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说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之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也。

或曰:鲁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所及也。不以奸闻,是异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毁罚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过闻而穆公贵之,厉伯以奸闻而穆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也。且此国之俗,陬、鲁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节选自《韩非子•难三》有删改)

材料二

鲁缪公问于子思、子服厉伯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韩子闻之,以非缪公,以为明君求奸而诛之,子思不以奸,而厉伯以奸对,厉伯宜贵,子思宜贱。今缪公贵子思贱厉伯失贵贱之宜故非之也。

夫韩子所尚者,法度也。人为善,法度赏之;恶,法度罚之。虽不闻善恶于外,善恶有所制矣。夫闻恶不可以行罚,犹闻善不可以行赏也。非人不举奸者,韩子之术也。使韩子闻善,必将试之;试之有功,乃肯赏之。夫闻善不辄加赏,虚言未必可信也。若此,闻善与不闻,无以异也。夫闻善不辄赏,则闻恶不辄罚矣。闻善必试之,闻恶必考之。试有功乃加赏,考有验乃加罚。虚闻空见,实试未立,赏罚未加。赏罚未加,善恶未定,未定之事,须术乃立,则欲耳闻之,非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篇》有删改)

【注】①鲁缪公:战国时鲁国君主。②公室: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家族。也用以指诸侯王国或政权。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缪公A贵B子思C贱D厉伯E失F贵G贱H之宜I故J非之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是“这”的意思,与《〈老子〉四章》“自是者不彰”中的“是”意思相同。
B.“恶”是厌恶之意,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羞恶之心”中的“恶”意思相同。
C.“亡”是灭亡之意,与墨子《兼爱》“故不肖不慈亡”一句中的“亡”意思不同。
D.“闻”是“使……知道”之意,与《五石之瓠》“客闻之”中的“闻”意思不同。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思以君子举善、小人识过的说法得到穆公的赏识;而子服厉伯却因实言以对而遭到穆公轻视:可见穆公未免喜贵恶贱。
B.出于给子服厉伯正名的目的,韩非子对“以善闻”和“以恶闻”进行了类比,认为两种做法都是应该得到奖赏和赞誉的。
C.王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认为韩非尚“法”却未依“法”否定穆公,这与其主张相违背。
D.王充的《非韩》篇,态度鲜明,论理充分,于清晰逻辑中让我们认识了韩非子理论的不足之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
②非人不举奸者,韩子之术也。
(5)王充“非韩”,他与韩非在“闻善”“闻恶”的认识上有何不同?
2024-02-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