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思想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列对所选《论语》语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治国者处事、对己、待人应有认真、诚信、节约、仁爱等品性。
B.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跟政令与刑罚兼施的治理相比,孔子更推崇仁德与礼仪并用的治国之道。
C.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孔子认为,《关雎》的情感不应过分快乐,也不应过度哀伤,要有节制。
D.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
居于上位者待人能宽厚,行礼能恭敬,悼亡能哀戚,是孔子强烈的期待。
2024-05-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一则《论语》,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历代解说《论语》者屡有其人,各家解读也略有出入。关于此则中的学则不固,杨伯峻《论语译注》解释为: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但钱穆的《论语新解》则把理解为固陋,即固执浅陋。句子解释为:能向学,可不固陋。标点符号也与杨伯峻版不同,钱穆的版本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关于此则中“学则不固”的解释,你同意谁的理解?请联系这两个版本的标点符号,说说你的理由。
2024-02-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②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③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④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⑤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⑥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

请结合以上六个选段,简要概括孔子“德政”思想的内涵。

2023-11-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朝阳学校望京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了《乡土本色》一章,请根据以下事例,提炼出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5个字。

(1)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

(2)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3)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他们从小就看惯了的。

6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一)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 颜渊》)

(二)

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见宝钗来了,就掩住口不说了。宝钗见此景况,察言观色,早知觉了七八分。于是将衣服交明王夫人,王夫人便将金钏儿的母亲叫来拿了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以上两个语段中的“察言观色”,分别反映出孔子、薛宝钗怎样的为人之道。
7 .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请你总结一下老子和庄子思想的相同之处。
2023-05-2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8 . 对封建礼教进行深刻揭露与批判,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表达自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是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主题思想。请从《呐喊》和《彷徨》中各选一篇(《阿Q正传》《祝福》除外),结合小说人物和情节,谈谈你对其主题思想的理解。
2023-01-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下列选项中,对《论语》章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要在生活中行“仁”,就要克己复礼,加强自我约束,而要想达到“仁”的境界,就需要从自我入手,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一味要求别人。
B.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子贡认为应文质兼备,表里一致,并用比喻的方法,将质比作虎豹之鞟和犬羊之鞟,来反驳棘子成。
C.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在为政理念上,孔子主张回归礼、义、信的安民定邦传统,反对樊迟学稼、圃的做法,也体现出了其对劳动生产者的轻视。
D.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孔子认为,学习知识和技能,需要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是有效的,主张学以致用。
2023-01-2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