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吴廷祚,字庆之,并州①太原人,少颇读书。宋初,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会李筠叛,廷祚白太祖曰:潞城岩险,贼据之,未易破也。筠素勇而轻,若速击之,必离上党来邀我战,犹兽亡其薮,鱼脱于渊,因可擒矣。太祖遂亲征,以廷祚留守东京兼判开封府。筠果领兵来,战泽州南,其众败走。建隆二年夏,帝谓之曰:卿掌枢务,有年于兹,与卿秦州,以均劳逸。明日制出,恐卿以离朕左右为忧,故先告卿。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调军卒分番取其材以给京师。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防捕击其党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开宝四年长春节来朝,俄遇疾,未几卒,年五十四。赠侍中,官给葬事。

廷祚谨厚寡言,治家严肃;性至孝,居母丧,绝水浆累日。

子元载,雍熙三年,知秦州。州民李益者,为长道县酒务官,家饶于财,僮奴数千。指恣横持郡吏短长,长吏而下皆畏之。民负息钱者数百家,郡为督理如公家租调,独推官冯伉不从。益遣奴数辈伺伉按行市中,拽之下马,因毁辱之。伉屡表其事,又为邸吏所匿,不得达。后因市马译者附表以闻,帝大怒,诏元载逮捕之。诏书未至,京师权贵已报益,益惧,亡命。元载以闻,帝愈怒,诏州郡急捕之,获于河中府民郝氏家,鞫得其状,斩之,尽没其家,民皆饭僧相庆。淳化二年,徙知成都府。蜀俗奢侈,好游荡,元载禁止之;吏民细罪又不少贷,人多怨咎。及王小波乱,元载不能捕灭,受代归阙,而成都不守。

(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十六》)


[注]①州:隋唐后,州郡互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防捕击其党/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
B.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防捕击其党/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
C.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防捕击/其党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
D.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防捕击/其党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征,指古代帝王亲自统率军队出征,往往为鼓舞军队士气或被情势所迫等。
B.长春节,宋太祖建隆元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诞辰日定名为长春节。
C.徙,一般的调动官职。“迁”也有调动官职的意思,“迁”一般指提升。
D.受代,即受人替代,是古代官吏因在职时违犯法律制度而被去职召回的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认为吴廷祚多年掌管朝廷重要政务,非常辛苦,于是派他去秦州任职,并亲自在事先告诉他,以免他因为离开皇帝身边而忧虑。
B.吴元载先后主管秦州和担任成都知府,任职成都时因管理百姓尺度失当,招致很多埋怨和责备,又没能平定王小波叛乱而致后果严重。
C.吴廷祚在帮助太祖分析李筠的特点及与叛军作战形势时,表述得既中肯又具体、生动,获得了太祖对他的信任,于是太祖就派他率军征讨李筠的判军。
D.郡里像给公家征收赋税一样为李益管理百姓拖欠的利息,冯伉不照办,因此被李益的奴仆们诋毁羞辱,他告发此事的奏章也被人藏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离上党来邀我战,犹兽亡其薮,鱼脱于渊,因可擒矣。
(2)获于河中府民郝氏家,鞫得其状,斩之,尽没其家,民皆饭僧相庆。
2022-01-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弼,字直老,温州永嘉人。登政和二年进士第,调怀州刑曹、杭州教授。初颁《五礼》《新书》,定著释奠先圣误用下丁,弼据礼是正,州以闻,诏从其议。监左藏东库。内侍王道使奴从旁礼绢美恶,多取之,弼白版曹穷治,人严惮之。杨么据洞庭,寇鼎州,王燮久不能平,更命岳飞讨之。么陆耕水战,楼船十余丈,官军徒仰视不得近。飞谋益造大舟,弼曰:若是,则未可以岁月胜矣。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飞曰:善。,积寇尽平,进直秘阁。时道殣相望,弼以闻,帝恻然,命给钱六万缗、广西常平米六万斛、鄂州米二十万斛振之,且使讲求富弼青州荒政,民赖以苏。除岳飞参谋官。飞母死,遁于庐山,张宗元摄飞事。飞将张宪移疾,部曲汹汹,生异语。弼谓诸将曰:太尉力乞张公,而诏使随至,岳军素整,今而哗哄,是汝曹累太尉也。诸将以谂宪,宪佯悟曰:相公腹心,惟参谋知之。众乃定。除户部郎官,再知荆南。时福州大盗有号管天下伍黑龙满山红之属,其众甚盛,钤辖李贵为贼所获。民作山砦自保。守臣莫将议委漳、泉、汀、建,募强壮游手各千人为效用,与殿司统制张渊同措置。未及行,诏升弼集英殿修撰,与将两易。弼至郡,漕臣以游手易聚难散,恐为他日患,闻于朝。事下弼议,弼谓:昔守章贡,有武夫周虎臣、陈敏者,丁壮各数百,皆能战,视官军可一当十。乃奏虎臣为副将,敏为巡检,选丁壮千人,号奇兵,日给糗粮,责以灭贼。自是岁费钱三万六千余缗、米九千石,凡四年而贼平。

(选自《宋史•薛弼传》)


【注】藁:阻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
B.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
C.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
D.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殿试及第者,称之为进士。
B.旬,时间单位,一旬十天,兼旬即二十天;我国古代,一旬还可指十年或十二年。
C.常平米,即常平仓米;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
D.户部,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典章法度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弼学识颇丰,勇纠学术错误。担任杭州教授时,他发现了《五礼》《新书》定本中关于“释奠先圣”的错误;皇帝最终停车了他根据礼法提出的修正意见。
B.薛弼足智多谋,有功于岳家军。讨伐杨么时,他献计岳飞避开敌方所长,使岳家军在短期内取胜;张宗元代替岳飞时,由于他对诸将的劝导,军心得以稳定。
C.薛弼心系百姓,曾为灾民请命。在直秘阁任上,他见道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人,于是向皇帝请命;皇帝便调拨钱粮赈济,并派人研讨富弼在青州的救荒办法。
D.薛弼知人善用,大胆举荐勇士。他和福州守臣莫将共同向朝廷推荐勇士周虎臣、陈敏;周、陈统率的千名壮丁,号称“奇兵”,用四年时间消灭了福州大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
(2)漕臣以游手易聚难散,恐为他日患,闻于朝。
2021-12-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十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生者,燕人也。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韩生推《》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自是之后,而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倪宽。倪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倪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以为奏谳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宽。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倪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张汤死后六年,倪宽位至御史大夫。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谏;于官,官属易之,不为尽力。张生亦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征,不能明也。

自此之后,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生:古代对读书人的通称。②都养:烧火做饭,做厨工。③乡学:向往儒学。乡,同“向”。④奏谳掾:负责处理案件的官员。⑤古文:泛指小篆以前的文字。⑥今文:指汉代通用的隶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
B.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
C.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
D.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与今天的博士学位类似,又称“经学博士”,主要负责研究儒学经典。
B.《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C.《尚书》,又名《书》、《书经》,儒家经典,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D.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不同朝代,“三公”所指官职有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生是燕地人,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担任常山王的老师,他研究、阐释《诗经》的著作篇幅达数万言,具有广泛影响。
B.孝文帝时,想找到能研究《尚书》的人,听说伏生有研究,打算召用他,但伏生已年过九十,就派晁错到伏生那里学习《尚书》。
C.倪宽身居三公之位,由于性格和顺善良,举止沉着镇定,经常匡正劝谏皇上的过失,深得下属拥护,因而在朝为官的时间很长。
D.鲁地人周霸、孔安国和洛阳人贾嘉都很会讲授《尚书》的内容,孔安国用今文来解读《尚书》,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流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2)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
5.请依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诗经》《尚书》这些典籍能够传承至今的主要原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汉超,云州云中人。始事邺帅范延光,不为所知。又事郓帅高行周,亦不见亲信。会周世宗镇澶渊,汉超遂委质焉。即位,补殿前指挥使,三迁殿前都虞侯。宋初,改散指挥都指挥使,领绵州刺史,寻迁关南兵马都监。汉超在关南,人有讼汉超强取其女为妾及贷而不偿者,太祖召而问之曰:汝女可适何人?曰:农家也。又问:汉超未至关南,契丹如何?曰:岁苦侵暴。曰:今复尔耶?曰:否。太祖曰:汉超,朕之贵臣也,为其妾不犹愈于农妇乎?使汉超不守关南,尚能保汝家之所有乎?责而遣之。密使谕汉超曰:亟还其女并所贷,朕姑贳汝,勿复为也。不足于用,何不以告朕耶?汉超感泣誓以死报在郡十七年政平讼理吏民爱之诣阙求立碑颂德太祖诏率更令徐铉撰文赐之霸州监军马仁瑀尝兄事汉超,多自肆,擅发麾下卒入辽境,由是二将交恶。太祖遣中使赐汉超、仁瑀金帛,令和解之。太平兴国二年八月,卒于屯所。太宗甚悼惜,太尉、忠武军节度,中使护葬。汉超善抚士卒,与之同甘苦,死之日,军中皆流涕。子守恩。少骁果善战,有父风。开宝二年,太祖亲征太原,汉超为北面行营都监,守恩从父军中。会契丹遣兵援河东,守恩领牙兵数千骑战败之。斩首三千级,获战马、器甲甚众,擒首领二十七人。随汉超见于行在,赐戎服金带、器币、缗钱,太祖谓左右曰:此稚子能若是,他日将帅才也。汉超卒,擢为骁猛军校。与转运使陈纬部刍粮过瀚海,为贼所邀,守恩及子广文助教象之皆没。真宗闻之震悼,特赐守恩洪州观察使。

《宋史·列传第三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超感/泣誓以死报/在郡十七年/政平讼理/吏民爱之/诣阙求立碑颂德/太祖诏率更令徐铉撰文赐之/
B.汉超感泣/誓以死报/在郡十七年/政平讼理/吏民爱之/诣阙求立碑颂德/太祖诏率更令徐铉撰文赐之/
C.汉超感泣/誓以死报/在郡十七年/政平讼理/吏民爱之/诣阙求立碑/颂德太祖/诏率更令徐铉撰文赐之/
D.汉超感泣/誓以死报/在郡十七年/政平讼/理吏民爱之/诣阙求立碑颂德/太祖诏率更令徐铉撰文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是官名,汉武帝时设置,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后经演变而成为州、郡的长官。
B.太祖即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是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
C.开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此后形成制度。
D.赠在文中是赠官的意思,朝廷为已死官员及其后代追封官爵,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汉超初入仕途时期,未获赏识。他曾事奉范延光但不被了解;又事奉高行周,也没有被亲近信任;后来委身事奉了周世宗。
B.李汉超深受太祖赏识,犯错不纠。在关南任职期间,有人状告他强娶自己的女儿为妾,太祖斥责了告状之人,并没有惩罚他。
C.李汉超善于安抚军心,深受爱戴。他平日善于体恤士卒,能和他们同甘共苦,他死的那一天,军中的人都痛哭流涕,哀伤不已。
D.李守恩骁勇果敢善战,有父风范。他做齐州牙职时,跟从父亲征讨太原,作战获胜,缴获甚丰,得到太祖赏赐,获封骁猛军校。
2021-11-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注】建隆二年,以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先是,帝受禅,延钊握重兵屯真定,韩令坤领兵巡北边。帝遣使谕意,许以便宜从事,两人皆听命,乃加延钊殿前都点检,令坤亦加侍卫指挥使。至是,延钊自真定来朝,令坤亦从讨李重进还,皆罢为节度使。自是殿前都点检不复除授。秋七月,罢侍卫都指挥使石守信等典禁兵。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耶?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行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帝悟。一日,召普从容论天下之事,因喟然叹息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何如?普对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顷之,帝因晚朝与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朕非卿等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朕终夕未尝敢安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帝曰:是不难知,此位谁不欲为!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复有异心!帝曰卿等固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帝曰: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守信等皆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乞罢典兵,帝从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注】太祖:宋太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等固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B.卿等固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C.卿等固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D.卿等固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我国农历逢闰年增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后的那个月。
B.受禅,新的皇帝接受旧的皇帝禅让的帝位。一般指王朝换代禅让帝位。
C.行伍,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二十人为行,所以用“行伍”泛指军队。
D.顿首,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也用于书信、表奏首尾表示恭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建立,一些将领手握重兵,在宋太祖征讨李重进返回京城后,殿前都点检一职改变了任命方式,由宋太祖直接任命。
B.赵普认为让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统领禁军不妥,于是向宋太祖进谏,宋太祖刚开始认为赵普多虑了,后来才醒悟。
C.在与宋太祖议论形势时,赵普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节度使的势力过大,会影响国家的安定。
D.宋太祖在晚朝时表达了自己的心事,石守信等人明白了皇帝的用意,次日就主动请求免去各自掌管禁军的职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遣使谕意,许以便宜从事,两人皆听命。
(2)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
5.“杯酒释兵权”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请结合文章谈谈石守信等人态度转变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明帝永平三年春二月甲子,立贵人马氏为皇后。后,援之女也。后既正位宫闱,愈自谨肃,好读书,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以为绮縠,就视乃笑。群臣奏事有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然未尝以家私干政事。帝由是宠敬,始终无衰焉。十八年八月,帝崩,太子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帝以廖为卫尉,廖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第五伦上疏曰:“近世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抑损阴氏,不假以权势。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臣今言此,诚欲上忠陛下,下全后家也。”章帝建初二年夏四月,上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有司请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夫外戚贵盛,鲜不倾覆。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又言:“前过濯龙门,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固不许。”帝省诏悲叹,复请。太后答曰:“今数遭变异,谷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家之封,违慈母之拳拳乎!”上乃止。太后尝诏三辅,诸马婚亲有属托郡县干乱吏治者,以法闻。太夫人葬起坟微高,太后以为言,兄卫尉廖等即时减削。其外亲有谦素义行者,辄假借温言,赏以财位;如有纤介,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其美车服不遵法度者,便绝属籍,遣归田里。于是内外从化,被服如一,诸家惶恐倍于永平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有删改)


【注】①光烈皇后: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配夫人阴丽华。②濯龙:汉代宫苑名,在洛阳西南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B.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C.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D.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望,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和十五日。与此相关的“晦”,则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B.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盖,借指官员或官宦之家。有时有“居于首位”之意。
C.陛下,本义是台阶之下,是对帝王的尊称。陛意为台阶,也专指宫殿台阶前的侍卫。
D.三辅,两汉分治京畿地区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皇后喜爱读书,明白事理,非常节俭,在接受朝见时,她穿的袍衣不加边饰,被认为是绮制的,等人们走近了看才知道是粗帛制的。
B.汉明帝把大臣上奏的难办的事情交给马皇后处理,马皇后总能办得很漂亮,可见有杰出的治理国家的才能,但她从不拿私事来干扰国政。
C.在皇帝想为诸舅封爵的时候,天下已多次发生灾异,粮价飞涨,百姓生活艰难,马太后对此忧心忡忡,她认为此时进行封赏不合时宜。
D.马太后对自己的娘家人管理很严格,犯了错误的会受到责备,凡是向郡县请托干扰吏治的都将受到制裁,不守法度的会被取消宗室资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夫外戚贵盛,鲜不倾覆。
(2)如有纤介,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
2021-10-26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欲治其谤讪之罪。魏征谏曰:“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上曰:“朕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他日,征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上乃更加优赐,拜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曰:“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俟我邪?”是日,黜万纪,使还家。冬十月,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发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镫。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抟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在洛阳开天策府,唐俭为天策府长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B.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C.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D.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申,壬为天干第九位,申为地支第九位,古人常用干支相配之法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御史,原为史官,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职能为监督军政要务,正风肃纪,纠劾不法等。
C.加,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可表示官职升迁,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迁、陟、拜等。
D.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指记录帝王言行的职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由工匠谈论何为良弓,唐太宗自知不能尽晓天下之理,随即广开言路,向五品以上京官了解民间疾苦和政事得失。
B.皇甫上书激怒了唐太宗,魏征认为应体谅臣子的忠贞之心,之后又指出皇帝近来不喜直谏,希望他像原先那样豁达。
C.唐太宗以史为鉴,以尧、舜为榜样,重视贤才轻视银钱,并因此罢黜不进贤才而专言税银之利的治书侍御史权万纪。
D.因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做过的坏事,唐太宗提出要看一看起居注,结果被褚遂良、刘洎反驳了一通,最后放弃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
(2)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5.唐太宗打猎时,先“笑”后“悦”的原因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锐意欲取江东,下诏大举入寇。阳平公苻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划,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坚不听。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注】①坚,苻坚,前秦国君。②谢安,东晋政治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B.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D.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一般指地区名。秦代以后习惯上称长江芜湖、南京段以下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B.围棋,中国传统棋种。终局时,将占有的空位与子数相加计算,或单计空位,多者为胜。
C.庙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文中指朝廷,又如《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
D.左衽,衽,衣襟。我国古代中原一带民众的服装向左开,异于某些少数民族服装的右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秦入侵东晋,大军压境,人们恐惧,谢安也对战局没有信心,他用下棋、漫游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心情,桓冲对谢安的行为感到不安。
B.东晋刘牢之率军击败前秦军队。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加之草木皆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已经显露败象。
C.东晋军队在淝水遇阻,谢玄请求前秦让东晋军队渡河,双方一决雌雄。苻坚对此胸有成竹,没想到前秦军队溃散,一发不可收拾,被东晋击败。
D.文末写谢安获得战报,得知战果,这时他正好与客人在下围棋,但他故作冷静,若无其事,但一个细节描写却反映出谢安内心是非常兴奋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2)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癸未,元张弘范乃四分其军,自将一军,相去里许。令诸将曰:“宋舟西舣厓山,潮至必东,急攻之,闻吾乐作乃战,违令者斩。”时黑气出山西。李恒乘早潮退攻其北,张世杰以淮兵殊死战。至午,潮上,元军乐作,世杰以为且懈,不设备。弘范以舟攻其南,世杰南北受敌,兵士皆疲,不能复战。俄有一舟樯旗仆,诸舟之樯旗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军。诸军大溃,翟国秀、凌震等皆解甲降元。元军薄中军,会日暮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遣小舟至帝所,欲取帝至其舟中,旋谋遁去。秀夫恐来舟不得免,又虑为人所卖,或被俘辱,执不肯赴。秀夫因帝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先驱其妻子入海,谓帝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即负帝同溺,后宫诸臣从死者甚众。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夺港,乘昏雾溃去。余舟尚八百,尽为弘范所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弘范亟往求之,已不获矣,遂以帝报,年九岁。杨太后闻之,抚膺大恸曰:“我忍死间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世杰将赴占城,土豪强之还广东,乃回舟舣南恩之海陵山,散溃稍集,议入广。飓风大作,将士劝世杰登岸,世杰曰:“无以为也。”登舵楼,露香祝曰:“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风涛愈甚,世杰堕水溺死。史臣曰:“宋建炎而后,土宇分裂,犹能六主百五十年而后亡。岂非礼义足以维持君子之志,思惠足以固结黎庶之心欤?”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二王之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B.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C.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D.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军,古代军事概念。前军,负责为大部队探路;中军,即主力大部队;后军,运输粮草等辎重,并为大部队提供后卫。
B.德祐,宋恭帝赵品的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太后,对古代帝王生母的尊称,始于秦昭襄王。汉承秦制,根据封国、非封国的情况,可以分为王太后和皇太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弘范认为宋军的船停靠在厓山西面,潮水一来船只必定往东面走,这个时候应该疾速攻打,并且以乐声做为战斗的约定。
B.张世杰腹背受敌,军士疲惫,不能够再战斗。等到所有船上的樯旗接二连三倒下之后,宋军大败,许多人放下武器投降元军。
C.陆秀夫认为小皇帝理应为国而死,因为先皇被侮辱太过,不能再次受辱。他先迫使妻儿投海,然后背负小皇帝一同投海而亡。
D.张世杰认为自己对宋朝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他原本希望在敌军退后,再拥立一个赵氏后人,可是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午,潮上,元军乐作,世杰以为且懈,不设备。
(2)秀夫恐来舟不得免,又虑为人所卖,或被俘辱,执不肯赴。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昌言少有大志,赵逢、高锡、寇准皆称许之。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文思甚敏,有声于场屋,为贡部首荐。廷试日,太宗见其辞气俊辩,又睹其父名,谓左右曰:“是尝为东畿宰,朕之生辰,必献诗百韵为寿,善训其子,亦为可嘉也。”擢置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拜右拾遗、直史馆,赐绯鱼

有佣书翟颍,性险诞,与知制诰胡旦狎,旦为作大言之辞,使颍上之,为颍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也。其言多毁时政,自荐为大臣,及历举数十人皆公辅器,期昌言为内应。陈王尹开封,廉知以闻,诏捕颍系狱,鞠之,尽得其状。昌言坐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颍杖脊黥面,流海岛,禁锢终身。

初,太宗厚遇昌言,垂欲相之。赵普以勋旧复入,恶昌言刚戾,乃相吕蒙正。裁数月,会有颍狱,普以昌言树党,再劝太宗诛之,太宗特宽焉。淳化二年,起昌言知蔡州,逾年,召拜右谏议大夫。或议弛茶盐禁,以省转漕。命昌言为江淮、两浙制置茶盐使,昌言极言非便,太宗不纳,趣昌言往。昌言固执如初。

昌言复知天雄军。大河贯府境。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栗赴役,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召任参知政事。

真宗幸澶渊,以盟津居要,增屯兵,命知河阳。历知天雄军府。境内有小盗,昌言榜谕:“能告执者给赏,牙吏即迁职。”枢密使王继英以小盗不当擅为赏格,乃诏昌言易其榜,有劳者俟朝旨。未几,徙知镇州,迁户部侍郎。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曰景肃。

昌言喜推奖后进,掌漕湖外时,李沆通判潭州,昌言谓有台辅之量,表闻于朝。王旦宰岳州平江,昌言一见,识其远大,以女妻之,后皆为贤相。王禹偁自卑秩擢词职,亦昌言所荐也。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赵昌言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B.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C.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D.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科,古代考试科目,始于汉武帝,各朝略有不同;宋代分为甲、乙两科。
B.绯鱼,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沿袭。
C.黥面,文中指古代的一种肉刑,即在犯人面额上刺字,以墨涅之来做标志。
D.太宗,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有功业的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指宋太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昌言少有大志,文采斐然。他从小志向远大,得到寇准等人的赞许,廷试文辞斐然,论辩有力,太宗把他提拔到甲科。
B.赵昌言刚愎率性,坚持己见。有人建议放宽茶盐禁令,他认为不可行,太宗不采纳他的意见,而催促他履任新职,他仍坚持己见。
C.赵昌言爱惜民众,做事果断。澶州黄河决口,流入府城,百姓生命危在旦夕,他果断调用府兵加固堤岸,并告诉他们违令者斩首。
D.赵昌言爱惜人才,奖掖后进。他认为潭州通判李沆有台辅的器量,上表介绍给朝廷;他认为平江县令王旦前程远大,把女儿嫁给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裁数月,会有颍狱,普以昌言树党,再劝太宗诛之,太宗特宽焉。
(2)枢密使王继英以小盗不当擅为赏格,乃诏昌言易其榜,有劳者俟朝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