太子仆。广德中,连岁不稔,谷价翔贵,家贫,将鬻昭应别业。时宰相王缙闻其林泉之美,心欲之,乃使弟竑诱焉,曰:“足下之才,固宜居右职,如以别业奉家兄,当以要地处矣。”复对曰:“以家贫而鬻旧业,将以拯济孀幼耳,倘以易美职于身,令门内冻馁,非鄙去之心也。”缙憾之,乃罢复官,沉废数年,复处之自若。后累至尚书郎。大历十四年,自常州刺史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及为同州刺史,州人阻饥,有京畿观察使储廪在境内,复辄以赈贷,为有司所劾,削阶。朋友唁之,复怡然曰:“苟利于人,敢惮薄罚。”寻为兵部侍郎。扈驾奉天,拜吏部尚书、平章事。复尝奏曰:“宦者自艰难已来,初为监军,自尔恩幸过重。此辈只合委宫掖之寄,不可参兵机政事之权。”上不悦,又请别对,奏云:“陛下临御之初,圣德光被,自用杨炎、卢杞秉政,惛渎皇猷,以致今日。今虽危急,伏愿陛下深革睿思,微臣敢当此任。若令臣依阿偷免,臣不敢旷职。”卢杞奏对于上前,阿谀顺旨,复正色曰:“杞之词不正。”德宗愕然,退谓左右曰:“萧复颇轻朕。”遂令往江南宣抚。三年,坐郜国公主亲累,检校左庶子,于饶州安置。四年,终于饶州,时年五十七。复门望高华,志砺名节,与流俗不甚通狎。及登台辅,临事不苟,颇为同列所嫉,以故居位不久。性孝友,居家甚睦,为族子所累,晏然屏退,口未尝言。

(选自《旧唐书·萧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B.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C.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D.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B.仆,文中是萧复的自称。古人自称时还会用“某”“愚”及成年后取的“字”。
C.吏部尚书,吏部最高行政长官,掌管朝廷文职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
D.宣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地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复赈济家小,拒绝利诱。萧复因家境贫困,准备出售昭应别墅接济家小,当时宰相王缙派遣弟弟以获高官为诱饵让萧复奉送昭应别墅,萧复拒绝宰相的诱惑。
B.萧复关爱民众,遭到弹劾。萧复任同州刺史时,州中发生饥荒,萧复劝说京畿观察使打开设在境内的粮仓来赈贷贫困,受到有关部门的弹劾而降了官阶。
C.萧复积极进言,刚直不阿。萧复向臭上进言,认为宦官恩宠过重,不可以参掌军事机密及政事的大权;卢杞对皇上谄谀迎合,萧复当廷厉声斥责。
D.萧复累受牵连,口无怨言。萧复因与郜国公主结亲受牵连面获罪,被安置到饶州任职,最终死在饶州;萧复还曾受族子连累而退位,但他从不曾口出怨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朋友唁之,复怡然曰:“苟利于人,敢惮薄罚。”
(2)及登台辅,临事不苟,颇为同列所嫉,以故居位不久。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 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该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选自《汉书•傅介子传》)

1.下列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B.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C.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D.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楼兰,西域古国名,曾经为丝绸之路发源之地,现在只剩下古代遗迹。
B.元凤,汉昭帝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社会皇帝在位时用以纪年的一种名号。
C.中郎,是一种官名,为近侍之官。常称中郎将,亦通称中郎,属郎中令。
D.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如“宫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介子主动请缨。他认为龟兹和楼兰国杀害汉朝使者,有损大汉的威严,故在元凤年间以骏马监的身份主动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傅介子善于辞令。到了楼兰,他根据已存在的具体事实,严厉指责楼兰教唆匈奴去拦截和杀害汉朝使者,结果楼兰王只好谢罪,表示顺服。
C.傅介子忠于朝廷。路过龟兹时,他发现龟兹王对身边的人毫无防范心理,于是请求前往刺杀,以此举展示国威,也表现他对朝廷忠心。
D.傅介子有智有勇。他依次策划了秘密会谈、设计诱惑和实施刺杀三个阶段的行动,楼兰刺杀全过程表现了他的智慧与胆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
②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
2020-06-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二)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
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牧,指在牧区中放牧牲畜并以此为生的人。
B.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字,因排行第二,故名仲尼。
C.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D.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隐士,因不满时政,剪发佯狂不仕,故称楚狂接舆。也有人说是楚国贤人,为了避世而装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梁惠王上》一章以孟子见过梁襄王之后,向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孟子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B.孔子被围困在野外,走不得,又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停歇。
C.孔子陷入困境,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这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D.楚狂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前经过,其所唱之歌比孔子以凤而讽之,孔子想找他说话,他却不给孔子机会。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2)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日者①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注解】①日者,古时以占候卜筮为业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B.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C.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D.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公,秦朝的中央官制分为三公九卿;三公分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太尉是最高行政长官。
B.从秦始皇开始,嬴政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C.建炎,是宋高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新君即位或皇帝在位期间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D.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男子长到20岁时取字,女子在15岁时取字;今合称“名字”,则指姓名或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风骨伟岸,目光如电。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将其痛打一顿。
B.韩世忠智谋过人。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入侵,他沉着镇定,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下埋伏,经过战斗,重创金兵。
C.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外敌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同西夏的作战,群臣恭贺,世忠部下也受到了嘉奖。
D.韩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2)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