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说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晏子曰:“孔子为人何如?”晏子不对。公又复问,不对。景公曰:"以孔其语寡人者众矣,俱贤人也,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对曰:“婴不肖,不足以知贤人。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孔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僇。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教行于下必利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趣之为乱,非仁义之也。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某之有异于白公也,是以不对。”景公曰:“呜乎!贶寡人者众矣,非夫子,则吾终身不知孔某之与白公同也。”

(节选自《墨子·非儒》)

材料二:

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不对,又问,三皆不对。公曰:‘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晏子曰:‘婴闻孔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弑君,非圣贤之行也。’”诘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是时,鲁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卫鲁,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谋作乱。乱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曹明问子鱼曰:“观子诘墨者之辞,事义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复起,对之乎?” 答曰:“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失其正,虽一人犹不能当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矫称晏子。”

(节选自孔鲋《孔丛子·诘墨》)

【注】①石乞:白公手下勇士。②僇:通“戮”。③子鱼:即孔鮒,孔子八世孙。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以A言明而易B知也C行明而易D从也E行义可明乎F民G谋虑可通乎H君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文中意为“认为”,与《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中的“以”用法不同。
B.与,文中意为“和”,《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表示结交、亲附,二者词义不同。
C.夫子,古时对男子或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此处齐景公用以尊称晏子。
D.反,同“返”,文中为“返回、回归”之意,与《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反”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墨子》记载,墨子认为孔子和白公是一类人,他对孔子的这一看法影响了齐景公。
B.孔鲋以充分的论据有力批驳了墨子虚构的不实之词,并指出墨子的目的是诋毁孔子。
C.由曹明的话可知,墨子征引的都是假冒晏子之名的言论,所以孔鲋能对其进行有力反驳。
D.在晏子看来鼓励教导下面的人反抗弑杀君主,这是做邪恶的事情,这不是贤人的行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
(2)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
5.孔鲋指责墨子虚造妄言的依据是什么?
2024-04-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复读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然A故安其B学而亲其师C乐其友D而信其道E是以F虽离师G辅而H不反也。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余音袅袅,不如缕
B.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             发虑宪,求
C.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D.是以虽离师辅而不       今其智乃不能及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
C.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
D.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②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5.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4-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一日,论为学功夫。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虽曰‘何思何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节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①先生:指王阳明。②端拱:指闲适自得。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初学A必须思B省察C克治D即是E思F诚G只思H一个天理。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相当于“于此”,与《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中的“焉”意思相同。
B.黄泉,指地下的泉水,不同于现在所说的“人死后所往之地”。
C.间,指间断,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的“间”意思不同。
D.廓清,意思与“克去”相近,指把私心杂念彻底清除,即“拔去病根”。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刚开始学习时往往心猿不定,意马四驰,考虑的大多是人的私欲方面的事。
B.克制私欲时要像猫捉老鼠一样一刻也不松懈,私心妄念一萌生,就要坚决消除。
C.扫尽心中杂念,在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上用功,达到意念专诚,方能天理纯全。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易懂。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5.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强调了什么学习之道?
2024-03-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幕也。夫弩而矢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则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缶贤者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势》

材料二:

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法曰:因势而破之。

晋武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惟羊祜、杜预、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预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既至镇,缮甲兵,耀咸武,遂拣精锐,袭破吴西陵都督张政,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上表曰:几事当以利害相期,今此举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于无功耳。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违之耳。昔汉宣帝议赵充国所上事效之后责诸议者皆叩头而谢,以塞异端也。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添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

时帝与张华围棋,而预表适至。华推枰敛手曰:陛下圣明神武,国富兵强。吴王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帝乃许之。预陈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夺贼心,遂获吴都督孙歆。既平上流,于是湘江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望风归附。预仗节宣诏而绥抚之。时诸将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易尽克。今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伺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借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孙皓。

(节选自《百战奇略·势战》)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汉宣帝议A赵充国B所上C事D效E之后F责G诸议者H皆叩头而谢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权重位尊也”与《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文言句式相同。
B.弱,指弱小,与《过秦论》“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中“弱”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推枰,枰就是棋盘,推枰就是把棋盘推开不下了,表示认输。
D.以,连词,表目的,与《屈原列传》“以刺世事”的“以”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龙乘云,腾蛇乘雾,云开雾散,它们未免就跟蚯蚓、蚂蚁一样,因为它们失去了他们所凭借的“势”。
B.杜预一针见血地指出,朝臣反对灭吴,既是羞于承认自己原来意见的错误,也因为功绩不能归于他们。
C.杜预认为伐吴之事已外露,如中途停止拖延进攻时间,吴国迁都武昌,第二年伐吴的计划就会落空。
D.杜预借乐毅济西之战事例,目的是打消其他将军的担忧,提振了他们的信心,显示了杜预灭吴的坚定决心。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缶贤者也。
(2)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
5.两则材料都提到“势”但侧重点不一样。请具体分析。
2024-03-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晏子曰:孔子为人何如?晏子不对。公又复问,不对。景公曰:以孔某语寡人者众矣。俱贤人也,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对曰:婴不肖,不足以知贤人。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孔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僇。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于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趣之为乱。非仁义之也。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某之有异于白公也。是以不对。景公曰:呜呼!观寡人者众矣,非夫子,则吾终身不知孔某之与白公同也。

(节选自《墨子·非儒》)

材料二:

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不对,又问,三皆不对。公曰:‘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晏子曰:‘婴闻孔子之荆,知白公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弑君。非圣贤之行也。’诘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是时,鲁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卫鲁,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谋作乱。乱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柰此年世不相值何?曹明问子鱼曰:观子诘墨者之辞,事义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复起,对之乎?答曰: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失其正,虽一人犹不能当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矫称晏子。

(节选自孔鲋《孔丛子·诘墨》)

【注】①石乞:白公手下勇士。②僇:通“戮”。③教行下必于上:此句当作“教行于下必利上”。④子鱼: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以A言明而易B知也C行明而易D从也E行义可明乎F民G谋虑可通乎L君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意为“认为”,与《大学之道》“皆以修身为本”中的“以”用法不同。
B.夫子,古时对男子或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此处齐景公用以尊称晏子。
C.与,意为“和”,“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表示结交、亲附,二者词义不同。
D.反,同“返”,返回、回归之意,与《论语》“天下归仁焉”中“归”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墨子》记载,晏子认为孔子和白公是一类人,他对孔子的这一看法影响了齐景公。
B.由曹明的话可知,墨子征引的都是假冒晏子之名的言论,所以孔鲋能对其进行有力反驳
C.孔鲋以充分的论据有力批驳了墨子虚构的不实之词,并指出墨子的目的是诋毁孔子。
D.在晏子看来鼓励教导下面的人反抗弑杀君主,这是做邪恶的事情,这不是贤人的行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
(2)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
5.孔鲋指责墨子虚造妄言的依据是什么?
2024-03-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壁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选自《老子》第二十四章)

【注】①《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

                                                                                                  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意思相同。
C.“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的“过”意思不同。
D.“假”译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的“假”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楚王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治好,但若病在骨髓里,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的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是没有意义的。
D.用“道”的观点来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像是剩饭、赘瘤,会被人们厌恶,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韩非子·喻老》中的“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的“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2024-02-2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人知《易》为卜筮之书矣,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然则古之人,有其忧与其志,不幸不得后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章者盖不少矣

刘彦和①曰:《储说》②始出,《子虚》③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韩囚马轻④。夫李斯之严畏韩非,孝武之俳优司马,乃知之深,处之当,而出于势之不得不然,所谓迹似不知而心相知也。贾生远谪长沙,其后召对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见生,自谓过之,见之乃知不及。君臣之际,可谓遇矣。然不知其治安之奏,而知其鬼神之对,所谓迹似相知而心不知也。刘知几绝世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然而语史才则千里降追,议史事则一言不合,所谓迹相知而心不知也。夫迹相知者,非如贾之知而不用,即如刘之用而不信矣。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

(节选自《文史通义·知难》)

材料二:

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界浇二姚⑤,与左氏不合。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扬雄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⑥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辨骚》)

[注]①刘彦和,即刘勰,字唐和。②《储说》指战国时期韩非撰著的《内储说》《外储说》。③《子虚》指《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的赋作。④指韩非,指司马相如。⑤界浇二姚,羿即后界,浇即寒浞的儿子,二姚即古部落有虞氏的两个女儿,有虞氏为姚姓,故称。⑥孟坚,即班固,字孟坚。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幸A不得B后之人C有能忧其忧D志E其志F而因以湮没G不章者H盖不少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筮,指灼烧龟板,根据龟板的裂纹推断吉凶叫作“卜”;用蓍草的茎占卦叫作“筮”。
B.“韩囚马轻”与《鸿门宴》中“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者句式相同。
C.负,承受,此处译为享有,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负”词义不同。
D.讽,以委婉的言辞劝告,不同于今天的“讽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某人的书,理解某人的话,并了解某人为什么说这样的话,难度递增,能做到的人越来越少。
B.贾谊、刘知几等人才华横溢,人生都有“遇”时,可谓“幸”,但同时也是其人生之“不幸”。
C.班固在评价屈原作品时,认为他对后羿、浇、二姚等故事的讲解,与《左传》中相关记载不符合。
D.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离骚》,认为汉四家以经书作标准对《离骚》的评价是中肯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
(2)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5.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后世人难以“知”屈原及《离骚》的原因。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李)陵将其步兵五千人出居延海北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材料二:

(李)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杆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李绪本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绪降,而单于客遇绪,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陵传》)

材料三:

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孝武皇帝时,以武为移中监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责爵、重禄、尊位,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厚衣并束之日暴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由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守节不移,虽有斧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苏武谓也。匈奴绐言武死,其后汉闻武在,使使者求武,匈奴欲慕义归武。汉尊武为典属国,显异于他臣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节士》)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又当盛暑[A]以旃厚衣[B]并[C]束之[D]日暴[E]武[F]心意愈坚[G]终[H]不屈挠。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亡救而败”与“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的“亡”含义不同。
B.“欲降武以取当”与“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原列传》)的“当”含义相同。
C.“子为父死无所恨”与“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恨”含义相同。
D.“苏武之谓也”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的“之”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受命统率五千射手步兵深入居延海以北,目的是分散匈奴的兵力,以减轻贰师将军李广利所率部队的压力。
B.李陵军在进军途中遭遇匈奴单于所率的八万兵马围攻,双方激战,匈奴军伤亡上万人,李陵军苦战力竭。
C.李陵投降匈奴后,受到单于的赏赐和重用,但由于大阏氏想杀掉李陵,单于为保护李陵不被杀害而把他藏匿到北方。
D.苏武在匈奴十多年,坚守节操不肯投降,汉、匈两方对他的忠义之举都有所推重,刘向也引《诗经》之语表示赞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虽有斧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
5.关于苏武在匈奴遭受的非人待遇,刘向在《新序》中的记载和班固的记载(即教材中的《苏武传》)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2-2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不,器械不修,计不先设,外救不至,将吏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而骄,可以攻之。若用贤授能,粮食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

(节选自《将苑·击势》)

材料二:

汉末,刘先主在襄阳,三往求计于诸葛亮。亮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式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壹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后果如其计。

周将韦叔裕,字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赂金者,追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知之。齐相斛律光,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参军曲严颇知卜笙,孝宽因令严作谣歌,令者多赉此文,遗之于邺。祖孝征与光有,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见诛。周武帝闻光死,大举兵伐之,遂灭齐。

(节选自《百战奇咯·计战》,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孙权据有A江东B已历三CDE险而民FG贤能H为之用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指熟悉,与《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的“习”词义不同。
B.北,指在北方,与苏轼《赤壁赋》“顺流而东也”中的“东”用法相同。
C.所以,与《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词义相同。
D.隙,指嫌怨、隔阂,与《鸿门宴》“令将军与臣有郤”中的“郤”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会通过事先侦查敌方,了解对方的情况,来制定己方的作战计划,以谋求战争的胜利。
B.诸葛亮向刘备讲述天下的形势时,重点对董卓、曹操、袁绍和孙权等活跃在当下的军事集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C.诸葛亮建议刘备占领荆、益二州,结盟己占据江东三世的孙权,共同对抗挟天子的曹操,恢复汉室,成就大业。
D.祖孝征与斛律光有矛盾,获知歌谣后则添油加醋,导致斛律光最终被杀害。周武帝出动大军讨伐并灭掉了北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孝宽因令严作谣歌,令谍者多赉此文,遗之于邺。
5.同样作为古之善用兵者,诸葛亮和韦叔裕在战斗前的做法有何不同?
2024-02-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孙卿【注】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也。《诗》云:无由言,无曰苟矣。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辨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

(节选自《说苑·善说》》

材料二:

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今臣冶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物也,王必察之。”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冶人谓王曰:“计无度量,言谈之士多棘刺之说也。”

夫新砥砺杀矢,彀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然而莫能复其处,不可谓善射,无常仪的也;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非羿、逄蒙不能必全者,有常仪的也。有度难而无度易也。有常仪的则羿、逄蒙以五寸为巧,无常仪的则以妄发而中秋毫为拙。故无度而应之,则辩士繁说;设度而持之,虽知者犹畏失也,不敢妄言。今人主听说,不应之以度,而说其辩;不度以功,而誉其行。此人主所以长欺,而说者长养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

【注】孙卿:即荀子,名况。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宋人有请A为燕王B以棘刺之端C为母猴者D必三月E斋F然后能观之G燕王因以三乘H养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指改变、更换,和《过秦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的“易”意思不同。
B.白而分,文中指清楚而分明,其中的“白”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白”意思不同。
C.秋毫,比喻细微之物,与《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中的“秋毫”意思相同。
D.十步,古代长度单位,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历代标准不一。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况认为言谈游说时应该有恭敬庄重、端正诚实、坚定不移的态度,运用比喻引证、分辨对比等相应的技巧,还应有适合的语气。
B.在鬼谷子看来,游说行不通有听者的原因也有说者的原因,听者是否喜欢认同和说者辩论道理是否清楚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C.右御冶工认为燕王不能进行超过十天都不宴饮作乐的斋戒,所以以此为依据判断宋人与燕王的三月观猕猴之约不能实现。
D.材料二在讲射箭时强调了有固定目标的重要性,同样是射中细小的东西,是否设箭靶产生了灵巧和笨拙两种相差甚巨的结果。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
(2)今人主听说,不应之以度,而说其辩;不度以功,而誉其行。
5.材料二与射箭相关的“谈说”体现了材料一中怎样的“谈说之术”?请简要分析。
2024-02-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