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小易大,彼恶知之
B.若亡郑而有益                       其身也,则耻师焉
C.夫晋,何厌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吾还也                                     盖将自变者而观之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在危难之际,答应去面见秦穆公,只是因为郑伯向他道歉。
B.“夜缒而出”,写出了郑国在秦军和晋军的包围下,形势非常紧急。
C.烛之武雄辩的说辞逐层深入,有理有据,成功瓦解了秦晋的围困。
D.晋文公最终没有贸然发动进攻,表明他有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2023-06-19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6月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尝与客饮,帝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言者。

(选自《明史·宋濂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使人侦视             密:暗中
B.善者与臣                 友:交朋友
C.不能                    知:了解
D.几误言者                 罪:犯罪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濂具以实对
译文:宋濂都用实话来回答。
B.卿不朕欺
译文:你没有欺骗我。
C.间召问群臣臧否
译文:皇帝间接询问大臣们是否藏匿(物品)。
D.有足采者
译文: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2023-06-18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6月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出,未也                 辞:告辞
B.沛公则车骑                             置:放弃
C.沛公不杯杓                             胜:超过
D.沛公在                                   安:哪里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沛公言行的一项是(  )
A.乃令张良留谢。B.大王来何操?
C.公为我献之。D.立诛杀曹无伤。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此时项王召沛公回来是想杀掉沛公。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樊哙认为此刻形势危急,不用告辞。
C.“道芷阳间行”“度我至军中”等处体现沛公小心谨慎欲迅速脱离险境的想法。
D.“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一连串动作显示亚父对沛公逃脱愤恨不已。
2023-03-04更新 | 2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带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书曰      与:给
B.归唐者      卒:士兵
C.劝太子早为计   阴:私下
D.王其直      器:器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未知名     师道不传也久矣
B.秘书监参豫朝政  木欣欣向荣
C.令中郎将宿第   吾还也
D.语终日还     臣敢上璧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良臣,稷、契、咎陶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亚父者,范增也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B.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C.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D.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时指幼年死去父亲,或指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是“幼年丧父”之意。
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为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
C.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门下省,官署名,隋唐设立三省六部制时,是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A.太宗派遣温彦博去调查审问,结果不是这样,但是他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
B.太宗派遣温彦博去按时审问,结果不是这样,但是他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
C.太宗派遣温彦博去调查审问,结果不是这样,但是他还是让温彦博对魏征表示谦让。
D.太宗派遣温彦博去按时审问。结果不是这样,但是他还是让温彦博对魏征表示谦让。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学识渊博,受人器重。魏征通达诗书术数,李密听说元宝藏的书信是魏征所作,非常认可他的才华并召他前来。
B.魏征眼光独到,识微见远。他认为天命归于唐而李勣处在兵家必争之地,处境危险,就写信给李勣并成功劝其归唐。
C.魏征见解深刻,进谏有法。魏征在拜见太宗时阐明了良臣和忠臣的不同,这个颇有新意的论断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D.魏征执法公正,精于办案。他做秘书监时,审理了尚书省久拖不决的案件,他虽不熟悉法律,办案却令人心悦诚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鼎,字鼎臣,燕人。至元十七年,见裕宗于东宫,命入宿卫。二十五年,授织染杂造局总管府副总管,后积官至礼部尚书、宣徽副使。太德十一年,山东郡饥,诏鼎往赈之。朝廷议发米四万石,钞折米一万石,鼎谓同使者曰:民得钞,将何从易米同使者曰:朝议已定,恐不可复得。鼎曰:人命岂不重于米耶!言于朝,卒从所请。

至大元年,改正奉大夫、保定路总管。时皇太后欲幸五台,言者请开保定西五回岭,以取捷径。遣使即鼎,使视地形,计工费,鼎言:荒山斗入,人迹久绝,非乘舆所宜往。还报,太后喜,为寝其役。三年,召授资善大夫、同知中政院事。两浙财赋隶中政者巨万计,前往者多取其赢,鼎治之,一无私焉。浙有两富豪,曰朱、张家,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鼎力为辨白,始获免。四年,京畿澧运使。

皇庆二年,特旨复佥宣征院事;四月,进资政大夫、崇祥院使。延祐三年卒,年五十有三。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谥孝敏。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郡饥,诏鼎往赈之     诸:各个
B.遣使即鼎,使视地形            使:使臣
C.前往者多取其赢               率:大都
D.京畿澧运使                      改:改授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B.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C.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D.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吴鼎在山东救灾时,奏请朝廷改变赈灾方式,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B.皇太后想要去五台山,有人建议开山修路,吴鼎认为这样做不合适。
C.吴鼎任职中政院期间,廉洁自律,没有像有些官员一样谋取私利。
D.吴鼎为官正直敢言,处处维护百姓的利益,曾因此遭到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得钞,将何从易米?
(2)还报,太后喜,为寝其役。
2022-10-18更新 | 4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

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复动。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

黄龙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嘉禾二年春正月,诏曰:‘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兢兢,不遑假寝。今使持节督幽州领青州牧辽东太守燕王公孙渊,久胁贼虏,隔在一方,虽乃心于国,其路靡缘。今因天命,远遣二使,款诚显露,章表殷勤,朕之得此,何喜如之!”三月,使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金宝珍货,九锡备物,乘海授渊。举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数百护送舒、综,权终不听。渊果斩弥等,送其首于魏,没其兵资。权大怒,欲自征渊,尚书仆射薛综等切谏乃止。是岁,权向合肥新城,遣将军全琮征六安,皆不克还。

三年春正月,诏曰:“兵久不辍,民困于役,岁或不登。其宽诸逋,勿复督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诏使吏民输铜,计铜畀直。设盗铸之科。赤乌十一年五月,鄱阳言白虎仁。诏曰:“古者圣王积行累善,修身行道,以有天下。故符瑞应之,所以表德也。朕以不明,何以臻兹?《书》云‘虽休勿休’,公卿百司,其勉修所职,以匡不逮。”夏四月,权薨,时年七十一,谥曰大皇帝。

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节选自《吴书·吴主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究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B.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C.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究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D.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究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高祖设立的由上而下推举人才的考试科目,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战国时荀子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C.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等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
D.盗铸,谓私自铸造钱币,在古代,国家通常禁止私人铸币,立有“盗铸钱令”,曾在汉文帝时期被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出身名门,自幼出众。孙权十五岁就被任命为阳羡县县长,又曾多次被州郡举荐。兄长死时将军政大权托付给他,张昭等人也甘心追随。
B.孙权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孙权想要给公孙渊厚赏,但是大臣们都认为其人并不可信,虽然孙权最初没有接受规劝,但最后还是采纳了大臣的意见。
C.孙权心怀大志,励精图治。孙权在兄长孙策死后忍痛改换丧服,上马巡查军营,体察民生民情,又设祭酒教育子孙后代。
D.孙权智勇双全,指挥有方。孙权两次讨伐黄祖的军队,第一次由于贼寇叛乱未能讨伐成功,第二次派都尉吕蒙打败黄祖的先锋部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久不辍,民困于役,岁或不登。其宽诸逋,勿复督课。
(2)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2022-09-30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丘明《左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氾南                                 军:驻扎
B.必退                                        师:军队
C.夜而出                                 缒:绳索
D.郑既知                                 亡:灭亡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连词
B.朝济夕设版焉                           而:却,连词
C.何厌                                 之:他,代词
D.郑人盟                                 与:跟,介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也已B.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D.微夫人之不及此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之所以能退秦师,是因为他的真心打动了对方,并得到了对方的同情。
B.烛之武退秦师立足于史实,充分反映了春秋时的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C.秦晋围郑是因为郑国曾“无礼于晋”及“贰于楚”,说明这事与秦毫无关系。
D.文章赞扬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受命说服秦伯,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因为别人的力量而又去遮挡他,这是不仁义的。
B.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C.因为别人的力量而又去蒙蔽他,这是不仁义的。
D.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欺骗他,这是不仁义的。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下列对文中下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2.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后形成制度,之后历代皇帝都有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D.“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本文中李白就是被永王李璘在节度东南时聘为军中幕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赢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造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重勣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着成昭代之典。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著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

(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B.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C.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D.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子,同“嫡子”,正妻所生儿子,一般为家族中继承家业的第一顺位。
B.遗表,古代常指官员临终前所撰写的章表,官员死后,由他人替为上奏。
C.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此处指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
D.礼部,六部之一,通常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珍勤勉好学,终有所成。他曾经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良医。
B.李时珍医者仁心,体贴入微。富顺王想废掉适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进献汤药,委婉规劝其父子和气,最后富顺王有所醒悟。
C.李时珍治学严谨,大胆勘误。他发现前人著书中药物品种繁多,名称繁杂,且有重复混淆等弊病,于是加以订正,力求完备。
D.李时珍著述详备,精琢细磨。他钻研中草药古书正统典籍,摒弃野史笔记,在著述中详细地说明药物的产地、气味、主治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
5.结合文本说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什么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而能“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