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9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忆山阳(其一)

赵嘏

家在枚皋旧宅边,竹轩晴与楚波连。

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横弄笛船。

城碍十洲烟岛路,寺临千顷夕阳川。

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注】①赵嘏:楚州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人,留寓长安多年。会昌末年或大中初年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②枚皋:西汉淮阴人,枚乘之子,善辞赋,诗人比之东方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家在古人旧宅边,屋外水竹相接,一片空碧互映,隐隐有清高不俗之意。
B.荷香绕袖,清风拂柳,诗人横船弄笛,写景层次分明,动静交织,气韵流动。
C.“城碍”“寺临”如隔登仙之路,“花落猿啼”代指春尽肠断,道尽了羁旅乡愁。
D.诗人触景生情,借用眼前的景物描绘出了理想中的家乡景色,色彩鲜艳绚丽。
2.请简要分析诗人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家乡之美。
7日内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江

杜甫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虽为“渡江”,但首联先点明“不可渡”,再以“二月已风涛”点明其原因。
B.颈联描写江岸之景,写岸上的花很像素锦,水边的青草和身上的青袍混在一起。
C.诗人正茫然之际,忽然看到有人钓鱼,于是戏问他能否在大风浪中帮助自己渡江。
D.“悠悠”叠词既体现了垂钓者的从容自适,又流露出诗人对垂钓生活的向往。
2.请赏析本诗的颔联。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景彝省闱宿斋二首(其二)

梅尧臣

昼日南宫雨后凉,斋严官重静于常。

庭前斗雀堕还起,栏下秋花落自香。

看尽云容天漏碧,读残书帙卷披黄。

九衢尘土莫能到,萧瑟微风叶响廊。

【注释】①景彝:王畴,字景彝,曹州济阳人,官至枢密副使。省闱宿斋:指在尚书省值宿。②南宫:即尚书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南宫雨后景色,从庭前斗雀、栏下秋花写到天上云容,依次写来,自然流畅。
B.诗人笔下的官舍别有一番情趣,以此表达了对王畴居官而不失娴雅之风的赞美之情。
C.与此时相比,尚书省平常的值宿生活枯燥无趣,那桌上的书卷已读破,书页亦泛黄。
D.南宫环境宁静,因为这里远离嘈杂喧闹的通衢大街,同时也因为人物内心的清净。
2.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南宫之静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金陵水亭

祖咏【注】

江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夕照明残垒,寒潮涨古濠。

就田看鹤大,隔水见僧高。

无限前朝事,醒吟易觉劳。

【注释】祖咏(699-746),唐代诗人。少有文名,晚年流落不遇。时安禄山一介武夫,恃宠握三镇兵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萧骚”一词既点明景色的特点,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诗的颔联转入傍晚古城旧景的书写,笔墨洗练,尽显风物的肃杀之气。
C.诗人由远及近构图绘景,笔下之景层次鲜明,意境也悄然发生了转换。
D.诗人起笔格调高古,结句情真意深,全诗起承转合之间饱含多重意蕴。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024-05-2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

刘禹锡

清淮南岸家山树,黑水东边第一栽。

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绿酒入金杯。

根留本土依江润,叶起寒棱映月开。

早晚阴成比梧竹,九霄还放彩雏来。

【注】①令狐相公:令狐楚,时任节度使。②梧竹:相传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③九霄:一说天极高处,一说皇帝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酬答诗,“酬”字表明令狐楚先前就初栽桂树写诗赠刘禹锡,诗人作此诗回赠。
B.颔联视觉嗅觉结合,树影映画梁,花香融绿酒,诗人观赏到如此美景,不禁陶醉其中。
C.颈联中,“留”写树根保留了原来的泥土,“起”展现了桂叶在月影下舒展的动态美。
D.全诗明写桂树,暗写诗人对令狐楚的赞美之情,含而不露,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2.有人认为诗中的“彩雏”指人才,也有人认为是指令狐楚在朝为官的儿子,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尾联说说你的看法。
2024-05-18更新 | 35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

苏轼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从宦无功谩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注】①嘉祐七年(1062)十月,苏辙抨击朝政被外调任商州军事推官,他却奏乞留京养亲,辞不赴任。商州与此时苏轼任职的凤翔相距不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病中听闻弟弟不去商州赴任,自己像失群的孤雁一样。“旅雁”一词写出了诗人复杂的心情。
B.颔联直抒胸臆,诗人认为远离家乡的官职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岁月的流逝加深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C.颈联进一步宽慰弟弟,羡慕弟弟可以有很多时间著书立说享受生活,自己在官场却碌碌无为不如回到故乡。
D.尾联以议论作结,指出京城是最适合隐居的地方,在给弟弟建议的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仕和隐的独特理解。
2.中华传统的隐逸文化中,文人雅士一般会选择远离城市的喧嚣,苏轼为什么说“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05-13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道傍小憩观物化

杨万里

蝴蝶新生未解飞,须拳粉湿睡花枝。

后来借得风光力,不记如痴似醉时。

南溪山居秋日睡起

杨万里

客至从嗔不著冠,起来信手揽书看。

小蜂得计欺侬睡,偷饮晴窗砚滴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歌叙写诗人在道旁看到化蛹成蝶,看久了就忘记自己“如痴似醉”时的样子。
B.第二首诗歌叙述因不戴帽子而听任客人嗔怪自己,体现了诗人山居时的随意率性。
C.第一首诗歌描写蝴蝶“新生”的情态,跳出了庄生梦蝶的传统藩篱,别开生面。
D.两诗与《插秧歌》一样都体现“诚斋体”的特征,抒写诗人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2.两首诗歌把常见的小昆虫写得富有情趣,请简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久思

清 蒋智由 ①

久思词笔换兜鍪,浩荡雄姿不可收。

地覆天翻文字海,可能歌哭挽神州?

【注】①蒋智由:清末民国政治思想家、诗人。鼓吹君主立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即事抒情,情景相融,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命运的担忧。
B.一、二两句重在议论,兼有抒情和叙事,重在抒发自己胸中的愤懑。
C.三、四句纵横捭阖,气阔意远,展现出作者非凡的政治才能。
D.全诗基调悲凉,抒情有致,展现出作者非凡的爱国热情。
2.诗家历来对“地覆天翻文字海,可能歌哭挽神州?”十分推崇,请对此句做简要分析。
2024-04-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踏莎行

吴潜

红药将残,绿荷初展。森森竹里闲庭院。一炉香烬一瓯茶,隔墙听得黄鹂啭。

陌上春归,水边人远。尽将前事思量遍。流光冉冉为谁忙,小桥伫立斜阳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二句以白描手法写初夏景物,蕴含时光流逝之感。“红药”即芍药。
B.上阕后二句以声衬静,“黄鹂啭”打破了庭院的岑寂,又使庭院更显寂静。
C.春天已经归去,远方的人仍未回来,女主人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往事。
D.光阴一刻不停地流逝,女主人公竟会责问它为谁而忙,可谓“无理而妙”。
2.“森森竹里闲庭院”中的“闲”字很有意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04-2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薄幸

吕渭老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前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注]①青楼:指女子闺阁。②角枕:用兽角装饰的枕头,用角枕题诗相赠,表示感情深厚。③贳酒:赊酒,这里指用金钗换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起调处就开始捕捉少女的“愁”,以“春晚”点出节候,烘托伤感之情。
B.“昼寂寂、梳匀又懒”承“春晚”而来,昼长人静,女子百无聊赖,孤独寂寞。
C.“鸦啼莺弄”一句以乐景衬哀情,本是春光美好,却“惹起新愁无限”。
D.“记年时”一句总领下文,下片围绕女子所“记”内容叙写,写得极富情致。
2.“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三句情景交融,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
2024-04-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