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后晋开运初,辽人侵边。怀德始,白行周愿从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而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名马以宠异之。晋末,契丹南侵,以行周为邢赵路都部署御之,留怀德守睢阳。会杜重威降契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汉初,行周移镇魏博,及再领天平,以怀德为忠州刺史,领职如故。周祖征慕容彦超,还过汶上,宠赐行周甚厚,并赐怀德衣带、鞍勒马。太原刘崇入寇,世宗讨之,以杯德为先锋都虞候。高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从征淮南,知庐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龙捷左厢都指挥使。

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以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迟明,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世宗大喜,赐金带、器币。世宗一日见一将追击贼众,夺槊以还,令左右问之,乃怀德也。

召至行在慰劳,许以节钺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就第疗之。四年,从平太原,改镇曹州,七年,改武胜军节度。是年七月,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怀德将家子,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善音律,自为新声,度曲极精妙。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获狐兔累数百,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论曰:祖以黄袍之喻,使其将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贵。然怀德之驰逐败度,岂非亦自晦者邪?

(节选自《宋史·高怀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
B.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
C.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
D.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B.“冠”意为“加冠”,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C.“行在”,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也可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D.“节钺”是符节和斧钺的合称,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只授予高级将帅,斧钺通常为黄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怀德随父出征,勇救父亲。后晋开运初年,辽人入侵边境,怀德刚刚成年就被允许随军出征,戚城被围时,他不顾生命安危,勇猛杀敌,救出父亲。
B.高怀德历经多朝,受赏颇丰。后晋时因功被赏赐珍裘等物;周太祖征讨慕容彦超返回途中赏赐他衣带、鞍勒马等物;世宗曾赐给他金带、器币以示恩信。
C.高怀德屡立战功,多次升迁。因退敌有功被任命罗州刺史;刘崇入侵,他战功卓著升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庐州之战,率部以少胜多,歼灭敌人,又得升迁。
D.高怀德骁勇善战,尽享哀荣。他曾率骑兵在夜间渡过淮河,深入敌营,不仅探知了敌人的强弱形势,还擒获敌方副将;去世后被追赠官爵,赐予褒扬的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杜重威降契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
(2)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就第疗之。
2023-09-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调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的“师”字用法相同或相近的一项是(       
A.京益B.召见,嘉
C.弃疾为文往D.旦且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B.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C.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D.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文中指黄河中下游被金兵占领的地区。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中原”不同。
B.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出师表》千古流传。
C.长短句,一般用于词的别称。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其别称还有曲子词、琴趣、乐章、诗余等。
D.谥,谥号,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文中谥号“忠敏”是对辛弃疾的褒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京聚兵山东之时,辛弃疾担任掌书记。辛弃疾和义端有交往,并劝他归顺了耿京,后义端叛逃,辛弃疾杀了义端。
B.辛弃疾心系百姓,治理有方。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适逢滁州战乱,民生凋敝,他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和训练民兵等政策。
C.辛弃疾很有文才,他曾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棹歌》。他的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D.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曾经写文章祭祀辛弃疾;德祐初年,又向朝廷请示,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2022-10-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装政、张叔明、陶沔居祖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磷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B.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C.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D.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五经                           通:通晓
B.白傲放                              益:更加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               累系:捆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022-07-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祖易,齐征士。父肩吾,梁散骑常侍、中书令。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起家湘东国常侍,转安南府参军。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左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京都莫不传诵。累迁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出为郢州别驾。寻兼通直散骑常侍,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来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邑五百户,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时陈氏与朝廷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高祖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留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

世宗、高祖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请托。唯王褒颇与信相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云。其辞曰: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大象初,以疾去职。开皇元年卒,隋文帝深悼之,赠本官,加荆淮二州刺史。子立嗣。

(《周书•列传•卷四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B.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C.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D.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士,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如陶渊明,去世之后,其好友为之作《陶征士诔》。
B.传,属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春秋左氏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C.聘,或指古时国与国遣使访问,或指请人担任某种职务,或指定亲、嫁。文中“聘”均指出使。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代平民百姓,“布衣之交”可指平民间的友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信出生优越,且少负盛名。他父亲为朝廷命官,他本人聪颖过人,初入仕后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庾信名满文坛,但少有战功。“侯景之乱”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后流寓北方,未能南归。
C.庾信身历四朝,均居高位。他分别受到梁、西魏、北周、隋朝君王的赏识恩遇。
D.庾信以文名世,文学风格前后迥异。早期作品绮靡浮艳;晚期作品苍劲沉郁,如《哀江南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2)俄拜洛州刺史。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也,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归耳。府不敢迫。通判郑州,燕山兵起,以永为其路转运判官。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复驱之,至坏目折支乃已。安抚使王安中莫敢问,永白安中,不治且难制,请见而显责之;不从,则取其尤者磔之市。乃见药师曰:朝廷负将军乎?药师惊曰:何谓也?永曰: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药师虽谢无愧容。

永谓安中曰:它日乱边者必此人也。已而移河北西提举常平。会金人趋京师,所过城邑欲立取之。是时天寒,城池皆冻,金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金人至城下,睥睨久之而去。永博通古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为文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掩卷终日,而尤慕颜真卿为人。(杜)充之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曰:未暇读也。永数之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此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为治乎?充大惭。靖康元年冬,金人再犯京师,中外阻绝,或以两宫北狩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大元帅府檄书至,始勉强一餐。其忠义盖天性然。

(节选自《宋史·忠义》)


【注】 ①两宫:指宋徽宗、宋钦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B.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C.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D.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一,十分之一。古代赋税制度,农民向官府缴纳的土地税,约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叫做“什一之税”。
B.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之责。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类似于现在的“省”。“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与此处的“路”意义相同。
D.北狩,指打猎,“北”在此无实意,这里运用了春秋笔法,实际指的是两宫因金人再犯京师而被迫逃亡的历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永不畏权势,坚持原则。他任丹州司法参军时多次根据法律制裁太守的贪腐行为,太守感动,把他推荐给朝廷。
B.郭永体恤民情,反对腐败。面对太原主帅对大谷县的掠取,他写信反对,表示如果不能获得应允,将呈递弹劾自己的文书而弃官回家。
C.郭永甚爱藏书,仰慕贤者。他得到钱就买书,家藏书万卷,写文章不求别人知道;读到有名节的古人,常常掩卷感慨,叹息终日。
D.郭永足智多谋,忠于朝廷。他放松了捕鱼的禁令,百姓捕鱼,池不结冰,阻止了金人登城;听到两宫北狩的消息时,号哭气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
(2)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
2022-07-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只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只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凡守九县,所在平定。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予柄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十》)


【注】①擐(huàn):穿。②擿(tī):挑出,揭发。③厕:侧。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
B.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
C.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
D.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宫/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此处为年号纪年法。除此之外,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蛮夷,在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C.践阼,“践,履也”,踩、踏之意;“祚”指“福祚”,福气、赐福;“践祚”称天子、诸侯王、王公大臣等登基、即位。
D.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盖志向远大,发愤图强。他胸怀壮志,勤勉苦学,逆境中奋起。后来随东吴孙氏政权南征北战,披甲上阵,立下赫赫战功。
B.黄盖治政严格,言出必行。他治理石城县,对官吏要求严格,先礼后兵,处罚有据,诛杀两位不奉公守法的掾吏,收到奇效。
C.黄盖威严刚毅,深得人心。黄盖容貌姿态威严刚毅,但善于关心照顾下属,所以每次有出兵讨伐的任务,士卒都奋勇争先。
D.黄盖有勇有谋,深谙兵事。赤壁之战时,他献策火攻,又利用苦肉计,保全了自己;武陵蛮夷叛乱时,他巧用妙计,以少胜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
(2)诸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2022-06-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馀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髡钳:古代一种惩治罪犯的方式,剃去头发称髡,以铁圈束颈为钳。
B.褐衣: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也指贫贱或地位卑微者。
C.中郎将:帝王侍从官,其职责有护卫、陪从等,苏武曾担任此职。
D.股肱:指大腿和小腿。意为辅弼,古代常用以比喻左右得力的帮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勇猛善战,深受重用。他骁勇,曾为项羽旧将,屡次陷汉王于困境。 在汉时为孝文帝赏识作为肱骨之臣担任御史大夫。
B.季布能屈能伸,忍辱求生。 他战功卓著,楚国灭亡后,在濮阳周氏、朱家以及汝阴侯滕公的帮助下最终得以赦免,封为郎中。
C.季布胆识过人,直言劝谏。 吕后欲报单于侮辱之仇,众臣阿谀献策,他却冒死力谏。 后又直言指出汉文帝的错误,刚直无畏。
D.季布性情疏朗,尚义任侠。他在朝廷之上斥责樊哙,寄书窦长君直言劝他不要与曹丘生交往,传中正面侧面展现了他的性情。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022-06-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少善属文,有时名。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显祖至万历十一年始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十八年,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显祖上言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一言相侵,无不出之于外。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纵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已富贵矣。给事中杨文举奉诏理荒政,征贿巨万。抵杭,日宴西湖,鬻狱市荐以渔厚利。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夫陛下方责言官欺蔽,而辅臣欺蔽自如。夫今不治,臣谓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可惜也。群臣风靡,罔识廉耻,是人才可惜也。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惜也。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此圣政可惜也。乞立斥文举、汝宁,诚谕辅臣,省愆悔过。帝怒,谪徐闻典史。稍迁遂昌知县。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融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显祖意气慷慨,善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后皆通显有建竖,而显祖蹭蹬穷老。三才督漕淮上,遣书迎之,谢不往。

(节选自《明史·汤显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
B.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
C.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
D.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明清时期,殿试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省称及第。
B.言官,即谏官。明代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秩极高。
C.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立于阶下的侍者,后为对帝王的尊称。
D.典史,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不入品阶,即“未人流”,元始置,明清沿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显祖才名著于当时。他年少时就擅长写文章,张居正都听说他的名声,想让儿子们邀请他来。
B.汤显祖敢于直言进谏。万历皇帝因星变惩罚言官,汤显祖极力为言官求情,直斥辅臣欺瞒皇帝。
C.汤显祖一生仕途坎坷。他拒绝张居正延揽,万历十一年才中进士,后来惹怒皇帝,被贬为典史。
D.汤显祖最终无意为官。万历二十六年,他自我弹劾回家,后来,朋友派人送信接他,他都推辞不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
(2)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可惜也。
2022-06-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说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目欲声色之好       极:尽量B.挽近世民耳目       涂:堵塞
C.民所衣食之       原:通“源”D.故齐冠带衣履天下       冠带衣履:领导、统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故善者   击沛公于坐B.①贫富之道,莫夺予 ②夫晋,何厌
C.①人各任能,竭其力 ②则好游者不能穷也D.①仓廪实知礼节 ②图穷匕首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三段中“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读?”两句从反面阐明政治教命对货殖之事(人们对物质富裕生活追求)难以起到阻止或规范约束作用。
B.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生产、交换贸易和积累财富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巩固国家统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映了他的卓越的经济思想,十分可贵。
C.上至王侯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求财谋利,担忧贫穷。“人富而仁义附焉”,只要人们生活富有了,百姓自然懂得仁义礼仪,无需再对他们进行教化。
D.本文引古书,叙史实,有破有立,开篇否定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后以管仲助齐称霸的史实,正面肯定富国裕民之道,从而阐明货殖之事的重要作用。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2)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2022-04-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北京师大庆阳附属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B.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C.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D.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2.下列对文中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中,“征”是指征召出来任官;“拜”指授予官职。
B.奏议,指臣子向朝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重大错误,“奏”意为“陈奏”。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书。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春秋左氏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称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2)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2022-01-23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