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16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吾过,且旌善人。

(节选自《左传·僖公》)

材料二:

晋文公反国,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文公曰: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承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裘之不得为之辟寝三月号呼期年。诗曰:逝将去汝,彼乐郊,谁之永号。此之谓也。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节选自《新序·节士》)

【注】介之推,又称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晋骊姬之乱,公子重耳(即后来复国后的晋文公)出逃,介之推同咎犯等人追随重耳一同在外流亡19年。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文公使人A求之B不得C为之D辟寝E三月F号G呼期年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文中指记录,与《桃花源记》中“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的“志”意思相同。
B.尤,文中指过失,与《离骚》中“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的“尤”意思不同。
C.谒,文中指请求,与《送东阳马生序》“生以乡人子谒余”中的“谒”意思不同。
D.适,文中指前往,与《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适”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中介之推认为,如果自己主动请求晋文公的赏赐,就和那些贪天之功的人的做法一样错误,甚至比前者的错误更大。
B.《左传》中晋文公得知介之推隐居,试图寻找但未能如愿,就把绵上作了介之推的封地,以此来警戒自己,彰显介之推的善行。
C.《新序》中介子推利用晋文公设酒宴款待群臣的机会,用龙蛇不同的境遇暗指晋文公与自己,表达了对晋文公不封赏自己的不满。
D.两则材料都写到介之推隐居山中,只是结局不同,《左传》写他和母亲隐居后老死于山中,《新序》的记载是他拒不出山被火烧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2)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
5.两则材料所载介之推隐居的原因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昨日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树林群落主要生活在以赤道为中心的热带及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海滩上。

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 。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       A       ),使人难以通行。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       B       )。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 ,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

红树林群落虽然在世界上面积不大, ,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动物。一旦被破坏将引起严重的后果。我国的红树林在过去破坏比较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现在有大面积红树林分布的地区很多已经被划为自然保护区。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昨日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牵引下,乡村博物馆建设步入快车道。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在农村地区不断涌现。相比城市或综合类博物馆的高大上,这些博物馆是有点的——不仅坐落在乡村,而且所陈列的展品和讲述的故事也都是这片土地上出来的。但也正因为足够,足够接地气,它成为乡村文化乃至乡村精神的代言人,它浓缩并集中记录了乡村沿革、当地文化和民俗风情,那些本就充满故事的场馆和里面的各种物件,是乡土记忆和文化根脉的具象化,它们留住了时间,也留住了乡愁。

乡村博物馆对当地人绝不仅仅是多了一个茶余饭后又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为人们建设了一个近距离触摸历史、感受丰厚民俗文化的入口。一些乡村博物馆内陈列的特色藏品,不少就是当地村民自愿无偿捐赠的,还有的乡村博物馆,由村民自筹资金建设,是全村人共同打造的明星。可以说,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乡土记忆唤醒的过程,文化自信激活的过程,共同体意识强化的过程。人们在参与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得以有机会重温一代代人的生活轨迹,重新认识传统民俗和文化气象的魅力和价值,在对文化根脉的追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激发出创造新生活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1.第一段“所陈列的展品和讲述的故事也都是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一句中,如果把“长”换成“产生”,表达效果为什么没有原文好?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根据第二段的内容,用一个单句为“乡村博物馆”下一个定义。(不超过70字)
昨日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茄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注]①1172年陆游受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前往抗金前线宣抚使所在驻地陕西南郑出任宣抚使幕僚。不久,王炎被召回,宣抚幕僚解散,陆游改任成都府安抚使参议。②蛮笺: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虚实结合,上片回忆自己在南郑时的军旅生活,下片则实写来到成都后的所见所感。
B.开篇“羽箭雕弓”三句,描写词人挽弓射箭、呼鹰截虎的场景,凸显出词人勇猛的形象。
C.“淋漓醉墨”两句,写词人笔走龙蛇,酣畅淋漓地痛斥入侵者,表现出词人超然的才气。
D.下片写成都人游乐闲散的生活,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所抒发的情感相类似。
2.南宋诗论家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中说:“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词人的“激昂感慨”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上智之人,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况太子师保,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秦之胡亥,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诛功臣,杀宗族,酷暴不已,旋踵而亡。故知人之善恶,由近习。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傅。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王: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司徒长孙无忌曰三师以德道人者也若师体卑太子无所取则。于是诏令太子接三师仪注:太子出殿门迎,先拜三师,三师答拜,每门让三师;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楚伐陈,陈西门焚,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宗谓司徒A长孙无忌曰B三师以德C道人者也D若师E体卑F太子无G所取则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确实、的确,与《谏太宗十思疏》“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中的“诚”意思不同。
B.济,救助、救济,与《烛之武退秦师》“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意思不同。
C.撰,编纂,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意思相同。
D.故,所以,与《答司马谏议书》“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中的“故”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周成王能成为圣明的君主,而秦二世胡亥只能走向亡国之路,成败的关键在于身边是否有个好老师。
B.唐太宗为保全儿子们,精心挑选了正直忠信的王珪当他们的老师;王珪果然不负圣望,受到时人的称赞。
C.唐太宗为了让太子有学习的榜样,下令编纂了太子接待三师的礼仪制度,在迎接、行坐、写信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D.材料二认为,能够做到勇敢果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坚守气节和伦理的人,才能在死后流芳百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
(2)楚伐陈,陈西门焚,因使其降民修之。
5.“礼”是儒家提倡的道德准则之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唐太宗和孔子是如何遵“礼”而行的。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撕书记

江子

那时,我们这些孩子之间流行一种叫打纸镖的游戏:把32开或16开的纸折成条状,相互穿插制成方形的纸镖,然后划拳,输了的将自己的纸镖放在地上,赢了的甩纸镖,若能掀翻地上的纸镖即获胜,失败了则换对方甩纸镖,谁获胜纸镖就归谁。

这是个技术活,甩出去的纸镖要落点好;这也是个力气活,劲儿大,才可能掀翻对手的纸镖。谁兜里若是装着几十个纸镖,那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走到哪儿都有舍我其谁的架势,神气得很。

我力气小,技术也不太行。我想方设法搞来的纸做成的纸镖都被人赢了去。我当然是不服气的,①于是决心搜罗更多的纸,做更多的纸镖,为我输掉的纸镖报仇。

可是,搜罗更多的纸谈何容易!本学期的语文课本、数学课本是不能撕的,而以前的课本和作业本,早就被我做成纸镖输掉了。

情急之下,我决定对祖父箱子里的一套书下手。

祖父是个屠夫,粗粗拉拉的,但每次读这部书时,都小心翼翼的,宝贝得不得了。这部书的名字叫作《三国演义》。

我是爷爷的长孙,每天陪着他睡觉的,因此我翻过这套书的内文,是竖排,还是繁体字。每本开头几页有很多图画(绣像),页码的上方都有一个标记,印着“大上海书局藏版”的字样。书共十二册,叠起来有一定的高度。

我知道这套书的来历,它是年轻时的祖父在一百里外的吉安府买的。

这套书花了多少钱,我是后来才知道的——三块半银圆。②人们谈及这套书的价钱时,都会用夸张的语气说:“一笔大钱!”

祖父为何要花那么大的一笔钱买一部这样的书来读?我长大后,才知道一点端倪。

祖父出生于1913年。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故乡所属的江西吉安掀起红色狂飙,故乡不少年轻小伙去吉安投了军。祖父也是想去投军的,他一身肌肉,体格强健,是天生的军人胚子。他还上过几年私塾,略通文墨,在队伍里说不定用得着。但他的想法,没有得到我的曾祖父的首肯。

父命难违,祖父因此有了做乡村屠夫、在故乡生儿育女的平庸人生。但这件事的“后遗症”是,祖父用大价钱买了一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的都是军机兵法,都是国仇家恨,都是快意江湖。而且里面有个跟祖父一样的乡村屠夫,最后成了顶天立地的大将军——他的名字叫张飞。

有了这套书,祖父在乡村的一生就不那么寂寞了。遇到天大的难,他的心里也似乎有了底气。

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没有人告诉我。③当然,就算有人告诉我,我也不会在意,那时我整天想的只是打纸镖这样的事。

要搞到这套书太容易了。我是祖父的长孙,是他百年之后要给他端着牌位送他上山的人,是每天和他一起睡觉的人。放《三国演义》的箱子是带了锁的,但我知道钥匙藏在哪里。

终于有一天,我趁祖父不在屋里,从箱子里偷出了一本。我开始了紧张的制纸镖的工作。说老实话,这种纸并不是好材料,相比课本,它太软,太薄,我不得不用两张甚至三张纸做一个纸镖。这样下来,一本书做不了多少个。

我撕书的事,很快就被五叔叔发现了。他从孩子们的手中见到了这种奇怪的纸镖,拆开来看,发现是老版的《三国演义》——这套书,我们全村就祖父一人有。

五叔叔把我带到祖父面前。在他看来,那肯定是滔天的罪。我们全家,谁敢让这套书染上一点污渍?④五叔叔爱看书,也只能一本一本地从祖父手上借。看完一本还回去,才能借下一本。而且,看书前必须洗手。

那时候,祖父已经偏瘫了,身子颤颤巍巍的。全家人都围在屋子里,屏住呼吸,等待祖父对我进行处置,也担心我撕书对他的伤害会加重他的病情。祖父脾气暴躁,年轻时,一旦怒气上来了,他会拿着杀猪的尖刀追着惹他生气的人跑出几条巷子。年老了,他也经常跟我祖母吵架,至于我的父辈,有谁没有挨过他的揍?

我完全吓坏了,哭得不行,偶尔抬起泪眼偷偷看一眼祖父。他坐在那儿,手扶着拐杖,面无表情。他肯定心疼得厉害。一套完整的书,毁了一册,就相当于全毁了。过了好一会儿,祖父叹了一口气,说:“撕了就撕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别吓着孩子。”

后来,没过几年,祖父就去世了。随着年岁增长,我才知道我错得有多离谱。这书是他最看重的东西,说是他的命根子也不为过。他之所以原谅我,是因为我也是他的命根子,比那套《三国演义》还重要的命根子。

祖父原谅了我,可我没有原谅自己。我越来越理解这套书对祖父的意义,我对祖父的愧疚越来越深。

不知为何,这套《三国演义》最后只剩下六本。因为是祖父的长孙,这套残本被我继承了下来。我的工作调动到哪里,我就将它们带到哪里,并放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这些年来,我经常翻阅这几本书。我当然知道这套书的珍贵。那是难得一见的版本,金圣叹眉批,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康熙字典字体,雕版宣纸印制。

我们赣江以西有个规矩:印有字的纸张是不能撕的,必须放在火里烧。所以,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惜字亭,用来给人烧有字的纸。人们认为,字烧了,就是通过火邮寄到了神灵那儿保存,字仍以某种形式存在着;可若是将有字的纸撕了,那就是真毁了,是种罪过。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详写“打纸镖”的游戏规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得后文写“我”偷书的情节顺理成章。
B.“我”用偷来的书做纸镖时发现这种纸并不适合做纸镖,内心充满了对这本书和祖父的失望。
C.文章写祖父脾气暴躁,与后文写他原谅“我”的情节形成对比,体现了他对“我”的宽容。
D.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对这部书的介绍一通俗一专业,体现了“我”在不同年龄阶段认知的不同。
2.下列对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我”要为纸镖“报仇”的说法符合孩子的思维,充满了童真童趣。
B.句子②从侧面写出这部书的珍贵,同时表现出人们对祖父斥巨资买书的不理解。
C.句子③突显了“我”当年的孩子心性,与后文“我”的后悔与愧疚相呼应。
D.句子④写出了五叔叔借这部书的不易,暗示了五叔叔对“我”受宠的嫉妒与不满。
3.文章三次提到“我”的身份是“长孙”,请分别分析三处画双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人物的发展离不开与社会、历史的碰撞所生发出来的衍变。”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概括祖父一生中所做的改变。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张孝祥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裙。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注】①藉草:以草荐地而坐曰藉,指坐在草地上。②擫:以指按捺。③昭华:即玉管。古调:指笛曲《梅花落》。④月华:即月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问梅虽是有问无答,赏梅却是随性尽兴,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B.“西园清夜片尘无”中一个“清”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澄澈,“片尘无”更强调了洁净。
C.“一天云破碎”描画出满天都是碎片状的云彩的画面,“破碎”写出了词人内心的遗憾。
D.“只疑幽梦在清都”以虚笔写对朝廷的牵挂,即便赏景时仍不能忘怀,突显词人的爱国情怀。
2.本词最后两句意蕴悠长,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客”是鲁迅小说中的重要形象,他们的特点是冷漠、麻木、愚昧。《孔乙己》中,咸亨酒店聚集着一群看客,他们以取笑孔乙己为乐事,即便孔乙己被打断了腿,他们他也没有丝毫的同情。由此,一群冷漠的看客形象就这样           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药》中,作者描写看客们如何专注地观看杀人,革命者们悲壮的死和看客们的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①《祝福》中,看客们来听祥林嫂喋喋不休地讲述“儿子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最初不仅是因为他们内心空虚,更是因为他们对祥林嫂充满同情。

鲁迅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作家,其深刻性就在于他能够穿透描述对象,           地指出问题症结。②鲁迅对“看客”的憎恶、批判是他最重要的心理情结。③其中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饱含着悲天悯人的情怀。④鲁迅虽然对“看客”是否定的,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⑤透过对“看客”的描写,使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其刻画尽管是粗线条的,却形象地描画出一群病态的灵魂。⑥鲁迅对看客的鞭挞,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充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对”与文中加点的“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果你想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必须要对好照相机的焦距。
B.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绝不能厚古薄今或全盘接受。
C.祖母跨出门槛,又回过身来看我一眼,细心地把两扇门对上。
D.收到已被录取的消息,他一下子开朗了,出门前又对着镜子理了理头发。
3.文中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些从未见过的字,即便查阅字典辞书、搜索网络,也找不到这个字的踪影。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汉字个体,而是一种变化了的汉字书写形式。它是把记录某个固定语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合成像一个整体单字的书写形式,一般被称作组合字、合文字,也叫合体字、拼接字。

人们最熟悉的组合字,大概是“囍”字,它不仅多见于婚庆场所,还作为装饰图案出现在许多日用品上。另外,常见的“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等吉语组合字大约有100多种,多用于表达美好的祝愿与期待。在实用领域,     ②      ,如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以组合字作为校名徽标,中国中车集团用“中车”二字组合成集团标志。

北京大学中车集团组合字之所以能单行面世并流传至今,     ③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刻有吉祥语词的“吉语印”,一般佩戴于身以怡情、赏玩;汉代出现了常用组合字书写的专门祈求平安富贵的吉符;清代民间有“厌胜钱”,为“招财进宝”“黄金万两”之类的组合字,也是吉符。随着时代发展,吉符的迷信色彩已然淡去,张贴吉语字以祈福成为一种传统民俗,吉语组合字有了广泛的民间基础。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图为福建宁德三都澳斗姥风景区一块景观石上的石刻,它是一个组合字。请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它是由哪四个汉字组合书写而成并简析其含义。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绿色建筑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建筑形式。在北京城中,有着600余年历史的紫禁城古建筑不仅雄伟壮观,也兼具保温、隔热、排水等功能,彰显着古人对绿色建筑的精益求精。

通常,紫禁城古建筑屋顶的木板基层之上,会分层铺墁各种泥背,如护板灰、青灰、麻刀泥等等。泥背的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都比较小,厚度达30厘米的泥背层犹如给古建筑穿上了保暖服,使外界的温度变化很难影响到建筑内部。

坡屋顶的形式则使得古建筑的屋面板与天花板之间形成了一个架空层。夏天,架空层可以拦截直接照射到屋顶的太阳辐射热,使屋顶变成两次传热,避免太阳辐射热直接作用在建筑内部;冬季,架空层的存在也使得室外的寒冷不能直接传入建筑内部,保证了古建筑的冬暖夏凉。

我国古建筑风格的一大特色,就是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常常向上翘起,故宫的古建筑也不例外。在宫殿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远远望去,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韵味。其实,这种挑檐做法不仅美观,还有着为建筑物保温隔热的功能——夏天,它有利于避免阳光在正午照入室内;冬天,正午阳光则恰能照入建筑最深处。这是因为,我国地处北半球,四季阳光照射的高度角并不一样。北京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夏季为76度,冬季约为27度。通过挑檐做法,屋檐往外挑出一定的尺寸,就可以使得建筑外部的阳光照射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在夏天早上温度较低时,阳光可以照射到建筑内部;到了正午时分,阳光几乎位于建筑正上方,就只能照射到檐柱外面,使太阳的热量无法传入建筑内部,保持屋内的凉爽;在冬天,随着太阳的升起,建筑内部逐渐接受光照,到正午时分,阳光几乎正好射入室内最内侧墙位置,使得屋内暖意洋洋。

紫禁城古建筑屋顶之“绿”,还表现为优秀的排水性能。紫禁城古建中的屋面采用曲面的形式,对应屋面的坡度是屋顶部位陡峭、屋檐部分平缓。这种曲面形式极其有利于屋顶排水。从瓦面层来看,其由底瓦与盖瓦组成,形成一道道瓦垄。底瓦又称板瓦,形状上凹,铺墁时上层瓦压下层瓦,使得雨水由上往下排出时,不会渗入到下面的泥背层;底瓦的两端由竹筒状的盖瓦连接,盖瓦内有着厚厚的铺瓦泥,对接缝起到了密封作用,并且使得底瓦层由上而下形成了一道道排水线。与此同时,曲面屋顶的坡度设置,使得雨水落入屋顶上部迅速下排,而到屋檐部位则水平向外排出。

这种巧妙构造之法的功效与优势还表现在它的排雨速率与时间上。根据物理推算,曲面形的界面要比平面形的界面在排水时间上会更快些,并且不容易产生积水的现象,而紫禁城古建中屋顶的界面在弧度与角度的推算上,都十分得当。除此之外,紫禁城古建中的屋顶出檐深远,还有利于防止雨水对建筑内部木构件的侵蚀,保护其内部梁柱与斗拱构造的完好性。

(摘编自周乾《紫禁城古建屋顶上藏着这些绿色秘密》)

材料二: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屋顶被设计成经典的凹曲屋面。为什么凹曲屋面会成为流传千年的建筑经典造型?这其中蕴藏着什么科学奥秘?

凹曲屋面,即屋脊高耸,屋檐低下且向外延伸、微微翘起,使屋面呈现向下弯曲的凹弧面的屋顶设计形式。

关于凹曲屋面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帐篷理论认为,古代建筑起源于帐篷,后人在建造房屋时,仍仿照帐篷顶的凹曲形式构建屋面;杉树理论认为,古人崇尚自然之美,凹曲屋面是对杉树外形的模仿;功能说认为,凹曲屋面可将雨水远泄,向上弯折的屋檐可以满足采光需求……先秦时期的科技著作《考工记》中记载:“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意思就是,凹曲屋面的这种造型,可以让屋顶排水达到既快又远的效果。由此可知,把建筑屋面设计成凹曲的形状,是古人在不断实践中得出的最优设计。

那么,为什么凹曲屋面可以让水快速排出呢?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做过一个实验——当轨道的坡度不同时,总是在最速降线上的小球先到达终点,两点之间有且仅有一条最速降线。在伽利略的研究中,他并没有得出最速降线的准确形状,误认为这条曲线是一条圆弧。到了17世纪末,瑞士数学家伯努利解决了这一问题——理论上的最速降线是一条摆线。

在最速降线问题的研究中,伯努利忽视了阻力、摩擦力等外界干扰因素,即摆线是最速降线问题理论上的解。然而,在现实中,当雨水滴落在屋顶并向下滑动时,这些外界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学者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在考虑雨水黏滞阻力的情况下,得出了最符合屋顶排水实际条件的最速降线。将其与一些中国古建筑的凹曲屋面的曲线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大致重合。

(摘编自王琪涵、迟馨月、王天志《屋檐之上的数学密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基于对绿色建筑建设理念的追求,在建设紫禁城时更重视保温、隔热、排水等功能。
B.坡屋顶的架空层使得外部温度变化无法直接反映到建筑物的内部,从而保证了古建筑内的冬暖夏凉。
C.紫禁城宫殿的挑檐,使外部的阳光照射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有为建筑物保温隔热的功能,并非只是追求美观
D.虽然凹曲屋面的成因说法很多,没有定论,但这种流传千年的建筑经典造型是古人在不断实践中得出的最优设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A.紫禁城古建筑的泥背、坡屋顶、飞檐设计都是为了保证建筑物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可见这些古建筑只注重实用性
B.护板灰、青灰、麻刀泥等泥背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都比较小,由此保障了建筑内部温度的恒定。
C.紫禁城古建筑的飞檐设计轻盈活泼,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韵味。
D.伯努利虽确定了理论上最速降线的准确形状,但其研究完全脱离实际,后来学者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3.下列对材料语言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泥背的作用和飞檐的形态。
B.材料-运用具体数字介绍泥背的厚度和北京太阳高度角的度数,表述具有科学性。
C.材料一运用了“常常”“约”“几乎”之类的副词,突显了科普文语言精准的特点。
D.材料二运用了引用、设问、反问等手法,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更具可读性。
4.结合材料内容与下图,下列选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故宫太和殿凹曲屋面曲线与存在黏滞阻力的最速降线的对比(绘图/陈禾)

A.图中展示的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了伯努利和近年来学者对最速降线的研究成果。
B.两条最速降线的起止点重合,中间弧度有差距,这是黏滞阻力造成的。
C.由图文可知,存在黏滞阻力的最速降线与中国所有古建筑的凹曲屋面曲线大致重合。
D.两条最速降线虽不能完全重合,但却证明了伯努利在研究最速降线上所做出的贡献。
5.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及各自的侧重点。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