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7 道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隐逸情怀多见于中国古诗文中,黄庭坚在《登快阁》一诗中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愿意永诀机心,归隐家乡的人生选择。

(2)杜甫用“心迹喜双清”表现品格之美。同样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用“__________”一句表明自己是一个光明坦荡、内外如一的大丈夫;王昌龄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自况,同样张孝祥用“__________”一句表明自己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品质。

(3)古代散文常以理取胜。如《石钟山记》中的“___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传递出求实精神,发人深思;柳宗元从橐驼“能顺木之天,____________”等不违背生长规律的养树之道领会到养人之道,耐人寻味。

(4)当你登临送日,感叹祖国河山壮美、英雄人才涌现时,可借用古人的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昨日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名校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意象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与内涵。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扁舟”的意象承载饮酒行乐、享受自由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须行即骑访名山”一句用“鹿”表达隐逸情怀;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借“落叶”与“江水”抒写着秋日的萧索与情绪的凄凉;“中原”被视为天下中心,“早岁那知世事艰,______________”,陆游的遥望中原,诠释了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句更是以“月”来表达对屈原品格的高度赞美。

昨日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3 .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扬州慢》中,姜夔化用杜牧曾经描写扬州繁华的句子:“__________,波心荡,__________。”

(2)杂言古体诗《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冲击山崖,使大石滚动而下,山谷间响起雷鸣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问郭氏种树的经验,他开宗明义地说:“__________,能顺木之天,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在领略到自然万物之美后,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命感叹。

昨日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指出,对于这一教训,如果“____________”,其结果必然是“____________”,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2)在易水,荆轲曾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达离别之情;同样在易水,李贺《雁门太守行》高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将士征战沙场的场景。

(3)高考临近,小刚信心不足,班主任赵老师在给他的卡片中写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努力与坚持,我相信你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十分巧妙地将自己尽孝道的行为和晋武帝“治天下”的纲领相联系,表面上是恭维晋武帝,实际上是为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取得合法的伦理依据。

(2)王维曾在《济上四贤咏》中称赞两位贤隐士“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在《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含蓄地表达出他对这种理想的追求。

(3)小刚暑假到甘肃敦煌旅游,经过“玉门关”时,他不禁想到了有关西域地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0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非子》中说:“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告诫人们赏罚都要合乎法度,《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也有过类似的劝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作者姚鼐与朋友坐日观亭东望,起初看到“________________”那原来是山;后来看到太阳升上来,红的像朱砂一样,“______________”有人说那是东海。

(3)杜牧的诗立意新奇,构思巧妙,广为流传,南宋词人姜夔《扬州慢》中多次化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8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7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淀》是一篇反映军民抗战的短篇小说,《我愿意是急流》是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
B.曹雪芹,名霑,字雪芹,清代小说家;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
C.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祭奠时,洒酒于地,以慰天地称为“祭”。
D.《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这三部分,都是为人物作传,属于人物传记。
2024-05-1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8 .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追忆了征战生活,意境开阔雄壮,情感昂扬豪迈。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和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均借助想象表现音乐的感染力。

(3)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____________为善”,指出了社会的流俗;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4)颐和园中,昆明湖上,清风徐来,小舟轻荡。如此情景,恰似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6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9 .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四时皆有美景。柳永于自古繁华的三吴都会吟咏“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姚鼐在雪后初晴的泰山之巅遥望“________,明烛天南”(《登泰山记》),妙手写下的辞章与风景相得益彰。

(2)青年贵在创新,要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________”那样锐意改革的坚定态度;创新也要筑牢基础,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固本培元,才能根深叶茂。

(3)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始终保有一往无前的热忱和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责任感。

2024-05-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
10 .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当朋友遭遇挫折时,你可用《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他重拾信心。

(2)苏轼在《石钟山记》篇末用反问语气提出实证精神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

(3)鲍照在《拟行路难》中用俭省的笔墨刻画了一个悲怆痛苦、忍辱负重的形象:“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

(4)事物发展要有限度,过于质朴或过度修饰都不好,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24-05-1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