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武帝征和元年。上居建章宫,见一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疑其异人,命收之。男子捐剑走,逐之弗获。上怒,斩门候。巫蛊始起。久之,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率皆左道惑众。女巫往来宫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辄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上怒,所杀后宫廷及大臣,死者数百人。上心既以为疑,尝昼寝,梦木人数千持杖欲击上,上惊寤,因是体不平。江充自以与太子及卫皇后有隙,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为使者,治巫蛊狱。充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充云: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太子惧,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邪?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诛?不如归谢,幸得无罪。太子将往之甘泉,而江充持太子甚急;太子计不知所出,遂从石德计。太子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卒。长安扰乱,言太子反。上曰: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进,归报云: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上大怒。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太子驱凡数万众,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庚寅,太子兵败,亡,藏匿泉鸠里。八月辛亥,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巫蛊之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B.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C.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D.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和,是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而年号也正是汉武帝首创的。
B.方士,可以指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而文中则指掌管狱讼的官职。
C.幸,皇帝亲临为幸,也特指皇帝对女子宠爱,“希幸”指很少受到宠幸。
D.少傅,在文中指辅导太子之官,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称“东宫三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因见男子带剑进入宫中,怀疑他有所图谋,下令抓捕却未能抓获。武帝大怒,处死门候。巫蛊事件开始兴起。
B.江充奉命处理巫蛊案,在皇后和太子宫殿挖地,致其无地放床。最后江充说于太子处得木人、帛书,并要奏告皇上。
C.太子向少傅石德寻求摆脱困境之计,石德怕被牵连,建议太子先斩后奏,不要蹈秦扶苏覆辙,太子立刻采纳其建议。
D.巫蛊之祸牵连甚广,后妃、公主及大臣多牵连其中,而太子兵败逃亡,藏匿于泉鸠里,最终落得个被围自杀的结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
(2)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言上疾祟在巫蛊。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刘备在荆州,周瑜、甘宁等数劝孙权取蜀。权遣使谓备曰:“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使曹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次取张鲁,一统南方,虽有十操,无所忧也。”备报曰:“益州民富地险,刘璋虽弱,足以自守。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孙、吴所难也。议者见曹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念;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而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且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威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于左右,备独悚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权不得已召瑜还及备西攻刘璋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备留关羽守江陵,鲁肃与羽邻界,羽数生疑贰,肃常以欢好抚之。

及备已得益州,权令中司马诸葛瑾从备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权曰:“此假而不反,乃欲以虚辞引岁也。”遂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遣吕蒙督兵二万以取三郡。

蒙移书长沙、桂阳,皆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刘备闻之,自蜀亲至公安,遣关羽争三郡。孙权进住陆口,飞书召吕蒙。蒙得书,秘之,夜,召诸将授以方略,顾谓郝普故人南阳邓玄之曰:“郝子太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彼方首尾倒县,救死不给,岂有馀力复营此哉!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岂不痛哉!君可见之,为陈祸福。”玄之见普,具宣蒙意,普惧而出降。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蒙留孙河,委以后事,即日引军赴益阳。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权不得已召瑜/还及备西攻刘璋/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
B.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权不得已召瑜还/及备西攻刘璋/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
C.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权不得已召瑜还/及备西攻刘璋/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
D.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权不得已召瑜/还及备西攻刘璋/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大体相当于现在湖南、湖北两省。
B.饮马,到某地给战马饮水,指战争至某地或疆土扩大至某地。
C.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常指“皇族”,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
D.太守,秦汉时一郡的最高长官,可自行任免官员和组建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认为刘璋守不住益州,如果蜀地被曹操占据,荆州就危险了,建议刘备攻打益州,攻取张鲁,统一南方,就无惧曹操了。
B.刘备认为益州民富地险,刘璋兵力又足以自保,不远万里去攻打刘璋,困难极大,难以取胜,还会让曹操钻空子,坐收渔利。
C.刘备攻打刘璋得到益州后,拒绝归还荆州给孙权;故刘备派关羽,孙权派吕蒙,双方在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展开激烈争夺。
D.吕蒙隐瞒孙权信中消息,让邓玄之误传假信息给零陵太守郝普,致使郝普畏惧而出城投降;郝普获悉真相后非常愧疚、悔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见曹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念。
(2)权曰:“此假而不反,乃欲以虚辞引岁也。”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嘉祐元年五月,罢知谏院范镇。先是,帝暴疾,宰相文彦博因请帝建储,帝许之,会疾瘳而止。至是,镇即上疏曰:“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俟有圣嗣,复遣还邸。”镇前后章凡十九上,不报。待命百馀日,须发皆白。三年六月,以韩琦同平章事。既相,乘间进曰:“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何不择宗室之贤,以为宗庙、社稷计。”帝曰:“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已而又生女。四年十一月,汝南王允让卒,谥安懿,以其子宗实育宫中。韩琦怀《孔光传》以进曰:“成帝无嗣,立弟之子。彼中材之主,犹能如是,况陛下乎!”帝不答。至是,司马光上疏曰:“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此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善者耳。”帝遂曰:“谁可者?”琦皇恐对曰:“此非臣辈所可议,当出自圣裁。”帝曰:“宫中尝养二子,小者甚纯,近不慧。大者可也。”琦请其名,帝曰:“宗实。”琦等遂力赞之。宗实时居丧,乃起复知宗正寺。七年八月己卯,立宗实为皇子。八年三月辛未,帝崩。夏四月壬申朔,皇子即位,诏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后乃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帝疾甚,举措或改常度,遇宦者尤少恩,左右多不悦,乃共为谗间,两宫遂成隙。一日,韩琦奏事帘前,太后鸣咽流涕,具道所以。琦曰:“此病故尔,疾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后意少解。十二月己已,开经筵。翰林学士刘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日曰:“舜至侧微,尧禅之以位,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悚然改容,太后闻之,亦大喜,两宫之疑渐释。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英宗之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B.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C.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D.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储,指确定皇位继承人,我国封建时代通常采用的是长子继承制。
B.社稷,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C.起复,常指封建时代的官吏有丧去职,守丧期未满而又被重新任用。
D.己卯,为古人用天千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建储问题上,仁宗起初一直极力回避大臣的劝谏,范镇曾多次上书建议仁宗选立宗室贤者为太子,并为此事须发全白。
B.宰辅韩琦以历史为鉴向仁宗进言指出,选立太子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他在劝诫早立太子的问题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C.英宗患病期间,由于宦官的挑拨,英宗与太后之间一度产生嫌隙,在翰林学士刘敞等人劝谏下,两宫的误会逐渐消除了。
D.司马光从国家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积极协助两代帝王,顺利地化解了帝位继承问题上所产生的危机,使国家转危为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善者耳。
(2)此病故尔,疾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