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74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比得上
B.小学而                            大:大的方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不相师                                耻:以……为羞耻,意动用法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疑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身也,则耻师焉             静女
B.句读不知                           士大夫
C.耻学于师                           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D.其皆出于此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籍何以至此也?
A.吾从而师之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运用对比手法,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文段拿“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对比,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根本原因是能不能从师学习的结论。
C.文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来进一步揭示有些人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
D.文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2024-02-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春季高考研究联合体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泸江                           次:驻扎
B.除武昌                           竟:竟然
C.吾独其责                       当:承担
D.昆弟贫来                    归:投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庙宇,这里作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B.浮屠,亦作浮图,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又称佛塔为浮屠。文中指的是佛教徒。
C.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唐代始设此职,此后演变为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天资聪颖,博闻强志。奥鲁赤把政事全交给他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拜他为师。
B.察罕善于辞令,明于事理。他怒斥安南世子,使其哑口无言;他劝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明察秋毫,断案公允。他在江西及时识破谣言,在广西区别处置妖术惑众之人。
D.察罕善良友爱,德行深厚。他把田宅分给兄弟,接济贫苦兄弟,并释放奴婢为平民。
4.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2)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
2024-01-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9月测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万历二十八年举于。历刑部主事,励操行,善谈兵。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时大军屯山海关,永平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

崇祯元年,改关内道。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一日枭斩十二人。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督师袁崇焕言春廉惠,不听。御史李炳言:“春疾恶过甚,为人中伤,夫杀之滥否,一勘即明,乞免提问。”不从。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莅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

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两军交锋,火器竞发,声震天地。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黑云见,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部卒死者无算。诸人见清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至晚,遣使赐以珍馔。春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遂不食。越三日,复以酒馔赐之,春仍不食,守者恳劝,感太宗文皇帝恩,始一食。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朝议虽不从,而有司系其二子死于狱。

(选自《明史·张春传》,有删节)

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B.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C.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D.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纪年。文中“万历二十八年”是用帝王年号纪年。
B.乡,即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由各县知县主持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考后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C.关内,文中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亦用来泛指关口以内的地方,如函谷关以内。
D.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用来指房屋建筑,乡村村落,亦泛指平民百姓,人家,民间。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从不扰民,后遭弹劾,百姓为他诉冤;永平街巷毁于兵火,他尽心安抚百姓,百姓越发怀念他。
B.张春善于兵事,临危受命。辽东辽西尽失,形势危急之下,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面君陈述方略被认可;永平失守,他带领诸将收复失地,凭借能力升为巡抚。
C.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D.张春屡遭弹劾,令人同情。受谣言蛊惑,王在晋不察实情,两次弹劾他,使张春下狱受审;兵败被执尽忠至死,刘孔昭弹劾他,致他两个儿子死于狱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2)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
2024-01-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测试卷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具收据,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C.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职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都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2024-01-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陆丰市东海新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版含答案)
5 . 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仁焉(称赞)B.请斯语(实践)
C.自者无功(讨伐)D.故人以利其身(伤害)
2023-12-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小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 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人急                周: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谭             诣:往见
C.谭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家直鹭洲坊中                 ‘恕’乎
B.竟绐他事辞去                 故贼人利其身
C.环贫,独不能奉母乎?          覆一篑,进,吾往也。
D.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         故有之以
3.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棺椁,棺材和外棺。棺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B.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这里是表示敬意的礼节。
C.媵女:古代指陪嫁的人,这里是指家中的婢女。
D.《杜环小传》中的“传”,文体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文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因此传也可以像小说那样进行虚构的艺术加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B.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C.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D.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6)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2023-12-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A.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B.宋人不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则所用之异也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2023-12-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为仁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诗可以
2023-12-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余食赘行B.其脆易泮
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自是者不彰
2023-12-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