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9 道试题
1 .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2021-07-08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大奥宇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015高三·全国·竞赛
判断题 | 适中(0.65) |
2 . 正误判断(用打√、×的方式表示)
(1)据说,20世纪40年代时的齐白石老人常到北京南城的宛家吃烤肉,应店主邀请,题写了“清真烤肉宛”五字,在正文与题名之间夹注道“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在下面还缀了一行小字“钟鼎本无此烤字,此是齐璜杜撰”(“齐璜”是齐白石曾用名)。经查,《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古籍无“烤”字,《广韵》《集韵》有音义相近的“燺”字,确是诸书所无,由此可知,“烤”字的确是齐白石造的。(        )
(2)过去的第三人称代词多用“伊”或“他”,并无男女性别之分。著名学者刘半农在20年代提出了用“她”来专指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这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1920年9月,刘半农还写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诗,第一次将“她”字入诗。   (       )
2021-03-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第五届汉字知识竞赛试题
2015高三·全国·竞赛
判断题 | 适中(0.65) |
3 . 正误判断(用打√ ×的方式表示)
(1)《法制日报》曾有一篇报道题目是《结伙预谋盗古墓,出师未捷身先死》,其中称:一伙犯罪分子在某地盗掘古墓,炸开墓口后进入墓中,却因缺氧使多人昏倒在地,其中一人当场死亡。此报道题目“出师未捷身先死”是化用杜甫对诸葛亮深切同情的七言律诗《蜀相》中的诗句,形象贴切地表现了相关情景。(        )
(2) 豆腐渣是做豆腐、豆浆以后剩下的渣滓,一般用来喂养家畜。也可以配上佐料做成菜肴,卖豆腐渣的一般都像卖粢饭一样捏成团,可是,捏成团的豆腐渣十分松软,一碰就散架,因此,人们又用豆腐渣作比,形容劣质工程。(        )
2021-03-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第五届汉字知识竞赛试题
2015高三·全国·竞赛
判断题 | 适中(0.65) |
4 . 正误判断(用打“√”的方式表示)
(1)“拾级而上”的“拾”本义是俯身用手拾取,故从手。“级”指台阶,“拾级”即是逐级地走上台阶。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每跨上一个台阶,上身会不由自主地俯下身子,犹如低头拾取台阶上的东西,故称“拾级”。此意的“拾”要读“shè”,不读“shí”。 (        )        
(2)“雁”是个从人,从隹(短尾鸟),厂(hǎn \ hàn)声的形声字,“雁”字用“人”表意,一是大雁“秋南飞,春北返”,来去有时,从不失信,真为“知时鸟”;二是雁迁徙时以老而壮者在前引领,幼而弱者尾随其后,从不逾越,颇为长幼有序;三是觅食止宿时,会有“哨兵”守望,发现险情会鸣叫示警;四是古人还认为雁失配偶,会不再成双,可谓忠贞不渝。如此具有人性、人伦,所以在造“雁”字时便用“人”字表义。(        )
2021-03-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第五届汉字知识竞赛试题
2015高三·全国·竞赛
判断题 | 较易(0.85) |
5 . 正误判断(用打√的方式表示)
(1)“盘缠”的本义是路费。在古代,一般老百姓几乎用不到金银,主要使用的是铜钱,铜钱外圆内方,中间有孔,为使用方便,古人常常用绳索将一枚枚铜钱串在一起,故有“一贯钱”或“一吊钱”之说。由于成串的铜钱非常笨重,不便于携带,所以出门办事的人习惯于将钱盘起来缠在腰间,这样既方便又安全,故名“盘缠”。(      )
(2)“犹豫”的“犹”据古书所言是一种玃属动物,而“玃”是古书中指称的一种大母猴,遇到一点声响、危险,就会立刻蹿到树上去,左顾右盼。“豫”是大象,行动时往往先用鼻子去探测。由此,古人将它们的名字合在一起,组成“犹豫”一词,用以形容人遇事顾虑,迟疑。“不决”正是这两种动物表现出来的特征。(      )
2021-03-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第五届汉字知识竞赛试题
2015高三·全国·竞赛
判断题 | 较易(0.85) |
6 . 正误判断(用打√的方式表示)
(1)“杀青”、“汗青”和“丹青”的“青”都与古代竹简制作的过程有关,表意一样。(       )
(2)“纰漏”本义是指织物稀疏,所以“纰”字从“纟”,引指疏忽所致的错误和遗漏。“纰漏”是因纰而漏,所以不能写成“毗漏”、“吡漏”等。(       )
2021-03-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第五届汉字知识竞赛试题
2015高三·全国·竞赛
判断题 | 适中(0.65) |
7 .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返璞归真——“璞”原指蕴藏有玉的石头,亦指未雕琢的玉,故“璞”用斜玉旁表义。“真”是天然,自然的意思。词语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返璞归真”不能变序说成“归真返璞”,也不能写成“返朴归真”。(       )
(2)“狙击”的“狙”读jū,是个从犭,且声的形声字。因其本义是指一种猴子,常伏于隐蔽处伺机袭击人,故引指战场上埋伏在隐蔽处袭击敌人。“阻击”的“阻”也是形声字,从阝(表山岭),且声。“阻击”就是以防御的手段阻击敌人的增援、逃跑或进攻,阻击时常常抢占山岭高地构筑工事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或说像山岭一样阻挡敌人,所以,“阻击”的“阻”用表示山岭形的“阝”表义。(       )
2021-03-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第五届汉字知识竞赛试题
2015高三·全国·竞赛
判断题 | 容易(0.94) |
8 . 正误判断(用打√ ×的方式表示)
(1)“企、合、会、食、全、禽”上部的“人”都是表示人的意思。(        )

(2)“光、兄、允、元(儿),即、印、却、卸、叩(卩),危、卷、厄(),既(旡),子、孑、孓(了),育、弃(),尴、尬、尥(尢),躺、躲(身)、殷(),逆、朔(屰),屎、尿、屁、屈(尸),匍匐、匊、匈、(勹),危、色、负()”——上面括号里的“儿、卩、、旡、了、、尢、身、、屰、尸、勹、”都与人体形态有关。(        )

2021-03-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第五届汉字知识竞赛试题
9 .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对的请打√,错的请打×。
(1)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
(2)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
(3)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
(4)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
(5)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
2021-03-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八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10 . 判断加线成语使用正误。

(1)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
(2)声名无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
(3)湖北淮乡,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骗取扶贫资金的报道,令人叹为观止(     )
(4)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笔下生花,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     )
2021-03-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初赛语文试题(课内名句默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