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7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各题。

满庭芳

〔南宋〕张镃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张镃: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淳熙十四年(1187)自直秘阁、临安通判称疾去职,领禄闲居。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在张达可家宴饮。②露漙:露多。③宝钗楼:泛指华美楼阁。④土花:苔藓。

1.出版社编《历代咏物词》,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       
A.秋月B.萤火C.蝴蝶D.促织
2.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月洗”句刻画秋月梧桐之高洁,体现环境苍凉。
B.“土花”句化动为静,用字工巧,表现生活情趣。
C.“静听”句描摹声音的细微变化,传达主观感受。
D.“争求侣”句不事雕琢直抒胸臆,表达爱情相思。
3.本词的下阕虚实结合,感慨遥深。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加以赏析。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青玉案

【宋】黄公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注】这首词是在词人召赴临安、离开泉州幕府时所作。清·陈廷焯《云韶集》曰:按《词综》云,公等第后为赵忠简所器,秦桧颇衔之,及召赴行在,随知非当路意,而迫于君命,故寓意此词,盖去就早定矣。②裛:通“浥”,沾湿。mán:欺骗。

1.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不适宜收录本词的一项是(     
A.《复堂词录》B.《新题乐府集》
C.《精选古今诗馀醉》D.《词林纪事》
2.下列选项中,最适宜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A.笔力清健,极体物浏亮之致。(俞陛云《两宋词释》)
B.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李慈铭《越缦堂诗话》)
C.考功所立,不在文字。余于乐章窥之,文字之中,所立寓焉。(曾丰《知稼翁词集序》)
D.至寓议论于协律宫,犹觉激昂慷慨,读之色舞。(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
3.有评论者认为,这是一首伤别离之作。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作品一

感事

唐·武瓘

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稀。

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作品二

蝴蝶儿·蝴蝶儿

唐·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注]①阿娇:此泛指少女的小名。②无端:无故。

1.晖晖计划将作品一和作品二编入同一本选集中,不适合的一项是(     
A.《诗词大观》B.《春光诗荟》C.《情诗小札》D.《蝴蝶诗萃》
2.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一中的“花开”和“花谢”形成对比。
B.作品一中的“蝶”和“燕”形成对比。
C.作品二中的“倚窗”和“和泪”形成对比。
D.作品二中的“蝴蝶”和“胭脂”形成对比。
3.两首作品都描写了蝴蝶的形象,但用意不同,请加以赏析。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唐·李白

子房□虎啸[1],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2]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3]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4]

注:[1]虎啸:比喻英杰得时奋起,此处指张良跟随汉高祖后叱咤风云的业绩。[2]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3]黄石公:秦时隐士,被道教列入道教神谱,张良曾在下邳圯桥遇黄石公,得授《太公兵法》。[4]徐泗:下邳附近的两条河流徐水和泗水。一说为徐州和泗州。

1.根据诗意,方框处最适合填入的字是(     
A.愿B.未C.隐D.生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忠贞英勇的豪侠义士,表达了诗人的赞叹之意。
B.作者将张良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的故事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
C.“岂曰”一句用反问使文气跌宕起伏,也与“虽不成”一句在诗意上构成对比。
D.“我来圯桥上”一句另起一层,将今人、古人结合起来,着眼点在现实。
3.联系画线句内容,分析诗人寄寓的情感。
2024-06-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以下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2.结合诗歌内容赏析“渔翁”这一形象。
2024-06-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别严士元

(唐)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①本诗为诗人被贬赴任临行时所做,与前来送行的友人严士元话别。②阖闾城:即今江苏的苏州城。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所筑。③青袍:唐代八品九品(低阶)官员的官服为青色。

1.首联□处最有可能填入的一个字是(       
A.暖B.寒C.朝D.芳
2.以下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倚棹”二字,说明送别地点在江边。
B.颈联是诗人想象离别后远行途中的美丽景致。
C.诗人同情友人官微职卑,满腹雄才无以施展。
D.全诗的风格清婉雅致,情思复杂,诗意浓厚。
3.本诗的“景语”细腻精妙,耐人寻味。请以颔联为例,加以赏析。
2024-05-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甲】

五美吟·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乙】

虞姬

(明)朱妙端

力尽重瞳霸气消,楚歌声里恨迢迢。

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汉郊。

注:①黥彭:黥布和彭越,与项羽同为秦汉之际崛起的诸侯,归附刘邦,为西汉开国功臣,初封异姓王,后以谋反罪被处死。②朱妙端,工诗,善吟咏,颇有诗名,被称赞“闺品之豪”。

1.对两首诗题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羁旅B.咏史C.闺怨D.边塞
2.以下评价适用于甲诗的一项是(       
A.雄浑沉郁B.淡远清新C.幽怨悲壮D.含蓄蕴藉
3.简析两首诗借虞姬形象表达情思的异同。
2024-05-1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八归·重阳前二日怀梅溪

【南宋】高观国

楚峰翠冷,吴波烟远,吹袂万里西风。关河迥隔新愁外,遥怜倦客音尘,未见征鸿。雨帽风巾归梦杳,想吟思、吹入飞蓬。料恨满、幽苑离宫。正愁黯文通

秋浓。新霜初试,重阳催近,醉红偷染江枫。瘦筇相伴,旧游回首,吹帽知与谁同。想萸囊酒盏,暂时冷落菊花丛。两凝伫,壮怀立尽,微云斜照中。

【注】①梅溪:词人好友史达祖的号。史达祖此时北行使金,身处被金人占领的河北。②文通:南朝文学家江淹,字文通,著有《恨赋》。③瘦筇:竹杖。④吹帽:晋代孟嘉重阳携宾客登高时帽子被风吹落,后用以咏重阳宴游,形容名士风雅。⑤萸囊:盛茱萸的佩囊。

1.下列对整首词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笔调豪放B.气格苍凉C.清空高远D.峭拔隽永
2.这首词融怀友之情和故国之思于一体,请对此加以赏析。
2024-04-30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长相思(二首)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山驿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1.以下对两首词的比较,最不适切的一项是(  )
A.两首词均为双调三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且用韵相类。
B.两首词喜用淡语,共同呈现出“语弥淡,情弥苦”的特点。
C.两首词选取相同意象,取义相近,对意象的处理各有其妙。
D.两首词都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巧妙融合,写景虚实相生。
2.《长相思·雨》中“愁人不喜听”与《长相思·山驿》中“行人不要听”在抒情效果上有何相似之处?结合两首词的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2024-04-30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十一首·其十一

【清】史承谦

何处凄凉赋卖金。偶逢风月一披襟,倦游无味到而今。

竹叶暖余残腊味,梅花薰透早春心。晚来生怕薄寒侵。

【注】①赋卖金:用汉武帝陈皇后以千金购司马相如《长门赋》事。②披襟:豪迈状。宋玉《风赋》: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江城子B.扬州慢C.浣溪沙D.望海潮
2.作者人生“不称意”,只有“偶逢风月”才能“一披襟”,看似豪气,实多辛酸无奈。下面的诗句与此相同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陆游《诉衷情》)
B.禅榻吹箫,妓堂说剑,也算男儿意气场。 (陈维崧《沁园春》)
C.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
3.有人说“竹叶暖余残腊味,梅花薰透早春心”这两句“可作春联,贴于酒家”,有人说这两句不能给人以“暖”“薰”之意。根据你对全词意境的理解,评判前人看法。
2024-04-30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