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2019·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1 .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主立齐王景遂为皇太弟。徙燕王景达为齐王,领诸道兵马元帅。

景遂尝与宫僚燕集,赞善大夫张易有所规谏,景遂方与客传玩玉杯,弗之顾。易怒曰:“殿下宝而轻士。”取玉杯抵地碎之,众皆失色。景遂敛容之,待易益厚。

景达性刚直。唐主与宗室近臣饮,冯延巳辈极倾谄之态,或乘酒喧笑。景达屡诃责之,复极言谏唐主,以不宜亲近佞臣。尝宴东宫,延巳醉,抚景达背曰:“尔不可忘我!”景达大怒,拂衣入禁中唐主,请斩之。唐主谕解,乃止。张易谓景达曰:“群小交构,祸福所系。殿下力未能去,数面折之,使彼惧而为备,何所不至!”自是每游宴,景达多辞疾不预。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殿下宝而轻士             (2)景遂敛容
(3)延巳                       (4)拂衣入禁中唐主
2.下列与“数面折之”中“面”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夭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B.侣鱼虾而麋鹿(《前赤壁赋》)
C.左右欲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D.余自齐安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取玉杯抵地碎之,众皆失色。
2019-01-12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上海市2019年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2017·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②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贼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大亮杀所乘马,以之宴乐,徒步而归。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迁安州刺史,又令徇广州。行次九江,会辅公祏反,遣兵围猷州。大亮击破之。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③寻召拜太府卿,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书曰:“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后拜左卫大将军,兼领太子右卫率,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太宗每有巡幸,多令居守。房玄龄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大位。

④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节自《旧唐书•李大亮传》)


[注]①台使:朝廷的使者。     ②将作丞:官职名,级别较低。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贼        (2)见有名鹰,大亮献之。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大亮又杀所乘马,以之宴乐
A.送给B.和,同C.参加D.帮助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大位。
A.接受B.担任C.适合D.把守
4.第2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B.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C.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D.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6.第③段划线句反映了太宗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A.欣慰B.自豪C.感动D.庆幸
7.第②段“劝降敌人”和“遣散奴婢”两件事反映了李大亮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018-03-26更新 | 5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2017·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②久之,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②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③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③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啬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②廉:考察,查访。③何侯:指何武。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显怒,欲以吏事商         ____________。   
(2)世以此焉        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圣惧,自
A.赦免。B.逃脱。C.解职。D.谢罪。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庐江
A.扰乱。B.拘禁。C.归属。D.牵连。
4.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B.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C.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D.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6.根据第①段,州人敬服何武的直接原因是
A.何武让弟弟及时补交了欠税。B.何武禀告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C.何武巧妙平息了弟弟的愤怒。D.何武公开称赞求商奉公执法。
7.第②段表现了何武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2018-03-26更新 | 4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年春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
2016·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博学能属文       (2)祜独安其室
2.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皆计所,送绢尝之(      )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
(2)枯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胤今日若死,此门开耳今君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名也名读不知,惑之不解
C.枯女夫尝劝枯有营置视成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背公及诸河,在舟中矣
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5.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 □ □。
6.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1)__________________
徐胤当门(2)__________________
邓香归降(3)__________________
陆抗服药(4)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精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5·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5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注]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 ②饧:饴糖。 ③发摘:揭发。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当吾宗 (2)其俗颇
(3)臣自废黜 (4)聪有闻者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儿有风骨B.称其不能理化
C.无复衣冠之望D.招致山东大儒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4.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间 的心理状态。
5.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2016-11-18更新 | 3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
2014·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每旬月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2)一斛得八斗至者
(3)其间水置仓 (4)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2.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3.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                                ②以河流湍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4.4.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
5.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
2016-11-18更新 | 6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
2013·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7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诏书恶党人 (2)乃敕断绝书属
(3)明府摧折虐臣 (4)九死不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3.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4.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          ;(2)           
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
2016-11-18更新 | 7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
2012·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8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使者以(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4)上过其羊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生人无争 蹇叔之子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事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牧羊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4.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
5.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2016-11-18更新 | 10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
2011·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9 .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秋冬则劝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政缓禁止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4.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
5.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2016-11-18更新 | 10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语文
2007·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
(1)统(      )(2)访以当时之事(      )
(3)干自多(      )(4)不小节(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博涉书记B.干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D.可以自娱
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两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C.欲以立身扬名耳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5.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2016-11-18更新 | 7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上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