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定向,字在伦,黄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行人,擢御史。严嵩父子窃政,吏部尚书吴鹏附之。定向疏鹏六罪,因言鹏婿学士董份总裁会试,私鹏子绍,宜并斥。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

隆庆初,擢大理右寺丞。高拱执政,定向尝讥其褊浅无大臣度,拱嗛之。及拱掌吏部,以考察谪定向横州判官。拱罢,量移衡州推官。万历中,累官右副都御史。吏部侍郎陆光祖为御史周之翰所劾,光祖已留,定向复颂光祖贤,诋之翰。给事中李以谦言定向挤言官,定向求去,帝不问。历刑部左、右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御史王藩臣劾应天巡抚周继,疏发逾月不以白定向。定向怒,守故事力争,自劾求罢,且诋藩臣论劾失当。因言故江西巡抚陈有年、四川巡抚徐元泰皆贤,为御史方万山、王麟趾劾罢,今宜召用,而量罚藩臣。藩臣坐停俸二月。于是给事中许弘纲、观政进士薛敷教、南京御史黄仁荣及麟趾连章劾定向。执政方恶言者,勒敷教还籍省过,麟趾、仁荣亦停俸。时已除定向户部尚书督仓场,定向因力辞求退。章屡上,乃许。卒,年七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恭简。

定向初立朝有时望。后历徐阶、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四辅,皆能无龃龉。至居正夺情,寓书友人誉为伊尹而贬言者,时议訾之。其学本王守仁。尝招晋江李贽于黄安,后渐恶之,贽亦屡短定向。士大夫好禅者往往从贽游。贽小有才,机辨,定向不能胜也。

(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
B.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
C.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
D.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文武官吏的任免。
B.“隆庆”是明穆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开始,历代皇帝都立年号。
C.“量移”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D.“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定向不畏权贵。严嵩父子专权时,他上奏章弹劾依附严嵩父子的吏部尚书吴鹏的六大罪状,并弹劾吴鹏女婿学士董份在总裁会试时徇私。
B.耿定向仕途起伏。隆庆初年,他被提拔为大理右寺丞,后又因曾讥讽掌权的高拱狭隘浅薄没有大臣气度而被贬为衡州推官。
C.耿定向爱憎分明。他在担任右副都御史时,吏部侍郎陆光祖被御史周之翰弹劾,而耿定向却赞颂陆光祖贤能,指责周之翰。
D.耿定向有声望,但也受到一些非议。他经历四任首辅,能做到与他们意见相合;他给友人写信赞誉张居正而贬斥言官,受到舆论的非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向怒,守故事力争,自劾求罢,且诋藩臣论劾失当。
(2)尝招晋江李贽于黄安,后渐恶之,贽亦屡短定向。
2022-09-1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镇恶,北海剧人也。祖猛。镇恶以五月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猛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年十三,因故寓食渑池人李方家。方善遇之,谓方曰:“若遭英雄主,要取万户侯,当厚相报。”方曰:“君丞相孙,人材如此,何患不富贵,至时愿见用为本县令足矣。”

武帝谋讨刘毅,镇恶曰:“公若有事西楚,请给百舸为前驱。”及西讨,转镇恶参军事,使率龙骧将军蒯恩百舸前发。镇恶受命,便昼夜兼行,扬声刘兖州(注)上。毅谓为信,不知见袭。镇恶去江陵城二十里,舍船步上,蒯恩军在前,镇恶次之,舸留一二人,对舸岸上竖旗安鼓。语所留人曰:“计我将至城,便长严,令如后有大军状。”又分队在后,令烧江津船。镇恶径前袭城,津戍及百姓皆言刘藩实上,晏然不疑。将至城,逢毅要将朱显之驰前问藩所在,军人答云“在后”。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镇恶亦驰进得入城,便因风放火,烧大城南门及东门。又遣人以诏及赦并武帝手书凡三函示毅,毅皆烧不视。金城内亦未信帝自来。及短兵接战,镇恶军人与毅下将或是父兄子弟中表亲亲,且斗且语,知武帝在后,人情离懈。初,毅常所乘马在城外不得入,仓卒无马,使就子肃取马,肃不与。朱显之谓曰:“人取汝父而惜马,汝走欲何之?”夺马以授毅,从大城东门出奔牛牧佛寺自缢。镇恶身被五箭,手所执槊于手中破折。江陵平后二十日,大军方至,以功封汉寿县子。

及武帝北伐,为镇西谘议,行龙骧将军,领前锋。镇恶入贼境,战无不捷。后进次渑池,造故人李方家。升堂见母,厚加酬赉,即授方渑池令。方轨径据潼关,将士乏食,乃亲到弘农督人租。百姓竞送义粟,军食复振。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刘兖州:刘藩,为刘毅堂弟,时任兖州刺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B.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C.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D.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即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余三位分别是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
B.有事,此指军事,即用兵。其意思跟“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相同,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含蓄委婉的说法。
C.潼关,古关隘名。在杜甫的古体诗“三吏三别”和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等作品中均有提及。
D.刘兖州,称谓的一种,即称官地。此处指兖州刺史刘藩。同样的称谓还有贾长沙、柳柳州、韩昌黎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镇恶恶月出生,险遭家人弃养。他因出生在被认为是恶月的五月而遭家人忌恨嫌弃,想把他过继给远亲,遭到其祖父反对。
B.王镇恶知恩图报,任李方为渑池令。他年少时曾寄食于李方家并受到优待,镇恶重权在握后履行前诺,厚加酬赏李方。
C.王镇恶长于谋略,助武帝平定刘毅。他一路伪称是刘藩西上,令刘毅放松警惕,并遣人烧毁停在渡口的刘毅船舰以断其退路。
D.王镇恶身先士卒,鏖战中勇猛尽显。与刘毅江陵一战中他身中五箭,手中所执的长矛也被对方射中,断损在其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所留人曰:“计我将至城,便长严,令如后有大军状。”
(2)后进次渑池,造故人李方家。升堂见母,厚加酬赉,即授方渑池令。
2022-07-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乔宇,字希大,山西乐平人。祖毅,工部左侍郎。父风,职方郎中。皆以清节显。宇登成化十年进士。弘治初,调之文选,三迁至郎中。门无私谒。擢太常少卿。武宗遣祀中镇、西海。还朝,条上道中所见军民困苦六事。刘瑾败,大臣多以党附见劾,宇独无所染。久之,改兵部,参赞机务。宁王宸濠反,扬言旦夕下南京。宇严为警备,而谈笑自如。时携客宴城外,密察地险易,置戍守。综理周密,内外宴然。指挥杨锐有才略,为安庆守备。镇守中宫刘瑯与濠通,为预伏死士。宇刺得其情,诘瑯用事者,瑯惧不敢动。宇乃大索城中,斩所伏壮士三百人,悬首江上。宸濠失内应,且知有备,不敢东。攻安庆,锐固守不得下。未几败。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宇自为选郎,有人伦鉴,及是铨政一清。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俸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帝欲加兴献帝皇号,宇言加皇于本生之亲,则干正统,非所以重宗庙,正名分。及礼官请称献帝为本生考,帝改称本生皇考,又诏建献帝庙于大内,宇等复连章谏。会张璁、桂萼至京,诏皆用为学士。宇等又言:“学士最清华,而俾萼等居之,谁复肯与同列哉。”帝怒,切责。宇遂乞休,许之。杨一清卒,宇渡江吊之。南都父老皆出迎,举手加额曰:“活我者,公也。”宇诗文雄隽,兼通篆箍尝陟太华绝顶。遇虎、仆夫皆惊仆,宇端坐不动,虎徐帖尾去。家居澹泊,服御若寒士。穆宗即位,复官,赠少傅,谥庄简。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俸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
B.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俸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
C.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俸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
D.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俸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署:办理公务的机关。这里用作动词:部署,安排.
C.篆箍:中国古代的两种乐器。前者音色清晰、透亮、甜美,后者圆润、浑厚、柔和。
D.服御:亦作“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宇出身清贵,为官廉洁。他的祖父乔毅当过工部左侍郎,父亲乔凤当过职方郎中,都以高洁的节操闻名;乔宇为官以后,居家清贫,不接受私人请托。
B.乔宇怜悯苍生,独善其身。他受命祭祀,路上见军民困苦不堪,回朝后奏知皇帝:刘瑾败亡后,很多大臣因追随他拉帮结派而受到弹劾,乔宇却一无所染。
C.乔宇防守得力,用人得当。镇守南京时,他镇定自若,严加警备,清除内奸埋伏的敢死队使叛敌不敢进犯;任用杨锐做安庆守备固守,大败进犯之敌。
D.乔宇忠于国事,敢于进谏。他任吏部尚书后,使人才选拔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天下欣欣向治;遇到讲不通的事,即使是皇帝的意见,他也敢于据理力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携客宴城外,密察地险易,置戍守。综理周密,内外宴然。
(2)尝陟太华绝顶。遇虎,仆夫皆惊仆,宇端坐不动,虎徐帖尾去。
2022-07-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调西京推官。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知制诰、知滁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熙宁五年,卒,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B.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C.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D.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统称进士;明清两代殿试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陛,原指宫殿中通往皇帝御座的台阶,群臣上奏需通过“陛下者”(侍卫)转达,后用陛下尊称皇帝。“陛辞”指向皇帝申请退休。
C.朋党,为争夺权位、排除异己或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往往相互倾轧,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使政局腐败混乱。
D.迁,古代指变动官职,一般指晋升官职。如,迁封,加封爵位;迁官,晋升官爵。古代尊右,所以左迁就是降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诗文交友,名扬天下。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西京推官。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入朝为官,做了馆阁校勘。
B.欧阳修性格刚直,著文申辩。他与尹洙等人因为替范仲淹伸冤而被放逐,被世人视为同党,于是写了《朋党论》,阐明自己在朝中并没有同党。
C.欧阳修谨守职分,备受器重。他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
D.欧阳修遭人忌恨,屡受陷害。他敢于直言遭到奸邪之徒的嫉恨,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2)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5.欧阳修一生正直,受到了奸邪小人的哪些陷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郎官。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成举玄诣公对策,复拜议郎,迁中散大夫。四年,选明迭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赍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望太守为之请。太守不忍,为请之,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建武十一年。明年,天下平定,玄弟庆以状诣自陈。光武美之,策诏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还玄家钱。时,亦有犍为费贻②,不肯仕述,乃漆身为厉,阳狂以避之,退藏山薮十余年。述破后,任至合浦太守。瑛善说《易》,以授显宗,为北宫卫士令。

(节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改)


[注]①犍为:古地名,今四川乐山市附近。②费贻:人名,汉时名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B.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特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C.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特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D.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指交通工具;公车,一般是指为去京应试的人服务的皇家交通工具,文中的“公车”是指官署。
B.玺,印章,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是皇帝的象征。文中的“玺书”,是指盖了皇帝印章的文书。
C.卒,本义是结束,完结;古文中,常用于诸侯、大夫的死。文中的“卒”,就是指人物去世了。
D.阙,古代建筑,一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文中的“阙”代指朝廷大殿,人物到达的地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玄自幼好学,厚道淳朴。汉成帝时被州里推荐到官署任职,表现优异而被提拔升职;后因直言天灾的异象不被接受,而仕途受阻。
B.谯玄通晓政务,善于理事。平帝时与各位大臣巡察地方,合理使用奖惩;在王莽夺位,国家混乱之际,能及时应变,化险为夷。
C.谯玄意志顽强,执着笃定。面对公孙述使者的劝诫,他丝毫不动摇,以先贤为榜样,宁喝毒药也不屈服,最终隐居乡间终老。
D.谯玄重视修身,特立独行。在世间战乱不止之时,依然教导后辈学习经史,为了不仕伪朝,装病装疯进行逃避,保全自己的名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
(2)光武美之,策诏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还玄家钱。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谯玄能在公孙述时期终老乡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2022-01-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沈近思,字位山,浙江钱塘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四十五年,授河南临颍知县。颍水经许州东入临颍,许州孔家口下距临颍境仅百余步,堤屡圮,水入临颍,害禾稼。近思请筑堤,临颍任夫十之七,士民争输谷。日役千三百人,人谷二升,二十日而堤成。水至不为患,岁大熟。近思立紫阳书院,教士以正学。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立书程簿,躬教督之。化行于其乡,俗日驯。五十二年,巡抚鹿祐荐卓异,广西南宁同知。病,告归

五十九年,以浙江巡抚朱轼荐,敕部调取引见,命监督本裕仓。浙江福建总督满保奏请以知府拣发福建,檄署台湾知府。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流民至者,必审籍贯、稽家口,方授以田土,否则悉驱过洋。议未即行,雍正元年,召授吏部文选司郎中,赐第,赉帑金四百。寻授太仆寺卿,仍兼领文选司事。二年,超授吏部侍郎,命与尚书阿尔松阿如河南按治诸生王逊等纠众罢考,论如律。

四年,充江南乡试考官。例以《乡试录》进呈,上嘉近思命题正大,策问发挥性理,谕奖之。时侍郎查嗣庭、举人汪景祺以诽谤获罪,停浙江人乡会试。近思疏言:“浙省乃有如嗣庭、景祺者,越水增羞,吴山蒙耻!”因条列整饬风俗,约束士子,凡十事。上曰:“浙省有近思,不为习俗所移,足为越水、吴山洗其羞耻!”所陈委曲详尽,下巡抚李卫、观风整俗使王国栋,如议施行。五年,擢左都御史,仍兼领吏部事。卒,命平郡王福彭往奠,加礼部尚书、太子少傅。以其子方幼,令吏部遣司官为治丧,赐祭葬,端恪。

(选自《清史稿·沈近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B.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C.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D.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改派。“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降职。
B.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后也可指向他人告辞,告别回家。文中“告归”含义属前者。
C.乡会试,乡试与会试的合称。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又称“秋闱”;会试,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又叫春闱。
D.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近思政绩显著,在临颍为官时,一方面解决了多年的水患问题,农民大获丰收;另一方面注重教化,设立学校,亲自教授,民风因此大改。
B.沈近思主张在台湾省多设数县,从乡民中选人并操练,增加驻兵;对流杂之民审其籍贯,稽其家口,授其田土,这些主张实施后非常见实效。
C.沈近思担任科举考官时得到了皇帝的褒奖,但由于出现了汪景祺、查嗣庭案件,作为浙江人的沈近思感到使浙江人蒙羞。
D.沈近思去世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太子少傅。因为他儿子年幼,朝廷命吏部派专人为沈近思办理丧事,赐予他祭奠、安葬礼仪。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立书程簿,躬教督之。
(2)流民至者,必审籍贯、稽家口,方授以田土,否则悉驱过洋。
5.在汪景祺、查嗣庭案件的处置上,皇帝对沈近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2022-01-0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行十余里,广死(佯:假装)B.广骑腾而上胡儿马(暂:暂时)
C.广之兵,乏绝之处(将:带领)D.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通“阵”,阵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C.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D.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
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
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
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
②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2022-01-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与卫,相去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随从,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聂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B.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C.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D.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我国古代的一种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B.除服,也称作“除丧”“脱服”,我国古代丧礼仪式,即除去丧礼之服。
C.季父,最小的叔叔。我国古代兄弟排行通常以伯、仲、叔、季为顺序。
D.足下,我国古代的交际用语,是我国古代较常用的对自己的一种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隐身避仇。聂政本来是轵邑深井里人,但是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就和母亲、姐姐一起到了齐国,隐身在屠户中间。
B.聂政为人勇敢。严仲子与侠累有仇,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他听齐国人说聂政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于是到齐国去结交聂政。
C.聂政知恩图报。聂政认为,严仲子作为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他这个鄙陋的小民,他不能就这样默不作声。
D.聂政考虑周全。因韩国和卫国两国距离近,再加上刺杀的人是韩国的相,又是国君的亲属,为防止机密泄露,他宁愿独自前去行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
(2)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
5.课内文言文翻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021-12-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光弼曰:“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无以应。冬十月丁酉,下制来征史思明,群臣上谏,乃止。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贼众大骇。周挚复收兵趣北城。光弼速帅众入北城,登城望贼曰:“贼兵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又以短刀置靴中日:“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诸将出战,项之,廷玉奔还。光弼望之,惊日:“廷玉退,吾事危矣。”命左右取廷玉首。廷玉曰:“马中箭,非敢退也。”使者驰报,光弼令易马。遣之。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光弼驱俘囚临河示之。乃遁。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B.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C.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D.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潼关,地理名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B.河阳,指黄河北岸。河在中国古代专指黄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做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叫做阴。
C.表,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通鉴纪事本末》,是南宋袁枢编辑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凡四十二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认为自己和韦陟各有所长,自己在辨别朝廷礼仪方面虽然不如韦陟。但在安排军旅事务作战方面韦陟却不如自己。
B.皇帝下制书要亲自讨伐史思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停止了亲征,另一方面,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挑战河阳驻军。
C.孝德请求出战刘龙仙,李光弼派遣了五十名骑兵为孝德殿后,他抚摸孝德后背的动作表现出他对部下的肯定、爱护和激励。
D.李光弼治军军纪严明,当看到廷玉从前线跑回时,就让左右去斩杀廷玉以示众,廷玉解释说自己的马中箭,才幸免于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兵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
(2)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
2021-12-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也。少为县吏,有容观姿貌。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百人归策。时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觇候,讽县掠考范,范亲客健儿篡取以归。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跋涉辛苦,危难不避,策亦亲戚待之,每与升堂,饮宴于太妃前。后从策攻破庐江,还俱东渡,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下小丹杨、湖孰,领湖孰相。后领宛陵令,讨破丹杨贼,还吴,迁都督。是时下邳陈玛自号吴郡太守,住海西,与强族严白虎交通。策自将讨虎,别遗范与徐逸攻瑀于海西,枭其大将陈牧。又从攻祖郎于陵阳。策,奔丧于吴。后权复征江夏,范与张昭留守。曹公至赤壁,与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将军,领彭泽太守。

刘备诣京见权,范密请留备。权讨关羽,过范馆。谓曰:“昔早从卿言,无此劳也。今当上取之,卿为我守建业。”权破羽还,都武昌,拜范建威将军,治建业,督扶州以下至海,转以溧阳、怀安、宁国为奉邑。曹休、张辽、臧霸等来伐,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舟师拒休等于洞口。迁前将军,改封南昌侯。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拜扬州牧。

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其勤事奉法,初策使范典主财计,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薄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黄武七年,范迁大司马,印绶未下,疾卒。权素服举哀,遗使者追赠印绶。及还都建业,权过范墓呼曰:“子衡!”言及流涕,祀以太牢

(选自《三国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薄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B.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薄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C.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薄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D.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薄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客,文中指门客或食客,是我国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招收并供养的人。
B.薨,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古代称诸侯或官员之死为“薨”。
C.建业,即六朝古都南京。三国时南京称为建业,晋时称为建邺或建康。
D.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的一种等级,祭品有牛、羊、豕三牲。“少牢”则无“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吕范深受宠信。吕范陪伴孙策左右,能够不辞艰辛与危难,得到了孙策的宠信,孙策将他视为亲人,还经常带他进入后堂宴饮。
B.吕范久经沙场。吕范跟随孙策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孙策死后,他先和周瑜一起抗击曹操并将其打败,后跟随孙权征战关羽。
C.吕范喜好威严。吕范注重仪容仪表的威严,州里的名人和贵族公子都对他尊爱恭敬,不敢有半点轻佻随便的表现。
D.吕范遵奉法纪。孙策安排吕范负责财务账目,孙权年轻,私下里有求于吕范,吕范必定向孙策禀报,不敢擅自答应孙权的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
(2)策自将讨虎,别遣范与徐逸攻瑀于海西,枭其大将陈牧。
2021-12-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