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5 道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名校

1 .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红楼梦》中,大观园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场所。大观园中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李纨的住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2)红楼人物的居所名大有深意。请从上题涉及的居所名中,任选三个,结合原著相关内容,对居所名寓意加以分析。
2 . 学校准备制作大观园微型景观模型,小七同学对各建筑风格进行了探究总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芜苑——奇花异草,别有洞天B.怡红院——雕空木板,繁若迷宫
C.秋爽斋——芭蕉梧桐,高阔疏朗D.稻香村——杏花茅屋,郊野气色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 下列关于“教化权力”的解说与《乡土中国》说法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是教化权力衰落的根源,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决策权也随之下降。
B.教化权力的有效性与否和文化是否稳定有关;如果社会变迁快,教化权力容易衰落。
C.教化权力有一定的强制性,年长者对年幼者有强制教化的权力,“出则悌”就是证据。
D.年长者有教化权,是因为在定型不变的生活中,年长者必定先遇到年幼者所遇到的问题。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红楼“四春”的命运发展,正是:元妃省亲,是贾家之极盛;探春理家,有中兴之象;迎春误嫁,是江河日下;惜春出家,是家败人散。

贾府四姐妹除元春外,探春不论外貌还是理家才能,都堪称贾府三姐妹之首。探春外形出挑,“俊眼修眉,顾盼神飞”,且威序本第五十六回批赞曰;“探春看得透,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

贾家姐妹趣味殊异,其中迎春嗜棋,探春喜书法,惜春爱绘画。曹雪芹写她们的爱好,除了符合形象内在素质,。例如“懦小姐”迎春的处世态度与围棋“坐隐”的文化内涵相应,她的一生就真如棋局中一枚棋子般,任由人摆弄,最后摆到了死地。

材料二:

探春因又接着说道:“咱们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 ……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的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成能知园圃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有些孝敬。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又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于作践,白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1.请在材料一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材料一加波浪线的句子评价了探春之“敏”,请结合材料二作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5 . 阅读臧克家的诗歌《三代》,回答问题。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如果用《乡土中国》的关键词来解析本诗,最贴切的一项是(     
A.乡土、家庭、道德、礼治秩序
B.黏着土地、不流动、乡土本色
C.基层、男女有别、差序格局
D.乡土社会、无讼、家族、村落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名校

6 .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身上不利索,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凤姐儿自恃强壮。虽不出门,然筹画计算,想起什么事来,便命平儿去回王夫人,任人谏劝,他只不听。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许多的精神?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只说过了一月,凤姐将息好了,仍交与他。如今且说目今王夫人见他如此,探春与李纨暂难谢事,园中人多,叉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宝钗听说只得答应了。

(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1)读者普遍认为,李纨、探春和宝钗等三人可谓是理家的最佳搭档,请从人物身份、性格等方面,结合选文内容及《红楼梦》其他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结语诗云“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谈谈对这两句诗内涵的理解。
2024-06-14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真题
7 . 在城镇化发展的今天,阅读《乡土中国》有哪些作用?请给出2条阅读理由。
2024-06-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整本书阅读-语用综合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区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1.有人将文中画横线处的“绕堤柳借三篙翠”改为“绕堤柳,柳映清波,更添三篙翠”,请修改其下句“隔岸花分一脉香”,使其与上句的改句组成一副对联。
2.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若改写成“山石花木莫不着意观览”,两者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2024-06-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天津又出现一处网红打卡地——李公楼地道,近百米的地道,两侧墙上涂画了各种各样的主题人物,有动漫角色、文学形象、娱乐明星,还有社会栋梁等。这些涂鸦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其实这片区域在100年前也不是偏僻角落,而是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地道外。因为临近天津站,大批从外地城市或者乡村涌来的流动人口到此落脚,打把式卖艺、经营小买卖或者出卖苦力等,挣些微薄的收入。

1.如果让你从《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中选择一个人物画在墙上,而且要突出人物的典型特点,你会选谁,将她置身于怎样的场景之中,请简要解说,60字以内。
2.从上述材料可知,100年前的天津城里已经出现从乡村来的流动人口,到现在,从乡村涌进城市的人口更是不计其数。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可为什么近百年来农村人口进城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请结合《乡土中国》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2024-06-1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0 . 下列关于《红楼梦》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众多,性格多样复杂,如王熙凤就是集精明能干和心狠手辣于一身的典型。
B.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包含着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和男尊女卑观念的反抗。
C.贾迎春虽为贾府庶女,却有着出众的才华和不甘平庸的个性,曾参与大观园改革。
D.刘姥姥不是主要人物,却发挥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也丰富了读者观察贾府的视角。
2024-06-1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高二语文含答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