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9 道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1 .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我们看到社会上好的榜样和不良的社会现象时,孔子在《论语》中建议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显示出自信并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江城子》一词中,描写词人梦中和妻子见面,相互看着对方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百年来,我们之所以对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难以认知,甚至对此产生怀疑,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具体来讲,由于历史漫长,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干扰和制约,由此产生了很多有悖于音乐艺术自身规律的理论话语,对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比如,有关的问题,古人起初是把它们区别得清清楚楚的,后来由于历代官方音乐理论只承认一种音阶,就把的区别抹杀掉了。而且,由于文化语境发生了变化,现代人对古代人创造的一些理论、话语难以把握,以致在理解过程中产生歧义和偏差。另外,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被普遍接受,致使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承受到了冲击,无形中削弱了国人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的认知能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探讨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应该看到,历史上形成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虽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但主导话语并未完全消失,历史上形成的很多理论话语至今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旋宫理论;五声、十二律、六十调等律声系统关系;秦汉以来形成的相和三调、清商三调、笛上三调、琴五调等调关系原理;等等。这些历史上曾经形成的理论话语,是当下我们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只有以此为参照,才能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契合、完美统一。

必须坚持理论自信和话语自信,充分挖掘历史上已有的理论话语及其内涵,以此彰显中国传统音乐厚重的历史根基和文化脉络,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同时还应该明白,历史上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也不是随意产生的,是在对此前理论话语继承和超越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所谓继承,不是对原始理论话语的一味照抄照搬,而是接通原始现实的桥梁和纽带。继承与创新永远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要继承必须有创新。因此,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新时期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最显著特征。

新时期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即改用”“借用创用。所谓改用,就是对历史上一些不适应现代文化语境的名词、术语通过改造,转换成新的理论话语,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借用,就是洋为中用,即借鉴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中的一些名词、术语以及理论范式为我所用,特别是一些有关音乐形态方面的概念、术语,完全可以借用,但前提是不应产生歧义。试图彻底规避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观念和做法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谓创用,就是现当代人结合文献研究、曲调考证、音乐实践所创设的一些具有可行性且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话语。近百年来,老一辈音乐学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以及现实需要,改用借用了很多符合中国传统音乐本质特征的创新性理论话语,同时也创设了一些新的理论话语,这是新时期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宝贵资源,应该加以重视和利用。

(摘编自刘永福、高苗苗《关于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回顾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发展史,我们的音乐文化经历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和国际音乐文化交流。

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到秦、汉两代。秦、齐、燕、赵、韩、魏、楚的连横、合纵,和诸子百家学说的争鸣、辩论,促进了中原地区和四城地区的音乐文化交流。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演化,出现了以编钟和建鼓为主要乐器的大型管弦乐队。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无半音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家学说的理论端点。

第二次,是在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两代。西晋永嘉之乱,使中国北方人民向南方迁移,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不仅带来了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向内地的传入,同时也促使外国音乐向中国传入。

唐代开创了中国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公元568年。龟兹乐工苏祗婆引进五旦”“七调理论,至隋初,由郑译将它与中国古代乐制相结合,推演成十二均,并形成八十四调。

第三次,是在清代以来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清末民初,一批中国音乐家走出国门。走向欧美、日本,学习西方音乐。回国之后,他们在中小学校开设乐歌课程,开办专业音乐学校,传授西方音乐。许多音乐家还翻译出版《和声学》《对位法》《作曲法》《曲式学》,介绍欧洲音乐理论体系,起到了推动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发展的作用,开辟了更为多样化的路径。历史证明,音乐文化交流不仅推动了音乐艺术本体的发展,而且也推动着中国音乐理论多向度的发展。我们今天在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尤其要提倡多向度双向度的国际音乐文化交流。

(摘编自王州、王耀华《传承性·开放性·创新性——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三维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语境的变化和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冲击,是新时期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难以被认知的现实原因。
B.历史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干扰和制约,现在没有也不可能再产生这样的情况。
C.材料二强调今天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需提倡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与材料一中的“借用”异曲同工。
D.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是当下我们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我们需以此为参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抹杀了“均”与“宫”的区别,这是受历代官方音乐理论的干扰和制约而形成的。
B.新时期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要超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关键是要创设一些具有可行性且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话语。
C.材料一中的“创新”并不是抛弃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而是通过新理论话语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D.材料二回顾了中华民族经历的三次较大规模的音乐文化交流,目的是阐明音乐文化交流对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性。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的一项是(     
A.邱霁把古琴、日本筝和越南筝的演奏特点和音色融入自己的音乐之中。
B.钢琴协奏曲《黄河》取材于冼星海著名的《黄河大合唱》,作品充分发挥了钢琴的表现力,同时融入了多种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
C.金湘在歌剧《原野》音乐创作中将民族作曲技法与西方现代作曲熔于一炉。
D.歌手赵景旭用民族调式创作流行音乐,以传统文学作品《山鬼》为词进行改编,受到大众喜爱。
4.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如何构建当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结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04-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本卷诗歌鉴赏的两首词中,我们不难发现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安危息息相关。作为当代青少年,你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怎样的认知、感受和体悟。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入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3-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4 . 下面是对联的上联或下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另一句。
第一题:
①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登北固遥望神州叹廉颇哀情。
第二题:
①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
②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
2024-03-2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5 . 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建安文学指东汉末年建安至魏初在中原地区流行的文学,多写现实动乱和人民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风格慷慨悲凉。
B.山水田园诗包括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王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有陶渊明和孟浩然。
C.词最初是配乐演唱的文学形式,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按风格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都属于豪放词。
D.古代诗歌分为诗词曲三类,其中诗又分为古体和今体,“三吏三别”和乐府是古体;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前者如《天净沙·秋思》。
2024-03-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之后只剩怅然若失。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以动衬静,选取乡村极富代表性的动物,写得富有生活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出刘裕挥师北伐、不可阻挡的气势。

(4)“猿啼”声“嗷嗷”,高急之声,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所以古诗词常用猿的啼叫声来表达哀怨、愁苦、凄怆、孤寂之意,比如“____________”,再如“____________ ”。

2024-03-2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末年爱国诗人。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

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注:①词人应北人张侍御所邀会饮其家,遇大宋宋室之后,沦为张侍御家婢,感慨万千,遂作乐章一首。②宋金之际著名文人,北宋钦宗靖康二年,奉命使金,金人强留不遣,命为翰林待制。

1.下列对这两首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词前两句写雨后水上明亮的彩霞和潮后岸边淡淡的泥沙,营造了一种旷远清冷的意境,为后文奠定基调。
B.邓词中的“风”和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风”含义相同,都指秋风,都指人生遇到的各种磨难和挫折。
C.吴词中的“南朝”表面指建都于建邺的宋、齐、梁、陈四朝,在此暗指已经为金所灭的北宋。
D.吴词中“恍然一梦”三句写词人在金地遇到美貌依旧而境遇不同的宋宫宫人,表现出词人的惊诧和恍惚。
2.下列对这两首词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词中“叶声寒”一句,用“寒”这个肤觉的词来形容声音,用了通感的修辞,写出了风吹叶落给人的凄冷之感。
B.邓词中的“雁”是北飞之雁,诗人借雁抒情,寄寓了对在离乱中的人民的无限同情。
C.邓词中的“寂寞古豪华”一句,“古豪华”指的是建康,寂寞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建康城的冷清凄凉。
D.吴词“仙肌胜雪,宫髻堆鸦”用了借代的修辞,用“肌”和“髻”代指宋宫宫人,描绘出了宋宫人之美貌。
3.吴激的《人月圆》词善用典故,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用典之妙。
4.李清照《声声慢》作于词人南渡之后,邓剡《唐多令》作于南宋灭亡之后,都是离乱时期的作品,试分析其在所表达的情感方面的异同。
2024-03-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宋史·辛弃疾传》)

材料二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佑三年,权知礼部贡举。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口,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昌化A故儋B耳C地D非人E所居F药饵G皆无有
2.请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弃疾善长短句(     )        神宗独(     )        轼恐不(     )        枉用相(     )
3.以下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因为李定等人的捏造诬陷,苏轼被逮捕入狱,后被贬至黄州。
B.绍圣年间,苏轼多次被贬,直至荒远之地,但他都心怀淡然,随遇而安。
C.苏轼作品众多,内容丰富,少有人可比,常说自己的文章如行云流水。
D.谢枋得连夜为辛弃疾写文祭祀,天明文章写成,后又向朝廷请求追赠辛弃疾。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下列第(3)句。
(1)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2)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2024-03-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熟藕

汪曾祺

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这家店卖种酒,叫佛手曲。一个很大的方玻璃缸,里面用几个佛手泡了白酒,颜色微黄,似乎从玻璃缸外就能闻到酒香。酱园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有两个烧饼的钱就可以买一小堆,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直接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其实没有什么贵重的果子,不过就是甘蔗(去皮,切段)、荸荠(削去皮,用竹签串成串,泡在清水里),再就是百合、山药。

周麻子的水果摊隔壁是杨家香店。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户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这家卖的东西真杂。红蜡烛。一个师傅把烛芯在一口锅里一支一支出来,一排一排在房椽子上风干。蜡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纸钱。一个师傅用木槌凿子在一沓染黄了的毛长纸上凿出一溜溜的铜钱窟窿,是烧给死人的。明矾。这地方吃河水,河水浑,要用矾澄清了:炸油条也短不了用矾。碱块。这地方洗大件的衣被都用碱,小件的才用肥皂。浆衣服用的浆面——芡实磨粉晒干。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别的事。他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他伸一个懒腰,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扁窄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刘小红的父亲一天就是比这些道道,一面口中报出尺数:一尺、二尺、三尺……绒线店还带卖梳头油、刨花(抿头发用)、雪花膏。还有一种极细的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刘小红每学期装饰教室扎纸花,都从家里带了一箍花丝去。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刘小红从小爱吃零食,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的是一个土地祠。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谁想吃熟藕,都得来跟王老买。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他的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她吃不下东西。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摇头不吃。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长了,小红妈非常心疼。一天,她忽然叫:妈!我饿了,想吃东西。

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子面?

小红摇头。

冲一碗焦屑?

小红摇头。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

小红摇头。

那你想吃什么?

熟藕。

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

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

小红吃了熟藕,躺下来,睡着了。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

小红红着脸说:有了。

一定会是个白胖小子!

托您的福。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人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推开门发现,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了三炷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还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

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材料二:

闲笔,顾名思义,百忙中极闲之笔。换言之,即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者闲散细节。这些闲来之笔,表面上看来或繁冗复沓,或偏离主题,或无足重轻,实际上能起到揭示作品主题、刻画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和引发读者联想的作用。所以说,闲笔并不闲,它不是文学作品中可有可无之物,而是不可或缺之笔墨,无则文章显得生硬不真实,缺乏生命力,有则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作家贾平凹曾如是说:所谓闲话”,是作者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介绍杂货店的东西多是生活日用品,突出一个“杂”,这些用品直接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淳朴民风。
B.刘小红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照应开头“都喜欢她”,展示了祥和友好的邻里关系。
C.刘小红每学期装饰教室扎纸花,都从家里带了一箍花丝去,展示了刘小红热爱班集体,有集体荣誉感的特点。
D.一个孤老男人,竟不合情理地问一个年轻女子生育的事,更显示出两人间淳朴的忘年交情谊,超越血缘关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正、侧面描写刘小红美,寥寥几笔便戛然而止,开始写东街的街尾两旁的店铺,用笔新奇,吸引读者兴趣。
B.小说结构清晰,从东街各店铺写到刘家绒线店,将东街人家之间亲密而淳朴的关系蕴藏在疏淡平实的记述中。
C.描写“白水窦章”时,作者用墨如泼,用语辛辣嘲讽,生动地展示了他不近人情、枯燥无味、毫无生趣的特点。
D.小说情节结构从容舒缓,看似随意实则精致,淡化情节与冲突,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体会小说蕴含的深刻主题。
3.请概括小说中王老的人物形象,并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塑造王老这个形象的。
4.作者以“熟藕”为题,开篇却以大量篇幅写东街街尾各家店铺情况,看似是“闲笔”,实则并非“闲笔”。请结合文本一、二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024-03-2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叶嘉莹

她是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是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写道: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吟诵诗词。十多岁她就开始写诗填词,大学后师从著名作家顾随。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面对北平的沦陷,叶嘉莹写下了悲痛的诗句: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

17岁时,她失去了母亲。24岁时,她结婚南下到台湾,又经历白色恐怖和政治迫害,她的先生还被捕入狱。她说,在离开北京后很长一段时间,她辗转台湾、美国、加拿大,都像在天地间飞扬的蓬草,漫无根蒂。

1966年,叶嘉莹以台湾大学交换教授的身份赴美国讲学,去了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最后辗转到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书。

加拿大的课程需要用英语讲授:想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诗词,就需要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看待、评论和讲述中国古典诗词。叶嘉莹每日须花大量精力查生词备课至深夜。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差异,无法完全复刻和传达诗词的神韵与精妙,让她有一番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的滋味,终不如在祖国教书那样挥洒自得。

在英文逐渐熟练以后,叶嘉莹旁听了一些西方文学理论的课程,研读了大量西方文学理论的书籍。她大胆尝试将所学西方文学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之中,用以诠释主观、抽象的传统诗话,收到良好效果。通过多年的思索与探究,叶嘉莹对中国诗词特殊的美学品质的形成与演进,已经做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说明,在北美的汉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叶嘉莹的教学研究活动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之间架起了桥梁,她也成为中西文化的摆渡人,如辛勤的艄公,以一方讲台为舟,将一批批学子送到了知识的彼岸。世界权威汉学家马汉茂、施吉瑞都是她门下的学生。在哥大教学的第二年,她被聘为终身教授,这在当时的北美是没有过的先例,这是我一生不幸中一次幸运的际遇1991年叶嘉莹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成为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201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成为文史馆唯一的外籍馆员。2016年,她荣获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被公认为是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她人生中最大的苦痛之一,是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夺走了她的大女儿和女婿。1976年,长女和女婿因车祸同时罹难,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

她的朋友刘秉松回忆: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她,听朋友说,她女儿女婿意外离世,她那么心痛,但参加完葬礼,回来还照常去工作,见到同事朋友学生,最多眼圈一红。她的丧女之痛,似乎都用学问和诗词抚平了。

叶嘉莹先生曾在书中写道:母亲去世的时候,我在北平沦陷区,家国的苦难让我体会到生命的无常。父亲去世后,我再也没有一个长辈的家人了。谁想到我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之后,我的女儿也遭遇不幸。经过这一次大的悲痛和苦难之后,我知道了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我终极的追求、理想。我要从小我的家中走出来,那时我就想:我要回国教书,我要把我的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我要把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达给下一代。

1978年,听闻中国恢复高考,已在加拿大教书多年的叶嘉莹申请回国,她说:我愿意自费回国教书,我自己出旅费,不接受国家一分钱,自己不要任何报酬。于是她被批准到北京大学教书,不久后又接到南开大学的来信。

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堂下座无虚席,她写下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14年,因年老不再适合越洋,决定正式回国,定居南开。

我天生就是一个教书的。叶嘉莹说。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她在讲台后站了整整70年。浮和沉,名与利,都不是她追求的东西。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年轻人开一扇门,将美好的吟诵传承下去。叶嘉莹先生曾在书中写道:国家要建设,国内有很多人才,我是个不成材的散木,但是我怀念我的故乡,怀念我的祖国。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好的办法报国,我只能把我所体会的、我所传承的中国诗歌中的美好的品格和修养传给下一代。

40年来,叶嘉莹不仅在南开大学教课,还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巡回讲学,举行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在演讲中,叶嘉莹不断用诗词来表达报国之情: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在中国古诗中,常用雁排成人字来表达对人的思念,而这种思念不应是小我的、私人的那一点感情,而应该是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更博大的情谊。

几十年过去了,叶嘉莹完成了她的返乡之旅,透过文字将爱诗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中国古典诗词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全世界的汉学家眼中,叶嘉莹是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而这位诗词大家,私下一直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朴素生活。为了推广诗词教育,叶嘉莹多次为南开裸捐,总金额达数千万,这是她个人的毕生积蓄。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李商隐的诗《灯》是叶嘉莹喜爱的一首诗。九十余载,未应磨染是初心。叶嘉莹自己是一盏灯,心头的一点火焰依然长明;她又是传灯者,从漂泊到归来,诲人不倦,望一灯燃百千灯,传承中国古典诗词命脉。千年传灯,日月成诗。诗词的点点灯火,终会如日月星辰,明终不尽。

(有删改)

1.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嘉莹从小出生于书香世家以及师从名师,为她之后在诗词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B.青年时的叶嘉莹遭遇了巨大的家庭变故,这些因素迫使她远离祖国,辗转到各地。
C.女儿和女婿的意外身亡给叶嘉莹沉重的打击,也促使她将自己的余热都奉献给祖国。
D.叶嘉莹主动申请回国,通过教学、巡回讲学、举办诗词专题讲演等方式传承着文化。
2.对叶嘉莹在传承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贡献,以下不能直接表现的一项是(     
A.努力打破语言、文化壁垒,展现中国诗词的神韵与精妙。
B.引入西方文论,更系统化阐释中国诗词的特殊美学品质。
C.为传承发扬古典文学培养了人才,其中不乏权威汉学家。
D.研究成果卓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代表人物,享誉世界。
3.叶嘉莹在传承古典诗词中,展现出了哪些突出的品质,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4.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请结合具体的语段,谈谈本文大量使用引用的作用。
2024-03-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