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80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比得上
B.小学而                            大:大的方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不相师                                耻:以……为羞耻,意动用法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疑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身也,则耻师焉             静女
B.句读不知                           士大夫
C.耻学于师                           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D.其皆出于此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籍何以至此也?
A.吾从而师之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运用对比手法,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文段拿“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对比,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根本原因是能不能从师学习的结论。
C.文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来进一步揭示有些人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
D.文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2024-02-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春季高考研究联合体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泸江                           次:驻扎
B.除武昌                           竟:竟然
C.吾独其责                       当:承担
D.昆弟贫来                    归:投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庙宇,这里作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B.浮屠,亦作浮图,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又称佛塔为浮屠。文中指的是佛教徒。
C.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唐代始设此职,此后演变为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天资聪颖,博闻强志。奥鲁赤把政事全交给他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拜他为师。
B.察罕善于辞令,明于事理。他怒斥安南世子,使其哑口无言;他劝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明察秋毫,断案公允。他在江西及时识破谣言,在广西区别处置妖术惑众之人。
D.察罕善良友爱,德行深厚。他把田宅分给兄弟,接济贫苦兄弟,并释放奴婢为平民。
4.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2)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
2024-01-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9月测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万历二十八年举于。历刑部主事,励操行,善谈兵。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时大军屯山海关,永平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

崇祯元年,改关内道。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一日枭斩十二人。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督师袁崇焕言春廉惠,不听。御史李炳言:“春疾恶过甚,为人中伤,夫杀之滥否,一勘即明,乞免提问。”不从。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莅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

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两军交锋,火器竞发,声震天地。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黑云见,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部卒死者无算。诸人见清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至晚,遣使赐以珍馔。春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遂不食。越三日,复以酒馔赐之,春仍不食,守者恳劝,感太宗文皇帝恩,始一食。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朝议虽不从,而有司系其二子死于狱。

(选自《明史·张春传》,有删节)

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B.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C.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D.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纪年。文中“万历二十八年”是用帝王年号纪年。
B.乡,即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由各县知县主持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考后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C.关内,文中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亦用来泛指关口以内的地方,如函谷关以内。
D.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用来指房屋建筑,乡村村落,亦泛指平民百姓,人家,民间。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从不扰民,后遭弹劾,百姓为他诉冤;永平街巷毁于兵火,他尽心安抚百姓,百姓越发怀念他。
B.张春善于兵事,临危受命。辽东辽西尽失,形势危急之下,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面君陈述方略被认可;永平失守,他带领诸将收复失地,凭借能力升为巡抚。
C.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D.张春屡遭弹劾,令人同情。受谣言蛊惑,王在晋不察实情,两次弹劾他,使张春下狱受审;兵败被执尽忠至死,刘孔昭弹劾他,致他两个儿子死于狱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2)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
2024-01-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测试卷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具收据,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C.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职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都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2024-01-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陆丰市东海新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版含答案)

5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小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 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人急                周: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谭             诣:往见
C.谭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家直鹭洲坊中                 ‘恕’乎
B.竟绐他事辞去                 故贼人利其身
C.环贫,独不能奉母乎?          覆一篑,进,吾往也。
D.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         故有之以
3.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棺椁,棺材和外棺。棺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B.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这里是表示敬意的礼节。
C.媵女:古代指陪嫁的人,这里是指家中的婢女。
D.《杜环小传》中的“传”,文体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文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因此传也可以像小说那样进行虚构的艺术加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B.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C.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D.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6)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2023-12-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今播州西南极远,人迹罕至。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伏请屈法,稍移近处。乃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才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今州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古,甚非孔子意。请下礼官博士议,罢天下州县牲牢衣币,籍其资半归所隶州,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
B.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
C.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
D.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言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体裁。每句五字,全篇句数不定,五言律诗定型于唐代。
B.禁中指皇帝、后妃居住的地方。因禁卫森严,一般人不得任意出入,也可称为禁内。
C.上丁指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唐代于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日祭祀孔子。
D.户部是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科举等事务的官署,“六部”之一,其最高长官为户部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禹锡才能出众,考上进士后,又考中博学宏辞科,才干得到王叔文极力称赞,宰相也非常器重他,他提出的建议都得到认可。
B.刘禹锡仕途不顺,屡遭贬谪。王叔文失败后,他受到牵连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召回京城,又被贬为播州刺史,还未启程改任连州刺史,在外任职多年。
C.刘禹锡感叹学校衰败,给宰相上奏记,指出天下缺少人才的原因,并提出培养人才的方法,但未被采纳。
D.刘禹锡善写文章,影响较大。白居易盛赞他的文章才华并常常与他有诗词唱和往来,他的诗也受到江南文士的推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2)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5.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概括。
2023-10-1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游东山记

[明]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无已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两人坐     延:邀请B.降跽过       谢:感谢
C.立恭宿别     过:拜访D.而乐无乎此       加: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的是(     
A.遂扫石坐               正襟危坐问客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              积土成山,风雨兴
C.乐无已乎               皆出于此乎
D.遂李及道士别               子之所共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而余已筇②屐,不能阻。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③极。有土坯磈礧④,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齦腭⑤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筇(qióng):一种可做手杖的竹子;竹手杖。③椒:山顶。④磈礧(kuǐ lěi):累积而成的石块。⑤齦腭(yín è):牙龈,上腭。此处指山形怪异奇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山吴城才百里       去:距离。
B.余已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
C.山脉怒,赭石纵横      坼:裂开。
D.余其言,欲问道往游     识:知道,懂得。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B.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C.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D.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沈德潜曾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天一直未放晴,只得疲惫遗憾地踏上归途。
D.沈德潜同张少弋、叶中理游虞山,见到不少奇异景象,但二十来天春雨绵绵,使他们不能再次前往游赏。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
2023-09-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阎毗,榆林盛乐人也。及长,仪貌矜严,颇好经史。受《汉书》于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妙。高祖受禅,以技艺侍东宫,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寻拜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遣高颎大阅于龙台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唯毗一军,法制肃然。颎言之于上,特蒙赐帛。俄兼太子宗卫率长史,寻加上仪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炀帝嗣位,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旧事。擢拜起部郎。帝尝大备法驾,嫌属车太多,顾谓毗曰:“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朕欲减之,从何为可?”毗对曰:“今宪章往古,大驾[注]依秦,法驾依汉,小驾依宋,以为差等。”帝曰:“何用秦法乎?大驾宜三十六,法驾宜用十二,小驾除之。”寻以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明年,兼领右翊卫长史,营建临朔宫。及征辽东,以本官领武贲郎将,典宿卫。时众军围辽东城,帝令毗诣城下宣谕,所乘马中流矢,毗颜色不变,卒事而去。从帝征辽东,会杨玄感作逆,帝班师,兵部侍郎斛斯政奔辽东,帝令毗率骑二千追之,不及。政据高丽栢崖城,毗攻之二日,有诏征还。从至高阳,暴卒,时年五十。帝甚悼惜之,赠殿内监。

(选自《隋书·阎毗传》,有删改)

[注]“大驾”“法驾”“小驾”都是天子出行的不同等级的车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B.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C.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D.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篆书,书体。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和草书等,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
B.受禅,原指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后来王朝更替,也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C.旧事,常有两个意思,一是往事,二是以前的典章制度,本文中取第二个意思。
D.母忧,也叫“丁外忧”,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需离职守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毗爱好读书,多才多艺。他喜欢经史,从师学习《汉书》;擅长书法绘画,是当时的妙手。
B.阎毗治军有方,获得赏赐。大阅兵时大多数队伍不整齐,只有他的队伍严肃认真,受到赏赐。
C.阎毗深受信任,督管要务。在由洛口至涿郡通漕及营建临朔宫的过程中,朝廷均任命他督管。
D.阎毗服从命令,参与平叛。他奉命率军追赶叛逃的杨玄感和斛斯政,未果,后攻城时被召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
(2)帝令毗诣城下宣谕,所乘马中流矢,毗颜色不变,卒事而去。
5.隋炀帝对天子车驾的属车持什么态度?最后怎么处理?请简要分析。
2023-09-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

②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勖谏曰:孙佑不纳安阳,诚宜深责,然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乃免佑为庶人。时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勖言于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义以伐违贰。而名以刺客除贼,非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也。帝称善。

③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勖曰: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帝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参军王深以勖是会从甥,少长舅氏,劝帝斥出之。帝不纳,而使勖陪乘,待之如初。先是,勖启伐蜀,宜以卫瓘为监军。及蜀中乱,赖瓘以济。会平,还洛,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晧,帝用勖所作。晧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帝尝谓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许。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诏视职。勖久管机密,深得人主微旨,不迕争,故得全其宠禄。太康十年卒,谥曰成。

(选自《晋书·荀勖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
B.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
C.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
D.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孙,亲属称谓,指儿子的孙子,或称孙子的儿子,也就是三世孙。
B.主簿,古代官名,掌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属官,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C.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D.太康、文帝,前者是皇帝的年号,用来纪年;后者是皇帝的庙号,用于奉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勖善写文章。孙晧因见到荀勖写的文书而顺服,可见荀勖的文章胜过十万大军。
B.荀勖敢作敢为。曹爽被诛,门生故吏没人敢去探望,只有荀勖前往,众人才跟从。
C.荀勖深受信任。钟会谋反,主簿郭奕等人劝文帝将荀勖贬斥出去,文帝待之如初。
D.荀勖尽责尽责。母亲去世,荀勖本想辞官,皇帝派周恢晓喻,荀勖继续奉诏留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佑不纳安阳,诚宜深责,然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
(2)勖久管机密,深得人主微旨,不迕争,故得全其宠禄。
5.请结合二、三段概括并分析荀勖的哪些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023-09-2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