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内蒙古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1-03 30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才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时强调,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史学创新的重要路径,也是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正确方向的重要方法。

学术发展的实践证明,跨学科、多学科相结合、相融合是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例如,近年来关于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都是多学科相融合而向前推进的。这些重大研究课题的推进和突破也带来了理论上的创新。因此,创设一些能够反映新时代要求的重大融合发展研究课题,并对融合发展作出机构、体制机制上的安排,有利于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举例来说,‘一带一路’上的古今文明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能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这一课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体现:第一,体现学科之融,需要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参与,还需要融合民族学等相关学科,同时与国别史紧密相关,需要研究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历史。第二,体现古今之融,既需要研究一带一路的历史,也需要研究一带一路的现实,特别是参与国家的现实国情。因此,这一课题是以中国古代史、考古学、中国近代史、世界史、边疆史等学科为依托并且融合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大研究课题,需要各方面科研力量进行协同合作。这样的融合研究,显然更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方向。

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需要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事实上,所谓学问,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与对材料的融会贯通、对问题的融会贯通是紧密相关的。为此,首先要加强材料与问题的融会贯通。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涉及不同学科的材料与问题,既要在整理材料上做到融会贯通,也要在思考问题时把相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一并考虑,还要把问题与材料融为一体,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要想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并形成重大成果,必须把不同历史学科的材料与问题融会贯通起来。

做到融会贯通,需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使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真正科学的理论必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反映,是思维逻辑与历史进程的高度统一。只有真正做到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才有可能贯通古今,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形成的研究成果有思想穿透力,能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这是新时代史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内在要求,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应以此为方向不懈努力。

(王震中《以融合发展推动史学创新》,选自《人民日报》2020.10,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实践证明,推动相关历史学科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B.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需要在融会贯通上,尤其是学科之融和古今之融上下功夫。
C.只有把不同历史学科的材料与问题融会贯通起来,才能实现融合发展并形成重大成果。
D.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能贯通古今,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形成的成果有思想穿透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论证,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B.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使文章的观点阐释更具有说服力。
C.文章引用恩格斯的话,是为了说明“做到融会贯通,需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既指出了融合发展的意义,也指出了历史研究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的致信意在鼓励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
B.没有进行融合研究的课题不利于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方向。
C.我们的史学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
D.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应创设一些能够反映新时代要求的重大融合发展研究课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长津湖》到《交响乐》,再到刚刚完稿的《阿里郎》,作家王筠用10年时间,创作了3部书写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加起来有160万字。而在此之前,他研究抗美援朝战争战史已有20多年的时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王筠。

中青报·中青网:你是如何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产生写作兴趣的?

王筠:我1980年高中毕业,后来去参军,那时候高中生算是有文化的人,没多久就调去当报道员,给军队的报纸写通讯。从那时候开始,除了写通讯,业余时间我也写一点文学作品,发表了一些小说,之后又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军艺上学时,我看了一些资料,当时我发现,历史好像远比教科书上写的要复杂许多。抗美援朝战争堪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一战。看了很多资料,就对这段历史产生出考古一样的浓厚兴趣。

中青报·中青报:为写作你做了哪些准备?

王筠:从军艺毕业后,我到了沂蒙山区的一个军分区。看了当地老兵的档案资料,其中就有不少抗美援朝老战士;在十几年里,我也经常到乡镇去,接触了近百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就在前段时间,我还在一个山区见到一位90多岁的老同志,他参加过长津湖战役。我问他有没有负伤,他脱下鞋子给我看,少了两个脚趾。他说,不后悔,自己就是为新中国冻掉了两个脚趾,好多人把命留在那了。2010年年底,我到原济南军区创作室从事专业的文学创作,用这十几年的积累开始写作关于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一直到现在。

中青报·中青网:为什么选择长津湖战役作为抗美援朝战争长篇小说系列的首部作品?

王筠:一说抗美援朝大家都知道五大战役,知道上甘岭,知道奇袭白虎团,却对长津湖战役比较陌生,而这事实上是中美两军主力部队的直面对决。历时十几天的长津湖战役成为朝鲜战场的重要拐点,迫使美军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败退,被全部赶回到三八线以南。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决定性的战斗,改变了世界格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曾有幸在原20军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对这段战史也比较了解,所以在从事专业写作后,就把这前十几年的积累拿出来创作了45万余字的长篇小说《长津湖》。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需要人们知道。

中青报·中青网:作为描述真实历史事件的小说,真实与虚构如何把握?

王筠:抗美援朝战争是真实存在的,包括几大战役和一些著名的战斗,写的时候无法回避,需要建立在这样一种坚实的基础上。虚构,是一种文学写作的手法,但也是在真实脉络上梳理出来的。有的虚构,可能比真实还要真实。通过一些梳理、分析、研究,你进入了那种战争的状态,包括环境、心理、文化等等,自然就会写出一种战争的真实感。

中青报·中青网:写战争,你想写出战争的什么?

王筠:抗美援朝是一块画布,它所描绘的是人类的战争。战争文学的写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战争观——战争到底是什么?于我而言,战争文学关注的还是战争与和平,揭示的是战争的残酷。战争文学的写作,本质上是呼唤正义与和平的,战争的终极目标是和平。就像我在《交响乐》的扉页上所写的:战争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战争的终极目标在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古老恒久的命题,所以战争文学写作也是一场曲折的旅行。

中青报·中青网:你希望读者看完你的小说能得到些什么?

王筠:关键是抗美援朝的精神——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牺牲,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敢于担当、敢于付出的精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能战、敢战、胜战,就是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通过阅读、观看这些关于抗美援朝的作品,文学也好,影视也好,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我们的志愿军前辈们,跨过鸭绿江时背负着一种怎样的信念。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会明白战争永远都不属于国家之间的必然选择,合作、尊重、包容和爱才会使得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0月2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筠之所以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感兴趣,是因为发现历史比教科书上的复杂,探究的想法让他有了写作的动力。
B.在还未创作之前,王筠有意识地接触并了解抗美援朝老兵的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加深了他对这段战争的认识。
C.王筠的创作均以长津湖战役为题材,既是因为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也因为它并不为人知,还因为作者对它较熟悉。
D.当被问及历史与真实的关系如何把握时,王筠提出了“虚构是文学写作的需要,有时,虚构比真实还要真实”的文学理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作为采访者,在采访中关注作家的创作过程,期待通过这次访谈,让广大读者对战争文学有所了解。
B.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注意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事及理,试图挖掘出战争文学背后更深沉的文化意蕴。
C.王筠作为创作者,在对话中谈到自己亲自了解的长津湖老兵的故事,读起来让人感动,也使得文章的可信性增强。
D.王筠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引用了《交响乐》的扉页上的一句话,是为了证明“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古老恒久的命题”。
6.从访谈中可以看出王筠能创作出成功的抗美援朝作品,有哪些主观因素?请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二 鬼 子

余显斌

那年,谢家少爷谢式南回来了。谢式南回来的时候,不再是当年长衫飘飘自分头,穿着西服。

谢式南说,自己去日本学习去了。

他生气了,也会学着日本话骂人——八格牙路。

大家暗地都狠狠地骂,来了一个二鬼子。

所谓的二鬼子,是针对鬼子而言。此时的鬼子,已经占据了我居住的耒阳县城,整日里瞪着血红的眼睛,如狼一般。一次,小鬼子将一个四岁的女孩扔到空中,用刺刀承接着,女孩哇的一声,叫花子王三从街上走过,一个日本兵打靶,眼睛一眯,啪的一声,叫花子王三一声惨叫,倒在地上,死了。小鬼子还相互翘着大拇指,连连吆西着。

大家说,这哪里是人啊?简直是披着人皮的畜生啊。

大家都恨着小鬼子,可有一个人却不,他不但不恨,还和小鬼子亲热着呢。没事的时候,就将鬼子少佐木村请到家,好吃好喝招待着。这人,就是谢式南谢少爷。因此,大家对他也恨得咬牙切齿。

更让大家痛恨的是,谢式南竟然利用和木村的关系,在街上开起了一个烟馆。烟馆,知道不?就是吸大烟的地方。

谢大少爷没事的时候,就在街上溜达,见了年轻人,就拉着手呼兄唤弟的,拉进自己的烟馆,不干别的,竟然双双对卧在烟榻上,吞云吐雾,抽起大烟来。吸大烟有瘾,去了一次,就想去第二次,然后是第三次,第四次……。

街上年轻人,一个个上了瘾。一旦瘾发,就流着口水打着哈欠,无精打采的。

一次,木村去了,见一群年轻人凑在一起,就眨巴着眼睛,问:“什么的干活?”谢式南嘿嘿笑着,得意地告诉他:“为皇军消除祸患。”

木村不解,望着他。谢式南说:“这些人表面上对皇军恭敬,谁敢说他们内心不恨着皇军。”木村听了,轻轻点头。可是,他不明白谢大少爷这样做,咋的就是为了皇军。谢式南笑嘻嘻将嘴凑近木村耳边道:“我让他们一个个吸大烟上瘾,没了力气,风一吹都能倒,还能和皇军作对吗?”

木村睁大眼睛,接着翘起拇指:“谢君,你的大大的聪明,皇军大大的朋友。”

谢式南听了,高兴得嘎嘎大笑,笑着笑着,突然停住,告诉木村:“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鸦片已经没了,自己准备卖一些家具,再出去一趟,购买一些鸦片回来,这样,会让更多的人吸食鸦片。至于收入嘛,将来二一添作五,自己一半,皇军一半,也算自己的一点心意。”

木村看看房内的人,点点头。谢式南说:“可是,路上检查太严啊。”

木村摸摸下巴,告诉他,自己到时开张条子,就说谢式南替自己购买军用物资,免于检查。谢式南听了道:“真的?那可太好了。”说着,连连打躬,腰险些弯成了一个大虾米。第二天,他开始变卖家具。几天后,他带着几个人,吆喝着几辆马车走了,一直走向山那边。再回来的时候,车上用雨席盖着,油纸棉布包裹着,绑得严严实实的。刚进街道,几个巡视的小鬼子经过,带头的少尉大喊一声:“什么的干活?”

谢式南告诉他:“出去拉货。”

少尉向一个小鬼子示意,让去检查。

谢式南忙挡着,告诉他:这是秘密东西,一旦露馅儿,一切都完了。

少尉火了,用枪指着谢式南。正在这时,闻信赶来的木村大吼一声。八嘎,谢君的物品,不许检查。

少尉听了,无奈退下。大车一辆接一辆进了院子,车上的东西被抬进仓库。谢式南得意一笑,对木村道:再过一段时间,所有年轻人都会加入进来的。

木村拍着谢式南的肩,很是满意。

那天,是八月十五。八月十五,多好的日子,喝酒,吃月饼,赏月多有诗意啊。谢式南也附庸风雅,办了几桌酒席,请来木村,请来少尉,还有其他鬼子军官。

开席前,木村还特意带着部下,去了隔壁烟馆,看见里面一群年轻人正在吞云吐雾一百多人啊。

木村再次哈哈大笑,大概看少尉有些不解,就侧过嘴,将谢式南的打算告诉了少尉。少尉连连吆西着,给谢式南鞠躬,深为那次鲁莽行为致歉。

然后,一群人大笑,回到客厅,开始喝酒。

一坛坛酒搬上来,拍开封泥,香气扑鼻,一个个小鬼子喝得东倒西歪,找不着北了。谢式南这时站起来,拿一碗酒对木村道: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少佐要多喝啊。说完一碗酒全泼在木村脸上。木村一愣,哇哇大叫。门帘一掀,一群人从外面扑进来,一杆杆枪对准了小鬼子。

进来的人,是那些吸毒的年轻人,不过,这会儿他们不再无精打采,而是如猛虎一般。

当天,我居住的耒阳县抗日游击队成立,后院货物被打开,不是毒品,是一杆杆长短枪。至于毒品嘛,多年后,这些战士笑着说,是红薯粉做成的,黑乎乎的,很像鸦片。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写谢式南抗日的故事,欲扬先抑,先以大量笔墨描述其“二鬼子”的嘴脸,最后情节反转,结构颇具匠心,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B.小说长于铺垫,如写耒阳百姓对谢式南之恨,一恨其衣着、言行等有“二鬼子”作派,二恨其跟鬼子“亲热”,三恨其开鸦片烟馆,祸害青年。
C.小说篇幅精短,但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不仅主人公谢式南呼之欲出,就连着墨不多的鬼子少尉暴虐、唯命是从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D.小说中“连连打躬,腰险些弯成了一个大虾米”,活画出谢式南奴颜婢膝之态;“木村一愣,哇哇大叫”,细节传神,凸显其意外、震怒。
8.小说叙事视角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说说这样安排叙事视角的好处。
9.小说以“二鬼子”为标题别具匠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武帝征和元年。上居建章宫,见一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疑其异人,命收之。男子捐剑走,逐之弗获。上怒,斩门候。巫蛊始起。久之,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率皆左道惑众。女巫往来宫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辄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上怒,所杀后宫廷及大臣,死者数百人。上心既以为疑,尝昼寝,梦木人数千持杖欲击上,上惊寤,因是体不平。江充自以与太子及卫皇后有隙,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为使者,治巫蛊狱。充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充云: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太子惧,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邪?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诛?不如归谢,幸得无罪。太子将往之甘泉,而江充持太子甚急;太子计不知所出,遂从石德计。太子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卒。长安扰乱,言太子反。上曰: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进,归报云: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上大怒。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太子驱凡数万众,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庚寅,太子兵败,亡,藏匿泉鸠里。八月辛亥,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巫蛊之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B.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C.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D.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和,是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而年号也正是汉武帝首创的。
B.方士,可以指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而文中则指掌管狱讼的官职。
C.幸,皇帝亲临为幸,也特指皇帝对女子宠爱,“希幸”指很少受到宠幸。
D.少傅,在文中指辅导太子之官,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称“东宫三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因见男子带剑进入宫中,怀疑他有所图谋,下令抓捕却未能抓获。武帝大怒,处死门候。巫蛊事件开始兴起。
B.江充奉命处理巫蛊案,在皇后和太子宫殿挖地,致其无地放床。最后江充说于太子处得木人、帛书,并要奏告皇上。
C.太子向少傅石德寻求摆脱困境之计,石德怕被牵连,建议太子先斩后奏,不要蹈秦扶苏覆辙,太子立刻采纳其建议。
D.巫蛊之祸牵连甚广,后妃、公主及大臣多牵连其中,而太子兵败逃亡,藏匿于泉鸠里,最终落得个被围自杀的结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
(2)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言上疾祟在巫蛊。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燕诗

张九龄【注】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张九龄:唐玄宗时期名相,直言敢谏。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海燕”暗指作者本人,海燕之“微渺”隐喻自己出身不高。
B.颔联“岂知”与“只见”形成对照,突出玉堂在燕子心目中地位很重要。
C.第六句中的“日几回”用数量词写出了燕子在华堂衔泥作巢,整日辛劳。
D.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细致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神韵来表达感情。
15.尾联写到的鹰隼有何含义?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感到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作细节的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在于鼓励所有人都能享受竞技和非竞技运动。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但在我国,尽管《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已经______了十几年,群众体育活动也蒸蒸日上,但大众传媒对于群众体育的报道频率报道力度报道水平都无法与竞技体育运动相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群众体育在激烈程度精彩程度,以及明星运动员的_________等方面都远逊于竞技体育运动;同时,大多数竞技体育赛事通常都有商业资本赞助,媒体可通过报道、转播等途径获得可观的收入,(     )。 因此,大众传媒通常都会在满足受众期待的堂皇旗号下,倾力传播竞技体育,而_________甚至轻视群众体育运动。这种做法无论是从视体育为重要教育手段的奥林匹克运动来看,还是从大众传媒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都属于__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施行               号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
B.实行               感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
C.实行               感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
D.施行               号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带有公益性质是大多民间群众体育运动的特点
B.而媒体传播民间群众体育运动却收益甚微
C.而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却不能给媒体带来收益
D.而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则多带有公益性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而言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
B.“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
C.“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
D.“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对人们来说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50万辆,占全球50%以上。然而,在买与不买的选择中,续航难题还是难倒了不少人。__,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充电桩建设的不断提速,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得到局部缓解,目前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超过130万个。不过,私人充电桩安装率偏低,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充电桩的使用体验也不佳。既要装得上,__,充电模式改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__,换电模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只不过,由于换电站建站成本不菲、维护成本太高,再加上电池型号不统一、不兼容等因素,推广普及换电模式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请分别用一个转折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30个字。
2021-04-02更新 | 1553次组卷 | 33卷引用:(八省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语文试题(三)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各高校2021届毕业典礼中,许多校长留下了或睿智或温暖的毕业寄语。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把行胜于文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在久久为功、心于至善的奋进中成就更有高度的人生。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我们必须守住心灵的温度,提炼良知的纯度,增强情感的浓度,拒绝异化,拥抱理性,守护好人生的价值。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同学们需要向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老师学习,不断提升心性修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很多时候,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比战胜困难本身来得更加重要。考验如火,淬炼真金。不往前走,根本无法轻易定义成功和失败。

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希望你们始终保持阳光心态,想得开,看得淡,拿得起,放得下。如果你不会被自己打败,就没人能打败你。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始终保有对科学真知最执着的追求、对世间疾苦最深切的悲悯、对道义尊严最本能的护佑,把服务国家社会、推动人类发展作为奋斗终身的目标,做到心中有爱、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以上话语一经发出就上了热搜,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带给当代青年以启示意义。请你从中选择两至三个人的讲话进行立意,并结合自身的发展要求写一篇文章,体现出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实用类文本
7-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张九龄(678-740)  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210.65变换句式  情境补写  压缩语段选择+表达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责任 担当  价值理念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