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6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油油的麦芽

王哲

在我国的最北边,大雪封山的时候很冷,冷到一口唾沫掉地上都能结冰碴子。大栓在村口发现洪恩的时候,洪恩已经被雪埋住了。大栓开始以为是傻狍子被人撵急了钻雪窠子里了,他上去一脚踢在隆起的雪包上,然后便看见一个人撅着屁股趴在雪地上。

大栓费了很大劲儿才把洪恩弄到家里,但洪恩浑身都是冻伤,躺在炕上已经不能说话了。

这时候大栓想到了老胡,老胡懂点儿医道,村里谁有个小灾小病的都先找他捅咕捅咕,他要没辙了,再去镇上请郎中。

老胡给洪恩把了脉,又把眼睛翻开看看,然后说,没事儿,都是冻伤,缓一阵子就好了。

洪恩敷上了老胡用獾子油熬制的冻疮膏,躺了没几天勉强可以开口说话了。他告诉大栓和老胡,他是一家生药铺的二柜,因为和大柜有矛盾被东家开除了,他本来是来投一个朋友的,可朋友如今已经不在了……说到这里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大栓说,洪大哥没事儿,你要不嫌弃以后就在这儿待着吧!

老胡说,大栓说得对,你现在无家可归了,以后就把这儿当你的家吧!

洪恩看着大栓和老胡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流泪。

老胡说,大栓,洪恩既然倒在咱村口,那说明和咱村有缘,好人也不能让你一人做了。

尽管大栓不愿意,但老胡还是说服大栓把洪恩送到自己家里。

老胡说,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半拉郎中,他现在还有病,你有啥能耐和我争?

洪恩对大栓千恩万谢,住在了老胡的家里。后来村里人知道有个外乡人遇难了住在老胡家里,都纷纷拿着东西前来看望,还有人拎着酒和肉。

洪恩在这个村子一住两个月,病好得也差不多了。他几乎成了吃百家饭的,只要随便走进一家,大家都会热情地招待他。

但最让他感动的还是老胡,他全身大面积都有冻疮,开始的时候躺也不是坐也不是,很难受,老胡就给他熬草药喝,让他少受不少痛苦。

另外老胡给他单独收拾出一间屋子,从不让老婆孩子进去。他虽然是个落难之人,但老胡对他一向很敬重,跟他说话也是商量的口气。

洪恩曾经问过老胡,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

老胡说,谁让你遇上我了?

洪恩明白,换做任何一个人落难了,只要遇上老胡,他都会这样对待的。

洪恩感叹地说,老胡哥,我真不知怎么谢你了!

老胡说,我又不是为了让你谢我!

洪恩本来对人性丧失信心了,他一门心思地为东家劳碌从无二心,可东家还是不信他,把他扫地出门了。是这个村子和这个村子的人让他对生活又有了希望。

老胡在听完洪恩对往事的诉说后,对洪恩说,但凡人做事儿,老天都看着哪!不是老天没长眼,是我们求的太多了。

老胡家过得还不错,在村南有好几垧地的麦田,播下种子以后,洪恩经常陪着老胡在麦地边儿走走。

天蓝得仿佛像刚用水洗过了一样,几只山鸟儿落在麦田里吱吱地叫着,刚刚萌芽的麦田绿蒙蒙的,有一股清香飘浮在空中,很好闻。

洪恩说,老胡哥,我看种地真不错,比做生意强多了!

老胡说,种地是靠天吃饭,旱涝成灾的,弄不好就会颗粒无收。

洪恩说,起码省心。

老胡说,我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你不一样。总有一天你会离开这里的。

老胡说得没错儿,刚要收麦子的时候,洪恩所在的生药铺东家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找到这里,说错怪洪恩了,现在他已经把大柜撵走了,要请洪恩回去当大柜。

洪恩临走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送他。老胡和大栓套了一挂马车一直把洪恩送到城里。

洪恩拽着老胡和大栓的手说,大恩不言谢!

送走了洪恩,大栓和老胡回到村里天已经黑了。

大栓对老胡说,哎,你说这小子以后发达了,能不能把咱哥俩忘了?

老胡说,你说啥呢?

大栓说,我怎么看他不把咱哥俩当回事儿了?

老胡说,你知道啥!依我看洪恩是个有心人,再说了,我们帮他是看他落难了,又不是图他啥!

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洪恩走了以后再也没回来。一次大栓去城里看亲戚,听说洪恩做了生药铺大柜后发了大财,便去生药铺看他。他一到生药铺门口,正好洪恩从屋里出来上了一辆黄包车,他赶紧喊洪恩的名字,可洪恩连头也不回坐着车走了。

大栓很生气,回村便把这件事儿告诉了老胡。

老胡沉吟一下说,他可能没听见呢!

大栓说,我离得那么近,他咋会听不见?明明是听见了也不搭理我!

老胡说,大栓,这事儿过去了,以后不要再提了!

大栓说,怎么能不提呢?当年我们那么帮他,要不是我把他背回来,他早冻死了。

因为这年天旱,附近的几个村子都颗粒无收,大家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好不容易盼到春天要下种了,大家都很犯愁。

这时候,洪恩忽然派了一个伙计赶着大车挨家送麦种,只是没有老胡和大栓的。

大栓问赶车的伙计,为什么没我的。

伙计说,这你要去问我们东家。

大栓气得真想揍洪恩一顿。

老胡呵呵地笑了,然后调侃大栓说,你也别着急,也许咱的恩太大了,他一时还不上。

大栓说,啥?小恩都还了,大恩反倒不还了,这世上就没这个理儿啊?

所有的村民得了麦种以后,都在欢天喜地地播种。只有老胡和大栓的地里冷冷清清的。

老胡架不住大栓撺掇,还是套了一挂车准备到城里去看看洪恩。他只想和洪恩叙叙旧。

当车经过自己和大栓家地头儿的时候,老胡被两片地里绿油油的麦芽惊呆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恩被东家开除,在投靠朋友不得之后遭遇雪难,而恰巧被大栓发现,故事便由此展开。
B.大栓和老胡都是热心肠,他们争着收留洪恩,最后还是老胡以懂医道的理由占了上风。
C.村民纷纷看望洪恩,热情招待他,体现出费孝通所说的“乡土社会”具有温暖人情的特点。
D.大栓从城里生气而归,一是气洪恩三年都没有回村里看看,二是气洪恩故意不搭理他。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细节描写生动,如洪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只是一个劲儿流泪”,这些细节表现出洪恩对被开除的往事难以释怀。
B.小说的语言独具匠心,如“傻狍子”“獾子油”等北方物产,“雪窠子”“捅咕捅咕”“半拉”等方言,都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C.小说插叙老胡为洪恩单独收拾出一间屋子的情节,既体现出老胡对洪恩的敬重,突出人物形象,又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D.小说善用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如老胡多次说帮洪恩不图什么,表现了老胡不求回报的心理,反衬了大栓的自私狭隘。
3.小说中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并非闲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4.高三(1)班举办“学写小小说”主题活动,李老师提出小小说要注意写好结尾,通过巧妙构思在结尾处完成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突转。请据此简要赏析本篇小说的结尾。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体,而人主怠做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医人咸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故人主不可以不加心于利己死者。

(节选自《韩非子·备内》)

材料二:

赵襄子之时,以任登为中牟令。上计,言于襄子曰:“中牟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襄子见而以为中大夫。相国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非晋国之故。”襄子曰:“吾举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遂不复问,而以为中大夫。襄子何为?任人,则贤者力。

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干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骥也。释父兄与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钓者与仇人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数矣。故小臣、吕尚听,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听,而天下知齐、秦之霸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度》)

[注]小臣:指伊尹,他被汤任为小臣(官名)。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医善AB人之伤C含人之DE非骨肉之F亲也G利所H加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指极短的时间,与《劝学》“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须臾”意思相同。
B.故,文中指原因、缘故,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中的“故”意思不同。
C.毕,动词,意为全部使出,与《苏武传》“请毕今日之欢”中的“毕”意思不同。
D.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常用来代指国家,体现了以农为本的原始崇拜。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子时刻都在窥测君主的意图,而君主处于上位却傲慢懈怠,这导致大臣胁迫甚至杀害君主。
B.韩非子认为:造车的人希望别人富贵,制棺材的人希望别人早死,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C.赵襄子任胆胥己为中大夫,遭到相国质疑,赵襄子说已经亲自考察过此人,相国便不再过问。
D.成就霸业者需要依靠贤臣,就像横渡长江的人需要依靠船,到远处去的人需要依靠良马一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
(2)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及“君臣关系”问题,但二者观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阳是个脾气暴躁的大火球,②总是向宇宙中乱“扔”东西,③这些东西包括由电子和质子等带电粒子组成的等离子。①它们又热又快、⑤有着很强的战斗力。⑥但值得幸运的是,⑦我们的地球拥有磁层——即由流动的地球外核形成的强大磁场,⑧能够抵御得住这些东西的袭击。

       A       ?在地球深处,有着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的熔融液体。当地球旋转时,地核会产生电流,电可以生磁,因而产生了磁层。当来自太阳的等离子体高速向地球冲来时,地球磁层会把它们拒之门外。但也会有一小部分等离子体从地球的两极趁虚而入,与大气层相互作用,形成我们见到的美丽极光。

既然地球磁场能挡住太阳扔出来的东西,那么为什么光能进来呢?光也是从太阳发射出来的,不是吗?磁场能挡住的是带电粒子,     B     ,所以,光通过了地球磁场的考验。

不过,地球的磁场也是不稳定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磁场会改变方向,甚至 C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转”呢?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磁极方向的改变,似乎对人类生活没什么太大影响,但是,在两极互换期间,地球磁场可能会变弱甚至消失一小段时间。失去了地球磁场的保护,地球很可能就抵不过太阳微粒辐射的侵袭。

1.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4-05-1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普洱市高三统一复习检测(三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年来,我记不清有多少次重回老院。不知为什么,只要路过前门,脚就会往东一拐,地走进那条老街,一直走到老院。

记得阔别多年第一次重回老院,是2003年的冬天。那时候,老街尚未改造,老院尚未拆迁,依旧是我小时候见到的模样。尽管有些破旧,老院却如风雨故人,那样亲切,在寒风中迎着我。

老院最里面的东头是我家的那三间房子:灰瓦,红门、绿窗;地砖、窗台,房檐;清风,朗日,花香。日子好像定格在往昔。记忆中,墙上贴着我儿时最喜欢的哈琼文的年画《祖国万岁》,我在床上和弟弟演着八路军打日本兵的节目,打得;读高中时,几乎每个周末的下午.在饭桌前,一个要好的同学和我面对面坐着,天马行空,一聊聊一个下午:寒冬的夜晚,秫秸纸糊的顶棚上,耗子大爷地四下乱窜,咬噬着上面的干糊,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像走马灯一样,那些画面一一浮现。我推开房门走了进去,除墙角堆放着管道之类的东西,屋里空荡荡的。我却似乎能看到屋中央煤火炉升腾起淡蓝色的火苗,闻到炝锅的葱花味儿和炉盘上烤窝头片的焦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项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存在的语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D.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3.请从句式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
2024-05-15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普洱市高三统一复习检测(三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谒文宣王庙

罗隐

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

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狐狸。

雨淋状似悲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

傥使小儒名稍立,岂教吾道受栖迟。

【注】①本诗作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其时佛道盛行,儒学衰微。文宣王,即孔子。②悲麟:《孔丛子·记问》记载:“子曰:‘今宗周将灭,天下无主,孰为来哉。’遂泣曰:‘予之于人,犹麟之干兽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③叹凤:《论语·子罕》记载:“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叙事,紧扣诗题,统摄全诗,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以及缘由。
B.首联下句写景,孔庙树木凋零的环境与《蜀相》中“柏森森”的环境不同。
C.颔联对仗工整,“九仞”“三间”相对,前者言围墙之高,后者言荒殿之多。
D.颈联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雨”“露”以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2.诗歌是如何表现奉儒尊儒的情感的?请结合后三联简要分析。
2024-05-1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普洱市高三统一复习检测(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尝见明初逸史,明太祖训臣之语曰:“汝曹称尧、舜主,主苟非圣,何敢谀为圣?主已圣矣,臣愿已遂矣,当加之以吁喘①,自居皋、契之义。朝见而尧舜之,夕见而尧舜之,为尧舜者,岂不亦厌于听闻乎?”又曰:“幸而朕非尧舜耳。朕为尧舜,乌有汝曹之皋、夔、稷、契哉?其不为共工、醒兜,为尧、舜之所流放者几希!”此真英主之言也,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唐宋盛时,大臣讲官,不辍赐坐、赐茶之举,从容乎便殿之下,因得讲论古道,儒硕兴起。及其也,朝见长跪、夕见长跪之余,无此事矣。不知此制何为而辍,而殿陛之仪,渐相悬以相绝也。

(节选自龚自珍《明良论》)

材料二:

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①莫之从。公不说。晏子见,公谓晏子曰:“寡人闻君国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晏子曰:“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民,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暴也。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公曰:“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国内之禄,所收者三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谏上第一》)

【注】①吁:表示否定,此处指提出异议。②职计:古官名,掌管府库财务。③士师:古官名,掌管法律诉讼。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历览近代之A士B自C其敷D奏之日E始进F之年G而耻H已存者I寡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指总是,与《促织》中“辄倾数家之产”的“辄”意思相同。
B.季,指末世,与《鸿门宴》中“项羽季父也”的“季”意思不同。
C.万钟,指万钟俸禄,泛指优厚的俸禄,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禁,指制止,与《与妻书》中“必不能禁失吾之悲”的“禁”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太祖认为即使君主已经是圣君,臣子的愿望已经实现,臣子仍然应当向皋、契学习,敢于对君主提出不同意见,龚自珍十分赞同此观点。
B.龚自珍盛赞唐宋兴盛时期的君臣关系,当时皇上对大臣和讲经史的官员赐坐、赐茶,使他们可以随便在皇上休息的别殿谈论古代治国之道。
C.景公向晏子抱怨如今自己不能宠爱谁就让谁得利,也不能厌恶谁就疏远谁,已经失去了国君的权威,晏子听后,总结这种情况就叫作“逆”。
D.晏子认为夏、商、周三代社会安定、百姓和睦,是因为君主宠爱有利于国家的人,厌恶有害于国家的人,使得贤良之人增多,奸邪之人消失。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此制何为而辍,而殿陛之仪,渐相悬以相绝也。
(2)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
5.材料一中被明太祖训斥的臣子和材料二中使景公不悦的职计、士师是同一种臣子吗?为什么?
2024-05-1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普洱市高三统一复习检测(三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

陈著

有约泛溪篷,游画图中。沙鸥引入翠重重。认取抱琴人住处,水浅山浓。 一笑两衰翁,莫惜从容。瓮醅灰芋雪泥菘。直到梅花飞过也,桃李春风。

【注】①醅:酒。②菘:白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鸥自在飞翔,引着词人渐入山水深处;“翠重重”描绘出景色的层次和色彩。
B.词的上片写得颇为轻灵,泛舟溪上,抱琴人住处,水浅山浓,亦含隐逸之趣。
C.“衰翁”指年老男子,词人以哀伤口吻称呼自己与友人,颇有年华不再的感叹。
D.“瓮醅灰芋雪泥菘”写出词人与老友享用薄酒蔬菜的愉悦,气氛融洽,画面温馨。
2.请简要赏析“直到梅花飞过也,桃李春风”。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由张艺谋执导,雷佳音、马丽等主演的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热议。影片将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浪漫主义的情怀相互融合,在笑中带泪的悲喜剧框架下,为观众和司法从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二十条”普法课,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

片中的“第二十条”指我国新《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但长期以来,有人把正当防卫制度称为“沉睡条款”,主要因为: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往往事实证据比较复杂,有的案件甚至缺少证据,导致在认定时会出现较大的争议;受传统司法理念影响,导致司法人员不敢去适用;很多人认为“死者为大,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

①法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②不仅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天理良知,③而且以其独特的魅力表达了无与伦比的美感。正当防卫无疑是法律条文中最能彰显法律之美的瑰宝之一。

1.下面对新《刑法》“第二十条”的定义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正当防卫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起因条件,即“合法利益遭受不法侵害”。
B.正当防卫是指在紧迫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权利。
C.每个公民都有通过对犯罪分子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的权利。
D.如果因防卫过当造成重大损害,在进行刑事责任量刑时应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并作修改。
2024-05-13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四月间,近在眼前,远到山巅,皆是新绿。这新绿是春的心脏,是春的魂灵精魄。

有如此的绿,那天也定然是不坏的,或澄澈、或朦胧,再加一点白的云和吹动云的微风,就这么和新绿,共同营造出美妙的艺术效果。事实上,在山城,只要能看得见天,就能看得见蓝。即使看不见天,只要云不是那么灰,只要雨不是那么密,天也能泛出一抹青来。这抹天青不是烟雨对蓝的加持,而是山川新绿映射的微光。有如此的蓝,那地上的绿定然也坏不到哪里去,或清浅、或新盈,就这么和蓝天顾盼生姿。

蛰伏一冬的山被初春的阳光照耀,一片亮黄。新绿也许就是这么从大地悄悄冒出来、生长着。从冒出“草色遥看近却无”,长到“浅草才能没马蹄”,生成“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新绿在时间的轴序上呈现次第的状态。因为海拔的高低起伏,次第的状态又同时存在,咏叹着早春、仲春、暮春时序的交织错乱。低处早就“拂堤杨柳醉春烟”了,中段“碧玉妆成一树高”,高处才“忽见陌头杨柳色”“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吟哦交替回响,时序纬线和海拔经线交织出新绿立体的一片诗意。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新绿从大地悄悄冒出、生长,在时间的轴序上呈现次第的状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05-13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马,轻任新节,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民日夜祈用而不可得,苟得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其谁能当之?《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有而众,不若无有。今世之人主,多欲众之,而不知善,此多其雠也。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曰:“善。”以为造父不过也,使之钩百而返。颜阖入见,庄公曰:“子遇东野稷乎?”对曰:“然,臣遇之。其马必败。”庄公曰:“将何败?”少顷,东野之马败而至。庄公召颜阖而问之曰:“子何以知其败也?”颜阖对曰:“夫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造父之御,无以过焉。乡臣遇之,犹求其马,臣是以知其败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适威》有删改)

材料二:

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季孙问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陀。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急辔衔者,非千里之御也。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马。”子贡曰:“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达之国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以道导之,则吾雠也。若何而毋畏?”

(节选自《说苑政理》)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苟得为A上用B民之走之C也D若决积水E于千仞之溪F其谁G能H当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雠,指仇敌,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及仇雠已灭”的“雠”意思相同。
B.骤,指屡次,与《赤壁赋》中“知不可乎骤得”的“骤”意思不同。
C.罢,同“疲”,指疲惫,与《琵琶行》中“曲罢曾教善才服”的“罢”词性相同。
D.王者,文中指施行仁政治国的君主,行仁政的主张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也有体现。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氏春秋》认为当时世上的君主,大多不知道善待百姓,只会增加仇敌;古代的君主,致力于为民除害,思考着为民造福。
B.东野稷在庄公面前表演自己的驾车技术,庄公认为其技艺不能超过造父,于是命他让马绕一百个圈再返回。
C.颜阖认为东野稷的马一定要累坏。不一会儿,东野稷的马果然累坏而返,原因是他对马太苛刻。
D.季孙请教孔子“诛杀无道,亲近有道”是否可行,孔子先是反对诛杀,接着指出施政者为善会感染百姓,并以风和草为喻具体阐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2)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
5.两则材料用“御马”各自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
2024-05-1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