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同是鲁迅,在萧红和阿累笔下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萧红记叙了自己与鲁迅的一面之交,及其对自己的巨大鼓 和影响,体现出鲁迅对青年的热切关怀;阿累则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的观察,表现了他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等,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鲁迅。(     )
(2)在《呐喊·自序》里,“医病”的问题,成为鲁迅用于表述过去的一个基本线索。鲁迅由关注身体的病痛到关注精神的病痛,展示了他思想发展的进程。(     )
(3)《示众》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动词是“看”,它不仅仅是单向的,也不仅仅是双向的,而是包含了三种关系,也即围观的人看犯人、车夫撑倒、狗肚子;犯人看围观的人;围观的人互相看。(     )
(4)《药》描写的是启蒙者(夏瑜)被启蒙对象(华老栓一家)活活吃掉的惨烈事实,其中的反思是单向的,旨在 批判华老栓一家以及看客们的愚昧、麻木与残忍。(     )
(5)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农民,也没有启发他们的觉悟性和积极性,更没有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这就注定了革 命的必然失败。在《阿Q正传》里,鲁迅对于农民的弱点方面的批评,同时也正是对于辛亥革命的一个严正的历史的评判。(     )
(6)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不仅仅是通过狂人的话语传递启蒙思想,还很有远见地考虑到了启蒙者自身的处境,这正是《狂人日记》深刻且超前的地方。(     )
(7)《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即将其加以点染、虚构(演),以传达某种历史和现实精神(义)。“新编”实际上是鲁迅对这些故事的再认识,一次重写,一次古人与今人的精神相遇与对话。(     )
(8)以下插画出自鲁迅的小说《铸剑》。(     )

(9)以下插画出自鲁迅的小说《非攻》。(     )

(10)鲁迅的小说实际上是对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深刻地显示了他的小说的现代性。(     )
2024-04-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学段语文试题
2 .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信息,判断题目正误。

快十二点了,街上的行人不太多。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这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好像在那里查看什么,一会儿就匆匆忙忙离开了。店里又跑出一个人。这时,警车从珠宝店门口呼啸而过。珠宝店的老板抬头看了看门外,什么话也没有说。

请判断下列各说法的正误。
(1)街上只有两三个行人。(     )
(2)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准备打烊。(     )
(3)走进了珠宝店的那个人在行窃之后慌慌张张地逃跑了。(     )
(4)警车呼啸着追捕窃贼。(     )
(5)珠宝店的老板什么话也没有说。(     )
2023-09-1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022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判断题 | 适中(0.65) |
3 . 判断加点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①中国政府认为,中美两国应当携起手来,要合作,不要对抗,防止出现旷日持久的全球衰退。(       )
②藏在草丛中的斑马,因为有身上的保护色,很难被天敌发现,但动物保护员总能在草丛中发现它们,可见一斑。(       )
③该国感染者增加迅速,加上防控措施不到位,防疫形势不绝如缕(       )
④医院特检科的采血员水平很高,一针见血,用不着扎第二针。(       )
⑤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       )
⑥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与原篇相比,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
⑦提高师资的质量,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是和提高教学质量体戚相关的。(       )
⑧教条主义者常常把一些过时的经验奉为圭臬,而不愿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思想和做法,这是很愚蠢的。(       )
2022-04-23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10分钟课前预习练-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4 .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突击队员出其不意把手榴弹和燃烧瓶扔进敌人的帐篷,一时间,烈焰滚滚,敌人鬼哭狼嗥(       )
②这位老人孑然一身,在女儿朝夕相处的陪伴中过着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       )
③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适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太亲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
④写散文,当简则简,当繁则繁:当简,可一字传情,绝不用两字;当繁,则大可不必回避冗词赘句,务求酣畅淋漓。(       )
⑤西部大开发改变了“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
⑥两位董事长相谈甚欢,不到一个小时,双方就签订了一份君子协定,敲定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⑦别里科夫被脾气火爆的柯瓦连科揪着衣领从楼梯上推了下去,而这恰巧被华连卡看到了。别里科夫又怕又羞,过了一个月就溘然长逝了。(       )
5 .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
②他一见到领导就胁肩谄笑,百般逢迎,一副十足的奴才相。(        )
③“租购同权”政策的出发点是响应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的号召,让房子变回纯粹用来居住的房子,避免房价暴涨,洛阳纸贵(        )
④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学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刚才,横七竖八地说了一通,也不知说没说到点儿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自己的发展,只能依靠自己。(        )
⑤现在住房讲究采光与通风,但有时一些装修设计弄巧成拙,将许多本来光线充足的房间搞得有些昏暗,通风效果也大受影响。(        )
⑥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要受环境的耳濡目染:我们有些中学动辄上百千万把校舍装饰得蓬荜生辉,气派非凡,实验室配置尖端,可与重点大学相媲美,以期达到培养有内涵、有修养的人才的目的。但事与愿违。(        )
⑦他们两人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
6 .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面对狡猾的犯罪嫌疑人,警察采取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缉拿归案。(     )
②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
③他唱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清然泪下。(     )
④“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虽已就义七个多世纪,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使他名垂千古。(     )
⑤国际足联主席在发布会上对南非成功举办世界杯充满溢美之词,他说,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南非的组织工作可得9分。(     )
⑥有人费尽心思,以求一夜暴富;有商家殚精竭虑,只为钻空子,好让自己赚得更多。(     )
7 . 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从事”指一般属官。(      )
(2)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一般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
(3)伶官:古代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
2020-12-09更新 | 363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1课-五代史伶官传序
8 . 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字”是古人除本名以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古时,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
(2)“节”又称“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 )
(3)“相坐”又称连坐、随坐、从坐、缘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该制度起源甚早,夏、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该制度,商鞅变法时立相坐之法。( )
(4)“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 )
(5)“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创始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
(6)“和亲”在历史上专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 )
9 . 成语积累:请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丰足的稻米资源,使芜湖得以因利乘便,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成为中国重要的米市之一。(      )
(2)多年以来,中国凭借自己同年而语的政治和经济实力,联合相关国家共同致力于打击文物走私活动。(      )
(3)巴菲特富可敌国,金城千里,但是据说他生活非常俭朴,早餐通常只花3美元。(      )
(4)一些人认为对男孩应该“穷养”,但是“穷养”不是把他们置于瓮牗绳枢的环境中,而是通过一些方法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难,磨炼他们的意志。(      )
(5)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      )
(6)为反抗暴秦,陈涉揭竿而起,振臂高呼,天下之人云集响应(      )
10 . 成语积累: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先秦时期,屈原作为一个怀瑾握瑜、特立独行的伟大诗人,可以说是自我意识高度张扬的典型。(        )
(2)蒲松龄博闻强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参加县、府、道的考试,连夺三个第一。(        )
(3)做学问,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切不可随波逐流(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