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要到对岸去

张宪光

①冬日的风,几乎感觉不到寒意。

②风,是比水还要自由的存在,没有岸的束缚,无色,无臭,无形。它的形,藏在水波里,藏在芦苇的醉态中,藏在树叶的沙沙声里,藏在起伏的稻浪里。风吹过江南小镇平静的河水,涟漪荡漾,眼波动人。风吹过最后的晚稻田,细碎而迅疾的稻叶微响,若细小的铃铛在传递着隐秘的欢乐。风吹过芦花丛,飒飒作响,似摇曳的哀愁。一阵稍大的北风吹过,芦苇的丝絮裹着种子摇摇飘去。烦闷之中,我在河边漫步,独享这风的盛筵。

③去年海棠初绽之时,疫情开始泛滥。我住的地方僻远,偶尔能走出小区,去河边散步,发现岸边居然种着一些海棠。那时正读《红楼梦》,怡红院里一边种着数棵芭蕉,一边种着一株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河边的那些海棠,瘦削不堪,没有其势若伞的阔大,初见之下,惊喜却难以言表。春分那天大雨,跑了很远的路做核酸,回来去看那几株海棠。花儿娇差半开,花朵上垂着雨珠,愈发动人。雨中徘徊,不肯离去,心里蓦然涌出一句诗来:海棠一树开无主。岸边是大片荒地,有人种上了油菜,黄色的油菜花满眼都是。那种绚丽的黄,只是海棠的背景色。

④沿着河岸走着,看那春水微波,泛起浅浅的涟漪。有一只白鹭从对岸向我这边飞过来,看见我,便改了方向,飞向东边去了。忽然想起几句诗来:

对岸的树丛中

惊起一只孤独的野鸽

向我飞来

⑤那个诗人执拗地说:“我要到对岸去。”这是人之常情。每个此岸的人,似乎都对对岸有着某些期待,赋予其幻想或理想色彩。对诗人来说,河流是真实的,也是象征的。对我来说,河流就是河流,它的颜色、温度、波纹都如此具体而清晰,但是我也希望到对岸去。河的这边,有海棠花,有油菜花,有浅紫红的细小花朵哀艳无声地开着。那么对岸呢?我只能看到一丛丛的夹竹桃,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树,以及向远处延伸的田野。我沿着河流走下去,想要到对岸去,走了两三公里,发现那座联通两岸的桥被竹竿、铁丝封住了,那自然是疫情防控所需。

⑥清明过后,海棠便渐渐飘零了,粉红花瓣飘零一地。东坡《寒食帖》里说:“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似为当时景象所写。除了海棠,北窗下居然还种了几棵芭蕉。海棠颜色,与胭脂最近,古代诗人每有吟咏。晏殊词云:“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即是一例。刘兼咏海棠:“烟轻虢国颦歌黛,露重长门敛泪衿。”似与黛玉得名也有些关系。

⑦五月下旬的时候,河对岸机器轰鸣,盘整稻田,准备播种。解封以后,那座桥上的栅栏也拆除了,我得以畅游对岸。王维有两句优美的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的不是江南,却是眼前的写照。一块块棋盘似的水田,一排排碧绿的水杉,白鹭起起落落,追逐着平整稻田的机器,品尝着翻耕出的虫子大餐。白鹭是一种极富诗意的鸟儿,原来也如疫情中的人一样,要为了食物操心,羽毛也被泥水染黄了。初夏的田野,花不多,除了路边荒地上的格桑花,令人惊异的是芙蓉葵。芙蓉葵的花很大,花瓣的纹路细如縠纹,盛放时如人脸。芙蓉葵生命力很强,从五月末一直开到十一月,一茬又一茬,仿佛有着无穷的美与力向外释放。

⑧河堤的内侧,还栽种着整个夏天红花、白花开个不停的夹竹桃,黄色的棠棣,以及植株不大的木芙蓉。木芙蓉是一种迷人的花,唐宋名贤多有吟咏,《永乐大典》收录了两百多首木芙蓉诗词。这河岸边的木芙蓉没有如此绚烂,也尽情地开了两个月之久。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走很远的路去散步,看花,听鸟,聆风,观水,闻稻。

⑨夕阳斜照,走在深秋的田垄上,耳畔时时想起张明敏的《陇上行》。人生仿佛是一次陇上行,从塞北到江南,看过许多次的碧绿和金黄,心中装满沉甸甸的春色与秋色,扩展着我们的视野和经验。每一个人,奔山赴海,几乎总是走在通往对岸的道路上,不管那是美学上的或功利性的。对岸有属于自己的花、鸟与稻田,可是走得再远,看过再多的芙蓉葵与木芙蓉,也不会忘记那些雨中的海棠花。

(选自 2023 年3月19 日《文汇笔会》,有删节)

1.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从构思的角度,分析第③⑥⑨等段反复写海棠花的用意。
4.结合题意,评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4-03-29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祖父死了的时候

萧红

①祖父总是有点变样子,他喜欢流起眼泪来,同时过去很重要的事情他也忘掉。比方过去那一些他常讲的故事,现在讲起来,讲了一半下一半他就说:“我记不得了。”

②某夜,他又病了一次,经过这一次病,他竟说:“给你三姑写信,叫她来一趟,我不是四五年没看过她吗?”他叫我写信给我已经死去五年的姑母。

③那次离家是很痛苦的。学校来了开学通知信,祖父又一天一天地变样起来。

④祖父睡着的时候,我就躺在他的旁边哭,好像祖父已经离开我死去似的,一面哭着一面抬头看他凹陷的嘴唇。我若死掉祖父,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好像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爱”和“温暖”带得空空虚虚。我的心被丝线扎住或铁丝绞住了。

⑤我联想到母亲死的时候。母亲死以后,父亲怎样打我,又娶一个新母亲来。这个母亲很客气,不打我,就是骂,也是指着桌子或椅子来骂我。客气是越客气了,但是冷淡了,疏远了,生人一样。

⑥“到院子去玩玩吧!”祖父说了这话之后,在我的头上撞了一下,“喂!你看这是什么?”一个黄金色的橘子落到我的手中。

⑦夜间不敢到茅厕去,我说:“妈妈同我到茅厕去趟吧。”

⑧“我不去!”

⑨“那我害怕呀!”

⑩“怕什么?”

⑪“怕什么?怕鬼怕神?”父亲也说话了,把眼睛从眼镜上面看着我。

⑫冬天,祖父已经睡下,赤着脚,开着纽扣跟我到外面茅厕去。

⑬学校开学,我迟到了四天。三月里,我又回家一次,正在外面叫门,里面小弟弟嚷着:“姐姐回来了!姐姐回来了!”大门开时,我就远远注意着祖父住着的那间房子。果然祖父的面孔和胡子闪现在玻璃窗里。我跳着笑着跑进屋去。但不是高兴,只是心酸,祖父的脸色更惨淡更白了。等屋子里一个人没有时,他流着泪,他慌慌忙忙的一边用袖口擦着眼泪,一边抖动着嘴唇说:“爷爷不行了,不知早晚……前些日子好险没跌……跌死。”

⑭“怎么跌的?”

⑮“就是在后屋,我想去解手,招呼人,也听不见,按电铃也没有人来,就得爬啦。还没到后门口,腿颤,心跳,眼前发花了一阵就倒下去。没跌断了腰……人老了,有什么用处!爷爷是八十一岁呢。”

“爷爷是八十一岁。”

⑰“没用了,活了八十一岁还是在地上爬呢!我想你看不着爷爷了,谁知没有跌死,我又慢慢爬到炕上。”

⑱我走的那天也是和我回来那天一样,白色的脸的轮廓闪现在玻璃窗里。

⑲在院心我回头看着祖父的面孔,走到大门口,在大门口我仍可看见,出了大门,就被门扇遮断。

⑳从这一次祖父就与我永远隔绝了。虽然那次和祖父告别,并没说出一个永别的字。我回来看祖父,这回门前吹着喇叭,幡竿挑得比房头更高,马车离家很远的时候,我已看到高高的白色幡竿了,吹鼓手们的喇叭苍凉的在悲号。马车停在喇叭声中,大门前的白幡、白对联、院心的灵棚、闹嚷嚷许多人,吹鼓手们响起呜呜的哀号。

㉑这回祖父不坐在玻璃窗里,是睡在堂屋的板床上,没有灵魂的躺在那里。我要看一看他白色的胡子,可是怎样看呢!拿开他脸上蒙着的纸吧,胡子、眼睛和嘴,都不会动了,他真的一点感觉也没有了?我从祖父的袖管里去摸他的手,手也没有感觉了。祖父这回真死去了啊!

㉒祖父装进棺材去的那天早晨,正是后园里玫瑰花开放满树的时候。我扯着祖父的一张被角,抬向灵前去。吹鼓手在灵前吹着大喇叭。

㉓我怕起来,我号叫起来。

㉔“咣咣!”黑色的,半尺厚的灵柩盖子压上去。

㉕吃饭的时候,我饮了酒,用祖父的酒杯饮的。饭后我跑到后园玫瑰树下去卧倒,园中飞着蜂子和蝴蝶,绿草的清凉的气味,这都和十年前一样。可是十年前死了妈妈。妈妈死后我仍是在园中扑蝴蝶;这回祖父死去,我却饮了酒。

㉖过去的十年我是和父亲打斗着生活。父亲对我是没有好面孔的,对于仆人也是没有好面孔的,他对于祖父也是没有好面孔的。因为仆人是穷人,祖父是老人,我是个小孩子,所以我们这些完全没有保障的人就落到他的手里。后来我看到新娶来的母亲也落到他的手里,他喜欢她的时候,便同她说笑,他恼怒时便骂她,母亲渐渐也怕起父亲来。

㉗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

㉘我饮了酒,回想,幻想……

㉙所以我哭着,整个祖父死的时候我哭着。

1.分析第⑮⑯两段画线句表达情感的异同。
2.从构思角度分析第㉑段画线句的作用。
3.本文语言平淡中蕴含深情,以第㉕段为例加以赏析。
4.你的学习小组要编写语文读本中的一个单元,请从《我与地坛》《项脊轩志》中选择一篇和本文组成单元,并给出组合的理由。
2024-03-1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怀陈阜卿

(宋)陆游

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孙以右文殿修撰来就试,直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予明年既显黜,先生亦几陷危机。偶秦公薨,遂已。予晚岁料理故书,得先生手帖,追念平昔,作长句以识其事,不知衰涕之集也。

冀北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群

国家科第与风汉,天下英雄惟使君

后进何人知大老,横流无地寄斯文。

自怜衰钝辜真赏,窃虚名海内闻。

[注]①秦丞相孙:秦桧孙秦埙。②“冀北”二句:追念能从群马中识别良骥。③风汉,即疯汉。据《玉泉子》,唐文宗时,士人刘蕡应试写的策论,直言宦官专权祸害国家,官仇士良大怒:“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耶?”试官惧,不敢录取。④据《三国志》,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⑤大老:德高望重的人。

1.下列对本诗小序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奠定全诗昂扬激越的感情基调B.表达对于奸臣滥用权力的嘲笑
C.交代了怀念陈阜卿先生的缘由D.引出尾联作者孤芳自赏的慨叹
2.结合小序和注释,赏析本诗颔联用典的表达效果。
2024-03-03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4·浙江·一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挽王中丞二首

〔明〕李攀龙

其一

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

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万里涛

其二

幕府高临碣石开,蓟门丹旐重徘徊。

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

【注释】①王中丞:王忬,明人,王世贞之父,李攀龙友,曾以右副都御史(故称“中丞”)为蓟辽总督(总督顺天、保定、辽东等处军务),与权相严嵩不合,后遭其迫害至死。②司马台:古时,掌兵权的人被称作大司马,汉代御史府多列柏,故后人称御史台为“柏台”。③属镂:剑名,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属镂之剑,自刎而死。④胥山:山名,相传因吴人缅怀伍子胥在山上立祠纪念而得名。传说伍子胥死后为钱塘潮神,驱水为涛,以泄不平。⑤丹旐:旧时出丧所用的红色铭旌,旐:音zhào,招魂幡。
1.请结合注释判断上面两首诗歌暗示王中丞生前所任官职的意象,它们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对上面两首诗歌前两句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其一首句以高耸入云整齐排布的柏树象征王忬为官廉正高洁,直气劲节。
B.其一第二句写风云中飞舞的旌旗里夹杂着凶险的杀气,暗示斗争的残酷。
C.其二首句写王中丞的府衙正对着碣石开设,言其曾镇守边关,亲身征讨。
D.其二第二句写府衙主人已逝,旌旗不再,代之以肃穆的招魂幡来回招展。
3.清代学者沈德潜评李攀龙的绝句“语近情深”,评这两首挽诗“为中丞吐气”,请结合上面两首诗歌画线部分的内容,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2024-03-02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24·浙江·一模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沙井

王国华

①沙井原为深圳一镇,一度以产蚝著称。“沙井”二字之得来,非常直接:此地原为入海河道,掘井时屡屡见沙,故称沙井。今日深圳,高楼广厦,人流密集,快递小哥紧贴着你的脚边,嗖一下掠过去了。汽车你来我往,找停车位全凭运气。一万个事物迎面扑来,视野里挤得满满的。谁能知道,在这一派浮躁景象下,还暗藏着几十个、几百个水井呢。它们有的躲在城中村的墙边,像被墙体踩在了脚下;有的大大咧咧站在路中央,仿佛挑衅路人;有的安卧于一圈建筑物中间,似盆地之“眼”,那圈建筑物却面目模糊,房不像房,楼不像楼,毫无章法地拥在一起,难以描述。

还有人留意这些大地的窟隆吗?它们在又如何,不在又如何?

③沙井临海,海风都带着盐味,时间长了,房子腐蚀严重。挖井常出咸水。有人推断,此地原来一定有山,山泉渗透,为深井提供了可用水源。今日此地已难见山峦,工业社会的强大机器,削掉了一个个山头,但康熙年间的《新安县志 •地理志》中“井泉”条记载:“云林仙井,在参里山侧,成化间,布政陈选爱其清冽。”嘉庆版《新安县志》中亦有“慈云寺在新桥尖峰顶山,内有石洞,洞中有石,如神像,旧传仙石于一夕飞来”,都提到了山,堪为佐证。此外,沙井多河多雨,也可供水井一时之需。天地造化,损有余以补不足。沿时光回溯,当年挖井的那些人,趴在地上侧耳倾听,小心地铲开地面,拈起一点土,放在嘴里嚼一嚼,探听地下的信息。焦渴的人们,对甜水几近崇拜。挖好一口井,地下的水喷涌而出,人们舀出一碗,一饮而尽,由此与深处的事物建立了直接联系。

④一口井为一个坐标,井井连接,勾出一个地方的基本架构。当年的沙井成为繁华之地,与这一口口井不无关系。在农耕时代,这就是巨大的财富。吾乡华北平原,多年以前(其实也不算远,距今不过三四十年),多次见证井水战争。一旦天旱,人们凌晨起床,在暗无星光的夜色中跑到井边排队,扁担把肩膀压出红肿的印子,一点也没诗意。水筲碰着水筲,叮叮当当。碰撞声越来越响,叮当当,叮当当,终于发展为人和人的战斗。没办法,那一杯混黄的泥汤(回家镇上一天,才能稍微变清)终归有限,抢到的人才能活命。不同的村庄之间,同一村庄里的不同家族,甚至同一个家族的人也会为水反目,大打出手。井水充足的地方,人心安泰。虽然今日沙井的水井几乎都已死去,但井的主人们曾经的富足,还是让我羡慕。

⑤活着的井有一个共同特点:流动。一个井挖好,不断地有人站在井边打水,落几个汗珠在井中,碰撞的声音被青砖没收。汗珠被井水吸收,井就丰满了一点。青砖后面和下面的水源源不断钻出来,无声地翻滚、无形地搅动,井更丰满。郁积的水在井口内多待几天就要发霉,需尽快逃离深井,更深处的水还在往外挤。人用辘轳一桶一桶将其摇上地面,随后进入人的身体、狗的身体、驴子骡马的身体,在里面转一圈,重新落在地上,渗透到地下,或者蒸发后变成雨水,回到井里。水井是个节点,不断进入水,输出水。一旦憋住,井就死了。

⑥我看到,那些用石块或者砖块垒出的井壁上常有一些凹槽。早些年,主人要定期踩着凹槽下到井中,淘尽积水以及逐渐沉淀在下面的泥,仿佛搓掉皮肤上的皴,让深处的水可以更轻快地冒出来。一个个小水珠迅疾地连缀成一股清泉,成为坦坦荡荡的新的井水。多好啊,被使用才是生命力的象征。

⑦今天的井其实还没有死透,它们的废掉,仅指不再成为饮用水。很多井通过各种方式苟延残喘,或曰半死不活。我在沙井的上寮社区看到一口井,附近放着很多铁盆和水桶,里面泡着衣服、蔬菜,井壁上挂了好几条白色的水管,一直连接到附近的好几个楼层。我问,这水可以喝吗?答曰,这里工厂很多,地下可能有污染,所以不怎么喝。说得犹犹豫豫,我忍不住要尝试一下。喝了一口,又喝了一口,甜丝丝的,口感不错。房东悄悄告诉我们,井水可以让附近的住户每月省下一二百元水费。大家还是在乎这些小钱。我看到水井周边的房子和人,也相信了这个说法。

⑧坐在井边,头靠近井口,停留几秒,感觉一股凉气蔓延上来。随手扔下一颗石子,沉闷的声音传上来,是“咚”的一声,还是“轰”的一声?这个拟声词让我纠结了一小会儿。它打开了一个通道,暗示井或许无底,一直往下,往下,再往下。

⑨井,是通向未知世界的一个路径,名义上由农人挖成,为了那一点水。实际上,它们一旦建立,便成了一个路径、一个向往。水井到了一定深度,就不是人类所能掌控的了,井自己会往深处走,走啊走。那些水中的鱼、边沿的蚂蚁和蜥蜴、簇成一团的蚊子,都比人类要敏感。它们已经看到了什么,却无法跟人类交流。它们会在自己的世界里传播这些信息,只有极少的人类能听懂这些信息,并在水井中突然发现另一个自己。

(有删改)

【注释】①水筲:水桶,筲,音shāo。
1.第②段“还有人留意这些大地的窟隆吗”这句话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分析。
2.第③段画线部分在描写上很有特色,请对此加以赏析。
3.第⑦段在选材上有别于其他段落,请分析其作用。
4.本文最后一段说“井,是通向未知世界的一个路径”,一些人能够“在水井中突然发现另一个自己”,这些话语中蕴藏着哲理,请联系前文内容,评析本文的思想性。
2024-03-02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与港

周拥军

黄茅港就像扎着马步在村口的土墙上写标语的亚叔随手写的一捺:深深地锲进陆地的是捺的起笔又细又窄,只能放得下一口水井;靠湖的那头是捺的收笔,宽一些、阔一些,可以并排放得下四五条大货轮。那里连着湖。港外,一湖的水在那里奔着流着。港口,一条矮矮的土堤隔开了湖,也把一湖的奔流隔开了。奔流的湖没有留意港,它太忙碌,有太多的目的地在等着它。目的地很远,动不动就是大码头、大商埠,它得铆着劲跑。港太普通了,还无法引起它的注意。

②没有人知道港从哪里来。这一代的黄茅港人出生时,港就在那里了,上一代或上一代的上一代黄茅港人出生时,港就在那里了。了解港的人都进了族谱,族谱像湖一样有很多支汊,一个支汊一巴掌大,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写着几代人,要从那里找出港的历史太难了。泛黄的古老的县志里提到过港,但每提到港时,总跟一场洪水或一场饥荒有关。一涉及洪水或饥荒,古老的县志里的文字,不是模糊了,就是欲说还休,让你只能去猜。就像很多族谱里的黄茅港人一样,他们出现,随后就在一场洪水中消失了,族谱里找得到他们的名字,他们最终的归宿,则需要去猜想。

③在黄茅港,所有的离别都和湖有关。

④湖撞进村庄的那个清晨,田在水下、地在水下、房子也一半在水下的黄茅港人只能选择远行。

⑤远行还是只能选择走水路。逆着湖奔涌的方向,一只只摇摇晃晃的船载着无数个家庭的希望,离开了黄茅港。鼓荡的风如一根根的缆,牵引着这些茫然的船。水在流,岸在移,船在晃,离开时,他们还是青涩少年,归来时,已是满头银丝。最不幸的是村里的汉爹。中年丧妻的汉爹,洪水后,他揣着家里仅存的一瓶酒,挑着一担行李,踏上求生路,一趟远行,从此不知所终,抛下一大堆儿女在泥泞中顽强地生长。每年的清明,他的家人,总要在湖堤上插几朵纸花,倒一瓶酒,声嘶力竭地喊几声,让一个漂泊的灵魂记起来时的路。

⑥湖水终于退了,像丧夫的寡妇,哭着,喊着,跌跌撞撞,一步一回头地极不情愿地退回了湖里,昔日的浓妆艳抹被秋风剥去,它被还原成一条一掐就断的水带,像一个弃妇一样龟缩在湖心。

⑦水退后,湖安静了,堤开始热闹起来。堤也是岸,但它不是古岸,是全新的岸。岸已没有多少了.湖水冲击一次,岸就后退一点,退到湖都忘记它了,它就安全了,湖再也不来打扰它了。它也不再是岸了,有人急急忙忙地在它身上栽上了树,种上了庄稼,再后来,村庄也迁过来了,岸就正式结束了它作为岸的使命。尽管它的名字还带着岸的印记,但它和岸再也没有一点关联了。现在,岸的责任全给了提.堤其实也不再是原来的堤,原来的堤化成了一堆污泥。替代的堤离原来的堤有一段距离,新堤的位置已到了原来的湖滩上。在这个位置修堤,堤内的那部分滩就不再是湖的了。了解湖的人都明白,夺属于湖的东西,这个决心很难下,但所有的黄茅港人都投了赞成票。湖夺去了太多属于黄茅港的东西,他们必须从滩上夺回来一些。滩是上好的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收成,就有了跟湖斗的底气。这样的工程靠一家之力不行,靠一族之力也不行,得靠港内所有人的力量。

⑧冬天来了,雪大片大片地落下,遮盖了湖,遮盖了滩,也遮盖了堤。现在的湖像刚出生的猫一样温顺,但并不是没有任何戒备的温顺。现在,它失去了争斗的能力,只能在雪下窥探,紧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和人斗了一辈子,和堤和岸斗了一辈子,它知道,一点点放松,就会导致满盘皆输。人、堤和岸输了还有退路,不过是从头再来,但湖输了呢?它会比人、堤、岸更惨。湖输了,湖域会被一点点地收束、蚕食,只能像一个刚过门的小媳妇一样畏畏缩缩地活在阴影里。这不是湖的性格,一条从远古奔涌而来的湖,从来没有忍让、迁就和屈服的习惯。

⑨它在等,等一个季节,等一场连绵不断的雨,等一次平山移路的山洪,它知道这道新堤拦不住它。历史上无数次破堤的记录都证明了这一点,只是没有人愿意去翻这些历史记录了,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堤上,都在被堤圈起来的肥沃的土地里。

(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部分以“一捺”为喻体,请从构思的角度赏析其妙处。
2.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将“湖”人格化的写法很有表现力,请以第⑧段为例加以赏析。
4.小宁从文学体式、人文主题等角度编写阅读材料,已编写了以下两组,想把本文加入其中一组。请为他作出选择并阐释理由。
甲组乙组
《边城(节选)》/沈从文
《再别康桥》/徐志摩
《茶馆(节选)》/老舍
《荷塘月色》/朱自清
《赤壁赋》/苏轼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2024-02-19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街头

废名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驶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1937)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①PO:Post Office的缩写,意即邮政局。②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1.两首诗在语言上都体现诗歌的       特点。
2.以下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作者即景抒情的偶然所感。
B.两位诗人都被眼前景物触发内心情感。
C.两位诗人都将自己的情感投射于景物。
D.两首诗的语言通俗,但是都富于哲思。
3.请分析两首诗在运用意象抒发感情上的不同。
2024-02-19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一)南乡子·舟行记梦

(南宋)辛弃疾

欹枕橹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二)南歌子

(南宋)辛弃疾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轿儿宽。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皆可收录在《宋代婉约词选集》中。
B.两首词皆写梦境,借梦境写相思相恋之情。
C.两首词皆口语化,直抒胸臆,被称为俗词。
D.两首词皆以女子口吻书写情怀,视角巧妙。
2.两首词皆为离别相思之作,你认为哪一首的构思更为巧妙?请以两词的画线部分为例,加以分析。
2024-02-1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城记(节选)

老舍

①大蝎调了五百名兵来保护迷林,可是兵们全驻扎在二里以外,因为他们要是靠近了迷林,他们便先下手抢劫。但是不能不调来他们,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兵们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是人人知道的,可是不调他们来做不负保护责任的保护是公然污辱将士,大蝎是个漂亮人物,自然不愿被人指摘,所以调兵是当然的事,可是安置在二里以外以免兵馋自乱。风稍微大一点,而且是往兵营那面刮,大蝎立刻便令后退半里或一里,以免兵们随风而至,抢劫一空。兵们为何服从他的命令?还是因为有我在那里:没有我,兵早就哗变了。“外国人咳嗽一声,吓倒猫国五百兵”是个谚语。

②五百名兵之外,真正保护迷林的是大蝎的二十名家将。这二十位都是深明大义、忠诚可靠的人,但是有时候一高兴,也许把大蝎捆起来,而把迷林抢了。到底还是因为我在那里,他们因此不敢“高兴”。所以能保持着忠诚可靠。

③这天大蝎为收获迷叶举办了盛大的敬神仪式。他请我这个外国人作大神的代表,在迷林中心的高架子上替他保护迷叶。大蝎告诉猫兵们,摘叶的时候若私藏或偷吃一片,大神的代表便会用张手雷劈了他们。大蝎一声令下,兵们两人一组上树摘叶。不大的工夫,我在上面已能看到原来被密叶遮住的树干。

④猫人并不是不能干事,我心中想,假如有个好的领袖,禁止了吃迷叶,这群人也可以很有用的。假如我把大蝎赶跑,替他做地主、做将领……但这只是空想,我不敢决定什么,我到底还不深知猫人。我正在这么想,我看见大蝎的木棍照着一个猫兵的头去了。我知道就是我跳下去不致受伤,也来不及止住他的棍子了,但是我必须跳下去,在我眼中大蝎是比那群兵还可恶的,就是来不及救那个兵,我也得给大蝎个厉害。我爬到离地两丈多高的地方,跳了下去。跑过去,那个兵已躺在地上,大蝎正下令,把他埋在地下。一个人若不明白他人的心理,便往往会因自己的善意而有害于人。我这一跳,在猫兵们以为我是下来放张手雷,我跳在地上,只听噼咚噗咚四下里许多兵全掉下树来,大概跌伤的不在少数,因为四面全悲苦地叫着。我顾不得看他们,便一手捉住大蝎。他呢,也以为我是看他责罚猫兵而来帮助他,因为我这一早晨处处顺从着他,他自然地想到我完全是他的爪牙了。我捉住了他,他莫名其妙了,大概他一点也不觉得打死猫兵是不对的事。

⑤我问大蝎:“为什么打死人?”

⑥“因为那个兵偷吃了一个叶梗。”

⑦“为吃一个叶梗就可以……”我没往下说,我又忘了我是在猫人中,和猫人辩理有什么用呢!我指着四围的兵说:“捆起他来。”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把大蝎捆起来!”我更清晰地说。还是没人上前。我心中冷了。设若我真领着这么一群兵,我大概永远不会使他们明白我。他们不敢上前,并不是出于爱护大蝎,而是完全不了解我的心意——为那死兵报仇,在他们的心中是万难想到的。这使我为难了:我若放了大蝎,我必定会被他轻视;我若杀了他,以后我用他的地方正多着呢。无论他怎不好,对于我在火星上——至少是猫国这一部分——所要看的,他一定比这群兵更有用一些。我假装镇静问大蝎:“你是愿意叫我捆在树上,眼看着兵们把迷叶都抢走呢?还是愿意认罚?”

⑧兵们听到我说叫他们抢,立刻全精神起来,立刻就有动手的,我一手抓着大蝎,一脚踢翻了两个。大家又不动了。大蝎的眼已闭成一道线,我知道他心中怎样的恨我:他请来的大神的代表,反倒当着兵们把他惩治了,极难堪的事,自然他绝不会想到因一节叶梗而杀人是他的过错。但是他决定不和我较量,他承认了受罚。我问他,兵们替他收迷叶,有什么报酬。他说,一人给两片小迷叶。这时候,四围兵们的耳朵都在脑勺上立起来了,大概是猜想,我将叫大蝎多给他们一些迷叶。我叫他在迷叶收完之后,给他们一顿饭吃,像我每天吃的晚饭。兵们的耳朵都落下去了,却由嗓子里出了一点声音,好像是吃东西噎住了似的,不满意我的办法。对于死去那个兵,我叫大蝎赔偿他的家小一百个国魂。大蝎也答应了。但是我问了半天,谁知道他的家属在哪里?没有一个人出声。对于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说一句话呢,猫人没有帮忙的习惯。这是我在猫国又住了几个月才晓得的。大蝎的一百个国魂因此省下了。

(节选自《猫城记》,有删改)

【注】①《猫城记》创作于1932-1933年,老舍从英国回国不久。此时的中国内有军阀割据、国共对峙,外有日本侵占东北,全国上下一片混乱,岌岌可危。情节概要:因飞机失事,中国人“我”坠落到了火星上的猫国,被一群猫人抓走。猫国大地主大蝎救了我,但他只是想利用我外国人的身份替他保护能使人上瘾又毒害精神的迷叶。我随着大蝎看到了猫国社会的种种情状,最终见证了猫国的灭亡。本文节选自第十三章。 ②国魂:猫国的货币。

1.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以第②段为例,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取得幽默讽刺效果的。
2.赏析“一名猫兵被打死”这一突发事件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的意图。
4.《猫城记》与《阿Q正传》主题接近,而各具艺术独创性,请结合文本内容辨析。
2024-02-18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唐】高适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

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

舞换临津树,歌饶向晚风。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

【注】①投辖:《汉书·陈遵传》记载,“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辖,车轴两端的键。②避骢:《后汉书·桓典传》记载,“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桓典,东汉大臣,官至侍御史。

1.小松想要为本诗选择背景图,与本诗风格最为匹配的一项是(     )。
A.绚丽奇幻B.清翠秀丽C.凄冷阴沉D.苍茫空阔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联中“白露”点出时节为秋,“清川”呼应诗题中的“灵云池”。
B.“舞换”一联写人们在舟中歌舞作乐,暗含对将领荒淫无度的批判。
C.“乘兴”一联巧妙用典,含蓄写出场面之欢乐,窦待御之可亲可近。
D.诗人以“弱羽”自比,愿伴“鹓鸿”表达对窦侍御的追随赞美之情。
3.本诗可看作应酬之作,应酬之作特别注重“得体”,本诗在这点上做得很好。请从“得体”角度赏析本诗。
2024-02-18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控(一模)试卷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