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皇后、 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D.古代的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腿前伸,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举担任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谋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了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2020-05-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①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嘉料之,曰:“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太祖将征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乃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有删改)


【注】①“太祖”指曹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B.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C.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D.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祭酒,即军师祭酒,因避晋司马师之讳,故省去“师”字;是公府属官,首席军师。
B.江东,长江以东地区,也叫江右,有时也把孙吴统治的全部地区都叫作“江东”。
C.乌丸,又称乌桓,属于东胡部落,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遂以山名为族号。
D.表,古代臣下写给皇帝的奏章,文中的“表”与诸葛亮《出师表》的“表”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察人入微,见解十分独到。他认为袁绍做到了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却做不到像曹操那样懂得用人之道,做事头绪太多,不得要领,优柔寡断,难成大业。
B.郭嘉审时度势,做出准确判断。曹操准备征讨乌丸,他客观分析乌丸的情况和刘表不会趁机搞小动作的原因;行军至易县,他建议迅速出击,以备不虞。
C.郭嘉出谋划策,得到曹操倚重。曹操初与他交谈,便认定他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此后,他多次为曹操出主意,想办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D.郭嘉英年早逝,曹操深感痛惜。他三十八岁时患重病,在他去世后,曹操亲自为他吊丧,悲痛万分,在呈给朝廷的表章中,深表痛惜,建议朝廷重赏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2)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超迁、拔和左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B.王廷去南京刑部上任了一段时间,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C.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
(2)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020-05-0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震亨,字彦修,学人尊之日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即慨然曰:“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掺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

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人,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余十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数年之间,声闻顿着。翁不自满足,益以三家之说推展之,谓刘、张之学,其论脏腑气化有六,而于湿热相火三气致病为最多。六月属未,为土大旺,土为水之夫,土旺则水衰,况肾水尝藉肺金为母,以补助其不足。十月属,十一月属子,正元气潜伏闭藏,以养其本然之真,而为来春升动发生之本。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此固高出前代矣。

史称其风声气节,足以激贪而厉俗。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而混迹于医。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于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博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选自《名医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B.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C.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D.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旧时对帝王将相或尊长不敢直称其名,谓之避讳。又,特指亡故者之名:人死后书其名,名前称讳,以示尊敬。
B.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一个阶层,如士大夫。士,古时还指读书人。文中的“士”指读书人。
C.经,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方面事物的专著,文中指医学专著。
D.亥,古代十二地支和十二月份相配以纪月,十月属亥。具体是指: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溪翁勤奋好学,曾跟从乡里的先生学习儒家经典,后因母亲患病,又听从文懿之言,改学医学。
B.丹溪翁学医不拘泥于古法,外出拜师学习,弄通了医学典籍,学成归来后治好了一桩疑难杂症。
C.丹溪翁喜欢心理辅导,注重细节,凡是有关伦理的问题,都能给人以恳切的教诲和积极的能量。
D.丹溪翁的声望气节获得了史书的肯定,他的精神让人感动,但他混迹于医生行列,医学成就平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数年之间,声闻顿着。
(2)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褚,字仲康,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 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太祖崩,褚号泣欧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甚亲近焉。 明帝即位,进封牟乡侯。褚薨,曰壮侯。

(选自《三国志·许褚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B.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C.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D.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围,两臂合抱或两手拇指、食指相合为一围,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腰身的粗大,在文中指许褚腰身粗壮。
B.太祖,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例如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有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文中指的是曹操。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制度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常用来赏赐皇亲功臣。
D.谥,就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褚智勇双全。汝南葛陂率领万余贼人攻打他所在的壁垒,许褚掷石杀敌,敌人不敢前进,他还假装与敌人议和,获取食物。
B.许褚为人心细。常从士徐他等人想要刺杀太祖,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击杀了徐他等人,太祖更加亲近和信任许褚。
C.许褚官运亨通。许褚投靠太祖后,受到太祖赏识,当天就被任命为都尉,做了近身侍卫,后来因征讨张绣,以军功升任校尉。
D.许褚谨慎重义。许褚生性谨慎,奉守法度,持重话少,但在太祖去世时,许褚哭泣得吐血,以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2)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
2020-04-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扦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句张羽名由此显。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馀不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曰:“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 谢安国曰:“吾今出诡、 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于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国。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曰:“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安国为人多大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丞相田蚧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馀,徙为卫尉。明年,匈奴大入边。安国为材官将军,屯于渔阳。安国捕生虏,言向奴远去。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罢军屯月馀,匈奴大入上谷、渔阳。安国壁乃有七百馀人,出与战,不胜,复入壁。匈奴虏略千馀人及畜产而去。天子闻之,怒,使使责让安国。徙安国益东,屯右北平,是时匈奴虏言当入东方。安国姜自魂,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

(节选自《史记·韩安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B.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C.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D.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子》是《韩非子》一书的旧称,其用寓言说理的艺术,可与《庄子》比肩而论。
B.晏驾是指皇帝的车驾出得晚,以此讳言帝王已死。这里是韩安国讳言汉景帝之死。
C.和亲是指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D.国器指能施政于国、堪当大任之人。后世用“长孺国器”的典故来喻指辅弼之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安国很有才干,顺利化解危机。吴楚叛乱时,他和张羽固守力战使吴军未能越过梁界;孝王为太子图谋封地并私藏刺客时,他又成功劝阻了孝王。
B.韩安国因时制宜,阻止兴兵伐胡。延议匈奴和亲一事,他与熟知边事的王恢观点相左,认为匈奴难以制服宜与和亲,最终皇帝也同意了他的看法。
C.韩安国时运不济,错失丞相之位。在他代理丞相之职时,不巧堕车跌跛了脚,皇帝因他脚跛得厉害只好改变正式任相于他的想法,改而任用他人。
D.韩安国守边不力,失去皇帝信用。他屯驻渔阳防御时,错误估计形势,致使汉军在匈奴进逼时因兵少退回军营壁守,损失惨重;后被问责远调边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番国大索,月馀不得。
(2)安国捕生虏,言匈奴远去。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寻拜吴王晏郎中令。晏于西园大营第室,云上书曰:“臣窃见世祖武皇帝临朝拱默,训世以俭,即位二十有六载,宫室台榭无所新营,屡发明诏,厚戒丰奢。臣以凡才,特蒙拔擢,亦思竭忠效节以报所受之施,是以不虑犯迕,敢陈所怀。如愚臣言有可采,乞垂三省。”

入为尚书郎、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之败也,并收云。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云弟耽为平东祭酒,亦有清誉,与云同遇害。大将军参军孙惠与淮南内史朱诞书曰:“不意三陆相携暗朝,一旦湮灭,道业沦丧,痛酷之深,荼毒难言。国丧俊望,悲岂一人!”其为州里所痛悼如此。后东海王越讨颖,移檄天下,亦以机、云兄弟枉害罪状颖云。

(节选自《晋书·陆云传》卷五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②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
③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
A.①虽 ②其 ③而B.①虽 ②之 ③以
C.①因 ②其 ③以D.①因 ②之 ③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府掾”官名,即公府掾史属,三公府下属诸曹职吏统称。文中的“公府掾”是指陆云不久之后以公府掾的身份当太子舍人。
B.“黄门”原是官署名,汉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文中的“黄门”是指宦官,东汉时给事内廷的黄门令等职务皆由宦官充任。
C.“使持节”是魏晋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 “节”是中国古代的信物。文中的“使持节”应是和大都督、前锋将军并列的官职。
D.“移檄”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文中用作动词,指发布公文进行声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云天资聪慧,少有才名。他六岁能写文章,虽然文采不如陆机,但立论超过哥哥,时人称他们为“双陆”。吴国尚书闵鸿也认为他是奇才。
B.陆云长于吏治,文武双全。补任县令时,他巧断杀人疑案,被当地人奉神明;张昌作乱时,他担任大都督率军前去征讨,后遇事停下来了。
C.陆云品格清正,不畏权贵。黄门官孟玖想让自己的父亲做邯郸县令,让左长史卢志等人一并到县中任职,陆云坚决不同意,孟玖对他十分怨恨。
D.陆云蒙冤而死,天下痛惜。在孟玖的谗言蛊惑下,陆云无辜被杀,他的门生和旧吏将他安葬并且四时祭祀。后来司马越讨伐司马颖时,也为他抱不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
(2)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
2020-04-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中学高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燕王臧荼反高祖往击之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户。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是时萧何为相国,而张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苍又善用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黥布反亡,汉立皇子长为淮南王,而张苍相之。十四年,迁为御史大夫。高后崩,以淮南相张苍为御史大夫。苍与绛侯等尊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四年,丞相灌婴卒,张苍为丞相。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若百工,天下作程品。至于为丞相,卒就之,故汉家言律历者,本之张苍。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张苍德王陵。王陵者,安国侯也。及苍贵,常父事王陵。陵死后,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苍为丞相十余年,鲁人公孙臣上书言汉土德时,其符有黄龙当见。诏下其议张苍,张苍以为非是,罢之。其后黄龙见成纪,于是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张丞相由此自绌,谢病称老。苍任人为中侯,大为奸利,上以让苍,苍遂病免。苍为丞相十五岁而免。孝景前五年,苍卒,谥为文侯。

(摘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燕王臧荼反/高祖往击之/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
B.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燕王臧荼反/高祖往/击之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
C.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燕王臧荼反/高祖往击之/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
D.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燕王臧荼反/高祖往击之/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食邑,文中指古代的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B.博士,古代为官名,掌管书籍文典,从事教授生徒。
C.五德,文中指五行之德,即土金、木、火、水、土。
D.列侯,指位列诸侯,即位同诸侯,享有诸侯的待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苍精通计算,官起财会。他由北平侯升任为计相,一个月后以改任主计,以列侯的爵位在相府办公,负责管理各郡国交上来的会计帐簿。
B.张苍擅长乐律,精通历法。张苍吹奏律管,调整乐调,制定律令,并且亲自制定汉朝的历法,整个汉代研究音律和历法的学者都师承张苍。
C.张苍为官正直,勇于担当。张苍不惧邪说,敢于坚持自己的科学主张,罢免了公孙臣,文帝下诏书支持他,但终因年老多病而自行引退了。
D.张苍不负恩义,知恩图报。王陵救过张苍的性命,张苍把王陵当父亲一般侍奉,王陵死后,休假时总是先拜见王陵夫人,献上美食才回家。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
(2)苍任人为中侯,大为奸利,上以让苍,苍遂病免。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乃,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及长,文章清雅,为当时推重。天宝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既终制,从调选曹。乃常以文部选才未为尽善,遂致书于知铨舍人宋昱曰:“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近代主司,独委一二小冢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内,古今迟速,何不侔之甚哉!诚能先资以政事,次征以文学,退观其理家,进察其临节,则厖鸿深沉之事,亦可以窥其门户矣。”其载,补剡县尉,改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奏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以表荐,连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奏令巡覆江西,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浙西留后。佐晏征赋,颇有裨益,晏甚任之。大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素与乃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废,至是复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裁,祐甫叹赏久之。数日,擢为给事中,旬迁权知兵部侍郎。及杨炎、卢杞为相,意多丑正,以故五岁不迁。建中四年夏,但真拜而已。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又令其伪宰相蒋镇自来招诱,乃托喑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不可劫胁,乃叹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秽贤哲乎?”歔欷而退。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德宗还京,闻乃之忠烈,追赠礼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刘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B.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C.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D.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
B.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C.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
D.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捷,文笔清新雅致;所撰写的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
B.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官员的弊端,认为应从政事、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
C.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辅助刘晏征收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
D.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诱,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
(2)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徒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忧慨。宣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蓝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蓝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蠢’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袁盎晃错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绛侯: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团。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坐:“常同席坐”中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其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等,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认为国家的重臣比所谓的功臣重要,因为国家的重臣能与主上祸福与共,存亡一体,而当时绛侯虽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扶挽救国家。
B.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是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陷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所以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C.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D.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②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020-03-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