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歙县孔子庙学记

宋濂

歙,汉县也。初属丹阳,自吴、晋而下,虽屡更为郡若州,而县仍旧名不废。其地为东越奥区,号多佳山川。黟川如龙前行,偃蹇不受羁;紫阳、问政二山又矗起东南,势若翔凤。故士之生其间者,或以气节著,或以道艺,时有其人,近代尤称多士,立言著书,动足名家。是固因山川之灵攸钟,其沉涵陶育之者非立学之所致欤!

初,学在县市之东。壬辰兵起而歙为斗争之场,官庐民舍焚燕无遗,而学亦废矣。淡烟荒照,榛荆蔽途,而狐兔或暮出冲人,识者为之彷徨太息,如是者十年。

辛丑之夏,张侯齐来为县,喟然叹曰:“歙为徽国文公父母之邦,道德之化衣被天下虽时当尚武而其乡学可久废乎?”遂请于大府而经营之。会故基已更构紫阳书院,遂于书院之东立表考宜,剪刈秽荒,别新土充其亏洼,高爽垲疏有逾其旧。中峙王寝,象厥正配;外敞正门,列以画戟;栏楯翼遮,术道直修。庙左别筑论堂、直斋,以处讲师暨弟子员。经始于秋九月,考成于明年壬寅之秋八月。

侯帅儒师行释奠礼。牲币有饬,神来顾歆。观者叹慕,至于咏蹈。佥谓侯之嘉惠吾民者深,不可无以贻永久。于是教谕江君材,奉币请文,刻诸丽牲之碑。

惟先王之制,自诸子以至公卿、大夫、士之子,“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是文事武备均出于学也。侯于下车之初,能汲汲建学于用武之日,可谓知斯道矣。歙之士尚当专心一力,惇于明体适用之学,平居之时,则谈俎豆而攻遗经,一遇四郊有警,则操戈上马,以收献馘之功,使议者咸曰:生文公之邦,而无忝山川之灵者,庶几不负建学之意。

侯字仲贤,齐,其名也。某郡人,以行中书椽擢为歙县令。招徕怀集,民欢趋之,遂成市落。县廨、驿舍皆新作之,而尤急于农功,其善政盖不一而足。当时相其成者,则丞胡拱辰、主簿王某及江君云。

(有删改)

【注】①徽国文公:指朱熹。②象厥正配:指塑的孔子像和配祀者像。③语出《周礼·夏官司马第四》。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道A德之化B衣被C天下D虽时E当尚武F而其乡G学可久H废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出名,有名声,与蒲松龄《促织》“自名‘蟹壳青’”的“名”意思不同。
B.畚,用畚运送,与《愚公移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的“箕畚”用法相同。
C.牲币,牺牲和币帛,古代用以祀日月星辰、社稷等。后来泛指一般祭品。
D.进退,文中为升降,与《孔雀东南飞》中“进退无颜仪”的“进退”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歙县山水俱佳,水如游龙,山若翔凤,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很好地体现出了环境对人的化育作用。
B.过去的县学毁于兵火后,作者十年来多次到旧址凭吊,面对荒芜破败的景象,感慨叹息,唏嘘不已。
C.耗时近一年,于紫阳书院东择址而建的孔子庙,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建成后行祭孔之礼并刻碑以纪。
D.作者引用《周礼》的话强调学文习武的重要性,点明修建县学的目的,并希望歙县学子能够文武兼备。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佥谓侯之嘉惠吾民者深,不可无以贻永久。
(2)生文公之邦,而无忝山川之灵者,庶几不负建学之意。
5.张齐在歙县任县令时有哪些重要成就?
2023-11-26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至后得雨

苏 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干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麦子快要干枯,禾苗快要枯槁的时候,上天降下甘霖,作者认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不会让人走投无路。
B.如果一年中没有春泽和夏雨,糊口的粮食真的难以为继,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填饱肚子,是上天赏赐。
C.作者在失去了俸禄的十多年间,幸亏在颍川有自己的田地,虽然无力亲自耕种,但获得了不少粮食,作者颇感骄傲。
D.虽然诗歌的标题是“夏至后得雨”,但内容更多的是写雨泽带给自己的恩惠及作者居住在颍川时的生活境遇、感受。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