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离开大陆多年的台湾诗人纪弦,有一天翻开一本诗集,发现其中夹有一片故土的槐树叶。他睹物生情,以“一片槐树叶”为核心意象,创作出他的乡愁主题的名作——《一片槐树叶》。

一片槐树叶

[台湾]纪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一片槐树叶》,于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意境营造及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均有鲜明的特征,请从这三方面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聚焦于一个评论点,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短评。

2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无论是柳永、李清照,还是苏轼、辛弃疾,他们的人生经历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柳永“奉旨填词”,李清照“南渡漂泊”,苏轼“乌台诗案”,辛弃疾“报国无门”,人生难免起起落落,品其诗,能给我们无限启发,指引着我们去面对生活。

以上四位诗人,哪一位给你的启示最大,请以其中一位为例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志气、骨气、底气”。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乙】

宋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李桢《六国论》)

1.词语句式理解。
(1)下列各句中“族”字意思与“谁得而族灭”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秦者,秦也                              B.庖月更刀,折也       

C.每至于,吾见其难为                 D.士大夫之


(2)“视”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如下四个义项,乙文“秦无异也”一句中“视”字的解释应选哪一项最恰当?(       )

A.看待       B.比,和……相比      C.看见       D.同“示”,向……表示


(3)下列各项中,与“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夫晋,何厌

C.盘庚迁,胥怨者民也

D.微夫人力不及此


(4)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式的一项(         )

A.以终刈于虐乎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戍卒叫,函谷举

D.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2.把乙文中末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3.甲乙两文对秦均有批判,但批判的侧重点不同,请加以分析。
2023-04-08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子!”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行中清,皮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文章:孔子所讲授的《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典籍。②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然叹曰                                        叹息
B.子夏之徒不能一辞                           称赞
C.不怨天,不                                 指责
D.我执                                           驾驭车马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B.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C.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D.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仅有着广博高深的学识,而且对天道性命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当时既受到子贡、颜渊等学生的敬仰,也被达巷党这地方的人称道。
B.孔子学识渊博,有人获得一只野兽,认为不吉祥,孔子一看就知道是瑞兽麒麟,并由见到麒麟发出“吾道穷矣”的感叹。
C.孔子臧否人物,观点鲜明,他赞扬伯夷、叔齐,批评柳下惠、少连,认为虞仲、夷逸清高纯洁,能够灵活弃宫应变。
D.孔子根据史官的记载编写了《春秋》,尊奉周王室为正统,贬斥了自行称王的吴国、楚国的国君,因此受到后人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②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2023-04-04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秋七月,上北征,于榆木川。皇太子遣皇太孙往迎梓宫。时京兵皆随征,城中空虚,浮议藉藉,虑赵王兵为变。皇太孙辞行,启曰:“出外有封章白事,非印识无以防伪。”皇太子然之,急未有所与,以问大学士杨士奇。士奇言:“上所用东宫图书,今暂假之,归即进纳。”太子悟,乃曰:“卿言诚是。昔大行临御,储位久未定。吾今即以付之,浮议何由兴!”

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初,上尝谕士奇曰:“自今朝廷事,仕蹇义与汝。”士奇对曰汉文即位首进宋昌忠以为贬臣两人侍陛下日久虽圣恩不遗不应先及臣等上益重之

九月,上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河南黄河溢,令右都御史王彰明往抚军民,免今年粮税。礼部尚书吕震请即吉,不从。时上丧服已逾二十七日,震请如太祖仿汉制,易吉服。上未答。震退,遍语群臣,令释服。杨士奇谓震曰:“洪武中有遗诏,今未可援以为例。且仁孝皇后崩,太宗衰服后,仍服衣冠绖带月数日。今可遽即吉乎?明旦,君臣宜素衣冠黑角带。”遂以上闻,上亦未答。已而视朝,上素冠麻衣麻绖。文臣惟学士,武臣惟英国公如上所服。上叹曰:“张辅知礼,六卿乃反不及,士奇所执是也。”

以灵璧县丞田诚为州判官,仍佐灵璧县事。诚居官廉能,抚字九年,考满,父老诣阙留之。遂有是命。以太常寺卿周讷为交趾升华府知府。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奇对曰/汉文即位/首进宋昌/史以为贬臣/两人侍陛下日久/虽圣恩不遗/不应先及臣等/上益重之
B.士奇对曰/汉文即位/首进宋昌/史以为贬/臣两人侍陛下/日久虽圣恩不遗/不应先及/臣等上益重之
C.士奇对曰/汉文即位/首进宋昌/史以为贬臣/两人侍陛下日久/虽圣恩不遗/不应先及/臣等上/益重之
D.士奇对曰/汉文即位/首进宋昌/史以为贬/臣两人侍陛下日久/虽圣恩不遗/不应先及臣等/上益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指帝王死,与《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崩”同义。
B.大行,本来有一去不返之意,这里指刚刚去世而还未确定谥号的皇帝。
C.素指平常、一向,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素”的意思相同。
D.封禅是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统治者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朱棣去世后,当时京城的军队都随皇帝出征,京城空虚,人们担心赵王的士兵发生叛乱,因此议论纷纷,迎接皇帝棺材的行动也谨慎小心。
B.皇上的仁政体现在念及山林川泽,全与百姓共有,就放松居庸关以东,与天寿山相连接的地方砍柴的禁忌;河南黄河泛滥,就免去了当年的粮税。
C.礼部尚书吕震认为皇上穿丧服期满,请求皇上除去丧服,皇帝没有听从,于是他就在退朝后,游说群臣,想让皇上脱下丧服,遭到杨士奇反对。
D.皇帝任命官员有对他们才德的考虑,田诚为官清廉有能力,任职期满,当地父老到朝廷挽留,就让他担任州判官时,仍辅助主持灵璧县的政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上丧服已逾二十七日,震请如太祖仿汉制,易吉服。
(2)“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5.杨士奇作为明朝的名臣,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深受皇帝敬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他受到皇帝敬重的原因。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蓨人也。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以平齐功,拜开府。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因平尉迟迥。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开皇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及陈平,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颎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乃命斩之,王甚不悦。及军还,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上并州,留颎居守。及上还京,赐缣五千匹,复赐行宫一所,以为庄舍。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帝大笑,时论嘉其有让。时荧惑入太微,犯左执法。术者刘晖私言于颎曰:“天文不利宰相,可修德以之。”颎不自安,以晖言奏之。上厚加赏慰。

(节选自《隋书·高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
B.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
C.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
D.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言,古代官职名,主出纳王命。史书记载:“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
B.三军,我国古代指步、车、骑三种兵种,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不同,亦可用于对军队的通称。
C.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幸”有“召幸”与“近幸”之分,前者指帝王召嫔妃等侍寝,后者则多指帝王宠信臣下。
D.禳,祭祀名,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祈禳是佛教最富特色的法术,祈求福祥,袪除灾变。《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欲用禳星之术延长自己的寿命,却失败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颎聪明敏捷。高祖在执掌北周朝政时,因其能干聪明、擅长军事又多有谋略而重用之。
B.高颎有担当精神。朝廷危急,高颎辞母,仲方辞父,都体现了可贵的忠义与担当精神。
C.高颎深为皇帝倚重。高祖对高颎常呼其姓,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足见高颎深得高祖的重视。
D.高颎直言敢谏。高颎以妲己祸乱殷商为鉴,劝谏晋王,冒着被晋王记恨的危险斩杀了张丽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
(2)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5.高颎辅佐隋文帝建立了隋朝,居功至伟,被后人称为“真宰相”,是难得的人才,那么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是否遇到过两难抉择呢?请找出来一处。
2023-03-27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建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化自信自强,包含坚定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自强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范畴。文化自信涉及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文化自强则需要通过发挥文化建设铸魂、塑形、启智、润心、赋能等独特功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文化价值固基、文化体系完善,文化动力强盛的目标,一方面,需要我们提振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注重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延续文脉,持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另一方面,需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文化自信自强理念,使文化建设成果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同国家社会建设趋向相协调。

我们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开启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寻根、承续与拓展旅程,从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新成果;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置于世界文明发展视域中全面审思检视,从观念、制度、行为、物质和精神等层面,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尤其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立足中华文化立场,将文化自信自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谱写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

(摘编自蔡劲松《以文化自信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人民论坛网”2022年12月3日)

材料二:

中华创世神话学术高地建设工程以学理上能贯通、学术上集大成为学术目标,通过历时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梳理和探索研究,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考古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类文明起源并非一种模式,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独特的路径。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从而完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的尝试,也是与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起源叙事进行平等对话。

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涵盖了人类文明起源的一切要素,更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华路径,是独特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研究表明,中华创世神话是以神话叙事方式建构的文明起源过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起源的诸方面,如自然和人类的起源,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道德文明的起源,民族与国家的起源等,作为独特的文明起源叙事,中华创世神话不仅诠释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观与民族精神,还表现了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的趋向于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渐进性思维。

对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的植理,不仅是对人类文明起源进行的系统性建构,也揭示出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反映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事实,是当代进行中西文明对话的重要材料。研究表明,具有文明奠基意义的中华创世神话不仅对自然和人类起源进行了解释,也追溯了早期社会关系的产生,并对国家的产生和治理规则进行了建构,最终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文明精神性、符号化和思维模式的源头,与西方神话相比毫不逊色。这种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客观认知将极大地改变过去重视西方神话,忽视乃至轻视中华创世神话的现象,有助于中西文明的平等对话。

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为中华文明史的追溯提供了庞大的、系统性的实证,不仅为过去主要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研究形成成果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的材料,而且在神话与考古、历史文献的比照研究中帮助当代人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诞生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表明,中华创世神话具有重视文化制度创制、强调科学发明、弘扬创造精神的特色,说明制度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长处,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创世神话体现的科技创新传统此前常被忽视,但女娲神话讲述的制陶与冶金技术的发生,燧人氏神话所讲述的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明,神农氏神话讲述的中草药的发现,黄帝神话讲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嫘祖神话讲述的养蚕缫丝技术的出现,帝喾神话讲述的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等,无不体现了申华先民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这些结论将帮助当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论遮蔽的中华文明的光辉真相。研究还表明,中华创世神话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是当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资源,因此研究、传承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也有益于人类命运共体的建构。

(摘编自任小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源头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文汇报》2022年12月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建设要实现价值固基、体系完善、动力强盛的目标,就必须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发挥文化建设独特功能,走创新之路。
B.中华创世神话强调科学发明,体现了中华先民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优势。
C.中华创世神话是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文明精神性、符号化和思维模式的源头,因而具有文明奠基意义。
D.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而且要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明中心论重视西方神话,忽视中华神话,因而遮蔽了人类文明的真相。
B.在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渐进性思维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
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D.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既有中华路径,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张载“横渠四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钱锺书《谈艺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C.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D.王蒙《传统文化与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4.“天人合一”出自《庄子》中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它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协同推进中华创世神话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9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我们就是一个尚礼的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从古至今,上至君王,下至平民,都重视、践行。礼有礼貌、礼仪、法则之意,是文明行为和道德修养的体现,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礼”,你有怎样的经历、体会、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以“礼”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理有据;思辨性强,条理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在经典流传的过程中,读者会融合时代因素与自身经历,与作者进行隔空对话,产生心灵共鸣,从而对经典进行不断深入的阐释和全新的解读。

本学期所学的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很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请选取教材篇目中的一篇或几篇,结合上述材料的启示,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3-13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